劉欣正領著程處默一行人緊鑼密鼓地改造著那座玻璃廠,整個過程中,劉欣無疑是那個智囊團的核心,而其他人則更像是被這股熱情所感染的追隨者,雖然名義上是幫忙打下手,但實際上,他們更像是湊熱鬧的。
這些人,平日裏多以玩樂為主,對於商業經營,簡直是門外漢中的門外漢,更別提如何有效管理一個規模宏大的工坊了。
說他們負責管理,其實更像是一個好聽的借口,真正看中的是他們背後家族的影響力以及他們那張能夠代表家族的臉麵。
雖然他們無法完全替代家族的地位,但在外人眼中,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不少敏感的神經。
劉欣若論起管理工坊的能力,自然是綽綽有餘,但他的心思並不在此。若非程處默他們今日主動上門相邀,劉欣或許根本不會親自涉足這片忙碌的工地。
“小欣子,你剛才提到的那個營銷策略,具體是咋迴事?給我們透露透露唄!”程處默一臉好奇地問道。
“怎麽?你們也對做生意上心了?”
“嘿嘿,倒也不是對做生意感興趣,就是對你說的那個營銷策略感到好奇!”
“你們應該明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如果鏡子的產量上去了,滿大街都是,那它的價值自然就大打折扣了,說不定還會有人眼紅,企圖偷盜我們的製造秘方呢。”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限製鏡子的銷售量呢?”
“還有,要不要多派些家丁看守玻璃廠,以防萬一?”
“誰敢來偷我們的玻璃製造秘方,我第一個不答應!”程處默拍著胸脯保證。
“放心吧,現在市麵上流通的鏡子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大家可以放心購買。”
劉欣安慰道,“而且,玻璃的生產原料價格低廉,製造方法也相對簡單,就算有人真的偷到了技術,沒有三五年的時間,也是無法成功複製出我們的鏡子的,因為最關鍵的一步鍍銀技術,我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
沒錯,劉欣雖然將玻璃的製造方法傳授給了工匠,但鍍銀這一核心技術,他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鍍銀過程涉及複雜的化學反應,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想要摸索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人能夠嚐試鍍銀,但所需的材料也是由劉欣親自準備的,外人難以獲取。
“小欣子辦事,我們放心!”
“對了,我們還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推出不同規格的鏡子。比如外殼,既可以用銅製,也可以用木質。木質外殼不僅製作簡單,而且材質多樣,價格方麵,你們看著定就行了。”
“小欣子,你這腦子就是轉得快,我們怎麽就想不到這些呢?”
“切!你們平時有動過腦子嗎?多思考是好事,否則腦袋裏真的隻剩下肌肉了。”
“哈哈哈哈……”一陣歡快的笑聲在工地上迴蕩。大家平時就喜歡拿程處默、尉遲寶琳他們開涮,說他們腦袋裏裝滿了肌肉。
然而,與這片熱鬧非凡的工地相比,大唐的朝堂上卻是另一番景象。太極殿內,百官肅立,氣氛凝重而寂靜。
李二陛下原本心情大好,打算在朝會上好好表彰一番劉欣他們江南查案的功績,順便討論一下封賞的事宜。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開口,房玄齡就搶先一步,呈上了奏折。
“陛下!臣有要事稟報!”房玄齡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裏迴蕩。
“房愛卿請講!”
陛下,微臣今日接到緊急奏報,關中地區在早春時節遭遇了嚴重的幹旱,百姓們的耕作活動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田地無法得到有效灌溉,農作物難以播種。
鑒於此嚴峻形勢,微臣鬥膽懇請陛下立即著手部署旱災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以確保民生安穩。
“什麽?旱災?”
聽聞旱災的消息,李二陛下的臉色瞬間凝重起來,內心難以平靜。當前的大唐王朝,雖然正逐步開發南方,但北方依然是國家的重心所在。
這一方麵是因為北方長期受到突厥等外患的威脅,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北方的人口密集,尤其是那些如五姓七望般曆史悠久的大家族,其根基均深植於北方大地。
關中地區,作為大唐的產糧重地,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國家的糧倉,更是支撐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石。
李二陛下原本雄心勃勃,計劃借助今年的好收成,為北征突厥做好充足的準備。然而,這突如其來的旱災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頭,讓所有的美好願景都化為了泡影。
“房愛卿,我們不是已經製造了大量的筒車嗎?為何還無法有效灌溉農田?”
麵對陛下的詢問,房玄齡無奈地搖了搖頭。他解釋道:“陛下,雖然關中一些地方確實安裝了筒車,但遺憾的是,由於幹旱嚴重,許多河流已經幹涸,筒車失去了水源,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這...這...”
李二陛下的心情變得異常沉重。如果春耕無法順利進行,那麽今年的收成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顆粒無收。
更糟糕的是,為了應對旱災,國家還需要調撥大量的糧食進行賑濟,這無疑將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北征突厥的計劃,也因此不得不再次推遲。
“眾位愛卿,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然而,麵對陛下的詢問,大殿之上卻是一片沉默。武將們或許還能理解戰爭,但對於旱災這樣的天災,他們同樣束手無策。而文官們的沉默,則讓李二陛下感到更加憤怒和失望。
“怎麽?你們平時不是都挺能言善辯的嗎?現在怎麽一個個都啞口無言了?”
房玄齡見狀,隻能硬著頭皮提出了一些建議:“陛下,旱災乃天災人禍,非人力所能完全抗拒。
但我們可以盡快從江南等地調撥糧食到關中,以解燃眉之急。同時,也可以派遣官員前往各地購買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這些建議雖然中肯,卻也讓李二陛下的錢包感到了壓力。國庫中的資金本就緊張,如今又要為了賑災而大量支出,這讓他不禁感到頭疼。
就在這時,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臣有話要說。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天災人禍不斷,這定是陛下得罪了上蒼所致。臣懇請陛下下罪己詔,以平息上蒼的怒火,否則大唐將永無寧日。”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頓時一片嘩然。李二陛下的眼神變得異常淩厲,仿佛要將說話之人千刀萬剮。
下罪己詔!
這他麽的就差沒說自己得位不正了,就差說自己造反了!
最後的理智告訴李二陛下不能亂,要忍住,不過這些家夥他都深深的記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早晚要把這些混蛋給收拾了。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看到了李二陛下真的是怒了,連忙站出來勸道:”陛下,當務之急是預防旱災後的問題,其他都不重要“
”是呀,陛下“
李二陛下通紅的眼睛慢慢恢複了正常。
這些人,平日裏多以玩樂為主,對於商業經營,簡直是門外漢中的門外漢,更別提如何有效管理一個規模宏大的工坊了。
說他們負責管理,其實更像是一個好聽的借口,真正看中的是他們背後家族的影響力以及他們那張能夠代表家族的臉麵。
雖然他們無法完全替代家族的地位,但在外人眼中,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足以牽動不少敏感的神經。
劉欣若論起管理工坊的能力,自然是綽綽有餘,但他的心思並不在此。若非程處默他們今日主動上門相邀,劉欣或許根本不會親自涉足這片忙碌的工地。
“小欣子,你剛才提到的那個營銷策略,具體是咋迴事?給我們透露透露唄!”程處默一臉好奇地問道。
“怎麽?你們也對做生意上心了?”
“嘿嘿,倒也不是對做生意感興趣,就是對你說的那個營銷策略感到好奇!”
“你們應該明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如果鏡子的產量上去了,滿大街都是,那它的價值自然就大打折扣了,說不定還會有人眼紅,企圖偷盜我們的製造秘方呢。”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限製鏡子的銷售量呢?”
“還有,要不要多派些家丁看守玻璃廠,以防萬一?”
“誰敢來偷我們的玻璃製造秘方,我第一個不答應!”程處默拍著胸脯保證。
“放心吧,現在市麵上流通的鏡子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大家可以放心購買。”
劉欣安慰道,“而且,玻璃的生產原料價格低廉,製造方法也相對簡單,就算有人真的偷到了技術,沒有三五年的時間,也是無法成功複製出我們的鏡子的,因為最關鍵的一步鍍銀技術,我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
沒錯,劉欣雖然將玻璃的製造方法傳授給了工匠,但鍍銀這一核心技術,他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鍍銀過程涉及複雜的化學反應,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想要摸索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人能夠嚐試鍍銀,但所需的材料也是由劉欣親自準備的,外人難以獲取。
“小欣子辦事,我們放心!”
“對了,我們還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推出不同規格的鏡子。比如外殼,既可以用銅製,也可以用木質。木質外殼不僅製作簡單,而且材質多樣,價格方麵,你們看著定就行了。”
“小欣子,你這腦子就是轉得快,我們怎麽就想不到這些呢?”
“切!你們平時有動過腦子嗎?多思考是好事,否則腦袋裏真的隻剩下肌肉了。”
“哈哈哈哈……”一陣歡快的笑聲在工地上迴蕩。大家平時就喜歡拿程處默、尉遲寶琳他們開涮,說他們腦袋裏裝滿了肌肉。
然而,與這片熱鬧非凡的工地相比,大唐的朝堂上卻是另一番景象。太極殿內,百官肅立,氣氛凝重而寂靜。
李二陛下原本心情大好,打算在朝會上好好表彰一番劉欣他們江南查案的功績,順便討論一下封賞的事宜。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開口,房玄齡就搶先一步,呈上了奏折。
“陛下!臣有要事稟報!”房玄齡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裏迴蕩。
“房愛卿請講!”
陛下,微臣今日接到緊急奏報,關中地區在早春時節遭遇了嚴重的幹旱,百姓們的耕作活動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田地無法得到有效灌溉,農作物難以播種。
鑒於此嚴峻形勢,微臣鬥膽懇請陛下立即著手部署旱災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以確保民生安穩。
“什麽?旱災?”
聽聞旱災的消息,李二陛下的臉色瞬間凝重起來,內心難以平靜。當前的大唐王朝,雖然正逐步開發南方,但北方依然是國家的重心所在。
這一方麵是因為北方長期受到突厥等外患的威脅,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北方的人口密集,尤其是那些如五姓七望般曆史悠久的大家族,其根基均深植於北方大地。
關中地區,作為大唐的產糧重地,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國家的糧倉,更是支撐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石。
李二陛下原本雄心勃勃,計劃借助今年的好收成,為北征突厥做好充足的準備。然而,這突如其來的旱災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頭,讓所有的美好願景都化為了泡影。
“房愛卿,我們不是已經製造了大量的筒車嗎?為何還無法有效灌溉農田?”
麵對陛下的詢問,房玄齡無奈地搖了搖頭。他解釋道:“陛下,雖然關中一些地方確實安裝了筒車,但遺憾的是,由於幹旱嚴重,許多河流已經幹涸,筒車失去了水源,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這...這...”
李二陛下的心情變得異常沉重。如果春耕無法順利進行,那麽今年的收成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顆粒無收。
更糟糕的是,為了應對旱災,國家還需要調撥大量的糧食進行賑濟,這無疑將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北征突厥的計劃,也因此不得不再次推遲。
“眾位愛卿,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然而,麵對陛下的詢問,大殿之上卻是一片沉默。武將們或許還能理解戰爭,但對於旱災這樣的天災,他們同樣束手無策。而文官們的沉默,則讓李二陛下感到更加憤怒和失望。
“怎麽?你們平時不是都挺能言善辯的嗎?現在怎麽一個個都啞口無言了?”
房玄齡見狀,隻能硬著頭皮提出了一些建議:“陛下,旱災乃天災人禍,非人力所能完全抗拒。
但我們可以盡快從江南等地調撥糧食到關中,以解燃眉之急。同時,也可以派遣官員前往各地購買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這些建議雖然中肯,卻也讓李二陛下的錢包感到了壓力。國庫中的資金本就緊張,如今又要為了賑災而大量支出,這讓他不禁感到頭疼。
就在這時,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臣有話要說。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天災人禍不斷,這定是陛下得罪了上蒼所致。臣懇請陛下下罪己詔,以平息上蒼的怒火,否則大唐將永無寧日。”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頓時一片嘩然。李二陛下的眼神變得異常淩厲,仿佛要將說話之人千刀萬剮。
下罪己詔!
這他麽的就差沒說自己得位不正了,就差說自己造反了!
最後的理智告訴李二陛下不能亂,要忍住,不過這些家夥他都深深的記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早晚要把這些混蛋給收拾了。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他們也看到了李二陛下真的是怒了,連忙站出來勸道:”陛下,當務之急是預防旱災後的問題,其他都不重要“
”是呀,陛下“
李二陛下通紅的眼睛慢慢恢複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