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正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向工人們闡述著製鹽的種種注意事項呢,忽然,一個村民帶著一位宦官急匆匆地跑來了。


    “小欣在嗎,這裏有個朝廷的大官找你。”


    作坊門口瞬間被護衛們攔住了。


    劉欣隱約聽到作坊外有人大聲唿喊自己,滿心疑惑究竟是誰來找自己,於是他快步走了出來,抬眼一瞧,原來是張叔帶著一位宦官。


    “張叔,我明白了,您先迴去吧,這裏交由我來處理就行。”


    這個宦官剛一看到劉欣,一時之間竟不知該如何開口了,劉欣此刻也認出了這個宦官,這不正是上次來平安村傳詔的那個小公公嘛。


    “嗨!內侍大人,咱們可真是有緣啊,此次又勞煩內侍大人親自奔波一趟,實在是讓我過意不去。”


    “哎呦!我的伯爺,您就不能讓我少操點心嗎?


    長安城您不好好地待著,怎麽又跑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了。”


    “哈哈哈,我這實在是有要事需要處理啊,再者說了,這裏可是我的封地,能不經常迴來瞧瞧嗎?”


    “對了,瞧我,都把正經事給忘得一幹二淨了,陛下傳召您迴宮呢。”


    “陛下又召見我,可知是何事務如此緊迫。”


    “這個奴才著實不知,平安縣伯還是趕快跟我迴去吧。”


    “好,我這次也沒什麽需要收拾整理的,咱們直接迴去就行。”


    劉欣臨走之際,精心包了一包品質上乘的精鹽,還把自己用心書寫的製鹽過程,小心翼翼地塞到了懷裏。


    劉欣和這個小內侍朝著長安一路疾馳趕去,由於劉欣的寶馬奔跑速度較快,所以就獨自一人揚鞭策馬先行一步。


    劉欣一路馬不停蹄直奔長安,進入長安城以後,也沒迴家更換朝服,就徑直奔向皇宮而去。


    到了皇宮門口,跟守衛的禦林軍詳細說了一下具體情況後,他把自己的寶馬暫時托付給守衛,在一名禦林軍的引領下,徑直去了兩儀殿。


    此時兩儀殿裏人數不多,李二陛下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正在熱烈地討論著什麽。


    一個內侍進來稟報:“陛下,平安縣伯已經在殿外等候旨意!”


    “快請進來”


    劉欣一邊走一邊仔細打量著兩儀殿,這可是劉欣頭一次來兩儀殿,這裏可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夠進來的,劉欣能來,足以表明李二陛下對尋找高產作物的極度重視,以及對劉欣的格外看重。


    “臣劉欣拜見陛下。”


    “你小子不是在家專心閉門讀書做學問嗎?朕本想誇讚你兩句呢,結果你小子這又出去遊山玩水了。”


    “陛下,您可是錯怪我了,我最近確實是在家裏閉門苦讀,這不是因為長時間安靜下來內心渴望活動嗎,做學問不但要靜心研讀書籍,這不小子有了一些心得體會想要去實際操作驗證一番嗎?”


    “你小子盡找些托詞借口,那你實踐可有什麽成果?”


    “陛下,您還別說,這次真的有顯著的成果了,小子做的這件事可是對國家和百姓都有益處的重大之事。”


    “那你給朕好好講講,到底是什麽重大之事,要是說不出個令人信服的緣由來,看朕不打你的板子。”


    劉欣沉默不語,隨即率先取出了一小包東西,一位內侍趕忙趨步上前接過,畢恭畢敬地遞給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滿是好奇的神色,動手打開了小包,凝視著那潔白無瑕、晶瑩剔透的細微顆粒,滿臉的迷惑不解。


    “此乃何物?瞧著倒是頗為美觀。”


    “陛下,您親口嚐嚐便可知曉。”


    一位內侍匆忙站出大聲喝道:“放肆!平安縣伯,陛下豈能隨意食用東西。”


    李二陛下卻是輕輕擺了擺手,示意內侍退下,伸出手指蘸取了些許嚐了一口。


    “嘶!好鹹!這……這是食鹽,潔白如雪的食鹽。”


    “陛下,沒錯,這正是在下此次精心製作出來的食鹽。”


    劉欣的話語也引發了其餘眾人的興致,皆一臉好奇地盯著陛下手中那潔白無瑕的食鹽。


    劉欣接著說道:“陛下,這些食鹽乃是在下從含有毒性的鹽礦當中提純所得,並且比市麵上最為優質的青鹽還要出色。”


    “小子,此話當真?”


    此刻,李二陛下和一眾大臣都變得興奮不已,大唐的鹽礦相對而言還算豐富,然而有一部分有毒的鹽礦是無法食用的,一些天然無毒的鹽礦即便開采出來通常也會夾雜著一些雜質。


    真正那些來自上等鹽礦提純而出的精細食鹽,也隻有那些達官顯貴、富商巨賈才能購置得起,普通百姓極度缺鹽,如果劉欣所言屬實,那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大唐食鹽短缺的難題。


    劉欣極為篤定地迴答道:“陛下,您手中所拿的正是我剛剛精心製作出來的精細食鹽,這絕無虛假。”


    劉欣再度取出幾張紙張,上麵繪製著食鹽的製作方法,還有製鹽工具的生動插圖,這下李二陛下不禁為之動容。


    “小欣子,你又立下了赫赫大功,不知你想要何種賞賜?”


    “陛下,賞賜就不必了吧,我不過是想要為大唐的黎民百姓做些許事情,改良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況。”


    劉欣的這番話讓李二陛下和一眾大臣都深受觸動,不由自主地又對劉欣增添了幾分讚賞,這孩子著實優秀。


    “有功必然要賞,隻是朕著實不知該賞賜你何物了,至於金錢之類的你也並不匱乏,朕倒是頗為短缺,哎!朕著實感到為難呀,提升你的官職吧,你這才剛剛……”


    劉欣道:“陛下無需為難,升職估計朝中大臣都會表示反對,不過陛下,關於這個精鹽的製作方法,不知您打算如何處置,如果被那些世家大族獲悉,他們肯定會絞盡腦汁設法獲取,如果落入他們手中,對於百姓而言不知是福是禍。”


    “這個你無需擔憂,朕一定會妥善處理此事的。”


    “對了,不知陛下此次緊急召微臣入宮究竟所為何事?”


    房玄齡在一旁迴應道:“你上次不是向陛下提議要尋覓高產的作物嗎,就是那個占城稻,可是我迴去查閱了一些古籍,這方麵的資料少之又少,此次找你來就是想要問問你。”


    “哦!原來是這件事,其實我也未曾去過那裏,我隻是在某一本書籍當中看到的。”


    “是哪一本書籍,快給老夫講講。”


    劉欣一陣窘迫,天曉得是哪本書籍呢,我不過是隨意找了個借口。


    至於究竟是哪一本典籍我著實記不得了,然而占城這個地方我多多少少還是留存有一些記憶的。


    “那您給我們詳細地講一講。”


    占城處在我們大唐的南端,大抵是與交州毗鄰相接的一處規模較小的地方。


    占城稻正是源自那裏,在占城種植的水稻一年能夠兩次成熟甚至三次成熟,並且產量極為可觀。


    這種水稻具備早熟、耐幹旱、顆粒纖細等特性,適宜於高仰的田地,對於防範東南各個地方的旱災有著一定的.效果.....


    劉欣的這番言辭聽得眾人的眼睛隻泛綠光,如果真像劉欣所描述的這般,將這種水稻引入到大唐,那大唐糧食短缺的難題豈不是迎刃而解了嘛。


    李二陛下猛地一拍大腿說道:“甚好,如果情況真是如此,朕不惜出動大軍剿滅這個國家,也務必要獲取占城稻。”


    劉欣:“......”


    一眾大臣:“......”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哥在大唐掛了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麒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麒寶貝並收藏哥在大唐掛了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