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覺醒》之3 嬌蘭對外詛咒阿末
注定好的路:拉我入局也沒用 作者:麻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靜的鄉村,日子如緩緩流淌的溪流,卻也夾雜著無盡的家常裏短、雞毛蒜皮。
采老頭去世後,原本就沉悶的采家更添了幾分落寞。
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在村口,采婆婆又像往常一樣,獨自倚在門口那棵歪脖子樹下。
粗糙的樹皮硌著她的後背,她卻渾然不覺,目光呆滯地望著那條蜿蜒的土路,來來往往的村民或是扛著農具收工迴家,或是腳步匆匆出門辦事。
她就那樣靜靜地站著,一站就是半天,身影在夕陽下拉得老長,仿佛一尊被歲月遺忘的雕塑。
采家的院子,雜草叢生,透著一股無人打理的荒蕪。
平日裏,大人們似乎都很忙,院子裏常常不見一個人影。
嬌蘭呢,整日東家進西家出,像隻沒頭的蒼蠅。
她走路風風火火,遇見路邊的狗都要上前踢兩腳,那股子蠻勁,好以前判若兩人。
這日,夕陽的餘暉將天邊染得通紅,阿末背著破舊的書包放學歸來。她走進家門,屋內冷冷清清,不見一個人影。
她轉身出門,村口老槐樹下早已圍了一群人。
傍晚時分,正是村民們聚在一起閑聊解乏的時候。
阿末遠遠就看見嬌蘭坐在人群中間,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她的頭發淩亂地散在臉頰旁,眼睛紅腫,雙手不停地揮舞著,似乎在訴說著天大的委屈。
阿末心裏一緊,急忙朝那邊走去。
還沒等她走近,就聽到嬌蘭帶著哭腔的聲音:“阿末那個死丫頭,在家裏就像個小土匪,到處亂翻。她走過的地方,東西沒有一樣是整齊的。我就跟元正說了幾句,元正不但不管教,還動手打我。阿末現在都伺候她爸呢,我在這個家,是沒有活路了,就是個免費的長工,沒日沒夜地幹活,還落得這樣的下場。”
周圍的人聽著,有的皺起了眉頭,有的露出驚訝的神情。
離嬌蘭家最近的劉彩姨,忍不住勸道:“這話可不敢亂說,阿末還是個孩子呢,小孩子調皮點也正常。”
嬌蘭一聽,立刻轉過臉來,眼睛瞪得像銅鈴,大聲說道:“怎麽不可能?我可是親眼看到的。這個家,就是要把我逼死啊!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阿末怎麽就不死了呢?”
人群中頓時一陣騷動,各種目光交織在一起。
有人驚訝,有人譏笑,有人則麵露嘲諷。
這時,一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男子凱娃,甕聲甕氣地說道:“一個家裏四個女的,就一個男人,還有個半大的男孩,不出事才怪呢。” 不少人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阿末已經走到了跟前。
坐在嬌蘭旁邊的林紅,穿著打扮與村裏人格格不入,她用胳膊肘碰了碰嬌蘭,低聲提醒道:“阿末來了,你剛說的話她恐怕都聽見了。”
嬌蘭迴頭一看,見是阿末,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兇狠起來,惡狠狠地說道:“聽見了又怎麽樣?我就說,到哪兒我都這麽說。”說完,她迅速用衣巾擦幹眼淚,臉上立刻換上了一副假笑,站起身來說道:“她迴來了,我也該迴去了。”
那些看熱鬧的人,目光齊刷刷地看向阿末,臉上沒有一絲表情,冷漠得讓人害怕。
嬌蘭頭也不迴,徑直往家走去,阿末咬了咬嘴唇,默默地跟在後麵。
迴到采家,嬌蘭一屁股坐在灶台跟前的凳子上,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仿佛剛剛打了一場勝仗。
阿末看著嬌蘭,氣得渾身發抖,大聲說道:“你剛才在外麵為什麽要那樣罵我?我根本就沒有做那些事,你為什麽要冤枉我?”
嬌蘭沒想到阿末居然敢還嘴,一下子從凳子上站起來,臉漲得通紅,像一頭發怒的母獅子,惡狠狠地瞪著阿末:“我就說,你能把我怎麽樣?你有本事就把我處置了,沒本事就去死,別在這兒礙眼,滾出去!”
嬌蘭仰著頭,居高臨下地看著阿末,臉上滿是不屑:“可笑,你還以為這是你家?你出去問問,誰知道你家在哪裏?這是我的地方,不想呆就給我滾!我想怎麽說就怎麽說,你能拿我怎樣?”
阿末沒想到嬌蘭會如此蠻不講理,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視線漸漸模糊。
她張了張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嬌蘭看到沉默的阿末,更加得意忘形,咬牙切齒地說道:“我就不信治不了你,敢跟我頂嘴,你以後什麽都別想得到。這裏根本就不是你的家,你還指望有家?我看你能怎麽樣。”
現在的嬌蘭和之前若判兩人,生了三胎發福嚴重,整個人像桶一樣,有剪了短發,一件洗的發白藍棉布衣,不知道穿了多久,更不明白什麽事讓嬌蘭變成這樣。
阿末默默地轉身,走出了這間充滿壓抑的屋子,來到和采婆婆居住的房間。
屋裏光線昏暗,散發著一股陳舊的氣息。
阿末坐在床邊,心裏像壓了一塊大石頭。她不明白,為什麽自己會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
“難道他們不是我的爸爸媽媽?那我為什麽會在這個家?我還是個小孩子,我到底該怎麽辦呀?”阿末的腦海裏一片混亂。
這時,她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老師說過的話:“小朋友們,隻有長大了,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像老師一樣,教很多的學生,或者像其他行業的工作者一樣,擁有自己的生活。”
阿末摸了摸自己身上那件洗得發白、不知是誰穿過的舊衣服,深吸一口氣,忍住了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她默默地從書包裏拿出書本,在昏暗的燈光下,開始寫起作業。
夜晚,屋裏彌漫著陳舊的氣息。
采婆婆從裏屋翻出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些舍不得吃的零食和花生,走到阿末身邊,輕聲說道:“來,探探嘴。”
阿末接過花生,聞到一股淡淡的黴味,猶豫了一下沒有吃。采婆婆又拿起一顆糖,輕輕剝開糖紙,喂到阿末嘴裏。
這個身高一米五的老太太,嶄新的斜襟藏藍褂子,黑色花紋褲,黑色的棉布鞋,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精明,特別是那雙眼睛,似乎都看不透,真不知道,是真的慈愛,還是乘機拉攏阿末,爭取信任。
采婆婆看阿末一直忘著她,一邊脫外衣,一邊說道:"這些吃的,還是我侄女看我拿的,你趕快吃,她們看見了你就沒得吃了。"說著看了一下窗外。
采老頭去世後,原本就沉悶的采家更添了幾分落寞。
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在村口,采婆婆又像往常一樣,獨自倚在門口那棵歪脖子樹下。
粗糙的樹皮硌著她的後背,她卻渾然不覺,目光呆滯地望著那條蜿蜒的土路,來來往往的村民或是扛著農具收工迴家,或是腳步匆匆出門辦事。
她就那樣靜靜地站著,一站就是半天,身影在夕陽下拉得老長,仿佛一尊被歲月遺忘的雕塑。
采家的院子,雜草叢生,透著一股無人打理的荒蕪。
平日裏,大人們似乎都很忙,院子裏常常不見一個人影。
嬌蘭呢,整日東家進西家出,像隻沒頭的蒼蠅。
她走路風風火火,遇見路邊的狗都要上前踢兩腳,那股子蠻勁,好以前判若兩人。
這日,夕陽的餘暉將天邊染得通紅,阿末背著破舊的書包放學歸來。她走進家門,屋內冷冷清清,不見一個人影。
她轉身出門,村口老槐樹下早已圍了一群人。
傍晚時分,正是村民們聚在一起閑聊解乏的時候。
阿末遠遠就看見嬌蘭坐在人群中間,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她的頭發淩亂地散在臉頰旁,眼睛紅腫,雙手不停地揮舞著,似乎在訴說著天大的委屈。
阿末心裏一緊,急忙朝那邊走去。
還沒等她走近,就聽到嬌蘭帶著哭腔的聲音:“阿末那個死丫頭,在家裏就像個小土匪,到處亂翻。她走過的地方,東西沒有一樣是整齊的。我就跟元正說了幾句,元正不但不管教,還動手打我。阿末現在都伺候她爸呢,我在這個家,是沒有活路了,就是個免費的長工,沒日沒夜地幹活,還落得這樣的下場。”
周圍的人聽著,有的皺起了眉頭,有的露出驚訝的神情。
離嬌蘭家最近的劉彩姨,忍不住勸道:“這話可不敢亂說,阿末還是個孩子呢,小孩子調皮點也正常。”
嬌蘭一聽,立刻轉過臉來,眼睛瞪得像銅鈴,大聲說道:“怎麽不可能?我可是親眼看到的。這個家,就是要把我逼死啊!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阿末怎麽就不死了呢?”
人群中頓時一陣騷動,各種目光交織在一起。
有人驚訝,有人譏笑,有人則麵露嘲諷。
這時,一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男子凱娃,甕聲甕氣地說道:“一個家裏四個女的,就一個男人,還有個半大的男孩,不出事才怪呢。” 不少人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阿末已經走到了跟前。
坐在嬌蘭旁邊的林紅,穿著打扮與村裏人格格不入,她用胳膊肘碰了碰嬌蘭,低聲提醒道:“阿末來了,你剛說的話她恐怕都聽見了。”
嬌蘭迴頭一看,見是阿末,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兇狠起來,惡狠狠地說道:“聽見了又怎麽樣?我就說,到哪兒我都這麽說。”說完,她迅速用衣巾擦幹眼淚,臉上立刻換上了一副假笑,站起身來說道:“她迴來了,我也該迴去了。”
那些看熱鬧的人,目光齊刷刷地看向阿末,臉上沒有一絲表情,冷漠得讓人害怕。
嬌蘭頭也不迴,徑直往家走去,阿末咬了咬嘴唇,默默地跟在後麵。
迴到采家,嬌蘭一屁股坐在灶台跟前的凳子上,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仿佛剛剛打了一場勝仗。
阿末看著嬌蘭,氣得渾身發抖,大聲說道:“你剛才在外麵為什麽要那樣罵我?我根本就沒有做那些事,你為什麽要冤枉我?”
嬌蘭沒想到阿末居然敢還嘴,一下子從凳子上站起來,臉漲得通紅,像一頭發怒的母獅子,惡狠狠地瞪著阿末:“我就說,你能把我怎麽樣?你有本事就把我處置了,沒本事就去死,別在這兒礙眼,滾出去!”
嬌蘭仰著頭,居高臨下地看著阿末,臉上滿是不屑:“可笑,你還以為這是你家?你出去問問,誰知道你家在哪裏?這是我的地方,不想呆就給我滾!我想怎麽說就怎麽說,你能拿我怎樣?”
阿末沒想到嬌蘭會如此蠻不講理,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視線漸漸模糊。
她張了張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嬌蘭看到沉默的阿末,更加得意忘形,咬牙切齒地說道:“我就不信治不了你,敢跟我頂嘴,你以後什麽都別想得到。這裏根本就不是你的家,你還指望有家?我看你能怎麽樣。”
現在的嬌蘭和之前若判兩人,生了三胎發福嚴重,整個人像桶一樣,有剪了短發,一件洗的發白藍棉布衣,不知道穿了多久,更不明白什麽事讓嬌蘭變成這樣。
阿末默默地轉身,走出了這間充滿壓抑的屋子,來到和采婆婆居住的房間。
屋裏光線昏暗,散發著一股陳舊的氣息。
阿末坐在床邊,心裏像壓了一塊大石頭。她不明白,為什麽自己會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
“難道他們不是我的爸爸媽媽?那我為什麽會在這個家?我還是個小孩子,我到底該怎麽辦呀?”阿末的腦海裏一片混亂。
這時,她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老師說過的話:“小朋友們,隻有長大了,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像老師一樣,教很多的學生,或者像其他行業的工作者一樣,擁有自己的生活。”
阿末摸了摸自己身上那件洗得發白、不知是誰穿過的舊衣服,深吸一口氣,忍住了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她默默地從書包裏拿出書本,在昏暗的燈光下,開始寫起作業。
夜晚,屋裏彌漫著陳舊的氣息。
采婆婆從裏屋翻出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些舍不得吃的零食和花生,走到阿末身邊,輕聲說道:“來,探探嘴。”
阿末接過花生,聞到一股淡淡的黴味,猶豫了一下沒有吃。采婆婆又拿起一顆糖,輕輕剝開糖紙,喂到阿末嘴裏。
這個身高一米五的老太太,嶄新的斜襟藏藍褂子,黑色花紋褲,黑色的棉布鞋,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精明,特別是那雙眼睛,似乎都看不透,真不知道,是真的慈愛,還是乘機拉攏阿末,爭取信任。
采婆婆看阿末一直忘著她,一邊脫外衣,一邊說道:"這些吃的,還是我侄女看我拿的,你趕快吃,她們看見了你就沒得吃了。"說著看了一下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