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


    大徵武德三年,立秋。


    中洲持節使團千裏迢迢終於在凜冬之前來到了北陸的中心,他們站在北都城的腳下,發出跨越大地的感慨,那幾道人影停留在那座雄偉的大城下,仿佛旅人置身雄山之間,不見遠天闊海,城池巨影遮蔽天地,如此盛景千載難尋。這些出使的中洲人在震撼之餘也在努力地將北陸浩瀚的原野與眼前這一座恢宏雄偉的城池聯係起來。


    他們發出質疑,問向天地。


    蠻族人是如何在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建造出這樣一座足以橫亙千古的神都!


    草原的子民以昔日西西姆裏丘陵上的北庭宮為中心不斷將城牆拓寬,甚至曆史性地將馬戈河與沃姆河連接在一起,使一條從未在羊皮卷上出現過的河流穿越整座城市。北都初貌,猶如盤踞在地的蠻族武士緩緩摘下鐵麵,他目光如炬,環臂如山護住這座北陸都城的骨骼和血脈。


    鐵騎夾道而立,蒼黃大纛宛若原野間翻湧的浮雲,雄闊的戰馬翻蹄刨地,近四丈高的南門底下,裘袍灰衫的禮官沉默地迎接著大徵使團的到來。


    這是徵朝在幽北兵事後的第一次出使牧馬國度,中洲人希望借著這一次外事解決兩國在北三州的戰事。


    羯鼓長鳴。


    北都城帝宮的蛇階上,侍女們擁著使團向高處走去,年輕的蠻族女孩們好奇地探眸向這群衣著華貴的中洲人。女孩們的笑容如太陽般明媚,中洲的來客頷首而笑以迴應這些蠻族姑娘熾熱的目光。


    環階盡頭,高大的侍衛攔刀於石拱下。


    “隻能承議郎一人進宮。”禮官對徵朝使臣耳語幾句,後者會意頷首。


    兩列侍衛撤下交刀,禮官繼續向前,使臣從隊列裏走出,跟在禮官身後默默地打量這些蠻族武士,皮甲縫隙間虯結的肌肉讓他有些不安。其他隨行人員則跟著侍女向另一個方向的宴場步進。


    兩人一前一後步入大宮內。


    沿途,使臣猶豫道:“上君要直接見我嗎?”


    “依禮製,應當是在宴後次日貴使方能與尊上單獨會麵。”禮官無奈地笑道,“不過,尊上並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我也是在前一天才接到尊上的命令,因此隻能臨時將會麵的地方放在舊宮裏,還望貴使莫要見責。”


    “既是上君的意思,我等亦不敢怠慢。”使臣連忙道,“不過,您說的舊宮是?”


    “就是昔日北庭宮還未修繕的舊殿,聽說角落還有當年留下的血跡。”禮官輕聲說。


    “血?”


    “不可多言,但凡北庭時事,貴使還是少提為好。”禮官提醒道。


    “是。”使臣連連點頭。


    帝宮內不似北都城那般喧鬧,沿著狹長的宮牆,兩個人走了許久,直到麵前出現一扇高大古樸的木門。


    “尊上就在裏麵。”禮官對他耳語。


    “沒有……侍衛嗎?”使臣愣了一下,卻見門外空空如也。


    “到了宮內就不需要了。”禮官神秘一笑,“在北陸,沒人瞞過尊上的眼睛。”


    “什麽?”


    “這片土地和我們中洲不同啊。”禮官低低地說。


    “我們?”使臣瞪大雙眼,“你也是……”


    “我來自幽北。”禮官搖搖頭,“以後的北都城還會有更多幽北人,相比起上京城,這裏更容易讓人看見希望啊。”


    “敢問大人尊名?”


    “良徽。”禮官輕笑道,“說文和雅言兩部祁書中分別為良與徽做了釋意,良,善也,徽,亦有善意。”


    “善名。”使臣點頭,“既然大人之名取自祁書,我等同為祁人,為何要遠離故土,到這茫茫原野中寄人籬下?”


    “前虞非祁,今徵亦非祁。”禮官輕輕搖頭,“尊上是不一樣的人,貴使若真有意相談,最好還是開門見山地說。這裏沒有那些中洲官場上的話術,更不會有弄權之人相近左右,所有人都在為拉動整個帝國而努力前行,那些戰爭也都是為了構築北陸的未來,僅此而已。”


    使臣低頭略作思索,一言不發。


    禮官暗暗看了他一眼,壓低聲音道,“貴使擁有上京的特命全權,想來也有信心要結束三州之戰事。北陸雖已經曆千載,且每一位草原的霸主都渴望打破昔日北陸以武為尊的秩序,但在這些人中,恐怕隻有尊上才真正知道這片土地需要的是什麽。”


    “那我應該說些什麽?”使臣皺眉道。


    “憑心而述,想要打動別人,首先得打動自己。”


    “那……有沒有什麽事情能夠觸動上君呢?”


    禮官側身而讓,笑而不語。


    灰黃色的木門緩緩內收,尖銳悠長的開合聲刺顫著使臣的心覺,他還沒看清門旁垂首的禮官麵龐下似笑非笑的神情就不受控製地走進了這間大殿裏。在門縫開出一線的瞬間,他的身子就已經開始向前。他竟一刻也等不下去。


    殿內昏暗,長空間高懸的耀日完全透不進來。


    借著壁柱上的燈盞,光暈粗淺分明,順塵而下。雖然還未見到禮官所說的舊宮角落的血跡,但此間昏陰卻讓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抑,好像是綿羊走進住著獅子的洞穴,無聲無息中更透著幾分詭秘與驚悚。


    腳步聲起,踏上臨時鋪開的柔皮毯後,徵朝的使臣見到了傳聞中的文啟皇帝。


    沒有想象中的高大威嚴。


    長案盡頭的鐵座前,清瘦的男人緩緩轉過身來,漆黑瞳子居高臨下,金色寬袍從兩肩垂起垂落,宛若鎏金般的長瀑從山巔墜落,長瀑之上亦如山巒般難見全貌。皇帝的臉上沒有任何情緒。使臣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氣,他感覺渾身一輕,麵前這位似書生般柔弱的男人直起身的瞬間仿佛撐開了這座舊宮裏所有的壓抑。


    “上京可有什麽變化嗎?”皇帝負手而立,沒有多餘的問候,率先開口道。


    “變化不大,還是上君曾住過的那個上京城,晚清湖仍是紅舟相連,長天街的兩排花燈重新貫通了三九裏暗巷,在下去年也隨孩子們逛到了那裏,那兒的燈火現在能一路燒到京河河畔的柳木。隻是換了新皇帝,換了……新的台階罷了。”使臣躬身作禮,攏手背誦先前擬作的對答,但他的話音在最後卻越來越低,因為他聽見了一聲長歎。


    “花燈啊……”皇帝微微抬眼,目光掃過舊宮環壁上懸掛的燈盞。


    “京河那兒還多了幾家燈鋪。”


    “燈鋪?”


    “是,多是擺賣祈天燈的,每逢佳節都有很多人會聚集在河畔,在燈紙上寫下祝福,然後就放著祝福飛到天上去,整個上京的天空都是紅的。”使臣目有神思。


    “上京的火師不得累死?”皇帝輕笑一聲。


    “那他們也不敢禁燈吧?”使臣含笑迴道:“累死總比被上京的百姓罵死要好。”


    “也是,上京的燈會……確實難忘。”皇帝淡淡地說,“我這座宮院裏的燈盞都是從中洲買來的,可卻沒有一盞亮過長天街的花燈。”


    “在下在沿途曾聽牧人們說,上君就是草原不落的太陽,在下才學淺薄,不知怎樣的燈盞才能在耀日下放光?”


    皇帝挑了挑眉。


    使臣仍低著頭,“請上君恕在下直言,在上君的眼裏恐怕再也找不出比您年少時更耀眼的東西了。中洲舊人曾言:少如旭日初升,灼年烈而過往昔,至暮時迴首,滿目紅霞。在下不比上君年少英氣,卻也無比懷念昔日那些歲不過二十的青蔥年華。那時的我總覺得這世間無處不是萬丈光芒。”


    “你倒是善言,也略通俗世,沒有京南那些世家子弟的樣子,怪不得他會讓你來。”皇帝的腳步聲從遠及近,他越過長案,負手緩步至階下,饒有興致地打量,“你上過戰場?”


    “上君可還記得鹹水?”


    “記得。”


    “在下曾在青瀾州義軍中任一筆官,後隨三百義勇兵駐於鹹水東岸,上君急兵奔襲冀安大營時曾經過那裏。”


    “你活下來了?”皇帝皺眉。


    “是的,就在義友們的屍堆裏,我看著貴國的軍隊馬踏而過,心裏的膽都被震碎了一大半,直到天亮都沒能生出氣力推開戰友們的屍體。我記得,那時有個我認識的、但不知道叫什麽的義兵一直看著我,我也一直盯著他,那時我聽見他在動,以為他也活著。”使臣搖搖頭,垂眼低語,“可他早就死了,是我的胸口在推著他,他的臉和我就不到一尺的距離。當我翻開他的時候,才發現他的腦後已經空了,不記得是被什麽砸的……全都陷進去了。”


    皇帝沉默不語,聽他所述的前段還覺得這是一個自以為兵士的懦夫,可麵前的人卻是在以一種平靜的口吻描述生死之事。


    這樣的人會是懦夫嗎?


    懦夫會遠行千裏踏入鐵馬遍地的國度嗎?


    “我不怕自己上戰場,卻再不想看著更多人在我麵前死去。上君也是親曆過戰場的人,其中血腥殘酷想來您比我更加清楚,在下曾閱覽過您在上京城中被記錄在策的經曆,知您並非生性好戰之人,今牧馬騎兵與徵軍仍刀望於北地,戰事止息遙遙無期,不知還要有多少屍首要曝於荒野,風幹雨浸,實為天下大災。”使臣微微退卻,而後突然屈膝拜伏,“還望上君恤天下萬民,泯戰止戈。世間諸族本無血肉之分,同曆萬古滄桑,何以兵戈相見。臣,今奉尊令,願侍上君之意,以止兵戈,兩國結為親邦,萬民共興,千載不變。”


    皇帝沉默良久,踱步左右,卻始終不見使臣抬首,似是不耐,於是輕聲道。


    “你知道草原經曆過什麽?”


    “臣聞上君歸北前,四野刀馬林立,百畜以血草為食,睹戰隻旅人曾斷言,北陸再經十年,有複鐵旗血災之危。”使臣仍伏地未起。


    “中洲人竟然也會如此關注草原的曆史?”


    “北陸之勇武,即便贏皇千古,卻仍需集一國之力以築百關以禦洪流。正所謂知己知彼,國難之途並無內外之分,在下生於亂世之中,怎可全具偏安之心?”


    “那你知道鐵旗時代的草原是怎麽樣的嗎?”皇帝露出玩味的笑。


    “鐵旗時代的草原,強武者四處奸淫殺掠,病弱者苟延殘喘大多淪為奴隸。很多部落在男人們外出放牧時就會被其他部落抄掉寨子,當男人們迴來,隻能看見血肉模糊的畜牲屍體、被嚇傻的孩子和光著身子打算自盡的女人,更有甚的還有遠處敵兵狂肆的哨聲。此為書記,不知在下所閱史冊是否洽合上君事知。”


    皇帝沉默片刻,輕輕地說,“沒人會喜歡亂世。”


    “隻要上君一句話,這天下就能安靜下來。”使臣終於把頭抬起,語氣低沉而又緩慢至極,他的目光順著皇帝拖曳的金袍自下而上,卻最終失望於皇帝毫無波瀾的神色。


    “可你還是沒能明白我的痛苦。”皇帝踏前一步,屈膝蹲著俯視伏地的人。


    “在下不明白。”使臣惶恐地埋首臂環間。


    “戰非我意。”


    使臣伏首更深,“在下認為,止戈,唯上君一言也。”


    “那你們的皇帝呢?”皇帝忽然笑了一聲。


    “陛下同上君,亦為明君,可思萬民之慮,可善萬民之行,今天下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四野民災遍地,北地三州生民幾亡,餘者亦受困於饑寒災病。在下深知此情未止於中洲,北陸今雖不顯,卻未嚐不會有積重成疾之危,戰不可久持而養,唯止戈整息方能解天下之危。”


    “不止戰,我就不是明君了?”


    使臣猶豫片刻,如實道:“您是北陸的明君。”


    “那你的意思是我做得對咯?”


    “我……”使臣愣了一下。


    “哈哈,起來吧。”皇帝長笑一聲,伸手拉起他,而後者背脊已經被汗水浸濕。


    “上君……”使臣欲言又止。


    “我就和你明說了吧。”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坦言道:“自索爾根汗王之後,北陸深陷戰亂十餘年,你們這些中洲人都覺得打了這麽多年的仗,草原未來幾十年內應該不會再有威脅中洲的能力,但你們錯了,這裏是草原,是野獸的天下,你們可曾見過一片擇強除弱的原野會因為獅子、雄鷹和北狼的廝殺失去生機嗎?”


    使臣默不作聲,在聽到野獸二字時,他的心中微微一動,唿吸一下子竟有些堵塞,仿佛鏽跡斑斑的鏈條在被刀刃磨搓,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聲音。


    “起初,北陸騎軍廝殺極烈,不分春秋,不論日夜,不顧牧群,也不會在乎倫理道德,很多人為了贏下一場戰爭背棄了許多先民們積年累月所形成的草原共識,北陸的秩序和規則在那兩年逐漸崩塌。兩年後,各大部族之間的殺掠才逐漸減少,彼此默不作聲地用彎刀和戰馬劃清了各自生存的地界。再往後,雖仍有交戰,卻也隻在冬初和早春進行,那時候的北陸已經開始發生變化,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開始厭倦戰爭,但卻還有無數人渴望成為武士,這種思維的衝突注定會將我們領向了新的時代,北陸注定不會鐵旗遍地,也注定不會再有新霸主的出現。”


    “混亂帶來機遇,各部族放寬了成為武士的條件,草原武士的數量成倍地增長起來。同時,各部騎軍還學會了放養大牧群的能力,女人們在大寨裏學著打鐵、製革、修磨弓胎,甚至鐵馭車的拚接,孩子們每隔幾天就要隨老人們深入地脈采集金鐵。騎軍們在宰殺了適齡的牛羊後,將肉幾乎全部送迴大寨,僅留下足以維持軍備的數量,而大寨則會將源源不斷的彎刀、甲胄、弓箭等送到軍帳。”皇帝微微沉吟,“整片草原在整合成一國之前,軍力就已經達到了一個無法消化的境地。那個時候,北都城還沒有開始建造,三大馬市也都淪為廢墟,一旦裁減騎軍,我們就將失去大量軍牧,也就不再需要各部本寨裏的牧人們繼續作工,大量軍械閑置,匠人、製革師,甚至是大部分醫者都會失去價值,等於是在草原的血脈上大砍一刀。可若是在立國之後不裁減騎軍,維持秩序的騎軍又顯得過於冗沉,見不到血的彎刀最後隻能砍傷己部的牧民。”


    “我已費勁心力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但在北都城的建築提上日程之後,我意識到隻有一個辦法能解決草原的困境——南下!”


    使臣臉色難看,對方能看見他攥死的拳頭,但皇帝隻是輕輕一笑。


    “牧馬帝國的誕生就像是一個為了戰爭而生的器械,無論是蠻族人對力量的追求,還是牧人們為求生存,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皇帝抬手摸上一旁的長案,古木清涼,卻夾帶一層厚厚的灰,他盯著案麵的木紋,沉聲道:“草原木料匱乏,無法單獨支撐建設北都城的消耗,我們需要新的土地,新的資源,以及……更加專業的匠人。你現在看到的北都城還不是它的全貌,在攻破三關後,我們依靠幽北的匠人和資料築起了城的外牆,但城中牧民的居所仍是簡陋的帳篷,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木材和匠人。”


    “對中洲北三州的一戰,我們得到了大量的物料、匠人和中洲古老的工藝。在我的設想裏,當戰爭停擺後,牧馬帝國的匠人、製器師和裁縫都能利用從中洲奪取的資源繼續作工,填補過去物材消耗的缺口,騎軍裏的老兵們也會優先進入北都城裏,我們會搭建像中洲的屋子給他們避寒,提升武士在草原人心中的地位。如此一來,牧馬帝國才算是真正地站起來了。”


    使臣沉默著,麵頰微微漲紅,而後又像是鐵爐裏的赤漿逐漸冷凝下來,在昏暗的光線下,他的臉鐵青無比。皇帝拾階而上,斜倚在鐵座旁,背後是一張泛黃的羊皮,上麵滿是線條縫合。


    “上君需要什麽?”良久,使臣低聲問。


    “幽北自立……”


    “不可能!”使臣斷然大喝。


    “還沒說完。”皇帝抬手打斷他,“幽北仍受控於上京,隻不過是以世襲諸侯王的形式自治,你覺得如何?”


    使臣眉頭一皺,輕輕歎道:“可以談。”


    皇帝拍手一定,展笑道,“還有木料、匠人和築城樓的圖紙。可能還要一些別的,除了最開始說的三項,其他是可以談的。”


    “需要多少木料,多少……匠人,哪份城樓的圖紙。”


    “五座冀安州鄴城規模的木料,兩千位天工匠人,以及大徵九州全部城樓的圖紙。”


    “這不可能!”


    皇帝沉默一會,隨即輕笑一聲,而後長笑起來,“如今牧馬軍騎已全據北三州,在我肅清和接管冀安和並北的全部城地之後,可就不止是這些要求了。”


    “西陸兵鋒正利,他們隨時可以越過大漠直指北都城!大漠可沒有長廊天險,上君難道是打算將這座雛城拱手送給西陸人嗎?”使臣竭聲喝道。


    皇帝冷冷地看他一眼,“北陸全民皆兵,西陸的女人要是敢來,我會把她的頭顱送迴秋葉省。你們的皇帝絕不可能和那個女人結盟,這是我能與他談判的唯一條件,牧馬軍騎隨時都可以打到上京,但出於一些內部因素,我並不持主戰之意,但卻也沒有阻止好戰者對於進掠上京的籌謀。你也是出入朝廷的官員,有些事情在朝堂之上確實會讓帝王猶豫不決,但最終做出決定的仍會是你們的皇帝。”


    使臣沉默一陣,麵色陰晴不定,“上君所提要求實在苛刻,單是五城木料便難以實現,還有天工的兩千匠人,這是要將整個天工連根拔起啊。”


    “可以談。”皇帝展笑道。


    使臣送了口氣,“那……”


    “不急,此事明日之後由我國鴻臚司來和你們談。”


    “啊?”使臣一愣。


    “我今次叫你來,一是想要試一試你們談和的意願,從我們的對話聽來,你們有心了。”皇帝說,“第二件事……如果你們真心想要談和,那麽這件事應當不會再有阻礙了。”


    “敢問上君是何事?”使臣等了一會,不安地道。


    皇帝抬眼看他,目光如刀般銳利,“我要虞朝靈帝光和三年至中平五年的,上京皇城中關於北陸草原的所有卷宗。”


    “什麽?”使臣臉色一變。


    “北庭殤。”皇帝冷冷地說出了三個字。


    “這件事……不是燕北侯及其部屬所為嗎?”使臣小心翼翼地問,如今的北陸牧人對前代北庭之事頗為敏感,鮮少有人當眾提及,由不得他不謹慎。


    “你覺得呢?”皇帝聲音漸寒,麵色冷肅,“區區苦寒之地,竟能掏出上萬鐵甲馬革贈予草原部族,你以為如何?”


    “這……在下並不清楚。”


    “曾經我還不明白為何布蘭戈德部不惜代價也要反叛草原大會,也不明白為何一個貧脊的草原部族突然有一支足以橫掃草原的強大騎軍,更不明白我的父親為何要與他曾十分厭惡的中洲人走到一起。”


    皇帝聲音逐漸平靜,可使臣卻在他的瞳子裏看見了……獅子兇煞的眼。使臣猛地迴頭,門梁上正懸掛著一顆無目獅首。他被驚出一身冷汗,忍不住倒退一步,但身後傳來的話音依舊平淡,皇帝對他的行為毫不在意。


    “後來,我走了很遠的路,也看見了這世間最繁華的地方,當我重新迴到這片曾經生養過我的土地,所有的一切都逐漸清晰。我隱約知道了答案,卻仍不甘心。即使是我,也不得不覺得北庭殤是我父親造成的,在鐵遊騎遇襲的那一天,連我也被他拋棄。他畏懼中洲的力量,那僅是一州之地就能送出上萬鐵甲馬戈的王朝,換作是我也會被如此巨量的慷慨所蒙蔽。這股橫掃草原的力量喚起了我父親的野心,逐漸壓過了他與索爾根的情義,他的野心毀掉了草原大會,也宣告著草原北庭時代的落幕,這是我國史官們即將編撰的一段話,但現在我拿出來用了。”


    言及此處,皇帝忽然冷笑一聲。


    “你們中洲人以為憑借三關之天險,就能永保北地太平?山間野夫不見海天一線,怎會知世間浩瀚。孤海遺民不見重巒疊嶂,怎會知天際無闕。十年野戰,大虞集北地之物力所贈鐵甲早已十不足二三,可卻能如虎翼般助我部兵騎橫越百關。若是當年……唉。”皇帝欲言又止,垂眼間重重歎了口氣,“愚人而已!”


    “確是愚人。”使臣也搖頭歎道,他們彼此心如明鏡。


    “就用草原的彎刀以謝籌謀之人,北庭殤的罪名若是隻有布蘭戈德部和幽北來承擔,未免太過輕率,如此恢弘的血幕不以北都和上京為始終,是為史卷之遺憾啊!”皇帝目光淩厲,手比作刀虛劃頸前。


    “臣代家父及幽北萬民,拜謝尊上!”禮官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長拜在地。


    使臣聽聞身後動靜,猛地轉頭看去,當他的目光移到禮官的後背時,忽然升出一股極其強烈的警覺。這一刻,記憶如觸電般閃過他的腦海,他想起了一個人,已故的大虞燕北侯呂複。他迴想起禮官的臉,終於明白那種熟悉的感覺是怎麽迴事了。


    “起來吧。”


    禮官緩緩起身,迎上使臣驚愕的目光。


    “好久不見了,宮兄。”


    “是你!”使臣瞪大眼睛,抬指顫道。麵前微笑的人確實是良徽,但不姓良,而是姓呂,中洲幽北世家之首,薊郡呂氏的後人,他的父親正是前朝燕北侯——呂複。


    他看了看呂良徽,又看了眼鐵座旁的蠻族皇帝,他如夢初醒,忽然就明白了為何牧馬國會對幽北有如此的善態。幽北早就不是大徵與牧馬談判的籌碼,燕北後人已經與牧馬皇帝達成了協議,他們早已走上脫離大徵的路。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高處的皇帝,確如呂良徽所言:“蠻族千百年來所有的霸主中,隻有麵前這個男人才真正地知道這片草原需要什麽。”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悖星北海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年如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年如舊並收藏悖星北海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