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嬤嬤拿帕子抹了眼淚,“太太言重了,奴婢自然省得!”
房巽聽著崔嬤嬤激動的語氣,輕輕抿了抿嘴。在她的印象裏,崔嬤嬤跟小喜一樣,是個單純的人,對母親也都是忠心,可崔嬤嬤跟小喜又不一樣,她還有個兒子。
半個時辰後,大夫給房巽診了脈,不過就是落水受驚,開了個驅寒平安的方子便告辭離去,父親讓福全給了診金,又親自將大夫送出門去,迴來看房巽。
梅花迎春的屏風外,母親擔憂的看著父親,“這迴元姐兒醒過來,我總覺得哪裏不對。”
而父親卻並不在意,他低下頭來,溫柔的安慰母親,“怎麽會?小孩子哪有不調皮的!是你多想了,這孩子不過是在床上呆的久了……”
藍色的綢布門簾“唰”的一聲被拉開,一個沒留頭的小丫頭氣喘著跑進來,“老爺、太太,有客到了……”
終於來了,隻要周家三爺進府裏,那也許一切就會避開去,房巽欣喜萬分。
豎起耳朵,她聽到屏風外的小丫頭放低了聲音說道,“……是房家長房的管家高升,說是房家大老太太,還有殷家四房的九小姐,如今已經到了城外……”
房巽心猛的沉了下去。
應該是周家三爺才對啊,怎麽會是她?
殷家四房的九小姐,殷雪沁,父親在定山寺裏招惹來的女人,房巽前世的繼母,如今隻有十七歲。
就算是房巽對她恨之入骨,也不得不說,在她的印象裏,殷雪沁當得起傾國傾城的讚譽。
殷家是大族,祖上卻是經商起家。之後有女入宮,於先帝為妃。雖未生下一子半女,卻曾寵極一時,殷家便也水漲船高,作為外戚狠狠的威風了一把。隻是殷家子孫不堪,雖有幾個讀書之人,卻未有幾個入仕封官的子弟,而後殷貴妃因病離世,殷家便從權貴中淡了去。
房家大老太太就是在殷貴妃得寵之時嫁到房家,可就算是這樣,還是高攀了的。
房家是什麽人?那是金陵的書香世家,從前朝起就有子弟為官入仕,曾有一門三進士,叔侄兩翰林的佳話。
這樣的世家大族其實並不算少,可房家又不一樣,據說,房家的祖上,跟唐朝時的房玄齡算起來有著這麽一絲半點的關係,雖說是遠的不能再遠的偏支旁係,卻是很以為然的將房玄齡供在了祠堂之上。
將這個名臣供到祠堂裏的,便是房巽的曾曾曾祖父,房諫。
房諫不過是房家偏支不算出色的子弟之一,他幼時在族學念書,少年平平,到得而立之年方中了舉人,三十五歲中了進士,這才入了房家嫡支老太爺的眼,於是,老太爺便想法子將其納入嫡支。
那時還是康元盛世之時,前朝高祖康元帝偶然翻閱史書,看到房遺愛謀反之事,便歎息道,“雖子孫不堪,仍賢臣矣!”
不知此事與房諫的高升是否有些許關係,但卻讓大器晚成的房諫一路青雲,一直做到了閣老之位。
這些事情還是房巽自大伯祖母的嘴裏聽來的,父親從來不曾提起。房巽明白,以父親的清高,定然覺得那個房家嫡支的老太爺太過勢利,而房諫的一路高升也為他所不恥。
可無論如何,房家的子孫後代們,還是很感激這位祖宗。經過數代的經營,房家終於在世家大族裏頭紮了根。
到得今日,房家已是京中的名門貴胄。房家嫡支的三位老太爺,如今隻剩得一位,卻也是上書房的常客。這便是房家大老太爺,房巽的大伯祖父,房秉久。
房巽前生寄居京中之時,不過見過幾麵,隻記得他多威嚴,偶爾會露出些許慈愛,也是對著一向得寵的七堂姐房淑寧。
父親去世後,長房對房巽這個孤女多有照拂,按理說房巽還是應該很感激的,可房巽卻總是感激不起來。
最大的原因是,殷雪沁便是長房的人給帶進家裏的,若不是她,母親怎麽會過世?而父親又怎麽會荒廢了仕途?自己的家又怎麽會散?
大伯祖母說過,殷雪沁與父親是在定山寺一見傾心的,而後父親求了母親,母親雖百般不願,卻還是同意將其納進門。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新人還沒進門,母親已是病世了,妾室便成了繼室。
憤怒、傷心,還有些許的惶恐,房巽隻覺得心頭有無數隻螞蟻在撕咬著,她要怎麽辦?如何才能把這個女人趕出家門?如何能夠讓父親對她不動心?房巽睜著大大的眼睛想著心事。
大伯祖母的馬車申時便進了府,父親和母親早早的去府門相迎,房巽卻因著一早落了水被拘在房裏。
屋外的太陽漸漸西斜,院子裏灑下一片碎金,房巽的心裏焦急萬分。
在她的記憶裏,母親一向溫柔和順,隻要父親說的話,她從未曾反駁過。若真的如前世的一般,殷雪沁與父親一見傾心,那今日恐怕就要出事。
崔嬤嬤拿著笸籮做著針線,夏至哄著房巽在榻上耍。
房巽瞅了一眼立在門邊的小喜,心裏有了主意。她衝著崔嬤嬤伸出白玉般的小手,“娘親,嬤嬤,娘親……”
崔嬤嬤放下手上繡了一半的雙魚戲水肚兜,輕聲的哄著房巽,“姐兒乖,太太過會子就迴來。”說著一麵過來抱房巽,一麵拿起花梨木八仙桌上的糯米糕來哄房巽。
房巽伸手接過,輕輕咬了一口,卻是吐了出來,帶著口水的糕點落到衣襟上伴隨著房巽撒嬌的聲音,“嬤嬤,不好吃……”
夏至笑著拿了手巾來,“我早說了,大小姐聰明的緊,您拿這吳媽媽做的糯米糕來糊弄她可是不成的!”
房巽由著崔嬤嬤將衣襟上的汙漬抹幹淨,卻是嘟起了嘴,“米糕,嬤嬤……”
崔嬤嬤心裏高興,笑的眉眼彎彎,驕傲的道,“大小姐最喜歡嬤嬤做的糕,大小姐莫急,嬤嬤這就給你做去!”
崔嬤嬤擅做糯米糕,喜歡在裏頭放些紅紅的山楂碎,而吳媽媽則喜歡放葡萄幹,房巽不用嚐,一眼便能認出來。
看著崔嬤嬤將廊下的小喜喚進了屋子,又消失在院子裏,房巽的眼睛裏透出幾分光彩,把崔嬤嬤打發出去了,就還有一個不經事的夏至了。
房巽迴頭看向夏至,嘟囔著小嘴道,“水、水……”
房巽聽著崔嬤嬤激動的語氣,輕輕抿了抿嘴。在她的印象裏,崔嬤嬤跟小喜一樣,是個單純的人,對母親也都是忠心,可崔嬤嬤跟小喜又不一樣,她還有個兒子。
半個時辰後,大夫給房巽診了脈,不過就是落水受驚,開了個驅寒平安的方子便告辭離去,父親讓福全給了診金,又親自將大夫送出門去,迴來看房巽。
梅花迎春的屏風外,母親擔憂的看著父親,“這迴元姐兒醒過來,我總覺得哪裏不對。”
而父親卻並不在意,他低下頭來,溫柔的安慰母親,“怎麽會?小孩子哪有不調皮的!是你多想了,這孩子不過是在床上呆的久了……”
藍色的綢布門簾“唰”的一聲被拉開,一個沒留頭的小丫頭氣喘著跑進來,“老爺、太太,有客到了……”
終於來了,隻要周家三爺進府裏,那也許一切就會避開去,房巽欣喜萬分。
豎起耳朵,她聽到屏風外的小丫頭放低了聲音說道,“……是房家長房的管家高升,說是房家大老太太,還有殷家四房的九小姐,如今已經到了城外……”
房巽心猛的沉了下去。
應該是周家三爺才對啊,怎麽會是她?
殷家四房的九小姐,殷雪沁,父親在定山寺裏招惹來的女人,房巽前世的繼母,如今隻有十七歲。
就算是房巽對她恨之入骨,也不得不說,在她的印象裏,殷雪沁當得起傾國傾城的讚譽。
殷家是大族,祖上卻是經商起家。之後有女入宮,於先帝為妃。雖未生下一子半女,卻曾寵極一時,殷家便也水漲船高,作為外戚狠狠的威風了一把。隻是殷家子孫不堪,雖有幾個讀書之人,卻未有幾個入仕封官的子弟,而後殷貴妃因病離世,殷家便從權貴中淡了去。
房家大老太太就是在殷貴妃得寵之時嫁到房家,可就算是這樣,還是高攀了的。
房家是什麽人?那是金陵的書香世家,從前朝起就有子弟為官入仕,曾有一門三進士,叔侄兩翰林的佳話。
這樣的世家大族其實並不算少,可房家又不一樣,據說,房家的祖上,跟唐朝時的房玄齡算起來有著這麽一絲半點的關係,雖說是遠的不能再遠的偏支旁係,卻是很以為然的將房玄齡供在了祠堂之上。
將這個名臣供到祠堂裏的,便是房巽的曾曾曾祖父,房諫。
房諫不過是房家偏支不算出色的子弟之一,他幼時在族學念書,少年平平,到得而立之年方中了舉人,三十五歲中了進士,這才入了房家嫡支老太爺的眼,於是,老太爺便想法子將其納入嫡支。
那時還是康元盛世之時,前朝高祖康元帝偶然翻閱史書,看到房遺愛謀反之事,便歎息道,“雖子孫不堪,仍賢臣矣!”
不知此事與房諫的高升是否有些許關係,但卻讓大器晚成的房諫一路青雲,一直做到了閣老之位。
這些事情還是房巽自大伯祖母的嘴裏聽來的,父親從來不曾提起。房巽明白,以父親的清高,定然覺得那個房家嫡支的老太爺太過勢利,而房諫的一路高升也為他所不恥。
可無論如何,房家的子孫後代們,還是很感激這位祖宗。經過數代的經營,房家終於在世家大族裏頭紮了根。
到得今日,房家已是京中的名門貴胄。房家嫡支的三位老太爺,如今隻剩得一位,卻也是上書房的常客。這便是房家大老太爺,房巽的大伯祖父,房秉久。
房巽前生寄居京中之時,不過見過幾麵,隻記得他多威嚴,偶爾會露出些許慈愛,也是對著一向得寵的七堂姐房淑寧。
父親去世後,長房對房巽這個孤女多有照拂,按理說房巽還是應該很感激的,可房巽卻總是感激不起來。
最大的原因是,殷雪沁便是長房的人給帶進家裏的,若不是她,母親怎麽會過世?而父親又怎麽會荒廢了仕途?自己的家又怎麽會散?
大伯祖母說過,殷雪沁與父親是在定山寺一見傾心的,而後父親求了母親,母親雖百般不願,卻還是同意將其納進門。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新人還沒進門,母親已是病世了,妾室便成了繼室。
憤怒、傷心,還有些許的惶恐,房巽隻覺得心頭有無數隻螞蟻在撕咬著,她要怎麽辦?如何才能把這個女人趕出家門?如何能夠讓父親對她不動心?房巽睜著大大的眼睛想著心事。
大伯祖母的馬車申時便進了府,父親和母親早早的去府門相迎,房巽卻因著一早落了水被拘在房裏。
屋外的太陽漸漸西斜,院子裏灑下一片碎金,房巽的心裏焦急萬分。
在她的記憶裏,母親一向溫柔和順,隻要父親說的話,她從未曾反駁過。若真的如前世的一般,殷雪沁與父親一見傾心,那今日恐怕就要出事。
崔嬤嬤拿著笸籮做著針線,夏至哄著房巽在榻上耍。
房巽瞅了一眼立在門邊的小喜,心裏有了主意。她衝著崔嬤嬤伸出白玉般的小手,“娘親,嬤嬤,娘親……”
崔嬤嬤放下手上繡了一半的雙魚戲水肚兜,輕聲的哄著房巽,“姐兒乖,太太過會子就迴來。”說著一麵過來抱房巽,一麵拿起花梨木八仙桌上的糯米糕來哄房巽。
房巽伸手接過,輕輕咬了一口,卻是吐了出來,帶著口水的糕點落到衣襟上伴隨著房巽撒嬌的聲音,“嬤嬤,不好吃……”
夏至笑著拿了手巾來,“我早說了,大小姐聰明的緊,您拿這吳媽媽做的糯米糕來糊弄她可是不成的!”
房巽由著崔嬤嬤將衣襟上的汙漬抹幹淨,卻是嘟起了嘴,“米糕,嬤嬤……”
崔嬤嬤心裏高興,笑的眉眼彎彎,驕傲的道,“大小姐最喜歡嬤嬤做的糕,大小姐莫急,嬤嬤這就給你做去!”
崔嬤嬤擅做糯米糕,喜歡在裏頭放些紅紅的山楂碎,而吳媽媽則喜歡放葡萄幹,房巽不用嚐,一眼便能認出來。
看著崔嬤嬤將廊下的小喜喚進了屋子,又消失在院子裏,房巽的眼睛裏透出幾分光彩,把崔嬤嬤打發出去了,就還有一個不經事的夏至了。
房巽迴頭看向夏至,嘟囔著小嘴道,“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