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搖頭道:“沒這麽簡單,前將軍那邊真打起來,到時候整個邊境都會打起來,南邊……”
他看了一眼立在龍椅邊上的李文軒,緩緩道:“唐王爺打完南邊的寶象國之後,那邊的情況如何呢?”
李文軒道:“南嶺諸國,無有再敢謀反者,這點請諸位大可放心。”
“既然是如此,那我們除了需要防備西北邊,北部長城,金兵越過陰山,全麵南下,還需要防備吐蕃。”
丞相拱手出列道:“西部長城老將李承嗣上個月病重,西部防禦吐蕃的事情,全部都在他一人主持,老臣擔心他病重之後,西南邊的南詔國,可能會聯合吐蕃入侵巴蜀漢中,還請陛下早做防禦才是。”
李文軒瞪大眼睛,失聲問道:“敢問丞相,這個李承嗣,可是東廠提督李總管的親屬?”
丞相看了一眼李文軒,表情有點複雜:“是李總管的父親。”
李文軒真是無奈,武國朝堂上武將這一塊,青黃不接。
李總管或許是個會帶兵打仗的,但是因為當年報恩武帝,自己把自己給切了。
真操蛋啊!
丞相看著李文軒的神色變得不太好,便接著說道:“吐蕃那邊,全靠李嗣源一人震懾,如果他出了問題的話,恐怕就算我們和金國講和了,西邊的戰事,又會打起來。”
李文軒聽出丞相的意思了,武帝冊封自己為唐王,但是卻在關鍵時候,又讓新帝考慮自己的封地。
這分明就是有意讓自己去填補李嗣源的這個空缺啊!
“陛下,臣請坐鎮西疆!”
李文軒毫不遲疑地拱手道。
丞相那張老臉上露出欽佩之色,這唐王雖然年輕,但是卻還是很夠意思的。
新帝遲疑著:“等父皇的喪期過了再說這事兒。”
丞相立刻道:“請陛下以國事為重,唐王既然有心坐鎮西疆,何不以隴西為唐王封地?再改封唐王南疆節度使為西川節度使,總攬防禦吐蕃的軍政!”
兵部尚書程泰瞪大眼睛看了看丞相,這家夥怎麽這麽大膽啊!
隴西給了唐王做封地,又拿出來西川節度使這樣的重權位置。
就是李嗣源活著的時候,也沒有混到個節度使當,恐怕這老將軍真咽氣了,才會得到追封。
“唐王乃是先帝臨終前親口冊封,封地隴西多是吐蕃占領的地方,丞相倒是好心思!”吏部尚書聽不下去這混帳話,冷著臉道:
“丞相便是想要以唐王壓住吐蕃和南詔,也不至於把隴西這樣的地方作為唐王的封地,先帝屍骨未寒,英靈尚在,何至如此刻薄?”
李文軒還真不知道隴西是塊什麽地方,雖然聽著和自己以前那個世界差不多,但實際上這個差距還是真的挺大的。
戶部尚書搖頭道:“此言差矣,隴西乃是李氏的祖地,隴西李氏發源於此,隻是昔年為西夏國、遼國、吐蕃等多番入侵,這才覆滅,豈不聞,隴西李氏最後一任族主曾言,李雖三室,亡戎必李。”
李雖三室,亡戎必李?
又是個李文軒沒聽過的,自己的先生沒在身邊,真是整得他跟一個傻子一樣。
新帝知道妹夫是個沒多少常識的,便開口道:“昔年李氏宗族強盛至極,其族主在被吐蕃攻打,城破身死之際,點燃大火,燒毀宮室,跳進其中自焚前留下此言,但這畢竟隻是一句詛咒的話,朕豈能將唐王的封地冊封與此?”
新帝又是一番感歎:“誠如卿家所言,隴西多數都是被吐蕃實控,先帝屍骨未寒,英靈不遠,朕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
丞相立刻道:“陛下,既然如此,那不如將唐王的封地,冊封在蜀地,這樣的話,唐王坐鎮蜀地,北邊可以遏製隴西,南邊可以鎮壓南詔,西邊就可以阻擋吐蕃正麵入侵,豈不美哉?”
“除此之外,唐氏一族在巴蜀漢中之地,儼然有割據自立的意圖,若是以唐王坐鎮蜀地,則百利無一害!”
兵部尚書程泰忍不住翻白眼:“既然以唐王坐鎮屬地,還不如直接改唐王的封號為蜀王呢?”
此言一出,新帝、丞相、其餘的尚書、侍郎們,一個個瞪眼看向了程泰。
程泰嚇了一跳,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
冊封唐王,這可是先帝臨終前吩咐的,結果你們開個會,就把先帝定下來的封號都給改了,好大的膽子!
數典忘祖!
“臣失言了!”
程泰立刻跪下請罪。
“朝議若是什麽話都不能說的話,那還怎麽朝議?”新帝輕歎一聲:“卿家無須如此,快些免禮起來吧。”
“謝陛下隆恩!”程泰心頭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看了看左右,“臣先前雖然有些失言,但唐王領蜀地為封地,倒也並非不可,隻是聽著叫人覺得別扭罷了。”
他衝著李文軒擠了擠眼道:“不知唐王爺意下如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在什麽地方,都是陛下的臣,封號隻是先帝對於臣的疼愛,臣下更願意去為陛下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群臣都發現,唐王是真的好說話……
換成別的人,哪怕隴西現在大部分都被吐蕃占領,但是,那可是李氏的發源地。
這放在任何一個姓李的人身上,誰不想成為重新占有此處為自己封地的人啊?
一時間,就是丞相這老狐狸,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對唐王殿下有些過分了點……
新帝嘴唇動了動,猛然站起身來,怒道:“朕就文軒一個兄弟,你們也要把他支得遠遠的不可?先議先帝的諡號,別的容後再說,耽擱這一兩天的時間,吐蕃不可能就打過來了!”
群臣看著新帝首次發怒,也不敢堅持,反正唐王爺是個懂事兒的就行。
這事兒,最多也就拖到明天吃完席,肯定就要繼續說。
丞相拱手領命,“陛下,先帝年少繼承大統,多次對外征戰都取得勝利,富國強民,遏製住金國的崛起,保證了我大武國的繼續強盛,對待百姓,多有寬厚之舉,臣以為,可以為宣皇帝。”
李文軒不是個太懂諡號的,卻也知道“宣”是個很好的諡號,情不自禁地點了下頭。
新帝緩緩地坐在龍椅上,也覺得“宣”字不錯。
“其餘卿家呢?”
兵部尚書拱手道:“陛下,臣下認為,先帝在位期間,雖然多有征伐,威服四夷,但先帝更大的功績,卻反而是在文治上,自先帝即位之後,我朝就沒有出現災民遍地走的情況,就算是去歲北地郡雪災,朝廷府庫中也可以立刻運送出糧草賑災,年年國庫充盈,所以臣建議,可給先帝上尊號曰‘文’。”
“文”這個諡號一出,群臣都覺得程泰未免有些諂媚了。
但是,新帝喜歡啊,臉上甚至都露出一抹笑容來了。
自古及今,能被稱得上文帝的,又有幾人呢?
李文軒雖然得了冊封,但始終是個武官,這種事情,他多少有點說不上話的感覺。
主要是,他真的不懂啊!
“陛下,臣以為,先帝諡號,可以為……”
他看了一眼立在龍椅邊上的李文軒,緩緩道:“唐王爺打完南邊的寶象國之後,那邊的情況如何呢?”
李文軒道:“南嶺諸國,無有再敢謀反者,這點請諸位大可放心。”
“既然是如此,那我們除了需要防備西北邊,北部長城,金兵越過陰山,全麵南下,還需要防備吐蕃。”
丞相拱手出列道:“西部長城老將李承嗣上個月病重,西部防禦吐蕃的事情,全部都在他一人主持,老臣擔心他病重之後,西南邊的南詔國,可能會聯合吐蕃入侵巴蜀漢中,還請陛下早做防禦才是。”
李文軒瞪大眼睛,失聲問道:“敢問丞相,這個李承嗣,可是東廠提督李總管的親屬?”
丞相看了一眼李文軒,表情有點複雜:“是李總管的父親。”
李文軒真是無奈,武國朝堂上武將這一塊,青黃不接。
李總管或許是個會帶兵打仗的,但是因為當年報恩武帝,自己把自己給切了。
真操蛋啊!
丞相看著李文軒的神色變得不太好,便接著說道:“吐蕃那邊,全靠李嗣源一人震懾,如果他出了問題的話,恐怕就算我們和金國講和了,西邊的戰事,又會打起來。”
李文軒聽出丞相的意思了,武帝冊封自己為唐王,但是卻在關鍵時候,又讓新帝考慮自己的封地。
這分明就是有意讓自己去填補李嗣源的這個空缺啊!
“陛下,臣請坐鎮西疆!”
李文軒毫不遲疑地拱手道。
丞相那張老臉上露出欽佩之色,這唐王雖然年輕,但是卻還是很夠意思的。
新帝遲疑著:“等父皇的喪期過了再說這事兒。”
丞相立刻道:“請陛下以國事為重,唐王既然有心坐鎮西疆,何不以隴西為唐王封地?再改封唐王南疆節度使為西川節度使,總攬防禦吐蕃的軍政!”
兵部尚書程泰瞪大眼睛看了看丞相,這家夥怎麽這麽大膽啊!
隴西給了唐王做封地,又拿出來西川節度使這樣的重權位置。
就是李嗣源活著的時候,也沒有混到個節度使當,恐怕這老將軍真咽氣了,才會得到追封。
“唐王乃是先帝臨終前親口冊封,封地隴西多是吐蕃占領的地方,丞相倒是好心思!”吏部尚書聽不下去這混帳話,冷著臉道:
“丞相便是想要以唐王壓住吐蕃和南詔,也不至於把隴西這樣的地方作為唐王的封地,先帝屍骨未寒,英靈尚在,何至如此刻薄?”
李文軒還真不知道隴西是塊什麽地方,雖然聽著和自己以前那個世界差不多,但實際上這個差距還是真的挺大的。
戶部尚書搖頭道:“此言差矣,隴西乃是李氏的祖地,隴西李氏發源於此,隻是昔年為西夏國、遼國、吐蕃等多番入侵,這才覆滅,豈不聞,隴西李氏最後一任族主曾言,李雖三室,亡戎必李。”
李雖三室,亡戎必李?
又是個李文軒沒聽過的,自己的先生沒在身邊,真是整得他跟一個傻子一樣。
新帝知道妹夫是個沒多少常識的,便開口道:“昔年李氏宗族強盛至極,其族主在被吐蕃攻打,城破身死之際,點燃大火,燒毀宮室,跳進其中自焚前留下此言,但這畢竟隻是一句詛咒的話,朕豈能將唐王的封地冊封與此?”
新帝又是一番感歎:“誠如卿家所言,隴西多數都是被吐蕃實控,先帝屍骨未寒,英靈不遠,朕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
丞相立刻道:“陛下,既然如此,那不如將唐王的封地,冊封在蜀地,這樣的話,唐王坐鎮蜀地,北邊可以遏製隴西,南邊可以鎮壓南詔,西邊就可以阻擋吐蕃正麵入侵,豈不美哉?”
“除此之外,唐氏一族在巴蜀漢中之地,儼然有割據自立的意圖,若是以唐王坐鎮蜀地,則百利無一害!”
兵部尚書程泰忍不住翻白眼:“既然以唐王坐鎮屬地,還不如直接改唐王的封號為蜀王呢?”
此言一出,新帝、丞相、其餘的尚書、侍郎們,一個個瞪眼看向了程泰。
程泰嚇了一跳,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
冊封唐王,這可是先帝臨終前吩咐的,結果你們開個會,就把先帝定下來的封號都給改了,好大的膽子!
數典忘祖!
“臣失言了!”
程泰立刻跪下請罪。
“朝議若是什麽話都不能說的話,那還怎麽朝議?”新帝輕歎一聲:“卿家無須如此,快些免禮起來吧。”
“謝陛下隆恩!”程泰心頭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看了看左右,“臣先前雖然有些失言,但唐王領蜀地為封地,倒也並非不可,隻是聽著叫人覺得別扭罷了。”
他衝著李文軒擠了擠眼道:“不知唐王爺意下如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在什麽地方,都是陛下的臣,封號隻是先帝對於臣的疼愛,臣下更願意去為陛下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群臣都發現,唐王是真的好說話……
換成別的人,哪怕隴西現在大部分都被吐蕃占領,但是,那可是李氏的發源地。
這放在任何一個姓李的人身上,誰不想成為重新占有此處為自己封地的人啊?
一時間,就是丞相這老狐狸,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對唐王殿下有些過分了點……
新帝嘴唇動了動,猛然站起身來,怒道:“朕就文軒一個兄弟,你們也要把他支得遠遠的不可?先議先帝的諡號,別的容後再說,耽擱這一兩天的時間,吐蕃不可能就打過來了!”
群臣看著新帝首次發怒,也不敢堅持,反正唐王爺是個懂事兒的就行。
這事兒,最多也就拖到明天吃完席,肯定就要繼續說。
丞相拱手領命,“陛下,先帝年少繼承大統,多次對外征戰都取得勝利,富國強民,遏製住金國的崛起,保證了我大武國的繼續強盛,對待百姓,多有寬厚之舉,臣以為,可以為宣皇帝。”
李文軒不是個太懂諡號的,卻也知道“宣”是個很好的諡號,情不自禁地點了下頭。
新帝緩緩地坐在龍椅上,也覺得“宣”字不錯。
“其餘卿家呢?”
兵部尚書拱手道:“陛下,臣下認為,先帝在位期間,雖然多有征伐,威服四夷,但先帝更大的功績,卻反而是在文治上,自先帝即位之後,我朝就沒有出現災民遍地走的情況,就算是去歲北地郡雪災,朝廷府庫中也可以立刻運送出糧草賑災,年年國庫充盈,所以臣建議,可給先帝上尊號曰‘文’。”
“文”這個諡號一出,群臣都覺得程泰未免有些諂媚了。
但是,新帝喜歡啊,臉上甚至都露出一抹笑容來了。
自古及今,能被稱得上文帝的,又有幾人呢?
李文軒雖然得了冊封,但始終是個武官,這種事情,他多少有點說不上話的感覺。
主要是,他真的不懂啊!
“陛下,臣以為,先帝諡號,可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