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高露重,月明星稀。


    任舟將寬大的帽子用力壓了壓,聽著更夫的敲打聲漸行漸遠,他才一晃身由暗處鑽了出來,徑向六扇門走去。


    他並非是第一次走在這條街上,前迴由此經過時的言談舉止、同伴的音容笑貌此刻宛在眼前,在經過京城衙門的時候,他頓了頓腳步,側首往樓上看了一眼,若有若無地輕歎了一聲,接著便匆匆地離開了。


    “六扇門”。


    任舟看了一眼匾,又順著洞開的大門向裏邊看去,連一個人影也沒見著,內裏也是悄無聲息,處處卻又點著燈籠,將偌大的院子照的亮如白晝。


    他緩步走進了院中,靜立了半晌,見周圍仍是無人露麵,心知這是蔣涵洋算到他將要深夜來訪、想要故布疑陣來挫挫他的銳氣,於是冷笑一聲,快步走到堂中、抄了根水火棍出來,站在了雕有“鐵麵無私”四個大字的牌匾之下,奮力以棍子在地上連打三聲,朗聲道:“故人相訪,蔣捕頭何在?”


    等了片刻以後,終於有迴答傳來:“不妨下來一敘。”


    這話像是從地下發出,沉悶阻塞、含混不清,好在任舟耳力過人,辨認得出這是蔣涵洋的聲音,隨手將棍子甩在了一旁,闊步循聲找去,終於經一座低矮的房屋中找到了地牢的入口。


    瞧著那道蜿蜒曲折、直通地下的小徑,任舟不免有些躊躇,尤其是由底下傳來的唿唿風聲,以及風中那股陰冷、潮濕、還帶著一股常年不見天日而積聚成的土腥味,更是讓他眉頭大皺。


    思忖了半晌,任舟猛地咬了咬牙,緩緩拾級而下,又沿著燒得獵獵作響、搖擺不定的蠟燭一路走到了盡頭的牢房外。


    牢中站著個穿黑袍的人,正負手麵壁而立,直到任舟的腳步聲在他身後停下,他也沒有轉過身,隻是重重地歎了口氣,冷聲道:“你不該來的。”


    “我要是不來,豈非白費了蔣捕頭的一番準備?”


    任舟盯著蔣涵洋腰間那杆一尺多長的黃銅判官筆,一邊答話,一邊將掌中刀翻了出來。


    他與蔣涵洋曾有過數麵之緣,而這是他第一迴見到對方隨身攜帶著兵刃,所以他能想象得到其中的意思。


    好在,他也做好了相同的準備。


    蔣涵洋沉默了半晌,接著說:“我已給過你機會了,你應該明白。”


    “當然,那位宋大捕頭對付起普通的江洋大盜來或許管用,但要抓我還差了些。”


    “那你為什麽不走?”蔣涵洋驀然轉身,目光灼灼地盯著任舟。


    任舟也歎了口氣,略帶無奈地答道:“故人相邀,盛情難卻——蔣捕頭為了請我,甚至不惜拿下了劉家主父女,我再不來的話豈非太過無情了麽?”


    “那原非我的本意。”


    “所以我才想要知道,那是誰的意思?”


    蔣涵洋麵頰上的肌肉輕輕跳了跳,最終由懷中摸出了一副黃絹製成的卷軸出來,甩手扔在了任舟的麵前。


    看著絲絹上以深色繡出的條條神龍,任舟已然明白了,俯身拾起卷軸,粗略地瀏覽了一遍,眉毛先是越擰越緊,緊跟著又忽然抖散、變成了驚訝狀:“這上邊並沒有印。”


    “可這卻是聖上的近侍親手交到我手上的。”蔣涵洋不為所動。


    任舟眼皮一跳:“挾天子以令諸侯?”


    “諸侯與否還不好說,但我確實是隻好聽命行事。”


    “所以這與其說是皇帝的意思,毋寧說是張一塵的意思。”任舟低頭多看了兩眼以後,隨手卷了卷、拋迴了蔣涵洋腳下,“而你明知道這一點,卻也隻好聽著,說不得迴去還要將這道聖旨好生供起來。”


    話音未落,他冷笑了兩聲。


    “那你呢?”蔣涵洋寸步不讓地反詰,“要是這紙詔書擺在了你的麵前,莫非你就能抗旨不遵麽?”


    “我——”任舟一愣。


    “你當然不能,即使你心知這也許並非聖上的意思,可也隻好捏著鼻子照辦。否則不等我或者旁人出手,天道穀就容你不得。”


    任舟默然。


    半晌,他忍不住問:“莫非就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偌大的朝堂中,莫非就沒人看出其中的異狀?”


    “投鼠忌器,看出來又能怎樣?”蔣涵洋苦笑了一下。


    這樣的迴答任舟並非沒有預料,隻不過仍抱有一線希望而已,此時聽蔣涵洋講出來,也隻好跟著苦笑。


    “那麽你先前阻止我進京,是否已經另有打算了?”


    “沒有。”蔣涵洋輕輕搖頭,滿臉苦色,鬢角的星星雲絲伴著他的晃動、在燭火的映照下更為顯眼,“我不過是打算拖得一時是一時罷了。”


    任舟半是驚訝半是疑惑地問:“拖什麽?莫非張一塵的禪讓大典還要等著我的頭祭旗麽?”


    “或許是,或許不是,這並非我能知道的。”蔣涵洋淡淡地答道,“隻不過幾日之前我又另得了密詔,要我將你擒入宮中、聽候發落。”


    “聽候發落?”任舟喃喃說著,冷笑了幾聲,表情不屑至極。


    聽候發落——聽的是什麽人的發落?又該怎樣發落?蔣涵洋沒有明說,任舟也沒有追問,但二人於其中的關節卻都是清清楚楚。


    話已至此,蔣涵洋再沒什麽好說的,默默地解下了腰間的判官筆,握在了手中。


    而任舟則同樣將剛才收起的掌中刀再度翻到了手中。


    “此時六扇門中再無旁人,如果你勝過了我,自然可以離開,我也能問心無愧。可要是你敗在了我的手上……”


    “那自然是‘聽候發落’了。”任舟不假思索地答道,尤其在那四個字上咬得清楚,以示奚落。


    蔣涵洋對此充耳不聞,隻是輕喝一聲“小心了”便搶身而上,筆鋒直指任舟的麵門。


    見狀,任舟側身躲過,左手挺出、拍向了蔣涵洋的胸口,右手則彎於肩側、五指虛屈成爪,作勢要去抓他的手腕。於是蔣涵洋隻好腳步連錯,止住了去勢,借機讓開了任舟的左手,同時手腕一旋,掌中的判官筆改向任舟的右胸的雲門穴掃來。


    這一招變化不見得有多麽巧妙,卻勝在力道十足,叫任舟無暇應變、更遑論反製,隻好使了個鐵板橋才算勉強躲開,接著又生怕對方乘勢追擊,兩腳猛地一蹬、左手也跟著往地上一拂,整個人便貼著地麵倒飛出去了一丈多遠,而蔣涵洋正思變招、未及追擊,反應過來時,任舟已然貼牆立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林事件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杯中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杯中囚並收藏武林事件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