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多少座縣城,就有多少間“傳聞茶館”。
事實上,沒人知道“傳聞茶館”的本名是什麽,也從來沒有哪間茶館的門口掛著“傳聞茶館”的牌匾或者立著“傳聞茶館”的旗幡。
它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每間“傳聞茶館”的木門兩側都各貼著一句話,一邊是“江湖今古事”,另一側寫著“天下鹹傳聞”。
這是“傳聞茶館”的標誌之一。
天下所有“傳聞茶館”都是一個樣式的:區別於一般單層的茶肆書館,“傳聞茶館”分為兩層,但這種兩層又與酒樓不同,在於它的第二層的正中間有一個九尺見方的鏤空,以半人高的欄杆圍住,四周各擺著三個桌子和九條長凳。鏤空的下方是個略高出地麵的講台,擺著桌椅,有先生時,作為先生說書之所;如果有空閑時,茶客可以自行上台講一些見聞,博一些茶資。
每一間“傳聞茶館”裏都隻有四名夥計,一名燒茶工,沒有老板。
夥計們在端茶倒水之餘,也都兼管賬之職,因為這賬實在不麻煩:僅消十文錢買個座位,便可以在茶館裏從卯正一直坐到戌初,享受不限量的茶水供應。
此外,每個月的月初、月中、月末,每間“傳聞茶館”裏都會有統一穿白色長衫、戴黑色帽子的說書人。與其他說書演義的先生不同,這些說書人隻講近期在江湖上發生的、有影響力的大事,或者品評近來在江湖上冒尖的人物。
所以除了長路渴水的行客外,這裏也常常聚集著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
這些人中,既有在泥水裏打滾、廝混多年的潑皮無賴,也有仗劍江湖、敢執不平的遊俠豪客,還有些腰金佩玉、唿前擁後的富商大賈。
他們來這裏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潑皮們是為了“生意”,豪俠們是為了揚名,而商賈們則是為了消息。
任舟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不過他既不想找“生意”,也不想打探消息,更無意揚名。
他來這裏,隻是為了聽一聽江湖上的故事,然後找一點樂子罷了。
今天正是九月初一。
任舟坐在二樓的長凳上,獨自占了一張桌子。
他並不霸道,事實上,他很樂意和別人分享,隻是沒有人願意與他同桌。
倒不是因為他麵目可憎——他長得雖然不算“恭喜”,但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抱歉”。
沒有人願意和他同桌,隻是因為他看起來實在是太狼狽了。
他的衣服由紫色的綢緞製成,上邊還用深色繡成了各種暗紋。若在平日,這件衣服看起來一定很華麗,可惜現在,這件衣服從上到下破了七個洞,每個洞裏都有一個傷口,有的傷口已經結了痂,有的傷口還在流著血。
他的腰間係著一柄劍,這柄劍沒有劍穗也沒有劍格,木質的劍柄與劍鞘似乎連為了一體,呈現出暗沉的黑棕色——這是經年日久的結果,就像這柄劍的劍緱呈現出的暗紅色一樣。
相較於他的衣服而言,黑色的褲子和鞋倒算得上整齊,隻是因為久經風霜,鞋子和褲腳上沾滿了泥跡,原本黑色的褲子也有些發白。
他的周身上下,唯有臉和雙手是幹淨的。
但是你也不能看他的臉。
因為你一看到他的臉,就會不由自主地被他的頭發吸引住——他的頭發雖然整整齊齊的束在腦後,但可惜的是,這些頭發就像那柄劍的劍緱一樣,幾乎要黏到一起去了。
他少說也有半個月沒有洗過頭了。
可是他好像完全感覺不到癢,因為他在那裏坐了一個時辰,卻一次也沒有抓過頭發。
因為他那雙幹淨的手正在忙碌著。
任舟麵前的桌子上摞著幾百枚銅錢,這些銅幣被搭成了一個嚴絲合縫的圓柱體,足有一尺多高。他緊緊盯著這一摞銅錢,雙手交替著把銅錢彈到桌子上。
隨著他的動作,那一摞銅錢絲毫沒有晃動,而被彈出的銅錢則穩穩地落在桌子上,不會旋轉也不會跳躍,隻發出“當”的一聲輕響。
他雙手各彈了九下,桌子上便多了十八枚銅幣,三行六列,不差分毫。
然後,他又把那些銅錢重新壘上去,開始新的一輪遊戲。
他完全沉浸在這樣的遊戲中,周圍的嘈雜和喧囂仿佛對他沒有任何的影響。直到說書人坐到椅子上時,他才停下了手裏的動作。
“身似放舟何所求,繁華如醉樂如偷。江湖子弟江湖老,不待秋風……”說書人摔了一下醒木,發出“啪”的一聲脆響,“已白頭。”
說書人的聲音穩定、平和,隨著他一個字一個字地念出口,他的聲音也越來越清晰,直到他摔下了醒木,原本有些喧鬧的茶館終於完全地安靜了下來。
先生仿佛很滿意這種安靜,沒有急於開口,而是先左右顧盼了一會,瞧著茶客們的眼光和表情,突然笑了一聲。
說書人一笑,其他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後也緊跟著笑了起來——這一陣笑聲把之前的氣氛中由於突然安靜而產生的尷尬給打破了。
“江湖今古事,天下鹹傳聞。”說書人清了清嗓子,又念了一句,“列位朋友裏,有的是路經此處,來喝杯茶、歇歇腳、聽聽書的,喝茶歇腳倒是容易,可惜今天的故事不大精彩,怕是要讓你們失望了。如果說得不好,請看在茶錢不貴的份上,嘴下留情吧。”
一樓又傳來一陣哄笑聲。
取笑了一會,說書人繼續說道:“我知道,另一些朋友是專程來這裏,想聽一聽最近江湖上發生了什麽大事的。你們算是來著了,前幾天還真是有些變故,我之後自然會說到。剩下還有的朋友,眉頭緊鎖、愁容滿麵的,連笑也不笑,恐怕是愁腸滿腹,我猜是想找我打聽一些事情,這也容易,稍後來找我就是。”
說最後一段話時,任舟發現說書人的臉轉了幾個方向,於是便往那幾個方向望了望,果然瞧見一點異樣。
一個文生打扮的中年人,雖然麵色如常,但放在桌子上的那隻手卻握緊了拳頭,聽了說書人的話才稍稍放鬆了些,與中年人同桌的還有兩人,好像對說書人的話一點興趣也沒有,連身子也不轉,仍然相對而坐。
還有一個與任舟一樣獨占了一張桌子的大漢,滿臉絡腮胡,雖然已是晚秋、將進入冬,但他仍然把上衣拉開了,露出來黢黑的胸膛和一些濃密的胸毛,他的兩條眉毛幾乎要擰在一起了,聽了說書人的話也沒有絲毫緩解。
最後的一群人計有七八個,為首的似乎是一個老年人,獨占了一條凳子。剩下的幾個人三三兩兩各自坐下,全部圍在一張桌子旁邊,一律是破衣爛衫的乞丐打扮,那張桌子上也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破碗。那老丐本來麵露急色,聽了說書人的話,才稍稍放鬆了一些。
‘這些人想必是丐幫的朋友了,隻是為什麽不見他們拿打狗棒?不過,我也配覺得別人破衣爛衫嗎?’
任舟自嘲地笑了一下。
“……北七路綠林總扛把子陸振豪被發現身死家中。”
任舟一下子迴過神來。
他當然知道陸振豪是誰。
行走江湖,你總該知道有哪些人不好惹。就算沒有見過其人,可是名號、特征多少該打聽得清楚些,這也才能活得久一點。
陸振豪無疑是那些不好惹的人中的一位。
可是現在這位不好惹的人卻死了。
樓上樓下頓時起了一陣陣的交談聲。
有的人與陸振豪素無瓜葛,把他的死當做了一種機會,已經在思考能不能從綠林道中撈一筆油水;有的人似乎和陸振豪有什麽交情,比如那位文生打扮的中年人,麵上露出了一些悲戚的神色。
任舟倒是麵色如常,因為他既不想去撈好處,也和陸龍頭沒有什麽情分,不用去祭拜。隻是之前聽聞過陸龍頭如何的豪情無雙,如今突然知道其人已死,有些唏噓罷了。
“三天前,徐文昭公子特意請了六扇門的李仵作去驗屍,可也沒有什麽結果。陸龍頭周身並無外傷,也沒有中毒的跡象,所以李仵作最終斷了個‘隱疾突發,暴病而亡’……”
大凡江湖中人,尤其是有頭有臉的台麵上的人物,多少都會與一些郎中、仵作交好。
與郎中交好是為了自己活著的時候救自己的命,與仵作交好則是為了自己死後有人能揭發兇手,好讓朋友為自己報仇。
“……陸龍頭既無子嗣,也無妻妾。而徐公子呢,又與陸龍頭交情深厚,所以應了主持陸龍頭喪禮的差事,定下來七日後在燕京山發喪。此外,聽說北七路的七位分龍頭已經商量好,要在喪禮上選出新的總扛把子……”
任舟心中一動。
北七路綠林的總扛把子,地位不可謂不尊,權力不可謂不大,於北方綠林道來說,總扛把子與皇帝也相差無幾了。
可是這麽重要的位置,為何要擱置一旬再選出繼任者呢?如果是為了表示對陸振豪的尊重,那在他頭七之後、喪禮之前,也有幾天光景,何必要拖到葬禮上解決呢?
更何況,在死者的葬禮上交割他生前的權力,不是對死者的不敬麽?
或許是七位龍頭之間的意見不能統一,可是又互相掣肘,一時沒有主意,所以選在七天後、陸振豪的葬禮上再做最終的決定。陸振豪交遊廣闊,屆時去送行的人必定不少,經過這七天的準備,到時候各施手段,在眾人麵前選出繼任者,傳聞天下,也就任誰都不能翻悔了。
這是任舟能想出的所有解釋裏,唯一一個能說服他自己的。
一件事情講完,說書人並沒有著急講第二件,而是一邊看著周圍的人討論,一邊慢慢地喝著茶,臉上不時露出愜意的神色。
在講這件可謂轟動綠林的大事時,由始至終他都沒有表露出什麽異樣的情緒。
或許是因為他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又或許是見到、聽說了太多大人物的死亡,他已根本不太在乎了——連皇帝都不見得能活得比常人久一點,區區一個綠林道的扛把子死了,又有什麽所謂呢?
半晌,討論之聲漸息,說書人才開始講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倒是與第一件事有關,或者說是第一件事的一種延伸:由於北七路的分龍頭們自覺年事已高或是能力有限,難當大任,故而約定下來,各自推薦一個人選來爭奪總扛把子之位。此外,為了保證繼任者對所有龍頭都公平對待,所以七位龍頭舉薦的人不能是自己的親朋舊友。
台下又響起了一陣討論聲,甚至有人已經發起當上總扛把子的大夢。
任舟倒是沒有這種幻想,隻是本能地覺得這件事情或許有什麽蹊蹺。
在這世界上,高風亮節的固然不少,但利欲熏心的卻更多。何況在綠林道中,講的是“情”,是“義”,而不是“理”。
任舟絕不相信七個龍頭能心甘情願地放棄可能到手的權力,去聽命於一個陌生人——哪怕這個人與他們都不沾親帶故,行事毫無偏頗。可是“無情”的兩麵正如劍的兩刃,雖然無徇私之虞,可他們難道不怕這個人隨時會向自己祭起屠刀麽?
據任舟所知,總扛把子雖有調令七路綠林的權力,可平日裏這些力量還是由七路龍頭掌控。放到朝廷裏說,那就是“隻知有將,不知有君”,古來的名師大將,因此掉了腦袋的不可謂不多。
任舟忽然想去瞧瞧熱鬧了——熱鬧永遠是樂子的直接來源。
第三件事令任舟覺得有些乏味,因為他正是此事的主角:兩日前有人白日行盜,闖進河間縣大豪劉家,鬥傷十數人,奪走了先皇禦賜的玉笏一板,並明珠兩枚。河間縣已經畫影圖形,簽發了海捕文書,懸賞一百兩紋銀;劉家也掛出了暗花,生擒五百兩,追贓四百兩,立斃二百兩。
沒想到自己能值這麽多錢,任舟不禁縮了縮腦袋。
三件事講完,說書人也不多耽擱,起身進了牆角的一間小屋裏。
一名夥計跟了進去,片刻後又出來,先後把方才麵露急色的幾位請進屋裏,想來是方便他們打聽事情。
任舟有些好奇,可惜身在二樓,更兼小屋有牆壁之隔,裏邊的人說話也刻意地壓低了聲音。想要下樓,又怕人多眼雜,被人認出來,隻得側耳了半晌,卻收獲寥寥。
他唯一聽見的一點聲音,是那位大漢進門後傳出來的:“……壞了……豬丟了……年關……”
任舟頓時興致缺缺,低著頭下樓,悄悄地往門外走去。
可是他還沒走出門,就停下了腳步。
因為門外邊站著兩個捕快。
任舟對這兩個人都不陌生。
一位是徐成,綽號“捉鬼手”,說的是他手上的功夫登峰造極,一旦出手,鬼也難逃;一位是朱貴,綽號“手眼通天”,說的是他交遊廣闊,天上地下就沒有他打聽不出的事、打聽不到的人。
公門中人當然不會起綽號,這兩個綽號是綠林客們私下喊起來的。
很多時候,“敵人”的評價比朋友更準確:正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公門中人抓的就是綠林客,可卻得到了這麽樣的外號,足見他們必定有過人之處。
任舟有些無奈地笑了笑。
笑笑別人,被人笑笑,人生大抵如此。
看慣了別人的熱鬧,也總會有一天成為別人眼裏的熱鬧。
此刻,任舟就成了周圍無數看客眼中的熱鬧。
這是看熱鬧的代價,任舟在心裏告誡自己,以後千萬別再想著去湊什麽熱鬧了。
“東西就不用我拿出來了吧?”朱貴笑眯眯的,一旁的徐成雖然沒有開口,但也沒有擺出如臨大敵的樣子。
此刻的兩個人不像是在奉差辦案,倒像是與老友重聚。
隻是任舟並不太想見到這兩位老友。
“走吧,”朱貴掏出兩條鏈子,把一頭鎖在任舟的手腕上,另一頭則分別鎖在自己和徐成的手腕上,“文書不必出示了,規矩還是要的。”
任舟看了看周圍的人,低聲說道:“一點心意,朱大哥行個方便吧。”一麵說,一麵摸出來一塊銀子塞到朱貴手裏。
朱貴捏了捏銀子,又在眾目睽睽下把鎖在自己腕子上的那條鏈子解開了。
觀眾中發出了陣陣噓聲,朱貴卻毫不在意,一邊解,一邊罵道:“他娘的,你偷了人家幾千兩銀子的東西,就給我半兩的心意。”
任舟嘿嘿地笑了一會,發現朱貴並沒有解開另一條的意思,於是看向了徐成。
徐成也看著他。
兩個人互相瞪了一會,圍觀的人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徐成綁著鏈子的那隻手虛抓了一下。
“……”
任舟隻好也放上去一小塊銀子。
另一條鏈子也解開之後,任舟一翻身就跳到房頂上了。
徐、朱兩個人仍舊在地上站著,連腳也沒動一下,隻是抬著頭看著任舟。
任舟也驚訝地看著兩個人:“你們不追我嗎?”
“我們為什麽要追你?”答話的還是朱貴。
“你們不抓我嗎?”任舟更驚訝了。
“我們為什麽要抓你?”朱貴的表情也顯出了一點驚訝。
“你們不抓我,為什麽要鎖我?”
“嘿嘿,早料到你會有此問。”朱貴摩挲著下巴,笑了起來,又用眼神往自己身邊指了指,“跟我們走一趟就知道了。”
任舟隻好乖乖地從房頂上翻下來,被朱貴重新鎖住了。
這次他沒有再求朱貴“行個方便”,因為他已經囊空如洗了——除了那遊戲用的幾百文錢以外。
這是好奇的代價,任舟看著綁在手腕上的兩條鏈子,在心中再次告誡自己,以後千萬別再起什麽好奇的心思。
事實上,沒人知道“傳聞茶館”的本名是什麽,也從來沒有哪間茶館的門口掛著“傳聞茶館”的牌匾或者立著“傳聞茶館”的旗幡。
它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每間“傳聞茶館”的木門兩側都各貼著一句話,一邊是“江湖今古事”,另一側寫著“天下鹹傳聞”。
這是“傳聞茶館”的標誌之一。
天下所有“傳聞茶館”都是一個樣式的:區別於一般單層的茶肆書館,“傳聞茶館”分為兩層,但這種兩層又與酒樓不同,在於它的第二層的正中間有一個九尺見方的鏤空,以半人高的欄杆圍住,四周各擺著三個桌子和九條長凳。鏤空的下方是個略高出地麵的講台,擺著桌椅,有先生時,作為先生說書之所;如果有空閑時,茶客可以自行上台講一些見聞,博一些茶資。
每一間“傳聞茶館”裏都隻有四名夥計,一名燒茶工,沒有老板。
夥計們在端茶倒水之餘,也都兼管賬之職,因為這賬實在不麻煩:僅消十文錢買個座位,便可以在茶館裏從卯正一直坐到戌初,享受不限量的茶水供應。
此外,每個月的月初、月中、月末,每間“傳聞茶館”裏都會有統一穿白色長衫、戴黑色帽子的說書人。與其他說書演義的先生不同,這些說書人隻講近期在江湖上發生的、有影響力的大事,或者品評近來在江湖上冒尖的人物。
所以除了長路渴水的行客外,這裏也常常聚集著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
這些人中,既有在泥水裏打滾、廝混多年的潑皮無賴,也有仗劍江湖、敢執不平的遊俠豪客,還有些腰金佩玉、唿前擁後的富商大賈。
他們來這裏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潑皮們是為了“生意”,豪俠們是為了揚名,而商賈們則是為了消息。
任舟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不過他既不想找“生意”,也不想打探消息,更無意揚名。
他來這裏,隻是為了聽一聽江湖上的故事,然後找一點樂子罷了。
今天正是九月初一。
任舟坐在二樓的長凳上,獨自占了一張桌子。
他並不霸道,事實上,他很樂意和別人分享,隻是沒有人願意與他同桌。
倒不是因為他麵目可憎——他長得雖然不算“恭喜”,但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抱歉”。
沒有人願意和他同桌,隻是因為他看起來實在是太狼狽了。
他的衣服由紫色的綢緞製成,上邊還用深色繡成了各種暗紋。若在平日,這件衣服看起來一定很華麗,可惜現在,這件衣服從上到下破了七個洞,每個洞裏都有一個傷口,有的傷口已經結了痂,有的傷口還在流著血。
他的腰間係著一柄劍,這柄劍沒有劍穗也沒有劍格,木質的劍柄與劍鞘似乎連為了一體,呈現出暗沉的黑棕色——這是經年日久的結果,就像這柄劍的劍緱呈現出的暗紅色一樣。
相較於他的衣服而言,黑色的褲子和鞋倒算得上整齊,隻是因為久經風霜,鞋子和褲腳上沾滿了泥跡,原本黑色的褲子也有些發白。
他的周身上下,唯有臉和雙手是幹淨的。
但是你也不能看他的臉。
因為你一看到他的臉,就會不由自主地被他的頭發吸引住——他的頭發雖然整整齊齊的束在腦後,但可惜的是,這些頭發就像那柄劍的劍緱一樣,幾乎要黏到一起去了。
他少說也有半個月沒有洗過頭了。
可是他好像完全感覺不到癢,因為他在那裏坐了一個時辰,卻一次也沒有抓過頭發。
因為他那雙幹淨的手正在忙碌著。
任舟麵前的桌子上摞著幾百枚銅錢,這些銅幣被搭成了一個嚴絲合縫的圓柱體,足有一尺多高。他緊緊盯著這一摞銅錢,雙手交替著把銅錢彈到桌子上。
隨著他的動作,那一摞銅錢絲毫沒有晃動,而被彈出的銅錢則穩穩地落在桌子上,不會旋轉也不會跳躍,隻發出“當”的一聲輕響。
他雙手各彈了九下,桌子上便多了十八枚銅幣,三行六列,不差分毫。
然後,他又把那些銅錢重新壘上去,開始新的一輪遊戲。
他完全沉浸在這樣的遊戲中,周圍的嘈雜和喧囂仿佛對他沒有任何的影響。直到說書人坐到椅子上時,他才停下了手裏的動作。
“身似放舟何所求,繁華如醉樂如偷。江湖子弟江湖老,不待秋風……”說書人摔了一下醒木,發出“啪”的一聲脆響,“已白頭。”
說書人的聲音穩定、平和,隨著他一個字一個字地念出口,他的聲音也越來越清晰,直到他摔下了醒木,原本有些喧鬧的茶館終於完全地安靜了下來。
先生仿佛很滿意這種安靜,沒有急於開口,而是先左右顧盼了一會,瞧著茶客們的眼光和表情,突然笑了一聲。
說書人一笑,其他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後也緊跟著笑了起來——這一陣笑聲把之前的氣氛中由於突然安靜而產生的尷尬給打破了。
“江湖今古事,天下鹹傳聞。”說書人清了清嗓子,又念了一句,“列位朋友裏,有的是路經此處,來喝杯茶、歇歇腳、聽聽書的,喝茶歇腳倒是容易,可惜今天的故事不大精彩,怕是要讓你們失望了。如果說得不好,請看在茶錢不貴的份上,嘴下留情吧。”
一樓又傳來一陣哄笑聲。
取笑了一會,說書人繼續說道:“我知道,另一些朋友是專程來這裏,想聽一聽最近江湖上發生了什麽大事的。你們算是來著了,前幾天還真是有些變故,我之後自然會說到。剩下還有的朋友,眉頭緊鎖、愁容滿麵的,連笑也不笑,恐怕是愁腸滿腹,我猜是想找我打聽一些事情,這也容易,稍後來找我就是。”
說最後一段話時,任舟發現說書人的臉轉了幾個方向,於是便往那幾個方向望了望,果然瞧見一點異樣。
一個文生打扮的中年人,雖然麵色如常,但放在桌子上的那隻手卻握緊了拳頭,聽了說書人的話才稍稍放鬆了些,與中年人同桌的還有兩人,好像對說書人的話一點興趣也沒有,連身子也不轉,仍然相對而坐。
還有一個與任舟一樣獨占了一張桌子的大漢,滿臉絡腮胡,雖然已是晚秋、將進入冬,但他仍然把上衣拉開了,露出來黢黑的胸膛和一些濃密的胸毛,他的兩條眉毛幾乎要擰在一起了,聽了說書人的話也沒有絲毫緩解。
最後的一群人計有七八個,為首的似乎是一個老年人,獨占了一條凳子。剩下的幾個人三三兩兩各自坐下,全部圍在一張桌子旁邊,一律是破衣爛衫的乞丐打扮,那張桌子上也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破碗。那老丐本來麵露急色,聽了說書人的話,才稍稍放鬆了一些。
‘這些人想必是丐幫的朋友了,隻是為什麽不見他們拿打狗棒?不過,我也配覺得別人破衣爛衫嗎?’
任舟自嘲地笑了一下。
“……北七路綠林總扛把子陸振豪被發現身死家中。”
任舟一下子迴過神來。
他當然知道陸振豪是誰。
行走江湖,你總該知道有哪些人不好惹。就算沒有見過其人,可是名號、特征多少該打聽得清楚些,這也才能活得久一點。
陸振豪無疑是那些不好惹的人中的一位。
可是現在這位不好惹的人卻死了。
樓上樓下頓時起了一陣陣的交談聲。
有的人與陸振豪素無瓜葛,把他的死當做了一種機會,已經在思考能不能從綠林道中撈一筆油水;有的人似乎和陸振豪有什麽交情,比如那位文生打扮的中年人,麵上露出了一些悲戚的神色。
任舟倒是麵色如常,因為他既不想去撈好處,也和陸龍頭沒有什麽情分,不用去祭拜。隻是之前聽聞過陸龍頭如何的豪情無雙,如今突然知道其人已死,有些唏噓罷了。
“三天前,徐文昭公子特意請了六扇門的李仵作去驗屍,可也沒有什麽結果。陸龍頭周身並無外傷,也沒有中毒的跡象,所以李仵作最終斷了個‘隱疾突發,暴病而亡’……”
大凡江湖中人,尤其是有頭有臉的台麵上的人物,多少都會與一些郎中、仵作交好。
與郎中交好是為了自己活著的時候救自己的命,與仵作交好則是為了自己死後有人能揭發兇手,好讓朋友為自己報仇。
“……陸龍頭既無子嗣,也無妻妾。而徐公子呢,又與陸龍頭交情深厚,所以應了主持陸龍頭喪禮的差事,定下來七日後在燕京山發喪。此外,聽說北七路的七位分龍頭已經商量好,要在喪禮上選出新的總扛把子……”
任舟心中一動。
北七路綠林的總扛把子,地位不可謂不尊,權力不可謂不大,於北方綠林道來說,總扛把子與皇帝也相差無幾了。
可是這麽重要的位置,為何要擱置一旬再選出繼任者呢?如果是為了表示對陸振豪的尊重,那在他頭七之後、喪禮之前,也有幾天光景,何必要拖到葬禮上解決呢?
更何況,在死者的葬禮上交割他生前的權力,不是對死者的不敬麽?
或許是七位龍頭之間的意見不能統一,可是又互相掣肘,一時沒有主意,所以選在七天後、陸振豪的葬禮上再做最終的決定。陸振豪交遊廣闊,屆時去送行的人必定不少,經過這七天的準備,到時候各施手段,在眾人麵前選出繼任者,傳聞天下,也就任誰都不能翻悔了。
這是任舟能想出的所有解釋裏,唯一一個能說服他自己的。
一件事情講完,說書人並沒有著急講第二件,而是一邊看著周圍的人討論,一邊慢慢地喝著茶,臉上不時露出愜意的神色。
在講這件可謂轟動綠林的大事時,由始至終他都沒有表露出什麽異樣的情緒。
或許是因為他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又或許是見到、聽說了太多大人物的死亡,他已根本不太在乎了——連皇帝都不見得能活得比常人久一點,區區一個綠林道的扛把子死了,又有什麽所謂呢?
半晌,討論之聲漸息,說書人才開始講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倒是與第一件事有關,或者說是第一件事的一種延伸:由於北七路的分龍頭們自覺年事已高或是能力有限,難當大任,故而約定下來,各自推薦一個人選來爭奪總扛把子之位。此外,為了保證繼任者對所有龍頭都公平對待,所以七位龍頭舉薦的人不能是自己的親朋舊友。
台下又響起了一陣討論聲,甚至有人已經發起當上總扛把子的大夢。
任舟倒是沒有這種幻想,隻是本能地覺得這件事情或許有什麽蹊蹺。
在這世界上,高風亮節的固然不少,但利欲熏心的卻更多。何況在綠林道中,講的是“情”,是“義”,而不是“理”。
任舟絕不相信七個龍頭能心甘情願地放棄可能到手的權力,去聽命於一個陌生人——哪怕這個人與他們都不沾親帶故,行事毫無偏頗。可是“無情”的兩麵正如劍的兩刃,雖然無徇私之虞,可他們難道不怕這個人隨時會向自己祭起屠刀麽?
據任舟所知,總扛把子雖有調令七路綠林的權力,可平日裏這些力量還是由七路龍頭掌控。放到朝廷裏說,那就是“隻知有將,不知有君”,古來的名師大將,因此掉了腦袋的不可謂不多。
任舟忽然想去瞧瞧熱鬧了——熱鬧永遠是樂子的直接來源。
第三件事令任舟覺得有些乏味,因為他正是此事的主角:兩日前有人白日行盜,闖進河間縣大豪劉家,鬥傷十數人,奪走了先皇禦賜的玉笏一板,並明珠兩枚。河間縣已經畫影圖形,簽發了海捕文書,懸賞一百兩紋銀;劉家也掛出了暗花,生擒五百兩,追贓四百兩,立斃二百兩。
沒想到自己能值這麽多錢,任舟不禁縮了縮腦袋。
三件事講完,說書人也不多耽擱,起身進了牆角的一間小屋裏。
一名夥計跟了進去,片刻後又出來,先後把方才麵露急色的幾位請進屋裏,想來是方便他們打聽事情。
任舟有些好奇,可惜身在二樓,更兼小屋有牆壁之隔,裏邊的人說話也刻意地壓低了聲音。想要下樓,又怕人多眼雜,被人認出來,隻得側耳了半晌,卻收獲寥寥。
他唯一聽見的一點聲音,是那位大漢進門後傳出來的:“……壞了……豬丟了……年關……”
任舟頓時興致缺缺,低著頭下樓,悄悄地往門外走去。
可是他還沒走出門,就停下了腳步。
因為門外邊站著兩個捕快。
任舟對這兩個人都不陌生。
一位是徐成,綽號“捉鬼手”,說的是他手上的功夫登峰造極,一旦出手,鬼也難逃;一位是朱貴,綽號“手眼通天”,說的是他交遊廣闊,天上地下就沒有他打聽不出的事、打聽不到的人。
公門中人當然不會起綽號,這兩個綽號是綠林客們私下喊起來的。
很多時候,“敵人”的評價比朋友更準確:正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公門中人抓的就是綠林客,可卻得到了這麽樣的外號,足見他們必定有過人之處。
任舟有些無奈地笑了笑。
笑笑別人,被人笑笑,人生大抵如此。
看慣了別人的熱鬧,也總會有一天成為別人眼裏的熱鬧。
此刻,任舟就成了周圍無數看客眼中的熱鬧。
這是看熱鬧的代價,任舟在心裏告誡自己,以後千萬別再想著去湊什麽熱鬧了。
“東西就不用我拿出來了吧?”朱貴笑眯眯的,一旁的徐成雖然沒有開口,但也沒有擺出如臨大敵的樣子。
此刻的兩個人不像是在奉差辦案,倒像是與老友重聚。
隻是任舟並不太想見到這兩位老友。
“走吧,”朱貴掏出兩條鏈子,把一頭鎖在任舟的手腕上,另一頭則分別鎖在自己和徐成的手腕上,“文書不必出示了,規矩還是要的。”
任舟看了看周圍的人,低聲說道:“一點心意,朱大哥行個方便吧。”一麵說,一麵摸出來一塊銀子塞到朱貴手裏。
朱貴捏了捏銀子,又在眾目睽睽下把鎖在自己腕子上的那條鏈子解開了。
觀眾中發出了陣陣噓聲,朱貴卻毫不在意,一邊解,一邊罵道:“他娘的,你偷了人家幾千兩銀子的東西,就給我半兩的心意。”
任舟嘿嘿地笑了一會,發現朱貴並沒有解開另一條的意思,於是看向了徐成。
徐成也看著他。
兩個人互相瞪了一會,圍觀的人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徐成綁著鏈子的那隻手虛抓了一下。
“……”
任舟隻好也放上去一小塊銀子。
另一條鏈子也解開之後,任舟一翻身就跳到房頂上了。
徐、朱兩個人仍舊在地上站著,連腳也沒動一下,隻是抬著頭看著任舟。
任舟也驚訝地看著兩個人:“你們不追我嗎?”
“我們為什麽要追你?”答話的還是朱貴。
“你們不抓我嗎?”任舟更驚訝了。
“我們為什麽要抓你?”朱貴的表情也顯出了一點驚訝。
“你們不抓我,為什麽要鎖我?”
“嘿嘿,早料到你會有此問。”朱貴摩挲著下巴,笑了起來,又用眼神往自己身邊指了指,“跟我們走一趟就知道了。”
任舟隻好乖乖地從房頂上翻下來,被朱貴重新鎖住了。
這次他沒有再求朱貴“行個方便”,因為他已經囊空如洗了——除了那遊戲用的幾百文錢以外。
這是好奇的代價,任舟看著綁在手腕上的兩條鏈子,在心中再次告誡自己,以後千萬別再起什麽好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