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 能觀八種之見。名為見精明性。既非緣生。當還何所。豈同八境各有所歸 二釋


    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複見暗。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 真見離緣。緣還見在。若隨境去。後更誰觀。境自有差。見且無別 三結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八境可還。自非汝見。汝不還性正是汝真此若非真。孰為真耶 三就實彰迷以結責


    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湣 前將八境。以對妄見權示無還。由是則知。本妙明心未嚐生滅。本有真性迷而不知。卻執緣塵自取流浪。如前文雲。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然雖權指。意顯即是。以末不離本故 三約體用重明二。一伸問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雲何得知是我真性 阿難問意。前對八境。權指妄見有無還義。因是得識本真元性不生不滅。為複隻此表知性常。為更有義。別得真妄。故雲雲何得知等 向下。更約用有優劣體無差異。用約人辨。體對物論。斯則前後三義以辨真也。一顯無生滅。二明有勝用。三示無差別。故此答釋分為二科。一約用優劣以略明


    佛告阿難。吾今問汝。今汝未得無漏清淨。承佛神力。見於初禪得無障礙 得初果證。方斷分別。故雲未得無漏。自無定力。假他而見。故雲承佛神力。借通令見者。意欲阿難信知自己見之真用有若是也。色界之首梵眾梵輔大梵俱名初禪


    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 阿那律此雲如意。亦雲無貧。過去以食施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如意樂無所劣少。未入道時。為性多睡。為佛所嗬。因是不寐。遂失明耳。佛教修天眼用見世事。因是修得。見三千界如觀掌果。大論所明。大阿羅漢見小千界。大辟支見百佛界。諸佛見一切佛土。那律獨見大千者。以彼遍修作意數故。於諸聲聞天眼第一。今言閻浮者。以大千皆有閻浮。以別顯總。亦不相違


    諸菩薩等見百千界 初地見百佛土。二地見千世界。乃至十地見無量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也


    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 佛具五眼三智。所見窮盡法界。已上四位。階級所見。淺深不同。蓋真見之用。隨證所得。漸明漸遠也


    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隔紙瞙不見外物。隔皮膚不見五藏。豈同前聖真見之用。斯則真見妄見前後五重。條然可辨。而雲雲何得知是我真往。胡不察焉 二約體非物以廣辨二。一正辨見體非物三。一標塵


    阿難。且吾與汝。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覽水陸空行。雖有昏明種種形像。無非前塵分別留礙 分別者差別也。或可前塵留礙即是所分別之境 二敕揀


    汝應於此分別自他 此標勸也。汝應於此所緣境中。試分自他令其差別。自即見性。他即物像


    吾今將汝。擇於見中。誰是我體。誰為物像 將請也。誰何也。我今請汝。於所見中詳而擇之。何者是汝見體。何者是其物像。此正勸令揀 三正辨二。一明非見之物是前塵


    阿難。極汝見源。從日月宮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諦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漸漸更觀。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鹹物非汝 極窮也。研窮汝之見性。自遠至近。所見無非物像。非是汝之見性。芥小草也 二明非物之見是真性


    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複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囑。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 物類雖殊。見性常一。不隨境異。即是汝真。此顯真見平等無差。汝前問雲。雲何得知是我真性。今明。境自差別。見性無殊。由是得知是汝真性 二廣破展轉執情二。一師資能見互緣破三。一正破


    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 汝若執言。汝能見心同所見物亦有差別。斯則見即是物。佛之見性亦合是物。應被汝見 二轉破


    若同見者名為見吾。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 汝若執言。我與世尊同緣物時。世尊之見既著彼物。我見物時便是見佛之見。經文省略。但雲見吾。此牒所計也。即便破雲。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意雲。我若不緣彼物之時名為不見。此不見體汝應合見。為何不見也


    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 此破轉計也。汝若執言。我亦見佛不見之體複有何失。故雲若見不見。即便破雲。自然非彼不見之相。意雲。不見之體既被汝見。此則何成不見之相。不見之體已被見故 三結破


    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雲何非汝 此文之意。展轉結歸都有五重。以顯阿難見性。經文存三。而隱二意。若具論者。合雲。若不見吾不見之處。亦不見吾見處。既不見吾見處。吾見自然非物。吾見若非是物。汝見亦非是物。汝見既非是物。雲何非汝真見 二心境更觀雜亂破三。一正破 又則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物亦見汝。體性紛雜。則汝與我並諸世間不成安立 又若汝執見性是物。亦應彼物即是於見。如是則應汝見物時。物亦見汝。斯則人物如何分辨。物體見性自然雜亂。物即是汝。汝即是物。世間一切俱不成立。如何名為安立諦耶 二顯是


    阿難。若汝見時是汝非我。見性周遍。非汝而誰 若汝現見物時。宛然分辨。阿難非佛。佛非阿難。此則世間顯然安立。皆汝見性周遍了知。此周遍性若非汝真。複是何耶。故結雲非汝而誰 三斥疑


    雲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實 責其不認也。此是汝之真性能性於汝。謂性一切心也。前雲。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而不自識。卻從他求。豈不迷倒。此之大意。明真見離緣周遍法界。湛然常住妙用無邊。平等清淨體非差別。用釋前文雲何得知是我真性 四就疑難廣釋四。一見性縮斷疑三。一伸疑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餘。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此見周圓遍娑婆國。退歸精舍秖見伽藍。清心戶堂但瞻簷廡 敘見近遠也。因前開示雖了是真。洎觀遠近不無疑悔。四天宮殿與日月齊。同四萬由旬。娑婆此雲堪忍。大千界之都名。今舉總顯別也。僧伽藍摩此雲眾園。廡堂下也


    世尊。此見如是。其體本來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滿一室。為複此是縮大為小。為當牆宇夾令斷絕。我今不知斯義所在。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一界初天也。一室講堂也。借力見寬。自力見狹。寬狹既著。縮斷堪疑。猶豫在懷。故雲不知斯義所在。以阿難未證真如。未發真用。佛隨外相對物辨真。既未親證。故難領會。此之疑意。亦約外相以明縮斷。乘前起難以洗物情 二正破三。一總斥其非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不應說言見有舒縮 大小內外對待假立。俱屬前塵。能見真心何舒何卷。故此總責令知其非 二舉喻釋義四。一雙問


    譬如方器中見方空。吾複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複定方。為不定方 器喻前塵。空喻見性。空之方圓喻疑見舒縮 二雙破


    若定方者。別安圓器空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 方器中空若定方者。除去方器別著圓器。此處虛空應無圓相。若言虛空不定方者。顯是方器無方虛空 三合顯


    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雲何為在 汝疑見性縮斷。要在一義決定。見性之義猶如虛空。虛空豈有方圓而可在耶。此明真見周遍無有方所如彼虛空。故涅槃雲。有常之法遍一切處。虛空常故無處不遍。如來亦爾。遍一切處。是故為常。無常之法此有彼無。如來不爾。是故為常 四會釋


    阿難。若複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 入達解也。若欲達解無方圓義。但去器之方圓不可更除虛空方相。若欲達解無大小義。但去塵境大小。不可說言見性寬狹 三就疑難破二。一以延破縮疑


    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齊於日麵 若汝執言縮見成小。應可引見令伸等到日邊挽引齊等。麵猶邊也 二以續破斷疑


    若築牆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續跡。是義不然 竇孔穴也。若執夾令見斷。應可接之令見相續。若相接者應有續跡 三會通二。一迷心執境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 迷真性之已。成色心之物。色心既成。真性即隱。故雲失於本心。前文雲能生諸緣緣所遣者。境從心變。心隨境轉。故見大小之異內外之殊不能離緣觀性。但知隨境生執。故有前來種種疑倒 二悟物同真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若了色心。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斯則了妄唯真無物可轉為真轉物。背塵合覺同諸佛矣。身心圓明者。身圓明則毛端現土。心圓明則遍照法界。此乃悟物鹹真。即成妙用。故下文雲。我以不生不滅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乃至坐微塵裏轉大法輪等。然上諸文。俱約對境辨見顯不生滅。如對手之開合。身之遷變。境之可還。物之差別。粗相而辨。密示生滅即不生滅。尚見外境是生滅法。今此會通。令了心之與境皆是迷己所成。無心外法可以相對。則法法皆如。塵塵鹹遍。分明顯示令悟本真同如來耳。下文縱有破諸疑難。一一隨文。會通皆此意也 二破見性離身疑。此疑。因前佛令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了會通萬法之旨。便謂如來令轉前物成我真見。物若是見。此則見性離身而。有故成此疑。文三。一伸疑三。一疑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見必我真。我今身心複是何物 若此物處見精。定是我之真性。顯是此性在我眼前已離我體。此眼前見既是真我。現今身心須不是我。複是何物 二難


    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若實我心。令我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 若以現理而推。今此身心實有分別。緣於境界。彼在前見。且無別(彼列反)識分辨我身。彼若實我真心令我見者。彼既真我。我應非我 三結


    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唯垂大慈。開發未悟 設使彼見能有分辨。何殊前難汝既見物物亦見汝則諸世間不成安立 二廣破三。一如來破其疑三。一標指其非


    佛告阿難。今汝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 前顯諸法唯心。故雲若能轉物。不了斯旨。妄謂見在眼前。雖形其言。實無斯理 二牒疑立理


    若實汝前汝實見者。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 設若眼前可見。應有處所可指。豈成真見離名絕相 三依理正破二。一約離物以推是見三。一推征其體四。一令觀物象


    且今與汝坐隻陀林。遍觀林渠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對恆河。汝今於我師子座前。舉手指陳是種種相。陰者是林。明者是日。礙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 物象差異。巨細雖殊。形相既分。必歸指示 二勸指見精


    若必其見現在汝前。汝應以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 見性若在汝前。便同物像。可指見性如何 三以理推征


    阿難當知。若空見是。既已成見。何者是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 諸像雖差。不離空有。故將二事。以辨是見也 四使其明示


    汝可微細披剝萬像。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披開。剝折。析辨也。物像現前纖洪鹹見。應於此處開析分辨。令此見精分明出現。如諸物像更無迷亂 二答釋不能二。一述已不能


    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恆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指皆是物。無是見者 目觀手指但見緣塵。於諸物中不辨是見 二引他況已


    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薩亦不能於萬物像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 若如佛說。令指見精。分明無惑。至於證真大菩薩等。亦不能於諸物之中分出其見。況我聲聞初學者乎 三印成難辨


    佛言。如是如是 印其不能分出見性 二約即物以推非見四。一牒前無是


    佛複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 既不能於物中辨出見性。斯則所指鹹物無於是見。既無是見應即非見。故下征之 二征此有非


    今複告汝。汝與如來坐隻陀林。更觀林苑乃至日月種種像殊。必無見精受汝所指。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 所指物像既不是見。反應非見。若了唯真。更無是見非見。以不了故隨語生執。洎乎征詰。罔知所從。向下會通皎然可見 三答釋不知


    阿難言。我實遍見此隻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樹非見雲何見樹。若樹即見複雲何樹。如是乃至。若空非見雲何見空。若空即見複雲何空。我又思惟。是萬像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 先答不知也。何以下釋不知所以。若也樹不是見。應離能見之外見所不及。雲何現今複見於樹。又若此樹即是於見。雲何更名此以為樹。空例此釋。離之既不可。即之又難明。進退研之。未知所適 四印成難曉


    佛言。如是如是 如汝所辨。無非見者無乃是乎。故雲如是 二大眾失其守


    於是大眾非無學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一時惶悚失其所守 茫然者暝昧不明也。是見義既失。非見理複乖。終始難明。守歸何所。而不知能見所緣俱為勞相。是非即離。鹹是緣塵。既法空之慧未開。智障之惑難破由是非無學者。一時惶悚 三法王安其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首楞嚴經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賴永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賴永海並收藏首楞嚴經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