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此之妄想。能損法身。能傷慧命。功德法財由之喪失。名之為賊。迷而不識。認為真常。將謂嫡生。欲期嗣世。反遭破喪。曆劫貧窮。故失元常。受輪轉也。故下文雲。睧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棄之大海。唯認浮漚。迷中倍人。真可憐湣 二顯示真心者。真心之體本周法界。非妄非真。絕言離相。能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然具三大。通二門。若約真如門顯此心者。則亡因果。絕染淨。口談辭喪。心緣慮亡。無法可破。無法可會。此則唯顯體大義也。若就生滅門顯此心者。則彰染淨。明體用。顯真妄。論因果。有修有證。或破或會。如斯顯示。皆為隨順入於真如。真如之體即一心也。一心真如及生滅相無二無別。即三明一。即一論三。故得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已界佛界眾生亦然。今之所顯真心相者。依生滅門破妄顯也。然破會之相。諸經論中具有此二。蓋隨執心輕重。根有利鈍。乘有頓漸。教分權實。若執重根鈍。理須破斥。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根性調柔妄情輕薄。指相即性。一切皆如。猶良馬見鞭影動即正。今經先破。後會。俾輕重二執皆盡。利鈍兩根俱入。如此段經。即明心能生法自性元常。不同前塵分別影事。但隨境轉體是無常。下經又明。見與見緣。本無所有。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又雲。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此則先令明識真妄。後令了妄即真。洎乎開悟無妄可了。即雲皆即菩提妙明元心。維摩法華皆有此意。如調馬善醫適時禦物。在座根性既殊。說者理須兼二。如來善巧。妙達時機。文二。一阿難伸疑二。一別敘疑三。一發心修行疑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曆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 起意修行。親近善友。即是發菩提心。如來常教令發此心。今複何故說為非心。故敘為難。淮涅槃經。發菩提心不是佛性。師子吼雲。若一切眾生先有佛性。何故複有初發菩提心者。佛言。菩提之心。實非佛性。是無常故。乃至雖念念滅。相續不斷。名為修道。猶如燈焰。雖念念滅亦能破暗。菩提之心亦複如是。今經欲明如來藏心常住真性。即是涅槃正因佛性。發菩提心乃是緣了。體是無常。是故阿難同師子吼。以緣了性。難正因性。此則不辨三因常無常義。妄以為難也 二謗法退善疑
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依之修行。能成佛道。因之謗法。永作闡提。佛說非心。誠為難信 三無心土木疑
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 土木不能了知。不能修謗。為無此心。此若非心。土木何異 二總結請
離此覺知更無所有。雲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唯垂大悲開示未悟 不了正因體遍通情無情。但執修謗之心。便見土木無性。洎被嗬責此非汝心。由不早辨。遂至驚怖。然阿難豈謂不知。直為末世多作此計。用妄心即是佛心。惑者既群。卒難領悟。故再三疑難。請為開示也 二如來正顯二。一約現法隨緣以顯心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 摩頂安慰也。阿難疑問。將謂無心。今若開示。必知體遍。冥合此理。了法無生。印可決定。名無生忍。得此忍時。通達一切法門。成就一切佛法。此非小緣。故佛安慰。警動其意。是故摩頂也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總標色心。故雲諸法。無別生處。故曰唯心。此法生起。謂由真如不守自性為因。無始妄想熏習為緣。因緣和合。成梨耶識。從此變生根身種子器世間等。如水起波。如鏡現像。故雲唯心所現。一切因果者。別舉正報。聖凡總該。故雲一切世界微塵。別指依報。一切之言亦通此轉。既由真心隨緣所現。亦依真心以為自體。如像不離鏡波不離水。如下文雲。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故雲因心成體 二約自性不變以顯心二。一舉況
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鹹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世間妄有。不出色空。色中小者。草葉縷結。草葉有根種。縷結因絲麻。太清為名。顯色是貌。妄相尚爾。況真心耶 二正顯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清淨揀異妄染。妙淨明心。即三德具足。靈鑒無昧也。雖能隨緣成一切法而一切法不能變動。若變動者即無諸法。以不變故為諸法性。如鏡現像不為像變。若為像變。則不能現一切諸像。以不變故為像所依。此亦如是。故雲性一切也。豈得妄想不實真亦無體。故此責雲而自無體也 三重破執情二。一就執定其有性
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 牒其所執也。堅守不舍。故雲執吝。思惟尋伺藉緣托塵。如劃水印空隨手即滅。汝必以此為真性者。下即語雲
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 定其有性也。色香等即是事境。有牽心用。故名為業。既因境有。自性元無。若保為真。離塵應在 二就因顯其唯塵二。一正示唯塵二。一例對五塵顯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因聲分別。全性元無。色香味觸例此可見 二單就法塵顯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五境不對。明了不行。既絕外緣。故雲內守幽閑也。當爾之時。不無分別。若便將此內分別心為全性者。此亦非理。而不知此全由第六法塵影像事境所發。亦非全性。乃是意識在獨散位。比量別緣。取獨影境。非是明了同五所取。故雲縱滅見聞覺知也 二遣其自揣二。一塵亡體在容是真常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 我今非是不徇理道強製敕汝執為非心。意顯如來言無抂逼也
但汝於心微細揣摩 但猶獨也。此觀不由他人獨於自心諦審揣度研摩理道也。此即理長即就。何必求人矣
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若汝研窮此分別體。離六塵外實有性者。我即容許是汝真心。世人隻知即心是佛。曾不子細度量。此心刹那變異。猶如猿猴害馬。紛然亂想無暫停時。故楞伽雲。當於靜處。觀此妄想流注生滅。凡夫不覺。妄謂不動。故下經雲。如瀑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起信亦雲。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已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故佛再令微細揣摩。揩定真偽 二境去心空足彰虛妄二。一正示
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 若離前塵。無此分別。足顯分別宛是妄想。自性本無。屬於前塵。故可名為分別影事。如下文雲。若真汝心。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二釋成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 心因塵有。塵屬無常。塵既無常。必歸變滅。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若汝堅執無常之心是真性者。應合法身同於斷滅。以法身體即真性故。法身若斷。依何修行。證無生忍。若了如來藏心。本周法界本無生滅。含裹十方。寧有方所。凡夫身心。如影如像。執此影像。為佛性者。一何鄙哉 四彰其自失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初聞佛斥此非汝心。則驚疑設難。將謂無心。洎乎顯示清淨妙明性一切心本來遍圓。而為世界因果微塵平等體性。佛雖開示。又恐久執尚堅。再約緣塵。重研妄想。離塵無體。豈是元真。苦堅執不融。法身應斷。修證法忍必無所依。阿難雖未悟真。且知執妄是失。故雲默然自失 三結示執妄過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四禪四空。及滅受想。名為九定。通名次第者。若入禪時。智慧深利。能從一禪入一禪。心心相續。更無異念可間雜故。然修此定。能成無漏。今言不得漏盡者。乃通指世間有漏心修欲界未至及四禪四空定耳。凡夫修禪。多生味著。隨禪感果。不出三界。故非無漏。非別指於滅盡等九。亦可別斥前之九定。雖通無漏。俱是不了。問既修此定。能得無漏。何故經雲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答此明不得大乘阿羅漢也。纓絡經中。初歎喜地名鳩摩羅伽。秦言逆流。乃至七地名阿羅漢。秦言過三有。故知。今言不得漏盡。乃指不斷二障之漏不證大乘羅漢也。況究竟無學。佛地始稱。故佛三號有阿羅訶也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若了真妄。達法界性。見與見緣。以現前境。元我覺明。終不誤執生死根本以為真實。由是不辨認妄為真。久處輪迴。不成聖果。然阿難亦得初果。以未究竟。故雲未得。若約大乘。故無所惑。二破妄見明真見者。由前佛問入道發心。遂答。因睹如來勝相。由眼觀見。心生愛樂。洎乎舉拳再問。複雲耀我心目。七處征詰。三疑拒抗。但且論心。未言其見。蓋心為萬法之源。見為六根之首。心有真妄。見具正邪。故前破妄心顯如來藏。即一真法界離緣絕相是所觀境。境既已說。次明能觀之智。智即是慧。慧用差別說名為見。見有正邪故須料揀。故下文雲。唯願如來開我道眼得清淨眼等。此蓋先體後用。法如是也。然體用二法不相舍離。體是即用之體。用是即體之用。故前後經文。明心則約見而辨。顯見則就心而論。故知一法義分二也。文三。一承前開示責己求哀二。一責己無修二。一正敘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 責己內重。涕淚外形。拜而複跪。冀聞正說
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 初心入道。罔解克修。恃賴親因。將惠正受。豈知身戒雖從佛得。心定宜當自證。木不相代斯之謂歟。涅槃雲。汝諸比丘。身雖出家。而未曾染大乘法服。雖複乞食經曆多年。初未曾求大乘法食。衣嚴法體。食資慧命。不識本常衣食俱失 二喻顯
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 窮子舍父喻也。絕無功德法財以養法身慧命。故雲窮子。不識本真。背清淨覺。故雲舍父。輪轉五道。往而不返。故雲逃逝。因佛指示。方知過誤。故雲今日乃知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說食不飽喻也。前法後喻。合之可知。夫修行者。必須內修理觀外助多聞。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若偏文字不習觀門。說食何異。故大論雲。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暗中有目無所睹。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多聞利智慧。是所說應受。無聞無智慧。譬如人身牛 二述迷求解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煩惱所知。名為二障。由煩惱障障心。心不解脫。造業受報。由所知障障慧。慧不解脫。迷法空理。不知諸法性相。若了本性常寂諸法元空。自然擾惱不生。業性不結。誰曰生死。誰為涅槃。涅槃生死猶如昨夢。今為所縛。實為不知。二障名體。如常所辨也
惟願如來。哀湣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無財之極曰窮。無上可覆曰露。既無功德法財。非窮如何。既無權實父母。非露如何。發妙明心。破煩惱障也。開我道眼。破所知障也。既開道眼。見性明心。二障若亡。二執隨遣。者成住地。遠至妙覺。善哉妙請。不亦至哉 二放光灌頂許為宣說二。一放光灌頂
即時如來從胸萬字湧出寶光 前光從口。此光從胸者。前文從說顯心。此文從心發見。萬字者。表無漏性德。梵雲阿悉底迦。此雲有樂。即是吉祥勝德之相。有此相者。必受安樂。則天長壽二年。權製此字。安於天樞。其形如此。卍音為萬字。佛胸前有此之形。然八種相中。此當第一。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刹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 體既具德。用不離體。用亦具德。故雲有百千色。一時周遍者。無漏淨眼。普見十方。智照無遺。微塵皆遍。遍灌佛頂智果必同。及諸大眾乘因不二 二許為開顯
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根本智性因茲顯發能建大義。名大法幢。三德秘藏不縱橫並別。故雲妙。十地見之如隔羅縠。故曰微。惟佛與佛乃能究盡。故曰密。心即體也。眼即用也 三約破執廣辨見性二。一且示見性惟心二。一舉前問答引出常情二。一舉前所答問其因由二。一問因
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雲何成拳。汝將誰見 此問有三。正在誰見。餘即兼耳 二答由
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先光。次見。後拳也。不從問次者。文便故也。閻浮檀金。正雲染部捺陀。此西域河名。其河近其樹。其金出彼河。此則河因樹名。金因河稱也。或雲。閻浮果汁。點物成金。因流入河。染刀為金也。其色赤黃。兼帶紫焰故也。觀經疏說。閻浮檀金。超過紫磨金色百千萬倍。唯聖所知。佛身光明猶如聚目。紫磨必不如此。赩許力反。大赤色也
二且約無拳。例其無見二。一約無拳以例問二。一舌語
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 無智之人。縱喻難明。故舉智者因喻開悟 二正例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曆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 起意修行。親近善友。即是發菩提心。如來常教令發此心。今複何故說為非心。故敘為難。淮涅槃經。發菩提心不是佛性。師子吼雲。若一切眾生先有佛性。何故複有初發菩提心者。佛言。菩提之心。實非佛性。是無常故。乃至雖念念滅。相續不斷。名為修道。猶如燈焰。雖念念滅亦能破暗。菩提之心亦複如是。今經欲明如來藏心常住真性。即是涅槃正因佛性。發菩提心乃是緣了。體是無常。是故阿難同師子吼。以緣了性。難正因性。此則不辨三因常無常義。妄以為難也 二謗法退善疑
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依之修行。能成佛道。因之謗法。永作闡提。佛說非心。誠為難信 三無心土木疑
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 土木不能了知。不能修謗。為無此心。此若非心。土木何異 二總結請
離此覺知更無所有。雲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唯垂大悲開示未悟 不了正因體遍通情無情。但執修謗之心。便見土木無性。洎被嗬責此非汝心。由不早辨。遂至驚怖。然阿難豈謂不知。直為末世多作此計。用妄心即是佛心。惑者既群。卒難領悟。故再三疑難。請為開示也 二如來正顯二。一約現法隨緣以顯心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 摩頂安慰也。阿難疑問。將謂無心。今若開示。必知體遍。冥合此理。了法無生。印可決定。名無生忍。得此忍時。通達一切法門。成就一切佛法。此非小緣。故佛安慰。警動其意。是故摩頂也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總標色心。故雲諸法。無別生處。故曰唯心。此法生起。謂由真如不守自性為因。無始妄想熏習為緣。因緣和合。成梨耶識。從此變生根身種子器世間等。如水起波。如鏡現像。故雲唯心所現。一切因果者。別舉正報。聖凡總該。故雲一切世界微塵。別指依報。一切之言亦通此轉。既由真心隨緣所現。亦依真心以為自體。如像不離鏡波不離水。如下文雲。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故雲因心成體 二約自性不變以顯心二。一舉況
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鹹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世間妄有。不出色空。色中小者。草葉縷結。草葉有根種。縷結因絲麻。太清為名。顯色是貌。妄相尚爾。況真心耶 二正顯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清淨揀異妄染。妙淨明心。即三德具足。靈鑒無昧也。雖能隨緣成一切法而一切法不能變動。若變動者即無諸法。以不變故為諸法性。如鏡現像不為像變。若為像變。則不能現一切諸像。以不變故為像所依。此亦如是。故雲性一切也。豈得妄想不實真亦無體。故此責雲而自無體也 三重破執情二。一就執定其有性
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 牒其所執也。堅守不舍。故雲執吝。思惟尋伺藉緣托塵。如劃水印空隨手即滅。汝必以此為真性者。下即語雲
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 定其有性也。色香等即是事境。有牽心用。故名為業。既因境有。自性元無。若保為真。離塵應在 二就因顯其唯塵二。一正示唯塵二。一例對五塵顯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因聲分別。全性元無。色香味觸例此可見 二單就法塵顯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五境不對。明了不行。既絕外緣。故雲內守幽閑也。當爾之時。不無分別。若便將此內分別心為全性者。此亦非理。而不知此全由第六法塵影像事境所發。亦非全性。乃是意識在獨散位。比量別緣。取獨影境。非是明了同五所取。故雲縱滅見聞覺知也 二遣其自揣二。一塵亡體在容是真常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 我今非是不徇理道強製敕汝執為非心。意顯如來言無抂逼也
但汝於心微細揣摩 但猶獨也。此觀不由他人獨於自心諦審揣度研摩理道也。此即理長即就。何必求人矣
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若汝研窮此分別體。離六塵外實有性者。我即容許是汝真心。世人隻知即心是佛。曾不子細度量。此心刹那變異。猶如猿猴害馬。紛然亂想無暫停時。故楞伽雲。當於靜處。觀此妄想流注生滅。凡夫不覺。妄謂不動。故下經雲。如瀑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起信亦雲。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本已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故佛再令微細揣摩。揩定真偽 二境去心空足彰虛妄二。一正示
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 若離前塵。無此分別。足顯分別宛是妄想。自性本無。屬於前塵。故可名為分別影事。如下文雲。若真汝心。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二釋成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 心因塵有。塵屬無常。塵既無常。必歸變滅。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若汝堅執無常之心是真性者。應合法身同於斷滅。以法身體即真性故。法身若斷。依何修行。證無生忍。若了如來藏心。本周法界本無生滅。含裹十方。寧有方所。凡夫身心。如影如像。執此影像。為佛性者。一何鄙哉 四彰其自失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初聞佛斥此非汝心。則驚疑設難。將謂無心。洎乎顯示清淨妙明性一切心本來遍圓。而為世界因果微塵平等體性。佛雖開示。又恐久執尚堅。再約緣塵。重研妄想。離塵無體。豈是元真。苦堅執不融。法身應斷。修證法忍必無所依。阿難雖未悟真。且知執妄是失。故雲默然自失 三結示執妄過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四禪四空。及滅受想。名為九定。通名次第者。若入禪時。智慧深利。能從一禪入一禪。心心相續。更無異念可間雜故。然修此定。能成無漏。今言不得漏盡者。乃通指世間有漏心修欲界未至及四禪四空定耳。凡夫修禪。多生味著。隨禪感果。不出三界。故非無漏。非別指於滅盡等九。亦可別斥前之九定。雖通無漏。俱是不了。問既修此定。能得無漏。何故經雲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答此明不得大乘阿羅漢也。纓絡經中。初歎喜地名鳩摩羅伽。秦言逆流。乃至七地名阿羅漢。秦言過三有。故知。今言不得漏盡。乃指不斷二障之漏不證大乘羅漢也。況究竟無學。佛地始稱。故佛三號有阿羅訶也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若了真妄。達法界性。見與見緣。以現前境。元我覺明。終不誤執生死根本以為真實。由是不辨認妄為真。久處輪迴。不成聖果。然阿難亦得初果。以未究竟。故雲未得。若約大乘。故無所惑。二破妄見明真見者。由前佛問入道發心。遂答。因睹如來勝相。由眼觀見。心生愛樂。洎乎舉拳再問。複雲耀我心目。七處征詰。三疑拒抗。但且論心。未言其見。蓋心為萬法之源。見為六根之首。心有真妄。見具正邪。故前破妄心顯如來藏。即一真法界離緣絕相是所觀境。境既已說。次明能觀之智。智即是慧。慧用差別說名為見。見有正邪故須料揀。故下文雲。唯願如來開我道眼得清淨眼等。此蓋先體後用。法如是也。然體用二法不相舍離。體是即用之體。用是即體之用。故前後經文。明心則約見而辨。顯見則就心而論。故知一法義分二也。文三。一承前開示責己求哀二。一責己無修二。一正敘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 責己內重。涕淚外形。拜而複跪。冀聞正說
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 初心入道。罔解克修。恃賴親因。將惠正受。豈知身戒雖從佛得。心定宜當自證。木不相代斯之謂歟。涅槃雲。汝諸比丘。身雖出家。而未曾染大乘法服。雖複乞食經曆多年。初未曾求大乘法食。衣嚴法體。食資慧命。不識本常衣食俱失 二喻顯
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 窮子舍父喻也。絕無功德法財以養法身慧命。故雲窮子。不識本真。背清淨覺。故雲舍父。輪轉五道。往而不返。故雲逃逝。因佛指示。方知過誤。故雲今日乃知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說食不飽喻也。前法後喻。合之可知。夫修行者。必須內修理觀外助多聞。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若偏文字不習觀門。說食何異。故大論雲。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暗中有目無所睹。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多聞利智慧。是所說應受。無聞無智慧。譬如人身牛 二述迷求解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煩惱所知。名為二障。由煩惱障障心。心不解脫。造業受報。由所知障障慧。慧不解脫。迷法空理。不知諸法性相。若了本性常寂諸法元空。自然擾惱不生。業性不結。誰曰生死。誰為涅槃。涅槃生死猶如昨夢。今為所縛。實為不知。二障名體。如常所辨也
惟願如來。哀湣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無財之極曰窮。無上可覆曰露。既無功德法財。非窮如何。既無權實父母。非露如何。發妙明心。破煩惱障也。開我道眼。破所知障也。既開道眼。見性明心。二障若亡。二執隨遣。者成住地。遠至妙覺。善哉妙請。不亦至哉 二放光灌頂許為宣說二。一放光灌頂
即時如來從胸萬字湧出寶光 前光從口。此光從胸者。前文從說顯心。此文從心發見。萬字者。表無漏性德。梵雲阿悉底迦。此雲有樂。即是吉祥勝德之相。有此相者。必受安樂。則天長壽二年。權製此字。安於天樞。其形如此。卍音為萬字。佛胸前有此之形。然八種相中。此當第一。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刹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 體既具德。用不離體。用亦具德。故雲有百千色。一時周遍者。無漏淨眼。普見十方。智照無遺。微塵皆遍。遍灌佛頂智果必同。及諸大眾乘因不二 二許為開顯
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根本智性因茲顯發能建大義。名大法幢。三德秘藏不縱橫並別。故雲妙。十地見之如隔羅縠。故曰微。惟佛與佛乃能究盡。故曰密。心即體也。眼即用也 三約破執廣辨見性二。一且示見性惟心二。一舉前問答引出常情二。一舉前所答問其因由二。一問因
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雲何成拳。汝將誰見 此問有三。正在誰見。餘即兼耳 二答由
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先光。次見。後拳也。不從問次者。文便故也。閻浮檀金。正雲染部捺陀。此西域河名。其河近其樹。其金出彼河。此則河因樹名。金因河稱也。或雲。閻浮果汁。點物成金。因流入河。染刀為金也。其色赤黃。兼帶紫焰故也。觀經疏說。閻浮檀金。超過紫磨金色百千萬倍。唯聖所知。佛身光明猶如聚目。紫磨必不如此。赩許力反。大赤色也
二且約無拳。例其無見二。一約無拳以例問二。一舌語
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 無智之人。縱喻難明。故舉智者因喻開悟 二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