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者,以飛江轉關與天潢以濟吾軍。勇力材士,從我所指,衝敵絕陣,皆致其死。先燔吾輜重,燒吾糧食,明告吏士:勇鬥則生,不勇則死。已出者,令我踵軍設雲火遠候,必依草木、丘墓、險阻。敵人車騎,必不敢遠追長驅。因以火為記,先出者,令至火而止,為四武衝陣。如此,則吾三軍皆精銳勇鬥,莫我能止。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敵人四合而圍我,斷我歸道,絕我糧食。敵人既眾,糧食甚多,險阻又固。我欲必出,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為寶,勇鬥為首。審知敵人空虛之地,無人之處,可以必出。將士人持玄旗1,操器械,設銜枚,夜出。勇力、飛足、冒將之士,居前,平壘2為軍開道;材士強弩為伏兵,居後;弱卒車騎,居中。陣畢徐行,慎無驚駭。以武衝扶胥,前後拒守,武翼大櫓,以備左右。敵人若驚,勇力冒將之士疾擊而前。弱卒車騎,以屬其後;材士強弩,隱伏而處。審候敵人追我,伏兵疾擊其後,多其火鼓,若從地出,若從天下。三軍勇鬥,莫我能禦。”


    武王曰:“前有大水、廣塹、深坑,我欲逾渡,無舟楫之備。敵人屯壘,限我軍前,塞我歸道,斥堠3常戒,險塞盡守,車騎要我前,勇士擊我後,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廣塹、深坑,敵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飛江轉關與天潢以濟吾軍。勇力材士,從我所指,衝敵絕陣,皆致其死。先燔吾輜重,燒吾糧食,明告吏士:勇鬥則生,不勇則死。已出者,令我踵軍4設雲火遠候,必依草木、丘墓、險阻。敵人車騎,必不敢遠追長驅。因以火為記,先出者,令至火而止,為四武衝陣。如此,則吾三軍皆精銳勇鬥,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1玄旗:黑色的旗子。


    2平壘:攻破敵人的壘營。


    3斥堠:偵察放哨的士兵。


    4踵(zhong)軍:後續部隊。


    武王問太公:“率領軍隊深入敵國境內,敵人從四麵包圍我軍,截斷我軍的退路,切斷我軍運輸糧食的道路。敵軍人數多,糧食也囤積不少,並且占據著險要的地形,防守牢固。我軍打算突圍出去,該怎麽辦呢?”


    太公說:“要想衝出敵人的包圍,武器裝備是至關重要的東西,勇敢的決鬥更加重要。要先偵察出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哪些地方沒有人防守,就從這些地方突圍。突圍時將士們全都手持黑旗,拿著器械,口中銜枚,趁著黑夜行動。派遣勇猛有力、行動敏捷、敢於冒險犯難的將士擔任先鋒,攻破敵人的營壘,為我大軍打開通道;派遣有技能而勇敢的武士作為伏兵,隱匿在大部隊後麵;讓老弱士卒和車騎在中間行進。部署完畢後,沉著慢行,謹慎從事,不要驚慌。使用武衝扶胥在前後守禦,用武翼大櫓在左右掩護。如果敵軍發覺我軍的行動,我勇猛有力、敢於冒險犯難的先鋒部隊迅速發起衝擊,老弱士卒和車騎緊隨其後,有技能而帶有強弩的武士則隱蔽地埋伏起來。等到敵人前來追擊我軍時,埋伏的精兵迅速地攻擊它的後方,並大量使用火光、鼓聲亂敵耳目,使敵軍覺得我軍仿佛是從地下冒出,從天上降下的。全軍奮勇戰鬥,敵人就不能抵禦我軍的突圍了。”


    武王問:“如果前麵是大河、寬塹、深坑,我軍想要通過,但是沒有船隻等渡江器械。敵人又屯兵築壘,阻擋我軍前行,堵截我軍退路,其斥堠又戒備森嚴,險要地形盡被敵人占據,敵人的車騎在我軍前麵阻截,勇士在後麵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麽辦?”


    太公說:“敵人一般不會在大河、寬塹、深坑地段派兵防守,就是防守,也不會有很多的兵力。如果是這樣,我軍就可以利用飛江、轉關和天潢越過去。讓勇敢有力的士兵按照指定的方向,衝破敵人的戰陣,殊死搏鬥。擺渡的時候,先把我軍攜帶的東西焚燒,燒毀我軍的糧草,明確告訴全軍上下,隻有勇敢地戰鬥才有生還的機會,否則就要喪命在敵人的兵器下。突圍之後,讓前麵的隊伍點火作為信號,讓遠方的偵察兵警戒,同時必須占據草叢樹林、丘墓等險要的地形。這樣,敵人的戰車和騎兵就必定不敢長驅遠追了。我軍以火為信號,指示先行突圍的部隊到有火的地方集結,並布成‘四武衝陣’戰鬥隊形。這樣,我全軍將士個個精銳且戰鬥勇猛,敵人就無法阻擋我軍了。”


    武王說:“您說得對啊!”


    夜間突圍跟渡河作戰是本篇所討論的重點。軍隊在夜間被敵人圍攻,要想突圍成功,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有充足的器械,有勇猛的戰鬥精神;了解敵情,將敵人力量最為薄弱的地方作為突破口;突圍做到出其不意;突圍時讓勇敢善戰的將士作為前鋒在前麵打開通路,大部隊緊隨其後,並設置埋伏,阻敵追兵。如果遇到的是“大水、廣塹、深坑”等地形,又沒有渡河的船隻,敵人還“限我軍前,塞我歸道,斥堠常戒,險塞盡守。車騎要我前,勇士擊我後”,就需要破釜沉舟,“以飛江、轉關與天潢以濟吾軍,勇力材士,從我所指,衝敵絕陣”,最終取得突圍的成功。


    渡江作戰是非常危險的,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振奮軍心,讓全軍有視死如歸的勇氣,其次是邊渡河邊襲擊敵人,不讓敵人有鬆懈的機會。紅軍強渡大渡河就是渡河作戰的一個經典事例。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紅軍第一師第一團戰士疾行八十餘裏到達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這裏有兩個連的敵人駐守,渡口還有川軍第二十四軍第五旅第七團的一個營築堡防守。紅一團團長楊得誌率眾人兵分三路,隱蔽地接近安順場。為了分散敵軍注意力,紅一團政委黎林率第二營到渡口下遊佯攻。楊得誌到達安順場後,發起突襲,僅僅用了二十分鍾就擊潰了川軍兩個連,占領了安順場。安順場對麵高山聳立,川軍第五旅第七團的一個營在紅軍到達之前就搶占了這個地區。而安順場這一帶的大渡河,水流湍急,寬一百多米,情況對紅軍很不利。


    5月25日早晨,紅一團開始強渡大渡河。劉伯承、聶榮臻親臨指揮。紅一團第一營的營長孫繼先從隊伍中挑選了十七名精明幹練的勇士組成了突擊隊,並且告訴他們這次渡河無論如何都要成功,因為這關係到全局的成敗,完成了任務就是為紅軍打開了一條勝利的通道。早上七點,紅軍開始強渡大渡河。對岸的敵人也開始瘋狂地掃射,槍彈和炮火交織成一張密集的網。但是紅軍戰士毫不退縮,也向對岸發起了攻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過河。突擊隊冒著重重困難,在激流中前進。在他們快要接近對岸的時候,紅軍再發兩炮,再次打中了對岸的敵人。這十七名勇士在掩護之下,終於穿過槍林彈雨,衝到了對岸。敵人看見紅軍戰士衝上了岸,就開始扔手榴彈。聰明的紅軍戰士利用高且陡的台階死角作掩護,向上衝殺。很快,後續部隊趕來增援,終於拿下了渡口,一舉擊潰了川軍的一個營。紅一軍團第一師和幹部團隨後渡過了大渡河。


    軍略第五:渡水的裝備和工具


    濟大水,則有天潢、飛江。逆波上流,則有浮海、絕江。三軍用備,主將何憂。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深溪大穀險阻之水。吾三軍未得畢濟,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後不得屬於前,無舟梁1之備,又無水草之資。吾欲畢濟,使三軍不稽留,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帥師將眾:慮不先設,器械不備;教不素信,士卒不習。若此,不可以為王者之兵也。凡三軍有大事,莫不習用器械。若攻城圍邑,則有轀2、臨衝;視城中,則有雲梯、飛樓。三軍行止,則有武衝、大櫓前後拒守;絕道遮街,則有材士強弩,衝其兩旁。設營壘,則有天羅、武落、行馬、蒺藜。晝則登雲梯遠望,立五色旌旗;夜則設雲火萬炬,擊雷鼓,振鼙鐸,吹鳴笳。越溝塹,則有飛橋、轉關轆轤、鋙。濟大水,則有天潢、飛江。逆波上流,則有浮海、絕江。三軍用備,主將何憂。”


    1梁:橋、橋梁。


    2轀(fényun):古代的戰車,用於攻城。


    武王問太公:“領兵深入敵國境內,遇到深的溪水和大的峽穀以及難以通過的河流,我軍還沒有完全渡過,天上就下起了暴雨,水位一下子漲得非常高。後麵的軍隊被阻隔,跟不上前麵的軍隊,我軍既沒有船隻、橋梁,又沒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資。在這種情況下,我想讓全軍渡過,不讓軍隊在那裏長久停留,該怎麽辦?”


    太公說:“大凡統率軍隊作戰,如果事先對可能出現的困難不作周密謀劃,不事先準備器械,平時訓練沒有落實,士卒不能熟練掌握應該具備的技能,就不能算是王者的軍隊。凡是軍隊準備采取重大的軍事行動,沒有不訓練士兵熟練使用各種器械的。如攻城圍邑,要用轀、臨車、衝車這樣的攻城戰車;觀察城內的情況,要用雲梯和飛樓;全軍前進和駐紮,就用武衝、大櫓等戰車在前後護衛;斷絕交通,阻隔街道,就用有勇敢的士卒手持強弩護衛兩側;設置營壘,就用天羅、武落、行馬、蒺藜等防禦設施;白天就登上雲梯瞭望,並設置五色旌旗報告敵情;夜間就點燃眾多火炬,並擊雷鼓、敲鼙鼓、搖大鐸、吹鳴笳,作為指揮信號;跨越溝塹,就用飛橋、轉關轆轤、鋙等器械;橫渡大河,就用天潢、飛江等船隻;逆流而行,就用浮海、絕江等器械。三軍所需的這些器械用具如果都已裝備齊全,主將還有什麽可憂慮的呢?”


    要想軍隊獲勝,戰前的充分準備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勝利,就需要先擬訂好計劃,準備好武器,落實每一次訓練,士卒的技術要非常熟練,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會勝利還是失敗。文中接著又論述了攻城圍邑、行軍宿營、越過溝塹所應準備的各種裝備器材。最後點明:“三軍用備,主將何憂。”


    北宋初期,各地割據勢力並起。在消滅割據勢力,尤其是南方和沿海的割據勢力的過程中,趙匡胤就認識到了渡水作戰的重要性。因為北方的軍隊都不大適應渡水作戰,所以需要提前訓練。於是他打算製造戰船,訓練水軍,並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公元929年,他接受江南人樊作冰的建議,在荊湖造巨型戰船數千艘,以備渡江時架設浮橋,用於水戰。當年九月,宋軍各路人馬十萬人在荊南集結待命。


    當時,趙匡胤訓練水軍已有一段時間,而且巨型戰船也造了很多艘。一切準備就緒,趙匡胤就要率軍攻打南唐了。十月,趙匡胤帶領訓練好的水軍向江南進發,大軍帶著欲做浮橋用的船艦沿長江靠北岸一側順江東下。南唐軍隊對此沒怎麽在意,以為是宋軍例行巡江,所以並沒有加以阻止。趙匡胤的軍隊很順利地就渡過了南唐屯兵十萬的要地湖口。


    宋軍突然渡過長江,然後襲擊峽口寨(今安徽貴池西),水陸並進,直取池州。到達石碑口(今安徽安慶西)的時候,他們把巨艦連接起來,按照采石磯一帶江麵的寬度,成功地搭設成了浮橋,然後順江繼續東下,攻取長江下遊的重要渡口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長江東岸)。當宋軍在采石磯架設浮橋時,南唐軍隊高傲輕敵,覺得長江是天塹,自古以來從沒聽說過靠浮橋通過的事情。所以隻派了區區兩萬人去迎敵,沒想到被宋軍擊敗了。宋軍大部隊渡過長江後,立刻向南唐發起猛烈的進攻。公元230年八月,宋軍在金陵城西南擊敗了南唐十萬大軍,並且打敗了溯江而上企圖奪取采石磯浮橋的江南水軍。十一月,宋軍發起總攻,大舉攻破了金陵城,南唐滅亡。


    臨境第六:雙方對陣,如何對敵


    吾往者不止,或襲其內,或擊其外,三軍疾戰,敵人必敗。


    武王問太公曰:“吾與敵人臨境相拒1,彼可以來,我可以往,陣皆堅固,莫敢先舉。我欲往而襲之,彼亦可來。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處。令我前軍,深溝增壘而無出,列旌旗,擊鼙鼓,完為守備。令我後軍,多積糧食,無使敵人知我意。發我銳士,潛襲其中,擊其不意,攻其無備。敵人不知我情,則止不來矣。”


    武王曰:“敵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謀,動而得我事。其銳士伏於深草,要隘路,擊我便處,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軍,日出挑戰,以勞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揚塵2,鼓唿而往來。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敵無過百步。其將必勞,其卒必駭。如此,則敵人不敢來。吾往者不止,或襲其內,或擊其外,三軍疾戰,敵人必敗。”


    1拒:抵禦、抵抗。


    2曳柴揚塵:拖著樹枝跑,用來揚起塵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尚 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尚 鬼穀子並收藏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