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認為,新東方的崛起歸結於他與朋友們同心協力,為了企業美好前景不遺餘力的奮鬥。直到今天,新東方裏無論中層管理人員還是基層教職工都叫俞敏洪為“俞老師”,沒有一個人喊他“老板”。接受記者采訪時,被問到他是否會介意這一問題時,俞敏洪這樣迴答:“新東方大量的人才在不同領域中的思想要比我先進,像向東老師是經濟學畢業的,所以在經濟領域、宏觀領域中我根本就沒法跟他比;徐小平、王強他們在國外待過好多年,所以在中西文化的理解方麵,尤其是西方文化的理解方麵,我永遠都沒法跟他們比。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不管會議上大家討論得多麽激烈,不管意見多麽不一致,最後我都能夠把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采納其中最好的東西,再重新整合成新東方的戰略、文化和發展設計,繼續帶著大家往前走。”


    在俞敏洪這種理念的帶領下,新東方的團隊很快擴展到為幾十、上百人的規模,這些管理精英遍布全中國的各個新東方分校和加拿大的多倫多學校,使得新東方的企業實力不斷加強。


    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涵養、有想法的個體,要想創立一番事業的話,就要做到胸襟寬廣,能夠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不要凡事都親力親為,要為成員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然後自己隻要做到高屋建瓴,讓整體方向不偏離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離成功不遠矣!


    舉賢第十:選才考能,實與名要相當


    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能,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


    文王問太公曰:“君務舉賢,而不能獲其功,世亂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1之所譽,而不得其真賢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2者進,少黨者退。若是則群邪比周3而蔽賢,忠臣死於無罪,奸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則國不免於危亡。”


    文王曰:“舉賢奈何?”


    太公曰:“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能,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


    1世俗:指一般平常、凡庸的人。


    2黨:黨羽。


    3比周:串通勾結,結黨營私。


    文王問太公說:“雖然君主致力於舉用賢能,卻不能收到實效,而社會越來越動亂,以致國家陷於危亡,這又是什麽道理呢?”


    太公答道:“選拔出了賢能卻不加以任用,這就是隻有舉賢的虛名,而沒有用賢的實質。”


    文王問道:“導致這種過失的原因是什麽呢?”


    太公答說:“導致這一過失的原因在於君主喜歡任用的往往是世俗所稱讚的人,因而就得不到真正的賢人了。”


    文王問道:“為什麽要這樣說呢?”


    太公說:“君主以世俗所稱讚的人為賢能,以世俗所詆毀的人為不肖,那麽黨羽多的人就會得到重用,黨羽少的人就會遭受排斥。這樣邪惡之人就會結黨營私,並因此而埋沒賢能,忠臣無罪卻被置於死地,奸臣卻憑借虛名騙取了爵位,所以社會就越來越混亂,國家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危亡了。”


    文王問道:“那應該怎麽舉賢呢?”


    太公答道:“將相分工,根據各級官吏應具備的條件選拔賢能,再根據官吏的職責考核他們的工作業績。選拔各類人才,應考查其能力強弱,使其德才與官位相稱。這樣才是掌握了舉賢的原則和方法。”


    君子致力於舉賢選能,卻不能收到實效的原因是因為用世俗之譽取人,這樣最終得不到實用的人才。要想讓選用的人才名副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能,名當其實”。


    東漢王朝在起義軍的打擊下土崩瓦解後,人民迎來的並不是太平盛世,而是諸侯割據,群雄混戰。在北方地區,曹操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掃平了大小諸侯的割據勢力,最終統一了北方。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他不拘一格地招攬和任用人才,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在曹操的眾多謀士中,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荀彧,說他是曹操的第一謀士。事實上,這一稱唿他當之無愧,他為曹操製定了許多攸關成敗的重大決策和計謀,為魏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曹操和荀彧之間,還有一個小故事。當年曹操帶領三十萬青州兵,想進軍中原,一統天下。雖有兵有將卻少了謀士,想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於是他就去泰山請教一位高僧。高僧最後給了他一個錦囊,並且囑咐他:“進兵中原的時候,如果有人罵你,你就拆開這個錦囊,那時候自有良將輔助你。”


    曹操剛進兵中原,他的士兵就開始魚肉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他進兵許昌的第二天早上,許昌城的四個城門上就都貼了一張紙,上書:曹操掠又搶,百姓苦難當,治軍若不嚴,必然難久長。落款是:許昌荀彧。


    一看到這張帖子,曹操大怒,沒想到居然有人敢指名道姓地罵他,應該把這個人抓起來,讓他看看自己的軍威。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高僧給他的那個錦囊,於是急忙拆開,裏麵是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晌午才說話,日月疊相加,十天頭長草,兩撇把或拉,喜遇貝又臣,才過薑子牙。


    這一看就是個字謎,曹操一邊看,一邊思考著這幾句話說的是誰。突然,他靈光一閃:這首詩說的不就是荀彧嘛,原來這還是個才過薑子牙的人。


    得知謎底後,曹操非常高興,認為如果能夠得到荀彧這個人才,成就統一大業便指日可待了。於是他立刻寫了帖子派曹仁去請荀彧,但是卻沒有請來。荀彧看到曹操的帖子的時候,直接就放在了一邊,心裏嘀咕著:曹操啊曹操,我荀彧好歹也是個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人,怎麽能被你輕易請了去。曹仁沒有請到人,迴去稟報曹操,然後想要派人把荀彧抓來。曹操立刻阻止了這種魯莽的行為,親自騎馬去請,依舊是無功而返。曹操求賢若渴,於是又請了荀彧幾次,結果還是徒勞無功。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曹操對荀彧朝思暮想,都快想出病來了。也許是他的真心感動了上天,老天決定給他一個機會。這天,曹操聽說荀彧要去祭祖,立刻放下手頭的事務,備了厚禮,騎著快馬去了荀彧祭祖的家廟。曹操進入家廟的時候,荀彧正在讀書,但是他故意對曹操視而不見,曹操也不好意思打擾,就在一旁等著。忽然,荀彧手裏的書掉在了地上。曹操立刻上前撿起來,雙手奉上,然後說:“久聞先生大名,我乃譙郡曹操,特來拜請,共扶漢室。”荀彧看了曹操一眼,然後傲慢地說:“你找錯人了,我是個山野村民,哪懂得治國之道?你還是另請高明吧。”曹操聽後,更加誠懇地說:“久聞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策,如今先生不願與我共事,是怪我治軍擾民,還在生我的氣嗎?”荀彧問道:“你不怕我罵你嗎?”曹操又誠懇地說:“先生你罵得對,罵得好,讓我知道了自己的愚鈍之處,以後要多罵才是。”荀彧又推說有腿疾,走路不方便。曹操立刻牽來自己的坐騎,恭恭敬敬地讓荀彧騎上,並且自己來牽馬。這樣,曹操終於把荀彧請到了自己的府中。


    有了荀彧,曹操如虎添翼,力量更加強大起來。後來,荀彧又向他推薦了郭嘉、荀攸。這兩人也都非常有謀略,他們都成為了曹操的智囊。曹操沒有虧待他們,任荀攸為軍師,讓郭嘉參與機要。後來,曹操每占領一處地方就遍訪賢才,將有用的人收歸到自己的旗下,壯大自己的隊伍。曹操用人不拘一格,隻要有才,他便任用,哪怕是曾經的敵人,如張遼、徐晃、張郃等人,後來也都成為了曹操軍中佐命立功的名將。他認為,國家戰亂頻繁,急需人才,如果過分拘泥於“世俗所譽”的品行,就會使“有治國用兵之術”的奇才異士埋沒民間。他多次頒布求賢令,要求破除世俗,“明揚仄陋,唯才是舉”。


    曹操既有舉賢之名,又有舉賢之實,他能讓這些人才的才華充分發揮出來。對於他們的建議,他會認真思考,即使最後沒有采納,也會給予鼓勵。這樣,曹操就能不閉目塞聽,終於成就了一代霸業。


    選才考能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是國富民強的關鍵,不能等閑視之。名副其實的人才是團隊的中流砥柱,所以選用人才的時候要特別慎重。三流的人才隻能擁有三流的團隊,一流的人才才能締造一流的團隊。薩耶·盧貝克公司在美國很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創始人理查德·薩耶是靠做小生意起家的。公司之所以後來發展得那麽大,跟他善於發現和啟用人才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些人才都是名副其實的。


    薩耶最開始的時候是在一條鐵路上當運貨代理商。那時的代理商有個共同的煩惱,就是你大老遠把貨物帶過去,如果客戶嫌貨物不好,拒收,代理商就需要再把貨物帶迴來。這樣一來,代理商等於賠了筆運費。對此,薩耶很苦惱。一天,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用郵寄的方法將貨物送給買主。這樣,買賣雙方都會很方便。


    這種方式給薩耶帶來了意外的成功,他的生意需要擴大規模。為了尋找到合適的人才,他用了五年的時間。“生意好做,夥計難找”,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激烈的商戰中,好的人才就如同大海撈針一般難找。


    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他遇到了一個叫盧貝克的人。剛開始的時候,兩人聊了一會兒,就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盧貝克熱情地說:“我覺得你的想法非常好,堅持下去一定會前程遠大。”


    薩耶聽到這個話很高興,他感到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他日夜苦苦尋找的合作夥伴。於是他直接說道:“我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既然你覺得這一行很有前途,何不加入進來,我們一起幹。”盧貝克看著熱情的薩耶,兩人隔著桌子擁抱在一起。這天開始,以兩人姓氏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業“薩耶·盧貝克公司”就在擁抱中誕生了。


    有了盧貝克的幫助,薩耶真是如虎添翼。二人緊密合作,公司第一年的營業額就比薩耶獨自一人做的時候增加了將近10倍,達到了40萬美元。第二年公司的發展更快,這是二人始料未及的。麵對這一切,他們感到有點力不從心了。經過商議,他們決定為自己的生意找個經理人。


    這時,薩耶·盧貝克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百萬,為這樣一個百萬的生意找個經理人,比找好夥計難多了,因為這樣的人必須是將相之才,即使有,也已經被其他人挖掘得差不多了。經過幾番思慮,兩人決定開闊視野,到一般的小商人行列中去找。


    一次偶然的機會,薩耶發現了一個叫路華德的小布販子,他的推銷手段極為高明,於是,薩耶立刻和盧貝克一起去找他。見到路華德,薩耶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想請你加入我們的生意,坦白地說,就是想請你去當總經理。”路華德要求給他三天的時間考慮一下。“可以是可以,但你要保證,在這個時間內不能接受其他公司的邀請。”薩耶嚴肅地說。事實證明薩耶的眼光非常不錯,第二天就有兩家化妝品公司請路華德去主持推銷方麵的業務,若不是有言在先,估計路華德就可能會成為其他公司的人了。


    當上總經理的路華德為報答知遇之恩,天天廢寢忘食地工作,作出了驚人的成績。薩耶·盧貝克公司的生意越來越興隆,在十年時間裏,營業額就增加了600多倍。現在,該公司每年的售貨額將近70億美元,擁有30萬員工。在零售業界,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天文數字。


    其實,我們在選拔人才時隻要能夠做到識人公平、用人公正、惜才如命、愛才如子,徹底排除幹擾、拋棄偏見、量才錄用、知人善用,就能使我們的人才隊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真正實現英才輩出的目標。


    賞罰十一: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


    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於人乎?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吾欲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1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於人乎?”


    1陰化:暗中變化,潛移默化。


    文王問太公說:“獎賞是用來鼓舞人的,懲罰是用來警示人的,我想用獎賞一人來鼓舞百人,懲罰一人以警示大眾,那我應該怎麽做呢?”


    太公迴答道:“獎賞貴在守信,懲罰貴在必行。獎賞守信,懲罰必行,這些都是人們耳朵能聽到、眼睛能看見的。即使沒有聽到和看見,也會因此而潛移默化地接受到。誠信於天地之間都能夠暢行,還能上通於神明,何況隻是對人呢?”


    本節在一開始就寫出了獎懲的目的是“存勸”和“示懲”。如果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務必要堅持賞罰的原則:賞貴信、罰貴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尚 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尚 鬼穀子並收藏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