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靜方案裏分析的這個價格,顯然是漫天要價的,先把對方的預期利益算一下。顧轍也沒指望對方直接認了,肯定會坐地還錢。
史總也沒讓他失望,他們的人立刻針鋒相對提出了幾個壓價的點:
“不可能這麽算。新技術引入後,必然導致技術擴散、所有同行都不得不降價。哪怕眼鏡行業依然暴利,利潤也不是生產廠家的,而是門店和銷售環節占大頭。
除非是你們承諾隻給我們一家買斷,還要擔保你的技術能長期保持先進、未來十年甚至更久都不會被其他人模仿、超越、研發更好的材料繞過。”
生產技術進步之後,產品肯定是要降價的,不可能還按原價賣。成本降低到30%,出廠價可能也就剩70%80%了。消費者或許好騙,但經銷商可不好騙。
然後,海昌方麵還提出,顧轍給的“從節約成本中抽30%”的比例,他們也不接受,類似行業最多隻有抽20%的——人家法國佬的lng船(液化天然氣船)技術供應商,也隻問全球所有造船廠收造價的5%為技術服務費。
同時,海昌方麵還指出:顧轍的專利套餐裏麵,似乎還沒包括那種材料的大規模工廠化量產工藝,這些工藝層麵的技術,還需要海昌引進之後自行優化磨合。
所以將來就算新技術大規模投產,顧轍的研發貢獻最多也就占大頭,但海昌方麵也會有大約一到三成的貢獻。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暫時的結果就是,海昌方麵最多隻接受150萬一年的授權費,而且要是獨家授權,不能再授權給其他各方。
海昌方麵還反複強調,根據他們的調查,顧轍研發這項技術的總成本並不高,最多也就6080萬人民幣的開支而已。
240萬砍到150萬,顧轍心裏其實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對方最後的說辭,讓他很不樂意,他也不卑不亢地懟了一句,讓對方尊重他的腦力:
“史總,我的研發成本就不用提了。這關你們什麽事,我就是拍腦門靈光一閃無本生意發明出來的,隻要它能創造那麽多價值,那它就值這個價。
當然,150萬一年,也不是不能商量,你們要獨占授權的話,那就按照20年的專利保護期,一次性買斷好了,我也不多要,150乘20是3000萬,我再打個大點的折扣,隻要你們2000萬,就什麽都賣給你們,然後立刻從隱形眼鏡行業抽身,絕不給你們添堵。
以後也保證不在類似賽道研發其他技術賣給你們的競爭對手,或者約定如果我再有研發成果,繼續優先優惠賣給貴公司。”
可惜,顧轍這種賣法,對方顯然不可能同意。
史總終於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哪有一次性賣20年授權的,我們也不能確信你能領先多久,這一行業技術日新月異,說不定過幾年就有更好的技術出現了我們最多先買兩三年。”
聽了這話,顧轍已經心下雪亮,林靜靜和徐嵩也是暗歎顧哥猜得準:
對方對於每年授權費單價的還價,還是可以接受的。真正的殺手鐧,果然在於“根本沒打算長期給授權費”,就想稍微給幾年錢,然後用別的辦法把顧轍的專利繞過去。
如果真按照150萬一年的單價,隻買三到四年的話,那顧轍才收到300萬到450萬——
相比於他60萬的研發成本(包括一台20幾萬的二手隱形眼鏡離心機,還沒折舊完呢,但也要算到成本你),按說也有五到八倍的利益了。
但顧轍作為重生者,還投入了研發腦力,僅僅賺研發成本七八倍的錢,顯然是不會滿足的。
想不給夠錢就繞過他的人,他肯定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顧轍聽完這番還價說辭後,不由被氣笑了。好在他很有涵養,別人也聽不出他笑中蘊含的真意。
史總臉色微微一變,沉穩地說:“顧總,有提議可以攤開來講,這有什麽可笑的麽?”
顧轍擺擺手:“我沒笑你們,隻是你們今天的表現,讓我聯想到了跟阿三做外貿,他們最喜歡先給你畫個大餅,告訴你有十萬件的天量大單,讓按這個量報價。
報完就石沉大海,過好久後告訴你‘先打樣做個幾百件看看貨,要是行的話馬上真要十萬件’。然後就憑零售的數量、拿到了批發的單價。
你們今天的做派,真是跟阿三一樣沒品,先跟我按獨占長約侃每年單價,侃完之後又隻要兩三年,真是好算計。”
史總也無恥地笑了:“畢竟你這個行業裏,也是剛剛冒出來的,你這個技術,說不定隻是偶然所得,誰能保證以後能領先多久?我們這也是正常操作。”
顧轍:“那你要這麽說,我轉頭就去依視路了,反正他們也在魔都——我先來找你們,已經很有誠意了。”
史總:“不管你去不去依視路,我們都不能保證我們用了你的新技術後,依視路能不能因為你的啟發、自研出似是而非的技術。”
顧轍:“所以,你們隻買兩三年,是算準了我隻有兩年的保密期?我還能行使補正的國內優先權。國際上相比國內也有一年的優先權,而且外國專利局也都是實審前不公開的。
隻要我法務操作得當,說了你們是排他掌握原理,就絕對排他。你們要是隻買兩年,那我也懶得保密原理了,18個月一到,我立刻主動申請進入實質審查。到時候依視路也能提前18到30個月知道我的原理。
反正他們有本事就‘受我啟發、另研別的’,沒本事就等你們這邊兩年期滿後,我再賣他們一遍,反正我賺到的總金額絕對不會比今天少。”
史總聽了顧轍這個威脅,也是有點擔憂。畢竟顧轍在獨占或者排他授權的情況下,盡量延緩原理的公開,就能延緩同行因受啟發而追趕的腳步。
他不得不稍作讓步:“那這樣吧,我們一次性買四年授權,你保證不提前、主動申請實質審查,並且在補正帶來的國內優先權方麵,也盡量拖時間充分行使,你看如何?
不過我一直有一個問題,既然你對於你的技術那麽有信心、一直告訴我們‘就算公開了原理,依視路也不太可能因為你的啟發而另研繞過’,那你為什麽還急於一錘子買賣問我們要那麽多錢?你學別人細水長流不好麽?”
對於這一點,顧轍倒是絲毫沒打算掩飾。他甚至知道,隻有迴答得坦蕩一點,才更能取信於人:
“因為我急於開別的材料科研項目,需要一筆科研資金。我沒空每年一兩百萬一兩百萬地慢慢收。否則,我去找依視路,最終賺到的總授權費,肯定不比找你們低。
隻不過,我知道依視路是米國大牌,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很低,不太可能為我特事特辦,也不太看得起初創的技術方案提供商。找他們賣授權,隻能走流程、細水長流慢慢拿。”
史總倒是完全沒想到這種可能性,畢竟圈內原先沒聽說過這樣的狂人。
愣了許久,他才一副看戲的表情,點點頭:
“後生可畏啊,年輕人野心很大嘛,真以為材料科學創新,是隨便做幾個實驗、就能蒙出新成果的?居然指望這個行當來快錢。也罷,以你初出茅廬地成績,沒吃過虧,狂一點也可以理解。”
有了這個解釋,他心裏反而踏實了,至少顧轍的“急於脫手”並不像是有什麽別的陰謀。
正如胡爾摩斯所言:當你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後,那麽最後剩下的那種可能,無論看起來多麽不合理,也隻能是事實了。
當然,這種涉及至少幾百萬元技術授權費的談判,肯定不是一天能談完的。哪怕顧轍他們今天已經很努力,從上午談到吃晚飯,也隻是大致形成了一個意向框架。
具體討價還價,還會持續很久,有些細節到時候還要等對方內部反複開會、郵件通知。估計過年能達成正式合同,就算很快了。
好在,一整天的努力,顧轍至少摸到了一個底線:如果按照150萬一年、賣3年的授權,那就是450萬入賬。
如果顧轍能用哪個“零售不能按批發價算”的抗辯理由,把價格提迴200萬一年、賣滿4年,那就是800萬。
換句話說,400多萬是已經穩了的,後續一倍乃至更多的收益漲幅,要看寒假裏的持續博弈。
另外,因為對方肯買的授權期比較短,顧轍還爭取了一些在“後續研發”方麵,對己方比較有利的條件。
他承諾不會再研發其他功能和目的完全相似的專利技術、來覆蓋目前在售的技術。但是如果功能和訴求有區別、追求的性能和現有技術不同,顧轍就可以研發了——這個坑,顧轍顯然是為他的“離心法造美瞳”專利留的。
而這種條款的坑,對方倒也沒在意,因為沒人會覺得研發是那麽容易的事情的,既然能用這種小讓步換取別的方麵的條件,對方也就認了。
最後,顧轍還強調了他與海昌的合作模式,不能是“獨占授權”,必須明確為“排他授權”,這一點,海昌方麵為了“縮短授權購買起步年限”,也一並認了。
獨占授權和排他授權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授權人自己能不能自用——獨占就等於是授權期那幾年裏完全轉讓了,隻有買家能用,賣家自己也不能用。
而排他授權隻是賣家不能再向第三方授權,但賣家自己還是能用的。
這就等於,顧轍以後還是可以自建公司、自營品牌賣新材料製造的離心法隱形眼鏡。而海昌之所以允許他這麽做,也是因為看不起他,覺得這小子又沒有實業經營能力,又沒有渠道,他能做出個屁?
隻要別授權給業內成熟企業、而是顧轍自己新成立公司來搞隱形眼鏡,他們根本不怕。
當天顧轍一行,和依視路的人足足談到夜裏加班,對方也請他們用了晚宴,送迴酒店休息。
顧轍讓人開了一個商務套間,兩個標準間。他自己住套間,兩個女生住一個標準間,徐嵩住另一個標準間。
雖然徐嵩和林靜靜已經確定男女朋友關係了,但顧轍相信他們還是比較傳統的好學生,不至於大一就走到同居。
而顧轍自己住套間,也不是為了享受,純粹是為了公司的商務體麵。
次日,一行人又跟海昌方麵進行了密集的談判,把討價還價的空間又爭取得寬鬆了一些。
最後留下一堆紛繁複雜的細節,讓對方內部慢慢開會討論。
顧轍他們簽訂了一個框架合作協議、也讓對方依照協議附件先打了首期授權費200萬元作為定金,然後就準備收隊迴東海省了。
陸幽幽等人把這兩天的唇槍舌劍勾心鬥角看在眼裏,也是愈發暗暗心驚:
顧哥就這麽兩天的博弈,已經確保200萬落袋為安了,可能還有600萬甚至更多,過完年也能陸陸續續敲定。
而且自營使用專利的授權、以及擴展研發的後續權利,也都保留了下來。
四年之後,如果這項技術還沒過時,顧轍還能再授權給其他企業——不過,恐怕四年之後,顧轍已經看不起這每年百萬級的細水長流了。
史總也沒讓他失望,他們的人立刻針鋒相對提出了幾個壓價的點:
“不可能這麽算。新技術引入後,必然導致技術擴散、所有同行都不得不降價。哪怕眼鏡行業依然暴利,利潤也不是生產廠家的,而是門店和銷售環節占大頭。
除非是你們承諾隻給我們一家買斷,還要擔保你的技術能長期保持先進、未來十年甚至更久都不會被其他人模仿、超越、研發更好的材料繞過。”
生產技術進步之後,產品肯定是要降價的,不可能還按原價賣。成本降低到30%,出廠價可能也就剩70%80%了。消費者或許好騙,但經銷商可不好騙。
然後,海昌方麵還提出,顧轍給的“從節約成本中抽30%”的比例,他們也不接受,類似行業最多隻有抽20%的——人家法國佬的lng船(液化天然氣船)技術供應商,也隻問全球所有造船廠收造價的5%為技術服務費。
同時,海昌方麵還指出:顧轍的專利套餐裏麵,似乎還沒包括那種材料的大規模工廠化量產工藝,這些工藝層麵的技術,還需要海昌引進之後自行優化磨合。
所以將來就算新技術大規模投產,顧轍的研發貢獻最多也就占大頭,但海昌方麵也會有大約一到三成的貢獻。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暫時的結果就是,海昌方麵最多隻接受150萬一年的授權費,而且要是獨家授權,不能再授權給其他各方。
海昌方麵還反複強調,根據他們的調查,顧轍研發這項技術的總成本並不高,最多也就6080萬人民幣的開支而已。
240萬砍到150萬,顧轍心裏其實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對方最後的說辭,讓他很不樂意,他也不卑不亢地懟了一句,讓對方尊重他的腦力:
“史總,我的研發成本就不用提了。這關你們什麽事,我就是拍腦門靈光一閃無本生意發明出來的,隻要它能創造那麽多價值,那它就值這個價。
當然,150萬一年,也不是不能商量,你們要獨占授權的話,那就按照20年的專利保護期,一次性買斷好了,我也不多要,150乘20是3000萬,我再打個大點的折扣,隻要你們2000萬,就什麽都賣給你們,然後立刻從隱形眼鏡行業抽身,絕不給你們添堵。
以後也保證不在類似賽道研發其他技術賣給你們的競爭對手,或者約定如果我再有研發成果,繼續優先優惠賣給貴公司。”
可惜,顧轍這種賣法,對方顯然不可能同意。
史總終於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哪有一次性賣20年授權的,我們也不能確信你能領先多久,這一行業技術日新月異,說不定過幾年就有更好的技術出現了我們最多先買兩三年。”
聽了這話,顧轍已經心下雪亮,林靜靜和徐嵩也是暗歎顧哥猜得準:
對方對於每年授權費單價的還價,還是可以接受的。真正的殺手鐧,果然在於“根本沒打算長期給授權費”,就想稍微給幾年錢,然後用別的辦法把顧轍的專利繞過去。
如果真按照150萬一年的單價,隻買三到四年的話,那顧轍才收到300萬到450萬——
相比於他60萬的研發成本(包括一台20幾萬的二手隱形眼鏡離心機,還沒折舊完呢,但也要算到成本你),按說也有五到八倍的利益了。
但顧轍作為重生者,還投入了研發腦力,僅僅賺研發成本七八倍的錢,顯然是不會滿足的。
想不給夠錢就繞過他的人,他肯定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顧轍聽完這番還價說辭後,不由被氣笑了。好在他很有涵養,別人也聽不出他笑中蘊含的真意。
史總臉色微微一變,沉穩地說:“顧總,有提議可以攤開來講,這有什麽可笑的麽?”
顧轍擺擺手:“我沒笑你們,隻是你們今天的表現,讓我聯想到了跟阿三做外貿,他們最喜歡先給你畫個大餅,告訴你有十萬件的天量大單,讓按這個量報價。
報完就石沉大海,過好久後告訴你‘先打樣做個幾百件看看貨,要是行的話馬上真要十萬件’。然後就憑零售的數量、拿到了批發的單價。
你們今天的做派,真是跟阿三一樣沒品,先跟我按獨占長約侃每年單價,侃完之後又隻要兩三年,真是好算計。”
史總也無恥地笑了:“畢竟你這個行業裏,也是剛剛冒出來的,你這個技術,說不定隻是偶然所得,誰能保證以後能領先多久?我們這也是正常操作。”
顧轍:“那你要這麽說,我轉頭就去依視路了,反正他們也在魔都——我先來找你們,已經很有誠意了。”
史總:“不管你去不去依視路,我們都不能保證我們用了你的新技術後,依視路能不能因為你的啟發、自研出似是而非的技術。”
顧轍:“所以,你們隻買兩三年,是算準了我隻有兩年的保密期?我還能行使補正的國內優先權。國際上相比國內也有一年的優先權,而且外國專利局也都是實審前不公開的。
隻要我法務操作得當,說了你們是排他掌握原理,就絕對排他。你們要是隻買兩年,那我也懶得保密原理了,18個月一到,我立刻主動申請進入實質審查。到時候依視路也能提前18到30個月知道我的原理。
反正他們有本事就‘受我啟發、另研別的’,沒本事就等你們這邊兩年期滿後,我再賣他們一遍,反正我賺到的總金額絕對不會比今天少。”
史總聽了顧轍這個威脅,也是有點擔憂。畢竟顧轍在獨占或者排他授權的情況下,盡量延緩原理的公開,就能延緩同行因受啟發而追趕的腳步。
他不得不稍作讓步:“那這樣吧,我們一次性買四年授權,你保證不提前、主動申請實質審查,並且在補正帶來的國內優先權方麵,也盡量拖時間充分行使,你看如何?
不過我一直有一個問題,既然你對於你的技術那麽有信心、一直告訴我們‘就算公開了原理,依視路也不太可能因為你的啟發而另研繞過’,那你為什麽還急於一錘子買賣問我們要那麽多錢?你學別人細水長流不好麽?”
對於這一點,顧轍倒是絲毫沒打算掩飾。他甚至知道,隻有迴答得坦蕩一點,才更能取信於人:
“因為我急於開別的材料科研項目,需要一筆科研資金。我沒空每年一兩百萬一兩百萬地慢慢收。否則,我去找依視路,最終賺到的總授權費,肯定不比找你們低。
隻不過,我知道依視路是米國大牌,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很低,不太可能為我特事特辦,也不太看得起初創的技術方案提供商。找他們賣授權,隻能走流程、細水長流慢慢拿。”
史總倒是完全沒想到這種可能性,畢竟圈內原先沒聽說過這樣的狂人。
愣了許久,他才一副看戲的表情,點點頭:
“後生可畏啊,年輕人野心很大嘛,真以為材料科學創新,是隨便做幾個實驗、就能蒙出新成果的?居然指望這個行當來快錢。也罷,以你初出茅廬地成績,沒吃過虧,狂一點也可以理解。”
有了這個解釋,他心裏反而踏實了,至少顧轍的“急於脫手”並不像是有什麽別的陰謀。
正如胡爾摩斯所言:當你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後,那麽最後剩下的那種可能,無論看起來多麽不合理,也隻能是事實了。
當然,這種涉及至少幾百萬元技術授權費的談判,肯定不是一天能談完的。哪怕顧轍他們今天已經很努力,從上午談到吃晚飯,也隻是大致形成了一個意向框架。
具體討價還價,還會持續很久,有些細節到時候還要等對方內部反複開會、郵件通知。估計過年能達成正式合同,就算很快了。
好在,一整天的努力,顧轍至少摸到了一個底線:如果按照150萬一年、賣3年的授權,那就是450萬入賬。
如果顧轍能用哪個“零售不能按批發價算”的抗辯理由,把價格提迴200萬一年、賣滿4年,那就是800萬。
換句話說,400多萬是已經穩了的,後續一倍乃至更多的收益漲幅,要看寒假裏的持續博弈。
另外,因為對方肯買的授權期比較短,顧轍還爭取了一些在“後續研發”方麵,對己方比較有利的條件。
他承諾不會再研發其他功能和目的完全相似的專利技術、來覆蓋目前在售的技術。但是如果功能和訴求有區別、追求的性能和現有技術不同,顧轍就可以研發了——這個坑,顧轍顯然是為他的“離心法造美瞳”專利留的。
而這種條款的坑,對方倒也沒在意,因為沒人會覺得研發是那麽容易的事情的,既然能用這種小讓步換取別的方麵的條件,對方也就認了。
最後,顧轍還強調了他與海昌的合作模式,不能是“獨占授權”,必須明確為“排他授權”,這一點,海昌方麵為了“縮短授權購買起步年限”,也一並認了。
獨占授權和排他授權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授權人自己能不能自用——獨占就等於是授權期那幾年裏完全轉讓了,隻有買家能用,賣家自己也不能用。
而排他授權隻是賣家不能再向第三方授權,但賣家自己還是能用的。
這就等於,顧轍以後還是可以自建公司、自營品牌賣新材料製造的離心法隱形眼鏡。而海昌之所以允許他這麽做,也是因為看不起他,覺得這小子又沒有實業經營能力,又沒有渠道,他能做出個屁?
隻要別授權給業內成熟企業、而是顧轍自己新成立公司來搞隱形眼鏡,他們根本不怕。
當天顧轍一行,和依視路的人足足談到夜裏加班,對方也請他們用了晚宴,送迴酒店休息。
顧轍讓人開了一個商務套間,兩個標準間。他自己住套間,兩個女生住一個標準間,徐嵩住另一個標準間。
雖然徐嵩和林靜靜已經確定男女朋友關係了,但顧轍相信他們還是比較傳統的好學生,不至於大一就走到同居。
而顧轍自己住套間,也不是為了享受,純粹是為了公司的商務體麵。
次日,一行人又跟海昌方麵進行了密集的談判,把討價還價的空間又爭取得寬鬆了一些。
最後留下一堆紛繁複雜的細節,讓對方內部慢慢開會討論。
顧轍他們簽訂了一個框架合作協議、也讓對方依照協議附件先打了首期授權費200萬元作為定金,然後就準備收隊迴東海省了。
陸幽幽等人把這兩天的唇槍舌劍勾心鬥角看在眼裏,也是愈發暗暗心驚:
顧哥就這麽兩天的博弈,已經確保200萬落袋為安了,可能還有600萬甚至更多,過完年也能陸陸續續敲定。
而且自營使用專利的授權、以及擴展研發的後續權利,也都保留了下來。
四年之後,如果這項技術還沒過時,顧轍還能再授權給其他企業——不過,恐怕四年之後,顧轍已經看不起這每年百萬級的細水長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