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礎


    在孔子看來,孝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人如果對父母很孝順、對兄長也很尊敬,這樣的人卻喜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亂的,更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君子重視根本,根本的東西建立了,人生才會一帆風順,而孝敬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為仁道的根本。


    《論語》教導人們孝敬父母,一方麵是為了讓人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培養人們的誠意,真心地尊敬每一個人,用心地對待每一件事情。一個人從小就生活在家庭裏,從出生開始,父母就懷抱著、哺育著,兒女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是最深的。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能從心底裏感恩,發自肺腑地尊敬,那麽還能談別的事情嗎?所以,古人經常說:“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


    一個心存感恩的孝子,一定會成為一個仁者;一個尊敬師長的晚輩,一定會成為一個智者。擁有大仁大智的聖賢之師和普通人的差別,關鍵就是他們是否擁有出於心底的誠意、認真對待所有事物的“孝”心。


    《論語》課上,教授說:“孝,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於是一個學生問教授:“人如果能孝,那麽就能提高學習成績嗎?”


    一個銀行的職員問教授:“人如果能孝,就可以做好工作嗎?”


    教授打開《論語》,說:“大家看,孔子是怎麽講孝的。”於是教授讀道:“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教授解釋說:“孔子這句話,意思是說,大家都說能養活父母就是孝,可是家裏的狗啊、馬啊,主人不都是在養活他們嗎?如果心裏不尊敬父母,那麽養父母和養狗、養馬有什麽區別呢?”


    大家沉思了一會,學生忽然說:“我明白了,這句話可以換成‘今之學生,是謂能讀書,至於錄音機,也能讀書,不用心,何以區別乎?’”


    銀行職員也說:“我也明白了,這句話可以換成‘今之收銀員,是謂能數錢,至於點鈔機,也能數錢,不敬業,何以區別乎?’”


    教授開心地笑了,說:“我加一句吧,這句話可以換成‘今之教授,是謂能傳播知識,至於講義紙,也能傳播知識,不為人師表,何以區別乎?’”


    下麵的聽眾紛紛舉手,說:“我也可以換……”


    孔子告訴我們,什麽是真正的孝呢?不僅僅是能養活父母,而關鍵是在尊敬父母,心裏有這樣一份誠意。所以富有的人輕而易舉地給父母蓋一棟房子,不如窮人的兒子懷著感激之情為父母做一碗熱湯菜。孝心的可貴,就在於孩子的一片真心。擁有了這份發自肺腑的孝心,也就擁有了所有高尚品德的根基。


    一個仁慈的人,不在於他施舍了多少錢財,而在於他懷有一顆濟世度人的心靈;一個勇武的人,不在於他有多大的力氣,而在於他有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氣魄。


    一個學生,漫不經心地讀一千遍書,其實錄音機也能做到,而且可能會做得更好,關鍵是他有沒有一顆上進的心,把書上的知識一字一句記入自己的腦海,化為自己的思想。


    一個收銀員,一天機械地收幾千幾萬張鈔票,其實點鈔機也能做到,而且不出差錯,關鍵是他有沒有一種服務客戶的意識,讓每一個客戶都能從他這裏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一個教授,一天把講義上的內容念幾百遍,結果和學生自己看講義沒什麽兩樣,沒準學生自己看的效果更好,關鍵是他有沒有一個熱愛學生、為人師表的理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他的課堂上,感受到知識的魅力以及老師高貴的人格。


    熱愛學習、熱愛工作、敬業愛人,所有這些高尚的品格正是從“孝”這一個小小的點上成長起來的。當我們再去追求那些高尚的美德的時候,先看一看自己是否能夠做到孝,是否擁有一顆孝心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豔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豔明並收藏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