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俞樾是近代中國主張廢除中醫的始作俑者。最可笑的是俞樾其人作為清末著名的國學大師,本身對中醫藥學就有研究,而且還能處方治病。


    他對《黃帝內經》通過考據角度,從古書到古書,從文獻到文獻。對古今醫藥的實踐和成效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形成了違背科學的錯誤觀點,得出荒謬的結論。


    也正是基於他對中醫的錯誤理解,才有了支持他廢醫存藥的思想。但俞樾作為國學大家,其影響力不僅在當時年代,對後代學生的影響也是根深蒂固。


    甚至近代後續幾次對中醫大型的戕害,追溯起源頭都能找到俞樾的影響。


    所以郝教授拿這個人的《廢醫論》作為中醫存亡第一難,是再合適不過。郝教授在課堂上洋洋灑灑把這中醫第一難向學生們講解的清清楚楚。


    張三聽得入迷,逐漸沉浸在郝教授的語言世界中。其他學生更是屏住唿吸,生怕驚擾了郝教授的講課。


    “1912年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當時的政府以中西醫,致難兼采為由,在教育部第一屆臨時教育會議上,通過並頒布了《中華民國教育新法令》。


    該法令前後頒布兩次都沒有把中醫藥列為教育學科,而是提倡專門的西醫學校,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係統漏列中醫案。”


    郝教授開始講述中醫第二難。當時這個教育法令一頒布中醫界就開始紛紛抗議,京師醫學會的代表還衝進教育部,要求教育部解釋並為北京醫學立案。


    但被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汪大夑明確拒絕。後來上海神州醫藥總會會長餘伯陶聯合全國19省市中醫界和藥界人士組織醫藥救亡請願團赴京請願。


    經過百般曲折,代表們終於受到汪大夑的接見。但是麵對麵時汪大夑隻留下一句話,“餘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謂立案一節,難以照準。”


    短短一句話,中醫界徹骨寒寒。中醫界的第一次鬥爭就這樣失敗了。在當時執政者的眼中,中醫成了棄之如敝履的糟粕。


    原本民族的瑰寶公然被棄,如今想來都是痛徹心扉。對當時一腔赤誠的中醫界代表來說更可謂生不如死。。。。。。。”


    第二難講完,郝教授停頓了一下。課堂上學生們的反應讓他很滿意。這堂課他為選題糾結了很久,他可以講傷寒,可以論內經。


    但是最後還是選擇了中醫之難來作為講題。他得讓這些將來會在中醫之路坎坷前行的孩子們了解這些曆史,了解中醫的苦難,了解今天的來之不易。


    “1925年,出了一個叫餘雲岫的人,這個人了解中醫近代史的人都不陌生。他是之前說到的俞樾之徒孫,是俞樾得意門生章太炎的學生。


    一門三人都是堅決反對中醫。當時執政政府都換了,中國教育界決定把中醫納入學校體製中。在報請教育部批準之時,以餘雲岫為代表的西醫界上書教育部,堅決抵製。


    教育部以此為借口,斷然拒絕了中醫進入大學學係的要求。因此,中西醫的矛盾衝突進一步加深,從而引發了20世紀最大的一次中醫存廢之爭。。。。。”


    郝教授有些沉痛的講述起這中醫第三難。1929年,南京政府衛生部召開第一屆衛生委員會。在會上討論了四項廢除中醫的提案。


    當時參會的沒有一位中醫人士,最後通過了廢止中醫案《規定登記舊醫登記原則》。本次會議的主持就是南京政府衛生部副部長劉瑞恆。


    劉瑞恆曾是協和醫學院的院長,本身就是要滅亡中醫的人。該提案是打算五十年內逐漸消亡中醫,一是任其老死,讓中醫自然消亡。二是不準辦學,讓中醫後繼無人。


    因此,餘雲岫被後人譏評為東西醫奴隸,成為千古罪人。


    事實上議案一旦實施,中醫的廢止就是時間問題了。所以該議案公布後,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


    在各界人士的唿籲、請願、各種努力下,南京政府迫於壓力隻能暫緩廢醫案。中醫界打了一個大勝仗。


    為紀念鬥爭勝利,確定了3月17日為中醫藥界大團結紀念日---國醫節。這就是中醫第三難始末。


    郝教授沒有停頓,繼續開始講解第四難。


    “中醫險些被廢止的第四場浩劫,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餘雲岫已經90歲高齡,依然對消除中醫一事不遺餘力。


    1950年,餘雲岫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名為,改造舊醫實施步驟的草案,草案將廢止變成了改造,提出將中醫改造成西醫。


    當時衛生部副部長王斌提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消滅而消滅。規定不許中醫進入醫院。要進醫院必須要學解剖和西醫知識。


    同時還設立了中醫進修學校,讓中醫去學習西醫。中國共產黨經曆過群眾缺醫少藥的狀態。堅持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和領導,這一次沒有受到中醫黑和中醫害們的蒙蔽。。。。。。”


    早在1927年,老人家就指出,“醫院要聘請中醫師,要成立中醫科,組織人員采中草藥,草醫草藥要重視起來。”


    建國後,針對衛生部副部長王斌和賀誠的嚴重利用職權傾軋、毀滅國醫的行為。中央震怒,並將兩位衛生部副部長撤職。王斌就是新中國打壓中醫的第一人。


    這就是中醫第四難的整個過程。


    張三此時已經聽得心潮澎湃,沒想到中醫會有這樣一些沉重曆史。這段時間他從學校圖書館借閱的書籍中也看到過一些對近代中醫的講述。


    但大多是寥寥幾筆帶過,並沒有太多感受。今天聽郝教授詳細講述當年種種,他才真正了解了那段曆史,意識到了中醫發展的艱辛。


    “同學們,中醫誕生於岐黃,傳承於曆史的沉浮,千百年來一直守護著國人的健康。


    你們可以試著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中醫真的失去了傳承,我們的傳承文化還是完整的嗎?”


    郝教授語含深情,“可是,誰能保證,中醫不會再有第五難,第六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代言人利益的角逐都很可能會讓中醫更加傷痕累累。”


    張三想到這兩天才聽說的反中醫聯盟,心裏在暗暗發狠,一定要拿到那個獎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路有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指並收藏一路有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