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京嶺鐵路策劃入股書
趕我去封地,成了最強藩王 作者:燈芯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往嶺南派駐知府並沒有什麽毛病。
畢竟每個州府都由朝廷任命長官本就是應當之事。
之前嶺南府沒有知府,也隻是因為朝廷對嶺南掌控不足所以才沒有派駐。
隻是,太子要求任命嶺南知府的原因卻充滿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這就差直接說是為了防著安王造反了。
坐在上首的乾帝本來還為嶺南上繳的夏稅而高興,此時也目露凝重之色。
不得不說,太子的話不無道理。
一個偏居一隅,且富可敵國的藩地,其之前就遊離於朝廷的掌控之外,如今恐怕已經隻知安王,而不知朝廷了吧。
如果說李肅沒有那麽出色,還是之前那個不學無術的紈絝,朝廷根本不用擔心嶺南的百姓會歸心於李肅。
要怪就怪李肅突然變得如此優秀,甚至在某些方麵比朝廷做得更好,這就不得不讓人心生戒備。
這讓朝中的眾人此時產生了一個荒誕的想法:“要是李肅還是之前那個紈絝就好了。”
此前無論是乾帝還是朝堂上的大佬其實都在刻意迴避這個問題,如今沒想到竟然被太子揭開了。
乾帝之前是不想父子相忌,所以刻意忽視此事。
畢竟他雖然是一國之君,但也想要擁有親情。
而朝堂的百官則是不想冒著離間皇家親情的風險去提及此事。
既然太子挑破了這層窗戶紙,還是把此事解決了比較好。
不然遲早有一天還是會爆發,甚至問題會更尖銳。
“那就議一議吧。”
乾帝思忖片刻,開口道。
他其實並不相信李肅會造反,但作為一個帝王,把危險扼殺在搖籃裏,防患於未然才是他應該做的。
反正任命嶺南知府也本是合情合理,也說得通,至少表麵上來,朝廷此舉並沒有什麽不妥。
太子麵露喜色。
“這是父皇也對嶺南開始忌憚了!”
太子心想道。
殿中百官也明白了乾帝的意思,這是已經同意了太子的意思。
“看樣陛下也不放心嶺南了。”
這是此時殿中眾人心中的想法。
“如今嶺南已經日漸繁榮,人口也日漸增多,肯定諸事繁雜。
安王殿下那裏肯定也處理不過來,委派一名知府也是幫其排憂解難。”
吏部尚書潘鳳出列道。
潘鳳作為朝廷官員,是希望朝廷能加強掌控嶺南府的,畢竟他忠於乾帝。
但作為李肅的嶽父,他又心底裏不希望朝廷委任知府去插手嶺南府的事。
如今看乾帝默許了此事,他反而鬆了一口氣。
至少不用自己去糾結自己的立場。
不過,既然此事不可違,那就要把出發點給掰迴來,絕對不能是因為朝廷對嶺南有了戒備才委任的知府。
否則一旦這個出發點坐實,就會讓朝廷對嶺南的態度發生轉變,這絕對對嶺南是不利的。
乾帝讚許的看了潘鳳一眼,這也是他想看到的。
他也不想讓朝堂針對嶺南,更不想讓李肅誤會。
“不知諸位愛卿,覺得派誰去嶺南做知府合適?”
乾帝開口問道。
“兒臣舉薦都察院六科給事中陳道民,其素來為官清廉,處事公正,官聲在外。”
太子搶先一步出列道。
殿中百官見太子出言舉薦,紛紛不再開口。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太子在舉薦自己的人,此時再出口,豈不是得罪了太子。
為了這種事,實在是沒必要。
這大乾可沒有什麽末位發言製,太子開了口,這事除非乾帝不同意,否則就基本上板上釘釘了。
“準。”
乾帝沉吟片刻道。
這個陳道民他還是了解的,素來官聲不錯,且是個言官,派到嶺南去,確實是最佳人選。
下了朝,潘鳳感覺有些不妥,急衝衝給嶺南方向發了一封信,提醒李肅警惕。
東宮,後花園。
此時太子妃鍾敏瑤正一個人坐在湖邊的涼亭裏看著湖裏遊走的金魚。
無暇的臉上透露出不符合這般年紀的平靜與哀傷。
“娘娘,聽說昨日嶺南府上交夏稅竟然足足有五十多萬兩,這趕得上好幾個上等府了。
趙王的蘇州府五個都比不上嶺南府,安王殿下可真厲害。”
貼身丫鬟秀榮走到鍾敏瑤身旁說道。
聽到此言,鍾敏瑤原本波瀾不驚的臉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還不知道自己有了一個孩子吧!”
鍾敏瑤摸摸自己隆起的肚子,想到了那個男人,那個在桃花庵瘋狂的一次。
她雖然貴為太子妃,但宛如被囚禁在籠子裏的金絲雀,沒有一點自由。
太子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禁止她離開東宮,她每日就隻能在這後花園裏無聊喂魚打發時間。
秀榮為了讓她開心,經常去外邊打聽一些有趣的事告訴她。
而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嶺南和安王又給京師帶來的什麽什麽變化。
每當此時,鍾敏瑤都忍不住想起那個放蕩不羈的身影和那個荒唐的桃花庵。
“雖然說彼此忘了那件事,當沒有發生過,又怎麽可能真的忘記呢?真是個負心人!”
鍾敏瑤想到肚子裏的孩子,忍不住惆悵起來。
“好想見他呢。”
……
遠在嶺南的李肅正在和眾人商討鐵路之事。
蒸汽機和蒸汽火車的製作還需要不短的時間,但時間不等人,李肅並不打算等蒸汽火車造出來再鋪設鐵軌。
他準備先行鋪設鐵軌,劃分站點,然後在站點周圍圈地蓋房。
這樣等蒸汽火車造出來時,便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節約時間。
現在最缺的就是錢和人。
李肅已經起草了一份《京嶺鐵路策劃入股書》,用於招募股東注資。
他打算由嶺南拿出五百萬兩銀子,技術入股占比百分之五十。
然後讓朝廷以鐵礦和人力、地皮等方式入股占比百分之三十。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他作價五百萬兩,每股五兩銀子,共計一百萬股在後期向民間募資。
整條鐵路他打算作價兩千五百萬兩。
至於如何去說動朝廷,李肅打算把柳鄰派去京城說服朝堂那幫大佬。
柳鄰這些年跟在自己身邊,其經商的天賦已經被充分挖掘了出來。
李肅相信,憑借柳鄰的三寸不爛之舌,絕對可以讓朝廷那幫人乖乖掏錢。
如果朝堂那幫人實在是沒有眼光,那李肅也還有別的辦法。
大不了就是去私自聯合沿路的官府和藩王,相信他們總會有願意掏錢的。
隻不過這種事李肅還是覺得不到萬不得已最好別去做,畢竟藩王私下聯係其他官員和藩王,難免惹人忌憚,到時候被參一本,雖然無所謂,但惡心人。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朝廷已經給他派了一個知府,正在來的路上。
畢竟每個州府都由朝廷任命長官本就是應當之事。
之前嶺南府沒有知府,也隻是因為朝廷對嶺南掌控不足所以才沒有派駐。
隻是,太子要求任命嶺南知府的原因卻充滿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這就差直接說是為了防著安王造反了。
坐在上首的乾帝本來還為嶺南上繳的夏稅而高興,此時也目露凝重之色。
不得不說,太子的話不無道理。
一個偏居一隅,且富可敵國的藩地,其之前就遊離於朝廷的掌控之外,如今恐怕已經隻知安王,而不知朝廷了吧。
如果說李肅沒有那麽出色,還是之前那個不學無術的紈絝,朝廷根本不用擔心嶺南的百姓會歸心於李肅。
要怪就怪李肅突然變得如此優秀,甚至在某些方麵比朝廷做得更好,這就不得不讓人心生戒備。
這讓朝中的眾人此時產生了一個荒誕的想法:“要是李肅還是之前那個紈絝就好了。”
此前無論是乾帝還是朝堂上的大佬其實都在刻意迴避這個問題,如今沒想到竟然被太子揭開了。
乾帝之前是不想父子相忌,所以刻意忽視此事。
畢竟他雖然是一國之君,但也想要擁有親情。
而朝堂的百官則是不想冒著離間皇家親情的風險去提及此事。
既然太子挑破了這層窗戶紙,還是把此事解決了比較好。
不然遲早有一天還是會爆發,甚至問題會更尖銳。
“那就議一議吧。”
乾帝思忖片刻,開口道。
他其實並不相信李肅會造反,但作為一個帝王,把危險扼殺在搖籃裏,防患於未然才是他應該做的。
反正任命嶺南知府也本是合情合理,也說得通,至少表麵上來,朝廷此舉並沒有什麽不妥。
太子麵露喜色。
“這是父皇也對嶺南開始忌憚了!”
太子心想道。
殿中百官也明白了乾帝的意思,這是已經同意了太子的意思。
“看樣陛下也不放心嶺南了。”
這是此時殿中眾人心中的想法。
“如今嶺南已經日漸繁榮,人口也日漸增多,肯定諸事繁雜。
安王殿下那裏肯定也處理不過來,委派一名知府也是幫其排憂解難。”
吏部尚書潘鳳出列道。
潘鳳作為朝廷官員,是希望朝廷能加強掌控嶺南府的,畢竟他忠於乾帝。
但作為李肅的嶽父,他又心底裏不希望朝廷委任知府去插手嶺南府的事。
如今看乾帝默許了此事,他反而鬆了一口氣。
至少不用自己去糾結自己的立場。
不過,既然此事不可違,那就要把出發點給掰迴來,絕對不能是因為朝廷對嶺南有了戒備才委任的知府。
否則一旦這個出發點坐實,就會讓朝廷對嶺南的態度發生轉變,這絕對對嶺南是不利的。
乾帝讚許的看了潘鳳一眼,這也是他想看到的。
他也不想讓朝堂針對嶺南,更不想讓李肅誤會。
“不知諸位愛卿,覺得派誰去嶺南做知府合適?”
乾帝開口問道。
“兒臣舉薦都察院六科給事中陳道民,其素來為官清廉,處事公正,官聲在外。”
太子搶先一步出列道。
殿中百官見太子出言舉薦,紛紛不再開口。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太子在舉薦自己的人,此時再出口,豈不是得罪了太子。
為了這種事,實在是沒必要。
這大乾可沒有什麽末位發言製,太子開了口,這事除非乾帝不同意,否則就基本上板上釘釘了。
“準。”
乾帝沉吟片刻道。
這個陳道民他還是了解的,素來官聲不錯,且是個言官,派到嶺南去,確實是最佳人選。
下了朝,潘鳳感覺有些不妥,急衝衝給嶺南方向發了一封信,提醒李肅警惕。
東宮,後花園。
此時太子妃鍾敏瑤正一個人坐在湖邊的涼亭裏看著湖裏遊走的金魚。
無暇的臉上透露出不符合這般年紀的平靜與哀傷。
“娘娘,聽說昨日嶺南府上交夏稅竟然足足有五十多萬兩,這趕得上好幾個上等府了。
趙王的蘇州府五個都比不上嶺南府,安王殿下可真厲害。”
貼身丫鬟秀榮走到鍾敏瑤身旁說道。
聽到此言,鍾敏瑤原本波瀾不驚的臉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還不知道自己有了一個孩子吧!”
鍾敏瑤摸摸自己隆起的肚子,想到了那個男人,那個在桃花庵瘋狂的一次。
她雖然貴為太子妃,但宛如被囚禁在籠子裏的金絲雀,沒有一點自由。
太子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禁止她離開東宮,她每日就隻能在這後花園裏無聊喂魚打發時間。
秀榮為了讓她開心,經常去外邊打聽一些有趣的事告訴她。
而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嶺南和安王又給京師帶來的什麽什麽變化。
每當此時,鍾敏瑤都忍不住想起那個放蕩不羈的身影和那個荒唐的桃花庵。
“雖然說彼此忘了那件事,當沒有發生過,又怎麽可能真的忘記呢?真是個負心人!”
鍾敏瑤想到肚子裏的孩子,忍不住惆悵起來。
“好想見他呢。”
……
遠在嶺南的李肅正在和眾人商討鐵路之事。
蒸汽機和蒸汽火車的製作還需要不短的時間,但時間不等人,李肅並不打算等蒸汽火車造出來再鋪設鐵軌。
他準備先行鋪設鐵軌,劃分站點,然後在站點周圍圈地蓋房。
這樣等蒸汽火車造出來時,便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節約時間。
現在最缺的就是錢和人。
李肅已經起草了一份《京嶺鐵路策劃入股書》,用於招募股東注資。
他打算由嶺南拿出五百萬兩銀子,技術入股占比百分之五十。
然後讓朝廷以鐵礦和人力、地皮等方式入股占比百分之三十。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他作價五百萬兩,每股五兩銀子,共計一百萬股在後期向民間募資。
整條鐵路他打算作價兩千五百萬兩。
至於如何去說動朝廷,李肅打算把柳鄰派去京城說服朝堂那幫大佬。
柳鄰這些年跟在自己身邊,其經商的天賦已經被充分挖掘了出來。
李肅相信,憑借柳鄰的三寸不爛之舌,絕對可以讓朝廷那幫人乖乖掏錢。
如果朝堂那幫人實在是沒有眼光,那李肅也還有別的辦法。
大不了就是去私自聯合沿路的官府和藩王,相信他們總會有願意掏錢的。
隻不過這種事李肅還是覺得不到萬不得已最好別去做,畢竟藩王私下聯係其他官員和藩王,難免惹人忌憚,到時候被參一本,雖然無所謂,但惡心人。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朝廷已經給他派了一個知府,正在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