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網


    夢花是很奇怪的。


    盧支書從屋裏出來,走到德誌、尹懋旁邊,說:“關於這夢花,老人有說法,說做夢夢見了一件事,希望能成真,就將花枝打個結,那夢想就能實現。”


    德誌將信將疑,不過,村裏人浪漫,尤其是盧支書家,更有意思,門前竟然栽了好幾棵夢花。


    開著白色的花,這花沒有葉子來配,一個枝上一朵花,遠看像一個大的花籃,又像一個圓球。


    德誌看到花枝已經打了不少結,德誌擔心它會不會死,但是沒有,夢花仍然頑強地活著。從另一方麵來說,盧支書或者他妻子非常愛做夢,有很多夢想,都希望成真。


    現在盧宇陽當了村支書,他們的孩子當了兵,分在汽車連,按說不會錯,將來準能留在部隊,他的弟弟在部隊當團長,弟媳婦在當地政府機關,擔任公務員。


    盧支書的爸爸媽媽都在雲南,在那座美麗的春城裏,最適合養老的地方頤養天年。他自己在家鄉,當著村支書,還給人畜看病,手頭上從來不缺錢。妻子不算老,還有看相,加上譚晶,這個夢中情人,總在身邊晃悠,從各方麵講,都是不錯的。


    這次去譚晶家,是考慮到項目開始前,要和二組村民見個麵,當場問問村民願不願意做這個項目,說說要求和條件,盡量做到公開、公正和公平。


    譚晶剛賣完豬,看到盧支書他們來,非常高興,趕緊請大家進屋。她忙裏忙外,盧支書坐在那裏,也不幫忙,這樣做的好處,是盡量不讓人們懷疑。


    其實,盧支書很想幫忙。盧支書說:“請你通知大家來開會,就說香港的好心人來了,準備幫大家解決吃水困難。誰想參加這個項目的,就來,不想參與的,就不用來。”


    譚晶當然願意去通知了,雖說她不是這個組的組長,但她是婦女主任,比組長還牛一些。她去通知大家開會,走之前,交代她婆婆說:“等一會兒,給客人沏茶,水還沒燒開。”


    她婆婆非常懂事,當然願意代勞,要知道,她兒子離開人世之後,她的媳婦一直沒有改嫁,二話不說,拉扯孩子長大,贍養婆婆,都是她媳婦的功勞。和這樣的賢惠媳婦在一起生活,是莫大的福分。


    譚晶去喊人,她婆婆看到水一開,就給大家沏茶。沒有用塑料杯,用的是玻璃杯,大戶人家,就是氣派,連喝茶的杯子都與眾不同。


    盧支書和德誌、尹懋慢慢地喝茶,還跟老人閑聊。老人顯然不知道她媳婦的心事,對盧支書非常熱情,如果她知道盧支書的夢中情人是譚晶,別說熱茶了,就連涼水都沒得喝的。


    陸陸續續有人來了,老人開始忙起來,來一個人就沏茶一杯,然後還拿出瓜子來,供大家食用。德誌不吃,老人說:“閑著沒事,磕著玩吧!”


    德誌才用捏了幾粒,慢慢地吃;尹懋不客氣,抓了一大把,然後分成兩份,一份慢慢吃,一份放進口袋。


    沒過多久,來了有二三十人,譚晶的組織能力可見一斑。大家來了,開始議論紛紛。有人抽煙,被人製止,有人吐痰,有人說笑話,有人在罵人。這些平時各忙各的,今天聚在一起,倒有不少話要說。


    盧支書說:“大家安靜了!今天召集大家來,是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盧支書將德誌他們這次來的目的向大家介紹了一遍,然後請德誌、尹懋講話。德誌不講客氣,先講了項目的原則,資金的來曆,要求,等等,然後尹懋講了水池的具體做法,需要村民做什麽。最後問大家願不落皇旗


    整體上,村民都願意做,可是也有人擔心做不好想,想打退堂鼓。但是,大多數人都願意做,少數服從多數。


    大家提出的困難就是,要用五組水牛塘裏的水,恐怕五組的人不給用。


    盧支書說:“這件事,我來協調。水是國家資源,不是哪一個集體或者是哪一個人的。”


    大家心裏都有數,可都不願去追究。水牛塘的水,屬於國有,可人們對國有這個概念非常陌生。到底國家是個什麽東西?村民中能說上來的少之又少。


    二組的大會取得成功,大家基本上表態願意做自來水,願意投工、投勞,奉獻土地,在地裏挖溝埋設水管,大家都願意。


    這一點,讓德誌、尹懋都非常感動,這些地處偏遠的村莊裏的人,大多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人來幫助解決飲水困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家都願意配合,解決好這個困難。人家出錢,送上門的好事,不能不要,不要就是傻瓜。


    dashing基金會一來,給大家解決實際困難,如果大家都不要,恐怕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那個店。


    盧支書宣布散會,大家還不願離開,仍在討論中。看大家的眼神,大概都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事,但是,聽到德誌、尹懋說的話,大家都有些相信,畢竟是投資人和受益人麵對麵的會,如果有疑問,可以當場問清楚。這在紅田村的曆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盧支書見大家都不願離開譚晶家,本來還想和譚晶說說話的,隻好放棄。人多嘴雜,說不定有長舌人,會將盧支書想見譚晶的事說給書記夫人,那就肯定會壞事。


    最擔心的人是姚啟仁,他住在盧支書幺爹家的對門,房頂沒有片瓦,隻有塑料薄膜,但他認為,住這樣的房子,可以看到藍天,非常愜意。


    他喜歡打探別人的**,然後再將**擴大化,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添油加醋。應該說這種做法有違《聖經》的教訓,可是,姚啟仁偏不遵守,結果他雖然辛苦地傳福音,卻沒有一個人相信這福音,看到他的行為,再聽聽他的話語,竟然是天壤之別,就實在沒辦法讓人信服了。


    接下來,二組的人要用三組的水源,就遇到了問題。


    二組的農戶,住在下邊,需要在上麵建水池,水源在上麵的上麵,巧了,水源剛好在姚啟仁的山林裏。


    山上的樹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沒有人刻意地去種,水源在山坡上的石縫裏。那裏很窄,要想進去,必須需要一個身材瘦削的人才行。


    可是,人還沒去,就受到了姚啟仁的阻撓,姚啟仁說:“山是我的山,水是我的水,我還沒死呢?誰也別想用我的水。讓你們信福音,你們不信,信福音的人有福了,給我水,就是不給你們水。你們還笑我,這樣吧,你們就這樣笑下去吧,看你們能在別的地方找出水來。”


    姚啟仁是個倔強的老頭,說到做到,硬是天天守著那個石洞,就是不讓人進去。想吃那洞裏的水的人,看不到水源,也無法將水管放進去,因姚啟仁在那守護,跟上班的人一樣準時,然後在天黑之後就下山迴家睡覺。


    他這麽一鬧騰,大家都沒辦法,到別的地方找水源,那是不可能的,於是隻好放棄這個念頭。


    姚啟仁的理論,最終讓大家明白了,天下還有這樣不要臉的人。盧支書會上已經講過了,水是國家的資源,屬於全民,不屬於個人,姚啟仁偏偏不信,硬說那水源是他的。這樣下去,他一直不講道理,水利項目就無法開展。


    盧支書找到姚啟仁,勸他不要一意孤行,拖了大家的後腿,萬一項目完不成,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將來紅田村想要再招商引資,讓有愛心的組織或者機構進來,恐怕很難。


    姚啟仁不管那麽多,歪著脖子強,說:“我的水,我說了算。任何人別想從我這裏搶走。”


    盧支書說:“水屬於國家。在你生前這水就存在,當你百年之後,這水還存在。生的時候,不是你帶來的,離開世界的時候,你也帶不走。為什麽說這水是你的呢?”


    “在我山林裏發現的,當然是我的了。那還用說嗎?”姚啟仁說,“要想收迴我的水,必須收迴我的山林。要想收迴我的山林,必須要等到我死了之後才行。”


    盧支書一聽,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癟了一大截,這樣的老人,還自稱是信主的,卻連不信主的人都不如。這老人,看起來身體還健康,要想讓他病死,恐怕很難;因他病了不吃藥、不打針。他身體蠻好,要想讓他生病,並非易事。


    至於等他老死,恐怕也難。他今年有八十多,山裏人活得時間都挺長的。一般都在九十多歲。如今八十多,還要十年,至少。那麽這十年他不讓取水,恐怕人們都要去遠處挑水才有吃的。


    他一個人,讓大家過著每天為水發愁的生活,他不覺得不對,反而覺得很對,誰讓他們不知道悔改,不知悔改、不認罪的人,就該受到懲罰,活著的時候沒有水吃,起碼想吃水到遠處去挑,增加了勞動量,為不認罪付出了代價。


    更為重要的是,要想喝水也可以,跟著他信福音,生病了不看醫生、不打針,不吃藥,隻憑禱告,病都能得醫治,都能痊愈。如果不信福音,則永遠都別想吃水。


    姚啟仁見了盧支書都煩,認為他是魔鬼的化身,為了錢,給村民看病,賣藥、坑害老百姓。


    姚啟仁讓人們有病就禱告,而盧支書讓人們有病就一定要看,不能拖,越拖越糟糕,小病不治,就會拖成大病,當人得了大病,就很難再治好,隻有等死了。因此,大醫院的門口總是有不少的花圈店,還有冷凍櫃、出殯車出租,還有那些林林總總的殯葬配套服務,或者是“一條龍”服務的商店,真是太方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毒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舒並收藏毒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