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足內翻


    [病案]蘇某,女,8歲。1975年7月10日初診。患者自初生後即出現雙足內翻伴下垂,至今已八年餘,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及活動能力。患者無法單獨站立,必須依賴他人攙扶才能維持平衡,因雙足畸形嚴重,從未穿過鞋襪,長期以雙足外側著地行走。檢查發現:患者小腿肌肉有輕度萎縮,提示長期缺乏正常活動導致肌肉廢用性改變。雙足呈現重度內翻伴下墜畸形,跟踺反射遲鈍,膝反射減弱,表明神經肌肉功能受損。雙足背屈功能完全喪失,踝關節無法進行內外轉活動,但足趾活動尚可,說明足部遠端神經支配相對完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患者長期以足外側負重行走,雙足外側各形成一雞蛋大小的凸起包塊,考慮為長期異常負重導致的局部增生性改變或骨贅形成。此病例屬於先天性足部畸形,


    [治則]溫經活血,舒筋通絡。


    [手法]拿法:拿髀下穴(髀關下一寸)2~3下,再拿半腿肌肌腱和半膜肌肌腱各2~3下。點穴法:點摩足三裏至解溪、鶴頂、血海、梁丘、陽陵泉等穴位,每穴由上向下、由輕到重點摩100~300次,直至局部皮膚發紅為度,壓按法(胸壓法):令患者俯臥於硬板床上,將小腿抬起豎直與床麵成垂直部位,並把患足的前足掌墊毛巾4~5層,小心患足損傷醫者胸肋或內髒,然後醫者運氣用胸部壓按前足掌一起一伏直線向下。同時,醫者用右手小指側叩擊跟犍內側,糾正其內翻,並注意切勿強行用力,以免骨折。酒火灸法:用60度白酒4~5兩倒入碗中,把酒點燃,術者右手先蘸冷水在酒火上烤熱,再去抓酒火,然後將手心之酒火叩在穴位上,手上餘火用左手按壓撲滅,然後再蘸冷水去抓灑火並再次叩在穴位上,每穴如此火灸3~5下,自上而下以達到局部有灼熱感覺為宜,治療後忌食生冷酸辣。患兒經上述幾種方法聯合治療7次後,雙足基本能夠放正,放平。治12次後跟腱反射已恢複,重度畸形之內翻伴下垂已糾正,能站能走,生活可以自理。總共治療十二天,多年頑疾治愈,四年後隨訪,雙足正常,能蹦跳並參加體育活動。


    [評析]該患者表現為嚴重的足內翻伴足下垂畸形,這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少見的神經係統或肌肉骨骼係統病變。根據《黃帝內經》"治痿獨取陽明"的理論指導,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采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


    在治療過程中,首先運用中醫推拿手法中的拿法,通過特定的手法對足部及下肢肌肉進行放鬆和調理。其次,采用點穴療法,重點選取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如足三裏、上巨虛、下巨虛等,配合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如三陰交、陰陵泉等,通過點按刺激達到健脾益氣、養血通絡的效果。同時,運用壓按法對足部及小腿部肌肉進行深度放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此外,結合傳統酒火療法,選用具有溫經通絡功效的中藥酒劑,通過外敷配合溫熱刺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營養狀態。這一係列綜合治療手段的協同作用,能夠達到溫經活血、舒筋通絡、調理脾胃、濡養筋脈的治療目的。


    從中醫理論分析,足內翻伴足下垂的病因多與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筋脈失養有關。《素問·痿論》指出:"陽明者,五髒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因此,通過選取陽明經穴位進行點摩,能夠健脾益氣、養血潤筋,使肌肉筋腱得到充分濡養,從而促進肢體功能的恢複。臨床實踐表明,這種綜合療法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特點。通過辨證施治,既能解決患者足部畸形的外在表現,又能調治內在髒腑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還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變化,靈活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