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腹腔脂肪肉瘤


    [病案]錢某,女,34歲,1980年6月2日入院。患者在產後四十四天時,上腹部疼痛加劇、高熱、嘔吐等症狀,入院前一天出現上述症狀。入院後,醫生采用大劑量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隨後進行了靜脈尿路造影及鋇劑灌腸檢查,經過診斷,發現患者患有後腹腔惡性腫瘤。


    剖腹探查結果顯示,患者體內有一個14x20x10厘米大小的腫塊,質地較硬,固定在脾、胰尾及腹主動脈處。由於手術切除困難,醫生進行了活檢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為脂肪肉瘤。


    6月25日,患者開始接受中醫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身熱已退、藥疹遍布全身、瘙癢、精神萎頓、頭暈、心悸氣短、口渴欲飲、納差便艱等症狀。檢查發現,患者的後腹部腫塊按之堅實,推之不移。此外,患者的舌苔較少,質地呈紅色,脈搏細弦。


    [治則]養陰清營,消堅解毒。


    [方藥]大生地12克,北沙參12克,大麥冬9克,丹皮6克,赤芍9克,嫩白薇12克,夏枯草9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龍葵15克,白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蛇莓15克。上方出入施治,服至10月,病情大有好轉。b型超聲波檢查:腫塊7x7x6厘米,陰液漸複,舌質紅絳已退,但氣血未充,而無華色。上方去丹皮、赤芍、嫩白薇,加黨參12克,炙黃芪12克,熟地12克,製首烏12克,黃精30克,以補益氣血而養肝腎。服藥至1981年1月24日,胃腸鋇劑複查:胃及小腸無明顯推壓現象。原方續服,1981年6月20日b型超聲波檢查:腫塊3x3x1厘米。隨訪至今已有一年十個月,患者無自覺症狀,無腫塊捫及,已恢複工作。


    [評析]本病屬於中醫的“症瘕”範疇,是指病起於產後,又出現高熱,經過手術治療後,氣血都變得虛弱,邪熱侵入營分,灼傷陰液。針對這種情況,本案的治療按照張潔古所雲:“治積者,當先養正積自除”的觀點,采用標本同治,消補兼施的方法進行治療。在用藥上力求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


    具體來說,治療本病需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和體質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在病起產後、氣血虛弱的情況下,需要采用滋陰養血、補氣養血的方法,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避免邪熱侵入營分。在邪熱侵入營分、灼傷陰液的情況下,需要采用清熱解毒、滋陰生津的方法,以消除邪熱,保護陰液,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和修複。


    同時,在治療本病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飲食調理和康複鍛煉。飲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食物。康複鍛煉上要逐漸增加運動量,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以促進機體的恢複和健康。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例如,如果患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適當增加清熱解毒藥物的劑量;如果患者出現口渴、便秘等症狀,應適當增加滋陰生津藥物的劑量。同時,還需要定期進行複查,以評估治療效果和調整治療方案。


    總之,本病的治療需要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和體質的不同情況,采用標本同治、消補兼施的方法,同時注意飲食調理和康複鍛煉,以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在治療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確保治療效果最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