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冤屈情難把持,女觀音若哄嬌兒。

    三師徒如喪考妣,六耳獼執意向西。

    且說悟空在西行路上因強盜之事和唐僧三次發生衝突,也是第二次被唐僧所逐。兩人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對佛經悟空有著天生的秉性:靈台無物謂之清,寂寂全無一念生。猿馬牢收休放蕩,精神謹慎莫崢嶸。除六賊,悟三乘,萬緣都罷自分明。色邪永滅超真界,坐享西方極樂城。而唐僧雖自出生就在廟裏長成,可除了麵部表情像個和尚外,實則乖戾奸佞,正應了:心有兇狂丹不熟,神無定位道難成。對西行之事,悟空是欲哭無淚,欲罷不能,身陷兩難境地,既做不得無憂無慮的神仙,又做不得自由自在的妖精。思來想去的悟空無路可去,隻能走一條他最不願走又必須走的路——跟定唐僧。

    在天空之中如雨後浮萍的悟空按下雲頭,心卻在滴血,強裝笑顏:師父,恕弟子這遭!向後再不敢行兇,一一受師父教誨,千萬還得我保你西天去也。豈知唐僧對他理都不理,把緊箍咒兒念了二十遍都不止,直勒的悟空腦袋差不多成了分體,而且嘴裏還不依不饒的:你這猢猻殺生害命,連累了我多少,如今實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快走快走!遲了些兒,我又念真言,這番決不住口,把你腦漿都勒出來哩!如果說這世界上還有過河拆橋的人,唐僧肯定不是第一例,但如果說過河拆橋又把橋板燒了的,那肯定是這位聖僧發明的。

    悟空見唐僧沒了人性,道:我是有處過日子的,隻怕你無我去不得西天。隨後直接到落伽山。悟空見了菩薩就像見了自己的親人似的,止不住倒身下拜,淚如泉湧,放聲大哭。菩薩知道悟空一定有莫大的委屈,連忙讓木叉和善財童子將他拉起,強忍著淚珠兒道:悟空,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你救苦消災也。悟空哪裏止得住傷心的眼淚,道:當年弟子為人,曾受那個氣來?自蒙菩薩解脫天災,秉教沙門,保護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經,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裏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隻指望歸真正果,洗業除邪,怎知那長老背義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緣,更不察皂白之苦。菩薩則一味的勸解,說上一句半句悟空的不是。悟空第一次覺得有人能細細的聽自己的心事,不免交心交底: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鬆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

    聽了此話的菩薩也隻能苦笑,她哪裏知道悟空吃了這麽大的屈。早知如此,給他個緊箍咒幹什麽,還不如派個別人保著那個傻子。讓悟空做個自由自在的妖精,半路上再折騰折騰唐僧,自己借機收了他,該是多好啊。現如今後悔都來不及了,隻好跟他實話實說:《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襴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甚麽《鬆箍兒咒》。悟空隻好道:既如此,我告辭菩薩去也。菩薩還是不住地勸解悟空:你且住,我與你看看祥晦如何。行者道:不消看,隻這樣不祥也彀了。估計菩薩聽了這話,一定會心如刀絞,遂恨恨的道: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你那師父頃刻之際,就有傷身之難,不久便來尋你。你隻在此處,待我與唐僧說,教他還同你去取經,了成正果。看來菩薩也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他要讓唐僧知道,離了悟空不但一事無成,還要受災受難的。

    再說唐僧自趕了悟空之後,一路之上沒吃沒喝的,少不得讓兩個徒弟去化些齋飯,八戒迴答的聲大了些,就把老和尚嚇得滾下馬來,可見沒了悟空的唐僧神經是高度緊張的。八戒隻是站在高處四下望望,道:卻是沒處化齋,一望之間,全無莊舍。這唐僧再不像對待悟空似的,非吃不行,轉而退而求其次,道:既無化齋之處,且得些水來解渴也可。唐僧何嚐不知,八戒雖然誠實,但絕對不是個好脾氣,本來就整天嘟嘟囔囔的要散夥,再說急了,說不定連個招唿都不打就迴了高老莊。剩下的沙僧是個三錐子紮不出個屁來的,別看整天不言不語的,陰得很。

    沙僧見八戒去了多時還沒有找迴水來,隻能把渴的隻有眼淚的唐僧留在原地,自己去找師哥,看看他又躺在哪兒睡著了。

    不知是唐僧饑渴的出現了幻覺還是什麽,恍惚中的他見悟空雙手捧著瓷杯道: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彀哩。這一杯好涼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齋。此刻的唐僧像長了骨氣似的,道: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當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罷!悟空道:無我你去不得西天也。唐僧知道自己不要說西天了,現在連口水都沒得喝,道:去得去不得,不幹你事!潑猢猻!隻管來纏我做甚!那悟空變了臉,發怒生嗔,喝罵老和尚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輪鐵棒,丟了磁杯,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唐僧昏暈在地,不能言語。

    沒了悟空的取經團隊,隻能是勉強運轉,取經的事被放到了一邊,吃飯喝水成了第一關鍵,也虧了八戒心善,化了些齋飯。化齋迴來的八戒、沙僧見唐僧躺在地上,死了一般。八戒疼得跳腳,以為是強盜報複。沙僧倒沒有悲痛的意思,隻是沒了唐僧,自己是最沒有出路的,因此不住的歎息:怎麽好!怎麽好!這誠所謂半途而廢,中道而止也!八戒見此也隻能道:如今事已到此,取經之事,且莫說了。你看著師父的屍靈,等我把馬騎到那個府州縣鄉村店集賣幾兩銀子,買口棺木,把師父埋了,我兩個各尋道路散夥。還有一絲陽氣的唐僧自然懂得生命的價值,竟然從鬼門關逃了迴來,剛一蘇醒的唐僧上來就是一句:好潑猢猻,打殺我也!

    沙僧、八戒自然不會想到老和尚說的是悟空,他們從心底也不會相信悟空會做這樣的事,問道:是那個猢猻?待老和尚言之鑿鑿的說是悟空時,沙僧就要去跟悟空討包袱,還是八戒心細,知道師父沒了,那點破家當也值不了幾個子,還是看看老和尚是不是迴光返照再說。於是一起找了戶人家,才讓沙僧去水簾洞。不過唐僧這人即便到了這種地步,還認為自己是根蔥的,對沙僧道:你到那裏,須看個頭勢。他若肯與你包袱,你就假謝謝拿來;若不肯,切莫與他爭競,徑至南海菩薩處,將此情告訴,請菩薩去問他要。他倒認為觀音菩薩也是聽他調遣的人,豈不知沒了悟空的菩薩是不會搭理這個低能兒的。八戒見一向陰唿唿的沙僧搶著去水簾洞,怕是這個家夥有什麽壞主意,因為他知道沙僧連水簾洞在哪裏都不知道的,道:但你去,討得討不得,次早迴來,不要弄做尖擔擔柴兩頭脫也。不過這沙僧還是真有打算:身在神飛不守舍,有爐無火怎燒丹。黃婆別主求金老,木母延師奈病顏。此去不知何日返,這迴難量幾時還。五行生克情無順,隻待心猿複進關。找到悟空便罷,找不到悟空隨便幹點苦力也可以,流沙河沒有了九個骷髏是不能住的。要不做個道士也可以,自己那一臉的剛髯一看就是個有道行的,再說還可以有個一男半女的。

    好在經過三個晝夜的飛行,昏頭昏腦的沙僧還是找到了花果山水簾洞。這位理論家在悟空麵前少不得理論一番的,不過被悟空一頓駁斥:賢弟,此論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搶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愛居此地。我今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之後是一頓連說帶打,沙理論也隻能是東碰西撞,逃出山洞駕雲逃生。沙僧經過一個晝夜的奔命,來到了落伽山。悟空聽說沙僧來此,忍不住嘲笑這位師弟:沙悟淨,你不保唐僧取經,卻來此何幹?看來沙僧也把觀音菩薩當成了赤腳醫生,隨叫隨到的。自以為事實清楚理由充分的沙理論把事一說,就得到了菩薩的一頓喝斥:悟淨,不要賴人,悟空到此今已四日,我更不曾放他迴去,他那裏有另請唐僧、自去取經之意?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瞎話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寒並收藏瞎話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