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衣婆善用算計,豬八戒思維縝密。
沙和尚胡出主意,唐三藏隻為名利。
且說悟空和八戒被抬至靈感廟,靈感大王迅速趕到了這裏,也許是來時先打了個噴嚏,自感異樣的他一改往日,決定先從女孩開始吃起,不期被女童一鈀築到了水裏,於是他不住地惋惜。斑衣鱖婆見狀,不憂反喜,出了個冰封江河引魚上鉤的主意:那唐僧取經之心甚急,看見如此人行,斷然踏冰而渡。大王穩坐河心,待他腳蹤響處,迸裂寒冰,連他那徒弟們一齊墜落水中,一鼓可得也!看來唐僧的弱點是路人皆知。
靈感大王是個注重效率的人,不到半夜的功夫將通天河凍得冰至江底。害得八戒直唿害冷。害冷怕熱自然不是出家人所為,心靜自然涼雖是對著夏天說的,但道理卻是相通的。悟空道:你這呆子,忒不長俊!出家人寒暑不侵,怎麽怕冷?悟空此話自然不僅僅是就事論事,隻是向八戒闡明了出家人為人處事的道理。八戒曉得不再言語,可偏偏有比八戒更呆的:徒弟果然冷。你看,就是那重衾無暖氣,袖手似揣冰。此時敗葉垂霜蕊,蒼鬆掛凍鈴。地裂因寒甚,池平為水凝。漁舟不見叟,山寺怎逢僧?樵子愁柴少,王孫喜炭增。征人須似鐵,詩客筆如菱。皮襖猶嫌薄,貂裘尚恨輕。蒲團僵老衲,紙帳旅魂驚。繡被重裀褥,渾身戰抖鈴。一聽這話就知道是誰說的。隨後這位人士又問了陳澄一個更傻的問題:老施主,貴處時令,不知可分春夏秋冬?此言一出,喜得老陳大笑不止,心說世上還有這樣的念經人兒,道:此間雖是僻地,但隻風俗人物與上國不同,至於諸凡穀苗牲畜,都是同天共日,豈有不分四時之理?既然人家說到如此,再傻的人也不會再問的,可這位長老還是挖山不止:既分四時,怎麽如今就有這般大雪,這般寒冷?多虧陳澄還有一定的氣象天文知識,換了常人大概此時隻有瞪眼的份兒,陳澄不得不從基本常識講起,給唐僧這位天才做了一會地理老師。
粥暖飯飽的唐僧在空房子裏是呆不住的,本就是公子哥的他哪受的了半分寂寞一分束縛的,又忍不住哭聲連連的,陳澄見此還以為是唐僧吃了自己的東西過意不去,還一個勁地寬息:老爺放心,莫見雪深憂慮。我舍下頗有幾石糧食,供養得老爺們半生。不想唐僧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意思:老施主不知貧僧之苦。當年的唐僧以為到西天取經是上等差事,有皇帝敕奉,豈不是公費旅遊?我當年蒙聖恩賜了旨意,擺大駕親送出關,唐王禦手擎杯奉餞,問道幾時可迴?貧僧不知有山川之險,順口迴奏,隻消三年,可取經迴國。哪承想:自別後,今已七八個年頭,還未見佛麵,恐違了欽限,又怕的是妖魔兇狠,所以焦慮。唐僧見陳澄還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幹脆把話放在明地:今日有緣得寓潭府,昨夜愚徒們略施小惠報答,實指望求一船隻渡河。不期天降大雪,道路迷漫,不知幾時才得功成迴故土也!直到人家陳澄道:老爺放心,正是多的日子過了,那裏在這幾日?且待天晴,化了冰,老拙傾家費產,必處置送老爺過河。又保證:老爺,感蒙替祭救命之恩,雖逐日設筵奉款,也難酬難謝。這唐僧猜一句話也不提。
說話的空兒,小僮一次次奉齋,唐僧嘴裏吃著可眉頭還是緊鎖,這時的陳澄才知道唐僧是個難伺候的主兒,忙又是叫人打掃花園又是大架火盆的,請唐僧去雪地裏閑耍散悶,非但如此,陳澄還邀了幾位鄰居,陪著唐僧吃水果品香茶講故事,天晚方住。迴到家裏的唐僧又是一頓猛吃,聽有人說通天河結冰,這位長老又急著要看八百裏大小的冰鏡。此時的陳澄實在累得不行,道:老爺莫忙,今日晚了,明日去看。複又打發人做了晚齋,唐僧也不管自己的胃受得了受不了,又吃一頓,估計是實在不能再動才勉強留住自己的雙腿。
次日醒來的唐僧果然是精神倍至,這肯定與陳家的飯菜不無關係,他朝天禮拜:眾位護教大神,弟子一向西來,虔心拜佛,苦曆山川,更無一聲報怨。今至於此,感得皇天祐助,結凍河水,弟子空心權謝,待得經迴,奏上唐皇,竭誠酬答。此時的他才記得空心權謝,有好吃的時候他才不敢念《啟齋經》呢。一向空有理論的沙僧則暗地裏配合,見陳澄有挽留之意,道:就行也不是話,再住也不是話,口說無憑,耳聞不如眼見。我背了馬,且請師父親去看看。其實肉眼凡胎之人怎能看出個端的!其實看夠了雪景的唐僧之所以要急著過河,跟陳澄先前說河對岸是西梁女國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唐僧卻道:世間事惟名利最重。似他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隻是為名,與他能差幾何!吩咐:悟空,快迴施主家,收拾行囊,叩背馬匹,趁此層冰,早奔西方去也。悟空何嚐不知道他的心思,又見他如此心急,忍不住笑吟吟地答應,他前番朝朝教誨日日叮嚀的話兒隻是對別人說的。
沙僧見師父如此心急,實在是舍不得那些好東西,本想找個借口迴去拿些東西,結果也是遭到了唐僧的一頓嗬斥:悟淨,怎麽這等愚見!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凍解。此時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凍!卻不又誤了半載行程?八戒見沙僧和老和尚爭執,氣唿唿地道:你們且休講閑口,等老豬試看有多少厚薄。悟空原本打算借結冰的事阻止西行,道:呆子,前夜試水,能去拋石,如今冰凍重漫,怎生試得?誠實的八戒哪有悟空的心計,見悟空表示異議,道:師兄不知,等我舉釘鈀築他一下。假若築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築不動,便是冰厚,如何不行?此時凡是有利於西行的話,在唐僧這裏都是真理,哪怕是呆子說的。雖然八戒隻是為了證明冰的薄厚並沒有過河的意思,但卻意外地從側麵給了唐僧支持,當然也得到了唐僧少有的讚許與表揚,道:正是,說得有理。奇怪的是唐僧在知道可以過河時並沒有急不可耐,因為他清楚身體是最重要的,迴到陳家要了些吃的才肯一路西行。一路之上八戒試水深,縛稻草,橫錫杖,可謂是智者千慮萬無一失,無奈唐僧命該如此,遭人算計,嘩啦啦掉進水裏。難怪悟空問時,八戒氣得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陳到底也。一向反應稍慢的八戒也認清了唐僧的本質,為逐名追利的唐僧隻能是命沉江底。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沙和尚胡出主意,唐三藏隻為名利。
且說悟空和八戒被抬至靈感廟,靈感大王迅速趕到了這裏,也許是來時先打了個噴嚏,自感異樣的他一改往日,決定先從女孩開始吃起,不期被女童一鈀築到了水裏,於是他不住地惋惜。斑衣鱖婆見狀,不憂反喜,出了個冰封江河引魚上鉤的主意:那唐僧取經之心甚急,看見如此人行,斷然踏冰而渡。大王穩坐河心,待他腳蹤響處,迸裂寒冰,連他那徒弟們一齊墜落水中,一鼓可得也!看來唐僧的弱點是路人皆知。
靈感大王是個注重效率的人,不到半夜的功夫將通天河凍得冰至江底。害得八戒直唿害冷。害冷怕熱自然不是出家人所為,心靜自然涼雖是對著夏天說的,但道理卻是相通的。悟空道:你這呆子,忒不長俊!出家人寒暑不侵,怎麽怕冷?悟空此話自然不僅僅是就事論事,隻是向八戒闡明了出家人為人處事的道理。八戒曉得不再言語,可偏偏有比八戒更呆的:徒弟果然冷。你看,就是那重衾無暖氣,袖手似揣冰。此時敗葉垂霜蕊,蒼鬆掛凍鈴。地裂因寒甚,池平為水凝。漁舟不見叟,山寺怎逢僧?樵子愁柴少,王孫喜炭增。征人須似鐵,詩客筆如菱。皮襖猶嫌薄,貂裘尚恨輕。蒲團僵老衲,紙帳旅魂驚。繡被重裀褥,渾身戰抖鈴。一聽這話就知道是誰說的。隨後這位人士又問了陳澄一個更傻的問題:老施主,貴處時令,不知可分春夏秋冬?此言一出,喜得老陳大笑不止,心說世上還有這樣的念經人兒,道:此間雖是僻地,但隻風俗人物與上國不同,至於諸凡穀苗牲畜,都是同天共日,豈有不分四時之理?既然人家說到如此,再傻的人也不會再問的,可這位長老還是挖山不止:既分四時,怎麽如今就有這般大雪,這般寒冷?多虧陳澄還有一定的氣象天文知識,換了常人大概此時隻有瞪眼的份兒,陳澄不得不從基本常識講起,給唐僧這位天才做了一會地理老師。
粥暖飯飽的唐僧在空房子裏是呆不住的,本就是公子哥的他哪受的了半分寂寞一分束縛的,又忍不住哭聲連連的,陳澄見此還以為是唐僧吃了自己的東西過意不去,還一個勁地寬息:老爺放心,莫見雪深憂慮。我舍下頗有幾石糧食,供養得老爺們半生。不想唐僧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意思:老施主不知貧僧之苦。當年的唐僧以為到西天取經是上等差事,有皇帝敕奉,豈不是公費旅遊?我當年蒙聖恩賜了旨意,擺大駕親送出關,唐王禦手擎杯奉餞,問道幾時可迴?貧僧不知有山川之險,順口迴奏,隻消三年,可取經迴國。哪承想:自別後,今已七八個年頭,還未見佛麵,恐違了欽限,又怕的是妖魔兇狠,所以焦慮。唐僧見陳澄還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幹脆把話放在明地:今日有緣得寓潭府,昨夜愚徒們略施小惠報答,實指望求一船隻渡河。不期天降大雪,道路迷漫,不知幾時才得功成迴故土也!直到人家陳澄道:老爺放心,正是多的日子過了,那裏在這幾日?且待天晴,化了冰,老拙傾家費產,必處置送老爺過河。又保證:老爺,感蒙替祭救命之恩,雖逐日設筵奉款,也難酬難謝。這唐僧猜一句話也不提。
說話的空兒,小僮一次次奉齋,唐僧嘴裏吃著可眉頭還是緊鎖,這時的陳澄才知道唐僧是個難伺候的主兒,忙又是叫人打掃花園又是大架火盆的,請唐僧去雪地裏閑耍散悶,非但如此,陳澄還邀了幾位鄰居,陪著唐僧吃水果品香茶講故事,天晚方住。迴到家裏的唐僧又是一頓猛吃,聽有人說通天河結冰,這位長老又急著要看八百裏大小的冰鏡。此時的陳澄實在累得不行,道:老爺莫忙,今日晚了,明日去看。複又打發人做了晚齋,唐僧也不管自己的胃受得了受不了,又吃一頓,估計是實在不能再動才勉強留住自己的雙腿。
次日醒來的唐僧果然是精神倍至,這肯定與陳家的飯菜不無關係,他朝天禮拜:眾位護教大神,弟子一向西來,虔心拜佛,苦曆山川,更無一聲報怨。今至於此,感得皇天祐助,結凍河水,弟子空心權謝,待得經迴,奏上唐皇,竭誠酬答。此時的他才記得空心權謝,有好吃的時候他才不敢念《啟齋經》呢。一向空有理論的沙僧則暗地裏配合,見陳澄有挽留之意,道:就行也不是話,再住也不是話,口說無憑,耳聞不如眼見。我背了馬,且請師父親去看看。其實肉眼凡胎之人怎能看出個端的!其實看夠了雪景的唐僧之所以要急著過河,跟陳澄先前說河對岸是西梁女國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唐僧卻道:世間事惟名利最重。似他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隻是為名,與他能差幾何!吩咐:悟空,快迴施主家,收拾行囊,叩背馬匹,趁此層冰,早奔西方去也。悟空何嚐不知道他的心思,又見他如此心急,忍不住笑吟吟地答應,他前番朝朝教誨日日叮嚀的話兒隻是對別人說的。
沙僧見師父如此心急,實在是舍不得那些好東西,本想找個借口迴去拿些東西,結果也是遭到了唐僧的一頓嗬斥:悟淨,怎麽這等愚見!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凍解。此時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凍!卻不又誤了半載行程?八戒見沙僧和老和尚爭執,氣唿唿地道:你們且休講閑口,等老豬試看有多少厚薄。悟空原本打算借結冰的事阻止西行,道:呆子,前夜試水,能去拋石,如今冰凍重漫,怎生試得?誠實的八戒哪有悟空的心計,見悟空表示異議,道:師兄不知,等我舉釘鈀築他一下。假若築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築不動,便是冰厚,如何不行?此時凡是有利於西行的話,在唐僧這裏都是真理,哪怕是呆子說的。雖然八戒隻是為了證明冰的薄厚並沒有過河的意思,但卻意外地從側麵給了唐僧支持,當然也得到了唐僧少有的讚許與表揚,道:正是,說得有理。奇怪的是唐僧在知道可以過河時並沒有急不可耐,因為他清楚身體是最重要的,迴到陳家要了些吃的才肯一路西行。一路之上八戒試水深,縛稻草,橫錫杖,可謂是智者千慮萬無一失,無奈唐僧命該如此,遭人算計,嘩啦啦掉進水裏。難怪悟空問時,八戒氣得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陳到底也。一向反應稍慢的八戒也認清了唐僧的本質,為逐名追利的唐僧隻能是命沉江底。欲知後事,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