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國師國王流涕,通天河三藏發癡。
誠八戒力變女兒,乖悟空巧使小計。
且說悟空和三道賭勝,把三大仙賭得一命歸西,寶象國國王迴過神來,隻能是痛哭流涕不止,二十年來自己不費吹灰之力,三大仙就把寶象國治理的恰似瑤池。四僧不過是過路客而已,他們走後,自己操心下力,未必見得功績,那種想風來風、要水有雨的日子隻怕是恍如昨日,焉有不哭的道理。悟空見國王如此也覺得不好意思,隻能是從未來說起:你怎麽這等昏亂!見放著那道士的屍骸,一個是虎,一個是鹿,那羊力是一個羚羊。不信時,撈上骨頭來看,那裏人有那樣骷髏?他本是成精的山獸,同心到此害你,因見氣數還旺,不敢下手。若再過二年,你氣數衰敗,他就害了你性命,把你江山一股兒盡屬他了。幸我等早來,除妖邪救了你命,你還哭甚?哭甚!急打發關文,送我出去。悟空也要急急離開這是非之地,這寶象國國王知道人死不能複生的道理,隻好道:既是這等,感謝聖僧。然後重新招迴了那些不濟事的和尚,讓他們敲磬誦經。悟空臨行之時,教了國王個方兒: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說實話,悟空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也是似心非信的,不然告訴國王一心向佛就可以了,一個人可以為自己的信仰奉獻終生,即使終身沒有成績,傷害的不過是一個人而已,但對一個國家來說是絕對不可以的。
離開寶象國有些時日,恍惚間到了多愁善感的秋日,雖看不盡楓紅歸雁,吃不盡榴籽黃梨,唐僧還是春懶秋慵:徒弟,今宵何處安身也?悟空聽到這話就來氣,平時這位師父一味地想著休息,有難時隻知道哭哭啼啼,道:師父,出家人莫說那在家人的話。唐僧又冒傻氣道:在家人怎麽?出家人怎麽?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麽的,到現在為止,連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工作性質都分不開的,悟空不得不對這位公子哥進行崗位培訓,道:在家人,這時候溫床暖被,懷中抱子,腳後蹬妻,自自在在睡覺;我等出家人,那裏能夠!便是要帶月披星,餐風宿水,有路且行,無路方住。趁月光再走一程,到有人家之所再住。唐僧聞聽此言,這才沒奈何地跟著悟空前行,因為徒弟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可惜沒走了幾步,聽到水響的唐僧都沒看是溝是渠,有沒有船兒和橋頭,就道:卻怎生得渡?等悟空說通看不見邊岸,定不得寬闊之數時,唐僧雖嚇得口不能言,聲音哽咽,但對困難還是表達的十分清晰:徒弟啊,似這等怎了?我當年別了長安,隻說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遙!看來唐僧以為西天之行是一路坦途,所以才發下洪言大誓,現在卻是悔青了腸子。見八戒說有戶人家,唐僧生怕沒有地方休息,道:悟空,此處比那山凹河邊,卻是不同。在人間屋簷下,可以遮得冷露,放心穩睡。你都莫來,讓我先到那齋公門首告求。若肯留我,我就招唿汝等;假若不留,你卻休要撒潑。汝等臉嘴醜陋,隻恐唬了人,闖出禍來,卻倒無住處矣。他自己倒忘了,先前在敕建寶林寺同門的僧官是怎麽對待他的,不是悟空砸了人家廟門前的石獅,這位師父連牆根都沒處蹲的。
唐僧來到路頭上的一戶人家,見大門半開半掩,估計人家有狗什麽的,手持錫杖時刻準備著,不敢跨入半步。不是天黑太晚,人家要關門睡覺,恐怕他隻能枕著通天河的石碑睡覺了。待老者主動詢問,唐僧才說是來求宿的。經驗頗豐的老者一看唐僧就不像個吃苦的,根本不相信他:和尚,出家人休打誑語。東土大唐到我這裏,有五萬四千裏路,你這等單身,如何來得?唐僧忙跟他解釋說有幾個徒弟護著,老者怪唐僧自私自利:既有徒弟,何不同來?請,請,我舍下有處安歇。在這個世界上,自私的人兒走到哪兒都不受歡迎的。
到了廳房之內的八戒,見一群人都在念經,打算學學,於是掬著長嘴喝道:那和尚,念的是甚麽經?喉嚨較粗的八戒聲音自然大些,幾個和尚嚇得跌跌爬爬,通跑淨了。此時的唐僧立即露出了教師爺的本色:這潑物,十分不善!我朝朝教誨,日日叮嚀。古人雲,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汝等這般撒潑,誠為至下至愚之類!走進門不知高低,唬倒了老施主,驚散了念經僧,把人家好事都攪壞了,卻不是墮罪與我?這哪是嫌八戒嚇跑了和尚,攪了人家好事,分明是害怕牽連自己。人家老者哪有唐僧這般心思,反而迴頭作禮:老爺,沒大事,沒大事,才然關了燈,散了花,佛事將收也。八戒的吵聲沒有什麽,反而是唐僧的訓斥之聲吵醒了老者的大哥。老者的哥哥拄著拐杖從內堂出來,道:是甚麽邪魔,黑夜裏來我善門之家?前麵坐的老者,急起身迎到屏門後,道: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東土大唐取經的羅漢。徒弟們相貌雖兇,果然是相惡人善。長者一見麵就對悟空三個有如此評價殊為不易,這些對取經過路的唐僧來說打死都辦不到的。
原先隻說借宿的唐僧見齋飯來了,立即露出了貪婪的本色,先舉起箸來,大概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又念《啟齋經》,正直的八戒知道唐僧有口無心,隻是裝裝樣子的,也不去管他,拿過紅漆木碗來,把一碗白米飯,撲的丟下口去,此時的唐僧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八戒吃了,因為長者也是念佛之人,自己怎好將《啟齋經》念到一半就住下。
吃飽喝足的唐僧好像才記起了剛才的佛事,問人家吃的什麽齋,念的什麽佛,八戒對老和尚的癡傻又是一陣譏刺:師父問他怎的!豈不知道?必然是青苗齋、平安齋、了場齋罷了。待老者說是一場預修亡齋時。八戒笑得打跌道:公公忒沒眼力!我們是扯謊架橋哄人的大王,你怎麽把這謊話哄我!和尚家豈不知齋事?隻有個預修寄庫齋、預修填還齋,那裏有個預修亡齋的?你家人又不曾有死的,做甚亡齋?可見八戒對所有的佛事還是一清二楚的,真不知道此時的唐僧該說些什麽,還有沒有臉再做師父的。
等陳澄、陳清兄弟倆把預修亡齋的前因後果一說,唐僧又假惺惺地:這正是古人雲,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顯然自己是不打算讓幾個徒弟去救的,因為這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還是悟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要八戒和自己一起變化,去救陳家兄弟的一對兒女,八戒的本事差些,道:哥啊,你便會變化,我卻不會哩。一向從不相信悟空話的唐僧此時卻說話了:悟能,你師兄說得最是,處得甚當。常言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一則感謝厚情,二來當積陰德,況涼夜無事,你兄弟耍耍去來。站著說話是不會腰痛的,在唐僧看來,除妖捉乖就跟乘涼似的,可就是這麽輕鬆的事,這位大唐聖僧隻要聽說總會從馬上跌落。難怪八戒道:你看師父說的話!我隻會變山變樹,變石頭變癩象,變水牛變大胖漢還可,若變小女兒,有幾分難哩。這麽簡單的事,你唐僧為什麽不去試試!
八戒從不會耍奸撒滑,果然不會變化。在悟空的幫助之下,才變作陳家的女兒一秤金,和變作關保兒的悟空被人一起抬著,往靈感大王廟而去。悟空道:八戒,象這般子走走耍耍,我們也是上台盤的和尚了。估計一般人聽了這話,臉該像紅布似的,不過唐僧是不會的。八戒也不失時機地道:若是抬了去,還抬迴來,兩頭抬到天明,我也不怕。這景象和西天取經的唐僧真是驚人的相似。不過悟空可不像這位大唐聖僧,對八戒道:你隻看著我,劃著吃我時,你就走了罷。這樣的大哥,誰不敬佩!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誠八戒力變女兒,乖悟空巧使小計。
且說悟空和三道賭勝,把三大仙賭得一命歸西,寶象國國王迴過神來,隻能是痛哭流涕不止,二十年來自己不費吹灰之力,三大仙就把寶象國治理的恰似瑤池。四僧不過是過路客而已,他們走後,自己操心下力,未必見得功績,那種想風來風、要水有雨的日子隻怕是恍如昨日,焉有不哭的道理。悟空見國王如此也覺得不好意思,隻能是從未來說起:你怎麽這等昏亂!見放著那道士的屍骸,一個是虎,一個是鹿,那羊力是一個羚羊。不信時,撈上骨頭來看,那裏人有那樣骷髏?他本是成精的山獸,同心到此害你,因見氣數還旺,不敢下手。若再過二年,你氣數衰敗,他就害了你性命,把你江山一股兒盡屬他了。幸我等早來,除妖邪救了你命,你還哭甚?哭甚!急打發關文,送我出去。悟空也要急急離開這是非之地,這寶象國國王知道人死不能複生的道理,隻好道:既是這等,感謝聖僧。然後重新招迴了那些不濟事的和尚,讓他們敲磬誦經。悟空臨行之時,教了國王個方兒: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說實話,悟空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也是似心非信的,不然告訴國王一心向佛就可以了,一個人可以為自己的信仰奉獻終生,即使終身沒有成績,傷害的不過是一個人而已,但對一個國家來說是絕對不可以的。
離開寶象國有些時日,恍惚間到了多愁善感的秋日,雖看不盡楓紅歸雁,吃不盡榴籽黃梨,唐僧還是春懶秋慵:徒弟,今宵何處安身也?悟空聽到這話就來氣,平時這位師父一味地想著休息,有難時隻知道哭哭啼啼,道:師父,出家人莫說那在家人的話。唐僧又冒傻氣道:在家人怎麽?出家人怎麽?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麽的,到現在為止,連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工作性質都分不開的,悟空不得不對這位公子哥進行崗位培訓,道:在家人,這時候溫床暖被,懷中抱子,腳後蹬妻,自自在在睡覺;我等出家人,那裏能夠!便是要帶月披星,餐風宿水,有路且行,無路方住。趁月光再走一程,到有人家之所再住。唐僧聞聽此言,這才沒奈何地跟著悟空前行,因為徒弟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可惜沒走了幾步,聽到水響的唐僧都沒看是溝是渠,有沒有船兒和橋頭,就道:卻怎生得渡?等悟空說通看不見邊岸,定不得寬闊之數時,唐僧雖嚇得口不能言,聲音哽咽,但對困難還是表達的十分清晰:徒弟啊,似這等怎了?我當年別了長安,隻說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遙!看來唐僧以為西天之行是一路坦途,所以才發下洪言大誓,現在卻是悔青了腸子。見八戒說有戶人家,唐僧生怕沒有地方休息,道:悟空,此處比那山凹河邊,卻是不同。在人間屋簷下,可以遮得冷露,放心穩睡。你都莫來,讓我先到那齋公門首告求。若肯留我,我就招唿汝等;假若不留,你卻休要撒潑。汝等臉嘴醜陋,隻恐唬了人,闖出禍來,卻倒無住處矣。他自己倒忘了,先前在敕建寶林寺同門的僧官是怎麽對待他的,不是悟空砸了人家廟門前的石獅,這位師父連牆根都沒處蹲的。
唐僧來到路頭上的一戶人家,見大門半開半掩,估計人家有狗什麽的,手持錫杖時刻準備著,不敢跨入半步。不是天黑太晚,人家要關門睡覺,恐怕他隻能枕著通天河的石碑睡覺了。待老者主動詢問,唐僧才說是來求宿的。經驗頗豐的老者一看唐僧就不像個吃苦的,根本不相信他:和尚,出家人休打誑語。東土大唐到我這裏,有五萬四千裏路,你這等單身,如何來得?唐僧忙跟他解釋說有幾個徒弟護著,老者怪唐僧自私自利:既有徒弟,何不同來?請,請,我舍下有處安歇。在這個世界上,自私的人兒走到哪兒都不受歡迎的。
到了廳房之內的八戒,見一群人都在念經,打算學學,於是掬著長嘴喝道:那和尚,念的是甚麽經?喉嚨較粗的八戒聲音自然大些,幾個和尚嚇得跌跌爬爬,通跑淨了。此時的唐僧立即露出了教師爺的本色:這潑物,十分不善!我朝朝教誨,日日叮嚀。古人雲,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汝等這般撒潑,誠為至下至愚之類!走進門不知高低,唬倒了老施主,驚散了念經僧,把人家好事都攪壞了,卻不是墮罪與我?這哪是嫌八戒嚇跑了和尚,攪了人家好事,分明是害怕牽連自己。人家老者哪有唐僧這般心思,反而迴頭作禮:老爺,沒大事,沒大事,才然關了燈,散了花,佛事將收也。八戒的吵聲沒有什麽,反而是唐僧的訓斥之聲吵醒了老者的大哥。老者的哥哥拄著拐杖從內堂出來,道:是甚麽邪魔,黑夜裏來我善門之家?前麵坐的老者,急起身迎到屏門後,道: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東土大唐取經的羅漢。徒弟們相貌雖兇,果然是相惡人善。長者一見麵就對悟空三個有如此評價殊為不易,這些對取經過路的唐僧來說打死都辦不到的。
原先隻說借宿的唐僧見齋飯來了,立即露出了貪婪的本色,先舉起箸來,大概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又念《啟齋經》,正直的八戒知道唐僧有口無心,隻是裝裝樣子的,也不去管他,拿過紅漆木碗來,把一碗白米飯,撲的丟下口去,此時的唐僧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八戒吃了,因為長者也是念佛之人,自己怎好將《啟齋經》念到一半就住下。
吃飽喝足的唐僧好像才記起了剛才的佛事,問人家吃的什麽齋,念的什麽佛,八戒對老和尚的癡傻又是一陣譏刺:師父問他怎的!豈不知道?必然是青苗齋、平安齋、了場齋罷了。待老者說是一場預修亡齋時。八戒笑得打跌道:公公忒沒眼力!我們是扯謊架橋哄人的大王,你怎麽把這謊話哄我!和尚家豈不知齋事?隻有個預修寄庫齋、預修填還齋,那裏有個預修亡齋的?你家人又不曾有死的,做甚亡齋?可見八戒對所有的佛事還是一清二楚的,真不知道此時的唐僧該說些什麽,還有沒有臉再做師父的。
等陳澄、陳清兄弟倆把預修亡齋的前因後果一說,唐僧又假惺惺地:這正是古人雲,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顯然自己是不打算讓幾個徒弟去救的,因為這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還是悟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要八戒和自己一起變化,去救陳家兄弟的一對兒女,八戒的本事差些,道:哥啊,你便會變化,我卻不會哩。一向從不相信悟空話的唐僧此時卻說話了:悟能,你師兄說得最是,處得甚當。常言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一則感謝厚情,二來當積陰德,況涼夜無事,你兄弟耍耍去來。站著說話是不會腰痛的,在唐僧看來,除妖捉乖就跟乘涼似的,可就是這麽輕鬆的事,這位大唐聖僧隻要聽說總會從馬上跌落。難怪八戒道:你看師父說的話!我隻會變山變樹,變石頭變癩象,變水牛變大胖漢還可,若變小女兒,有幾分難哩。這麽簡單的事,你唐僧為什麽不去試試!
八戒從不會耍奸撒滑,果然不會變化。在悟空的幫助之下,才變作陳家的女兒一秤金,和變作關保兒的悟空被人一起抬著,往靈感大王廟而去。悟空道:八戒,象這般子走走耍耍,我們也是上台盤的和尚了。估計一般人聽了這話,臉該像紅布似的,不過唐僧是不會的。八戒也不失時機地道:若是抬了去,還抬迴來,兩頭抬到天明,我也不怕。這景象和西天取經的唐僧真是驚人的相似。不過悟空可不像這位大唐聖僧,對八戒道:你隻看著我,劃著吃我時,你就走了罷。這樣的大哥,誰不敬佩!欲知後事,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