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替師還報恩,玄奘竟有為虎時。
龍子顯形效荊軻,八戒無奈請兄弟。
且說黃袍怪見八戒、沙僧打上門來,料定是夫人走漏了消息,惱的黃袍怪抓住嬌妻的萬根發絲,捽在地上,與沙僧當庭對質。沙僧雖然是吃素的,卻也並不好欺,想著唐僧未報弱女子的救命之恩,少不得多了個心思,和妖怪胡言亂語一番,把黃袍怪蒙了過去。想這黃袍怪也是常理之人,換了唐僧,是無論如何騙不過的。妖怪想既然是自己錯怪了嬌妻,自然該去老丈人那兒賠禮,於是換了新衣,直奔寶象國飛馳。
唐僧聞聽妖怪來了,替國王出了個自認為聰明的主意:陛下,妖精啊,不精者不靈。他能知過去未來,他能騰雲駕霧,宣他也進來,不宣他也進來,倒不如宣他進來,還省些口麵。隻是這主意稱得上綏靖祖師,後來的汪精衛就是跟他學的,汪精衛的速亡論與他的理論毫無二致。唐僧原本是向妖精表功的,哪想到妖精早認清了唐僧的本質,一上來就直奔主題,把這個怕事的長老逼到死胡同裏,在半盞淨水麵前就被脫去了外衣:白額圓頭,花身電目。四隻蹄,挺直崢嶸;二十爪,鉤彎鋒利。鋸牙包口,尖耳連眉。獰猙壯若大貓形,猛烈雄如黃犢樣。剛須直直插銀條,刺舌騂騂噴惡氣。隻嚇得 國王魄散魂飛,多官盡皆躲避,雖然這猛虎不曾吃人,可花果山一千多獵戶的性命就丟在它的口裏。
那黃袍怪還懂些道理,也不是吃人成性的。平日之內還有些把持,可仗著酒力,連一個琵琶演奏家也是不放過的,哢嚓的一聲把充滿藝術和音樂細胞的頭顱吞到了肚裏,估計他閑暇之時就可以聽聽高山流水什麽的。唐僧的性命不曾丟失,應該說是多虧了正在秉持馬無夜草不肥的玉龍三太子。正在吃草的龍子聽到外麵亂嚷嚷的,知道外麵出了大事,忍不住頓絕韁繩,抖鬆鞍轡,急縱身,忙顯化,依然化作龍,駕起烏雲,去救那時運不濟的師父。無奈玉龍本事不濟,不但沒有救得了唐僧,還被黃袍怪傷了後腿,留下了盤大的青痕,最終憑借禦水河才救了性命。從因果報應來看,唐僧遇此劫難是必然的,這龍王也注定是救不了的,後來的傷痕就是對龍子最好的教訓。自此之後,這玉龍再不親自管唐僧的事,不過於心不忍的他,還是替八戒出了個請悟空的主意,算是為唐僧盡了最後之力。
八戒聽了白馬的告誦之後,原是要散夥迴到高老莊的。因為他心裏十分清楚,跟著老和尚是沒有什麽好結果的,菩薩先前的允諾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這個老和尚極其自私,貪天功占小利,且好賴不分的。可禁不住玉龍三太子哭哭啼啼,八戒才答應找悟空試試。八戒知道悟空絕不是小氣之人,隻是因為唐僧的小肚雞腸才不肯去的。正直的他一向反對出爾反爾,而唐僧這人就是最典型的。靠著自己的關係請悟空絕對沒有問題,問題是悟空迴來之後,這老和尚是絕對不會認錯的,因此八戒道:兄弟,另請一個兒便罷了。然後找一個借口:那猴子與我有些不睦。前者在白虎嶺上,打殺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攛掇師父念《緊箍兒咒》。我也隻當耍子,不想那老和尚當真的念起來,就把他趕逐迴去。八戒的話是真的,兄弟之間開開玩笑很正常的,可他不知道有些人會拿著棒槌當針(真),唐僧就是把兄弟之間的玩笑話看成了真實的曆史或曆史的真實。其實多疑的人無不如此,沒有說的話他都能想出來,何況你說了呢?玉龍見八戒不願再為唐僧頂缸,隻好從悟空的方麵解決問題:他是個有仁有義的猴王。你見了他,且莫說師父有難,隻說師父想你哩,把他哄將來。到此處見這樣個情節,他必然不忿,斷乎要與那妖精比並。玉龍覺得對悟空也隻能是抓住他喜歡打架的心理,順便把唐僧救了:管情拿得那妖精,救得我師父。八戒道:也罷也罷,你倒這等盡心,我若不去,顯得我不盡心了。我這一去,果然行者肯來,我就與他一路來了;他若不來,你卻也不要望我,我也不來了。小龍道:你去你去,管情他來也。至於以後的事就看唐僧的造化了,真到那時,悟空走了,這取經團隊就散夥了,玉龍就是想在這裏,也沒人牽它。
經過一夜長途飛行的八戒,終於在花果山落下。看著悟空的家,八戒忍不住感慨萬分:怨不得人家悟空除惡務盡,堅定取經信心,感情人家有一個諾大的家業,還有這多的小猴服侍。哪像自己,一座福陵山還讓猴子給攛掇地燒了,雖然有個嶽丈,但最多也就是個土財主的。說什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話,連命都保不住了,還怎麽安心工作?現在的職業不穩,工作難尋,一天到晚的隻剩下個擔驚受怕。看悟空為什麽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要是人家的後半生是有保障的。自己呢,還必須等著菩薩那沒影的事,剜到筐裏才是菜呢,可現在的他連個綠色都沒看到的。
八戒夾雜在猴群之中,恨自己錯投了豬胎,當初要是錯投猴胎就好了,要不投到猩猩懷裏也行的,反正差不多,那時自己就可以在花果山住下,再不用跟老和尚受苦了。雖然八戒在猴群裏又磕又拜的,還是因為自己的長相被悟空認出來了:你是那裏來的夷人?我這大聖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樣。你這嘴臉生得各樣,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別處來的妖魔。既是別處來的,若要投我部下,先來遞個腳色手本,報了名字,我好留你在這隨班點紮。若不留你,你敢在這裏亂拜!八戒沒有辦法,隻能是自己嘲笑自己:不羞,就拿出這副嘴臉來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幾年,又推認不得,說是什麽夷人!
悟空雖說在花果山逍遙自在,但也少個朋友說話。一見八戒少不得作弄他一番:有甚貶書,拿來我看。八戒哪有這東西,隻能哼哼哈哈。悟空道:既無貶書,又不曾趕你,你來我這裏怎的?沒有辦法的八戒隻好把假話當作實話說:師父想你,著我來請你的。不說便罷,一說反倒惹起悟空地惱來:他也不請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對天發誓,親筆寫了貶書,怎麽又肯想我,又肯著你遠來請我?我斷然也是不好去的。最後悟空留給這位還算有些情分的兄弟一句話:我往哪裏去?我這裏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兒,做什麽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罷。但上複唐僧:既趕退了,再莫想我。要是唐僧在這,地下應該有一個大窟窿的,當然這必須是唐僧還有點自尊的話,不然他還以為悟空在說瞎話呢!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龍子顯形效荊軻,八戒無奈請兄弟。
且說黃袍怪見八戒、沙僧打上門來,料定是夫人走漏了消息,惱的黃袍怪抓住嬌妻的萬根發絲,捽在地上,與沙僧當庭對質。沙僧雖然是吃素的,卻也並不好欺,想著唐僧未報弱女子的救命之恩,少不得多了個心思,和妖怪胡言亂語一番,把黃袍怪蒙了過去。想這黃袍怪也是常理之人,換了唐僧,是無論如何騙不過的。妖怪想既然是自己錯怪了嬌妻,自然該去老丈人那兒賠禮,於是換了新衣,直奔寶象國飛馳。
唐僧聞聽妖怪來了,替國王出了個自認為聰明的主意:陛下,妖精啊,不精者不靈。他能知過去未來,他能騰雲駕霧,宣他也進來,不宣他也進來,倒不如宣他進來,還省些口麵。隻是這主意稱得上綏靖祖師,後來的汪精衛就是跟他學的,汪精衛的速亡論與他的理論毫無二致。唐僧原本是向妖精表功的,哪想到妖精早認清了唐僧的本質,一上來就直奔主題,把這個怕事的長老逼到死胡同裏,在半盞淨水麵前就被脫去了外衣:白額圓頭,花身電目。四隻蹄,挺直崢嶸;二十爪,鉤彎鋒利。鋸牙包口,尖耳連眉。獰猙壯若大貓形,猛烈雄如黃犢樣。剛須直直插銀條,刺舌騂騂噴惡氣。隻嚇得 國王魄散魂飛,多官盡皆躲避,雖然這猛虎不曾吃人,可花果山一千多獵戶的性命就丟在它的口裏。
那黃袍怪還懂些道理,也不是吃人成性的。平日之內還有些把持,可仗著酒力,連一個琵琶演奏家也是不放過的,哢嚓的一聲把充滿藝術和音樂細胞的頭顱吞到了肚裏,估計他閑暇之時就可以聽聽高山流水什麽的。唐僧的性命不曾丟失,應該說是多虧了正在秉持馬無夜草不肥的玉龍三太子。正在吃草的龍子聽到外麵亂嚷嚷的,知道外麵出了大事,忍不住頓絕韁繩,抖鬆鞍轡,急縱身,忙顯化,依然化作龍,駕起烏雲,去救那時運不濟的師父。無奈玉龍本事不濟,不但沒有救得了唐僧,還被黃袍怪傷了後腿,留下了盤大的青痕,最終憑借禦水河才救了性命。從因果報應來看,唐僧遇此劫難是必然的,這龍王也注定是救不了的,後來的傷痕就是對龍子最好的教訓。自此之後,這玉龍再不親自管唐僧的事,不過於心不忍的他,還是替八戒出了個請悟空的主意,算是為唐僧盡了最後之力。
八戒聽了白馬的告誦之後,原是要散夥迴到高老莊的。因為他心裏十分清楚,跟著老和尚是沒有什麽好結果的,菩薩先前的允諾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這個老和尚極其自私,貪天功占小利,且好賴不分的。可禁不住玉龍三太子哭哭啼啼,八戒才答應找悟空試試。八戒知道悟空絕不是小氣之人,隻是因為唐僧的小肚雞腸才不肯去的。正直的他一向反對出爾反爾,而唐僧這人就是最典型的。靠著自己的關係請悟空絕對沒有問題,問題是悟空迴來之後,這老和尚是絕對不會認錯的,因此八戒道:兄弟,另請一個兒便罷了。然後找一個借口:那猴子與我有些不睦。前者在白虎嶺上,打殺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攛掇師父念《緊箍兒咒》。我也隻當耍子,不想那老和尚當真的念起來,就把他趕逐迴去。八戒的話是真的,兄弟之間開開玩笑很正常的,可他不知道有些人會拿著棒槌當針(真),唐僧就是把兄弟之間的玩笑話看成了真實的曆史或曆史的真實。其實多疑的人無不如此,沒有說的話他都能想出來,何況你說了呢?玉龍見八戒不願再為唐僧頂缸,隻好從悟空的方麵解決問題:他是個有仁有義的猴王。你見了他,且莫說師父有難,隻說師父想你哩,把他哄將來。到此處見這樣個情節,他必然不忿,斷乎要與那妖精比並。玉龍覺得對悟空也隻能是抓住他喜歡打架的心理,順便把唐僧救了:管情拿得那妖精,救得我師父。八戒道:也罷也罷,你倒這等盡心,我若不去,顯得我不盡心了。我這一去,果然行者肯來,我就與他一路來了;他若不來,你卻也不要望我,我也不來了。小龍道:你去你去,管情他來也。至於以後的事就看唐僧的造化了,真到那時,悟空走了,這取經團隊就散夥了,玉龍就是想在這裏,也沒人牽它。
經過一夜長途飛行的八戒,終於在花果山落下。看著悟空的家,八戒忍不住感慨萬分:怨不得人家悟空除惡務盡,堅定取經信心,感情人家有一個諾大的家業,還有這多的小猴服侍。哪像自己,一座福陵山還讓猴子給攛掇地燒了,雖然有個嶽丈,但最多也就是個土財主的。說什麽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話,連命都保不住了,還怎麽安心工作?現在的職業不穩,工作難尋,一天到晚的隻剩下個擔驚受怕。看悟空為什麽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要是人家的後半生是有保障的。自己呢,還必須等著菩薩那沒影的事,剜到筐裏才是菜呢,可現在的他連個綠色都沒看到的。
八戒夾雜在猴群之中,恨自己錯投了豬胎,當初要是錯投猴胎就好了,要不投到猩猩懷裏也行的,反正差不多,那時自己就可以在花果山住下,再不用跟老和尚受苦了。雖然八戒在猴群裏又磕又拜的,還是因為自己的長相被悟空認出來了:你是那裏來的夷人?我這大聖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樣。你這嘴臉生得各樣,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別處來的妖魔。既是別處來的,若要投我部下,先來遞個腳色手本,報了名字,我好留你在這隨班點紮。若不留你,你敢在這裏亂拜!八戒沒有辦法,隻能是自己嘲笑自己:不羞,就拿出這副嘴臉來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幾年,又推認不得,說是什麽夷人!
悟空雖說在花果山逍遙自在,但也少個朋友說話。一見八戒少不得作弄他一番:有甚貶書,拿來我看。八戒哪有這東西,隻能哼哼哈哈。悟空道:既無貶書,又不曾趕你,你來我這裏怎的?沒有辦法的八戒隻好把假話當作實話說:師父想你,著我來請你的。不說便罷,一說反倒惹起悟空地惱來:他也不請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對天發誓,親筆寫了貶書,怎麽又肯想我,又肯著你遠來請我?我斷然也是不好去的。最後悟空留給這位還算有些情分的兄弟一句話:我往哪裏去?我這裏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兒,做什麽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罷。但上複唐僧:既趕退了,再莫想我。要是唐僧在這,地下應該有一個大窟窿的,當然這必須是唐僧還有點自尊的話,不然他還以為悟空在說瞎話呢!欲知後事,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