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疑徒拜女流,妖魔因妻爭戰休。

    無能師父誇海口,悟能悟淨又迴頭。

    且說唐僧被碗子山波月洞妖怪綁在定魂樁上,除了放聲悲歌哭哭啼啼,還在不住地猜疑:悟能啊,不知你在那個村中逢了善友,貪著齋供!悟淨啊,你又不知在那裏尋他,可能得會?豈知我遇妖魔,在此受難!幾時得會你們,脫了大難,早赴靈山!大概是哭聲如牛,把妖精夫人百花羞都驚動了,出來看看他是個什麽貨色。唐僧見了百花羞,頓時忘了自己還被綁在那裏,膽怯立收,裝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這時好色男人的通病,唐僧道:女菩薩,不消問了,我已是該死的,走進你家門來也。要吃就吃了罷,又問怎的?聽說女人不吃他,立馬露出了可憐巴巴的形象:貧僧乃是差往西天取經者,不期閑步,誤撞在此。 如今要拿住我兩個徒弟,一齊蒸吃哩!聽說人家百花羞要放他,這唐僧又不惜自降身價,甘做奴才:女菩薩,若還救得貧僧命,願做捎書寄信人。百花羞替他解了繩索,唐僧捧書在手:女菩薩,多謝你活命之恩。貧僧這一去,過貴處,定送國王處。一聽這話就知道唐僧未必真心打算替人送信,萬一送不到時,也好自我安慰的:隻恐日久年深,你父母不肯相認,奈何?切莫怪我貧僧打了誑語。隨後緊緊袖了家書,謝了公主,就往外走,早把兩個徒弟的生命置之度外了還。是為妖妻多年的百花羞想得周到,道:前門裏你出不去!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門外搖旗呐喊,擂鼓篩鑼,助著大王,與你徒弟廝殺哩。你往後門裏去罷 ,若是大王拿住,還審問審問。隻恐小妖兒捉了,不分好歹,挾生兒傷了你的性命。等我去他麵前,說個方便。若是大王放了你啊,待你徒弟討個示下,尋著你一同好走。唐僧磕頭如搗蒜,恨不得把地搗爛,然後如刺蝟樣將身藏在荊棘叢中。

    真如百花羞所言,寬宏大量的黃袍怪放了八戒、沙僧。多虧了八戒、沙僧的嗓門大,才把嚇得半死的唐僧魂給喊了迴來,可他也是隻能答應不能動,虧了沙僧就剖開草徑,攙著這位師父,這唐僧才慌忙的上馬。雖是如此,唐僧一直到寶象國還沒清醒,對城門官道:有唐朝僧人,特來麵駕,倒換文牒,乞為轉奏轉奏。連以前報號的規矩都忘了。但他自私的本性什麽時候都忘不了的,心裏也不會裝著別人,直到國王取本國玉寶,用了花押,遞與了他。唐僧收了文牒,才說起三公主的事,看來在沒有得到驗印之前這唐僧就不打算告訴人家的。作為正常的人應該是先告訴國王三公主的事,然後再說驗印的事。可在唐僧的眼裏隻有自己的事,哪怕是芝麻粒大的事也是天大的事,至於別人的事就是再大,算上顆米粒兒就不錯了。看這唐僧一轉身就忘了是誰救他的,此舉大概小人都做不出的。

    麵對著國王大哭,三宮滴淚,文武傷情,前前後後,無不哀念的感人場麵,這位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的唐僧竟一言未發,實實的半點同情心都沒有的,這國王的假女婿當初就應該吃了他。哭了半天的國王連聲數問,文武百官無人敢應,這唐僧也如秋蟬噤聲,此時不但是可恨而而且可惡,因為要救的不僅僅是國王的女兒,更是他唐僧的救命恩人。好在有大臣提議,國王發問,唐僧才不得已,道:貧僧有兩個徒弟,善能逢山開路,遇水迭橋,保貧僧到此。如果沒人發問,他至死也不會說的,這是唐僧對善良之人的一貫原則,難怪國王對唐僧生氣:你這和尚大沒理。完全是對唐僧人格的一種鄙視,隨後又道:既有徒弟,怎麽不與他一同進來見朕?若到朝中,雖無中意賞賜,必有隨分齋供。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懂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道理,可我們的唐僧心裏裝的隻有自己。不過他這類人往往有拿著不是當情理的本事:貧僧那徒弟醜陋,不敢擅自入朝,但恐驚傷了陛下的龍體。此話果然得到國王的一陣嘲笑:你看你這和尚說話,終不然朕當怕他?分明是你唐僧不讓人來嘛。

    一向被唐僧稱為呆子的八戒在接到國王的金牌之後,卻迅速地判斷出皇帝的意思:想是師父下了書,國王道,捎書人不可怠慢,一定整治筵宴待他。他的食腸不濟,有你我之心,舉出名來,故此著金牌來請!國王見八戒親自請纓捉妖,即命九嬪妃子將自己親用的禦酒,整瓶取來,權與八戒送行。遂滿斟一爵,奉與八戒道:長老,這杯酒聊引奉勞之意。待捉得妖魔,救迴小女,自有大宴相酬,千金重謝。那八戒接杯在手, 人物雖是粗魯,行事倒有斯文,不敢越禮,對唐僧唱個大喏道:師父,這酒本該從你飲起,但君王賜我,不敢違背,讓老豬先吃了,助助興頭,好捉妖怪。那八戒一飲而幹,才斟一爵,遞與師父,這實在是對唐僧最大的諷刺。諸位也許還記得,唐僧在與悟空兒時舊友攀談續親時,曾道:隻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賜我做禦弟三藏,指唐為姓,故名唐僧也。賜法號是真,可什麽時候指唐為姓的?還出家人不打誑語呢,這要是唐僧還在唐朝地界,那是犯了假傳聖旨欺君之罪的。由此看來這唐僧說話的虛實還是很有分寸的,但凡遇到地位比自己略差些的,那大話是盡情地說,撐破天也不怕的;但凡遇到自己親力親為的,那一定是實話實說:貧僧粗知念佛,其實不會降妖。

    國王見八戒、沙僧騰雲駕霧去捉妖怪,怕唐僧也隨著飛走,道:長老你且陪寡人坐坐,也莫騰雲去了。因為國王看出了他的為人,壓根就不相信這位師父的話。唐僧大概好東西吃多了,實話沒有地方可放,隻好道:可憐可憐!我半步兒也去不得!到現在該明白唐僧素酒也不喝一點的原因了吧?害怕酒後吐真言,唐僧十分清楚自己的,連吃的稍多一點實話都沒處可放,因為自己虛假的東西太多,總的先給它們找個地方。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瞎話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寒並收藏瞎話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