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竭力遭小覷,愛憎分明真仗義。

    黑風山怪欲救寺,金襴袈裟改主意。

    且說悟空一路西行,到了觀音禪院,這三藏難免又露出了小人的作姿。和尚見了悟空相貌,有些害怕,便問:那牽馬的是個什麽東西?這應該是正常的,在大街上我們見了胡子密得還忍不住多看兩眼呢,何況人家見了個無腮的。可看看這位師父的迴答就讓人有些鄙夷,三藏道:悄言,悄言。你看不出來哩,醜自醜,甚是有用。明擺著告訴人家你們說的都是真的,唐僧壓根就沒有把悟空跟自己平等對待的。及至進了寺院這三藏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金象叩頭,搞的像個真事似的,之後又選打鼓這個輕鬆的營生,讓悟空去撞鍾。唐僧大概也隻是個樣子,因為他很快住了鼓,大概悟空覺得替師父不好意思,還隻管撞鍾不歇,或緊或慢,撞了許久。佛心不定的唐僧問道:拜已畢了,還撞鍾怎麽?悟空嘲笑道:你那裏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的。告訴自己的師父哪怕是做一天和尚,也要把本職工作做好,也難怪吳老先生一會說唐僧是和尚一會說唐僧是道人的。

    按說這佛家之人該是一心向佛心無旁騖的,可這位三藏見了人家的一個羊脂玉的盤兒,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一把白銅壺兒,就誇愛不盡: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你一個和尚管這些幹什麽,隻管念經吃素就是。也許是實在想占有這些東西,忍不住提示: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可惜這寺院的和尚沒有理會,認為大唐國度的人怎麽會連這種東西都看在眼裏。小地方的人見識少,免不得要問那東土有什麽寶貝的:老爺乃天朝上國,廣覽奇珍,似這般器具,何足過獎?老爺自上邦來,可有什麽寶貝,借與弟子一觀。聞知老和尚要看他那金襴袈裟時,這位聖僧的小氣又暴露無遺,自己的東西連給人家看一眼也不舍得,不但如此,還無端地猜忌,道悟空: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雲,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明明是自己的心思還假托古人之口 ,明明是自己貪婪,還把罪名推到別人身上。看來這袈裟讓我我也會偷的,反正你不拿他的他也會把你當小偷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的金池長老在兩位小和尚廣智和廣謀的攛掇下,對這位東土而來的和尚無端猜疑免不得生氣,決定一把火了之,順便把這件金襴袈裟放在應放的位置。

    起火之後的唐僧又露出了膽小多疑的本質:是他們放的火麽?悟空道:不是他們是誰?三藏道:莫不是怠慢了你,你幹的這個勾當?行者道:老孫是這等憊懶之人,幹這等不良之事?這唐僧真正的是一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跟這樣的領導工作就是不生病也會被氣死。果然聞聽悟空助風,又如女人一般:天那,天那!火起時,隻該助水,怎轉助風?完全是副假正經假聖人的樣子,其實後麵才是他真正要說的東西:袈裟何在?敢莫是燒壞了也?悟空保證道:沒事,沒事!燒不壞!那放袈裟的方丈無火。得到了保證的三藏還是恨得咬牙切齒道: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兒傷損,我隻把那話兒念動念動,你就是死了!悟空知道自己的師父麵善心狠的,慌了道:師父,莫念,莫念!管尋還你袈裟就是了。等我去拿來走路。

    迴過頭來我們看看三藏和這位金池長老的一番較量,也著實令人可惜,金池長老可以說就死在了這位大唐高僧的手裏。老僧道:我弟子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誠所謂坐井觀天,樗朽之輩。癡長二百七十歲了。放到現在申請個吉尼斯世界紀錄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等到火起之後,連悟空都知道保護這位老人的,可是唐僧聞聽失了袈裟,對悟空不依不饒的,實際上這是要把金池長老逼向死地。果然金池長老尋不見袈裟,又見燒了本寺的房屋,幾百人的生計就此成了問題,萬分煩惱焦燥,加上唐僧嚷得又急又恨的,怎敢答應?因尋思無計,進退無方,拽開步,躬著腰,往那牆上著實撞了一頭,人類曆史上的最長壽命到此為止。先前連個強盜也不讓殺的主,寧肯丟了性命都要救下七個強盜的,僅僅是為了一件袈裟就置人於死地,況且這袈裟原本就是別人送的,再送給別人也不是不可以,到此我們也許稍稍明白了這位大唐高僧的心理:但凡與自己無關的事那一定是要唱高調的,調子高的無人敢唱才好呢;但凡與自己有關的,哪怕是芝麻大的一點利益,也是分毫不讓的,至於說損害了自己利益的人更是要睚眥必報的。這三藏一時一刻也忘不了自己的東西,也無時無刻不害怕掉了自己的性命,恨不得悟空是隻既能跑又不吃草的馬兒才好,關鍵時候分成幾半才好,這樣工錢才少。聞聽悟空要去黑風山黑風洞找金襴袈裟,這三藏道:你去了時,我卻何倚?明明是自己本事不濟,那在平時就不要總充大的,老老實實多好,不然你在關鍵時刻衝鋒陷陣也可以,可他稍微遇到一點事,有時這危險還是自己想的,就露出怯懦的本質,這悟空實在應該給他多多準備幾塊尿不濕。

    至於黑風洞的妖精從各方麵來看還算是個好妖的,一是懂得水火無情的道理,看到禪院火光晃亮,妖精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裏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即至煙火之下,果見衝天之火,前麵殿宇皆空,兩廊煙火方灼。他大拽步,撞將進去,救人第一。二是對袈裟的處理也算得當的,雖見了袈裟才一時起意,拿走了袈裟,但不不是完全為了自己。主要是這袈裟放在三藏手裏,也屬明珠暗投,整天藏在包袱裏,還不如留在別人手裏呢,人家妖怪畢竟還準備用它開個佛衣大會什麽的,至少可以讓人參觀參觀弘揚佛法的,哪像唐僧那麽小氣,簡直就是葛朗台的弟子。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瞎話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寒並收藏瞎話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