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佛貼悟空隨行,如意棒除滅六生。

    唐三藏因言起隙,觀世音金箍相贈。

    且說三藏在撒潑打滾之際,忽聞山腳下叫聲如雷,卻原來是五行山(現名兩界山)下的悟空叫道: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又唬得三藏不輕,虧了劉伯欽膽大才引得三藏前行。不過這位三藏從開始遇到悟空就沒有什麽地位的,先是被訓:師父,你怎麽此時才來?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又被悟空支使地爬山越嶺揭了佛貼,隨後又攆得往東走了五七裏遠近,還是不行,聽得依然是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這才算是沒了悟空的動靜。諸位一定還記得三藏的洪言: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裏鬆枝頭向東,我即迴來。不然,斷不迴矣。而這位唐僧還未出國門,就迴走了五七裏路之多,估計少說也有十裏的路程。一聲地裂山崩之響,又把包括三藏在內的眾人嚇得盡皆悚懼。初出茅廬的悟空對這位師父自始沒有什麽真感情,隻按規定的禮儀拜了四拜,即起身與劉伯欽道謝:承大哥替我臉上薅草。沒有一句謝謝師父的話。

    說實話這位師傅也委實做的太差,除了送悟空一個行者的混名(綽號),再不舍得送悟空點什麽,連個見麵禮都沒有的。大概三藏從悟空蹦出來的刹那,就意識到悟空將是最高榮譽稱號的有力爭奪者,所以對悟空也是十分冷落,任這位徒弟赤條條地跟著,連點遮羞布也不舍得給的。直到見一隻猛虎,咆哮剪尾而來,這悟空的褲裙才算有了著落。悟空的第一次亮相就唬得那陳玄奘滾鞍落馬,咬指發傻:天哪,天哪!像個老婆似的。走了一路的悟空瞧出了師父的小氣,把金箍棒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腹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個囫圇皮來,剁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為兩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旁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對這位師父指望都不指望他一根線的。好在天晚時悟空到了自己的兒時玩伴(現在的長者)家,趁三藏洗浴,脫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卻將那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麵樣的折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算是有了一身披掛。這三藏再怎麽小氣也不好張口就要的,隻能道:你不嫌殘舊,那件直裰兒,你就穿了罷。不過各位注意,這位師傅除了這件被悟空洗澡時搶去的又髒又舊直裰兒,還是什麽也沒給的,悟空隻好勒著根藤條權作腰帶的。想來這悟空也夠可憐的,西天取經的路上連根象樣的腰帶也不曾有的,難怪一路之上那麽多女妖精看都不看悟空一眼的,這來自天朝大國的唐僧也算是夠摳門的,得罪了悟空不說,連我大唐的國格人格都給丟盡了,事後悟空與他的摩擦不斷實在不算奇怪了。

    從長者出來的悟空在朋友家丟了麵子,把火氣灑在了六個強盜身上,強搶豪奪罪不致死,悟空肯定是知道的,無奈自己身為取經班子的核心成員,連件得體的衣服也沒有,自然是說不過。單單同性也還好說,誰能保證今後就不遇到個異性什麽的,悟空必須為以後打算的。在強盜唬得那三藏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不能言語時。悟空道:這都是送衣服送盤纏與我們的。將個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嚐思、意見欲、身本憂一起送到了各自的姥姥家。剛才還顫驚驚的唐僧此時卻有了話說:你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隻可退他去便了,怎麽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麽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這哪裏是嫌悟空打死強盜,分明是怕受連累吃官司。等悟空解釋道: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打死你哩。三藏看看強盜已死,再也傷不到自己,又強詞奪理道:我這出家人,寧死決不敢行兇。我就死,也隻是一身,你卻殺了他六人,如何理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怎麽偏偏忘記了自己先前見了狼虎蛇蟲,苦苦哀求劉伯欽的樣子,不但如此,還找了悟空一身的不是:隻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象當時行兇,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言下之意有悟空是取不得真經的。人家悟空隻是保護你唐僧取經的,取得迴來取不迴來都是你三藏自己的事,隻要你路上不死,悟空就是最大的勝利。三藏隻管緒緒叨叨,根本沒有看到悟空早已火起: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緒浩惡我,我迴去便了!

    事情的起因看起來像是因為悟空打死了幾個強盜引起的,如果這幾個人真是強盜,那也許真的不該一棒子打死,總還有說服教育的餘地,不過也難說,誰知道他們在此之前幹了什麽打家劫舍、強搶民女、逼良為娼的活,退一步說,教育也不是萬能的,即使是放在監獄裏也有屢教不改的。更為重要的是這六個人是吳承恩先生有意安排的,他們分別代表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在佛門看來是六賤,自然該殺。一個入道還不到一天的悟空就該知道怎麽做,可這位胎裏素的三藏怎麽就不曉得呢,可見革命不分先後,覺悟卻有高低是有道理的。

    悟空的離開無疑是正確,這唐僧隻能是舍身拚命歸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張,沒有辦法,誰讓自己那麽小氣與愚笨。在這關鍵時刻,觀音菩薩做起了居間調停的角色,菩薩知道唐僧小氣的的脾氣,舍不得給別人一個芝麻粒子,道: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算是以唐僧的名義送給悟空的東西。然後又道:我那裏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畢竟這唐僧還是師父,來曆又比悟空高級,觀世音菩薩還要給三藏些麵子。

    從東海歸來的悟空聽了龍王的一番語重心長的教育,已然認識到了錯誤,見到觀世音菩薩急忙認錯,道:他卻怪我兇頑,我才閃了他一閃,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薩見悟空如此仗義,不免放下心來,後悔自己給了三藏那個東西,特意提醒道:“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

    再看號稱出家人不打誑語的三藏,麵對悟空問衣帽來曆的時候,這位大唐高僧是如何說得: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把謊說的比太陽還圓還耀眼,悟空也是情急忘了菩薩的提示,忘了唐僧的為人,想也沒想就把帽子戴了。這三藏一見悟空戴了帽子,急不可耐的他飯也不顧得吃,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聞聽悟空喊頭疼,更是不住的又念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直到恐怕悟空扯斷金箍,才住了口不念。不念時,見悟空將金箍棒插入箍裏,往外亂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斷了,口中又念起來。把悟空痛得豎蜻蜓,翻筋鬥,耳紅麵赤,眼脹身麻。此時的唐僧哪裏還顧得上半點師徒的情分,也怪不得悟空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瞎話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肖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肖寒並收藏瞎話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