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耶夫人那時年過四十,身體衰弱,生了太子七天後便離世,從此,她的妹妹波闍波提夫便負起了撫育太子的責任。


    淨飯王晚年得子,後繼有人,心中很歡喜,於是和有德望的婆羅門商議,為太子取名喬達摩?悉達多。


    這時,有一位隱居的修道者阿私陀,到來為太子占相,預言太子將來,若是在家,便成為轉輪聖王,若是出家,必為覺者,淨飯王聞說,不禁愁惱,深恐兒子他日會修行。


    這太子由七歲開始,每天必須研習經典,年紀稍長,又要學習騎、射、劍等武藝,他雖然於文、武二途都漸漸得到很高的造詣,但他最喜歡的,還是思索人生的奧秘,什麽生命從何而來?人生真正的目的是什麽?生命的盡頭有沒有歸宿?這些人生問題,恐怕飛揚來了也答不出來,年輕的太子自然也難免迷惘了起來。


    有一天,淨飯王攜太子到郊外遊玩,太子看到農門在田中耕種,烈日曬背,滿身泥漿,十分辛苦,耕牛拖著笨重的犁耙,弄得皮破血流,行動稍慢即遭鞭打,在翻開的泥土中,有些小蟲受了傷,小鳥看到,便飛下來爭啄。


    在大自然裏,萬物弱肉強食,小蟲死,小鳥得而生存,生和死,互相依附,每個生命都是極短暫的,最後更不免要死亡。


    當即,太子在樹蔭下端坐默思,慈憫的心頓生,而出離世間的意念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中


    隨著歲月的消逝,淨飯王由於年邁力衰,希望太子能繼承王位,又憂心阿私陀的預言實現,所以在太子十九歲的時候,便替他娶了拘利城的公主耶輸陀羅為妃,隨後為太子築了寒、暑、溫三時的宮殿和美麗的花園,又挑選了一些宮娥彩女來侍候他,希望透過奢華的生活享受使他不要生起修行的意願。


    歡樂的日子,如行雲流水般過去,但這並不是太子所要追求的理想修行方式,這日,太子得到父王的同意,帶著侍從出遊,在東門看見曲背貧困的老人,在南門看見痛苦呻吟的病人,在西門看見送葬中的死人,他看見了這些人生不可避免的苦難,不禁向隨從說道,“我非為眾生脫離這生、老、病、死的苦才好!”。


    不久,太子來到北門,遇見了一位小乘佛教的僧人,這僧人見到他不凡的儀容,又聽到他說出自己的修行,是為求脫離生老病死的痛苦,不禁連聲讚許。


    自此之後,太子渴望出家修行,就在二十九歲那年,他的兒子誕生了,淨飯王後繼有人了,因此在一個午夜,他帶著侍從,跨上巨馬,默然出了王宮,向城外馳去,然後進入一座森林,割斷長發,脫去服飾,換上蓑衣,又遣走侍從。


    太子離開森林,繼續向東南方向而去,到毗舍離城附近拜訪修道者跋伽婆,他在苦行林中,看到許多修苦行的人,用種種奇怪的方法來折磨自己的身體,他們以為隻要這樣做,來世便可生天,享受快樂,可不合理的苦因,又怎能得到合理的樂果呢?


    太子認為這種方法,決不能解脫生死,所以住了七日,便漠然離開了。


    當淨飯王聽到太子已經出家的消息後,心中很悲痛,立即派遣宮中親信和大臣去勸籍太子,他們遠遠窺見太子在一棵樹下端坐靜思,便上前勸他迴宮,太子迴答說,“我修行,是要為眾生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立誌堅定,先不迴宮。


    這些人十分無奈,隻好留下其中五人,陪伴太子四處學道。


    接下來,太子繼續向南行,渡過了恆河的急流,來到了摩揭陀國,當地居民看到他的風姿,都是讚歎不已,這裏的國王知道了後,便請他入宮相會,當國王見到他的莊嚴容貌,聽到他的深妙哲理,大為折服,懇切地要求他留下來教化人民,而且願以王位相贈。


    然而,太子一心尋求解脫生死之道,堅決地迴絕了國王的好意,隨即來到王舍城附近的一個林穀,拜訪兩位著名的宗教大師阿羅邏和鬱陀羅,兩人認為修道的方法是應先出家,托缽為生,修行禪定。


    太子留在這裏好幾個月,禪定境界修得很高,可對解脫生老病死之道,卻仍無所得,隻好離去,來到尼連禪河邊。


    在這裏同修苦行,靜坐沉思,每日或隔日進食一秕一米,後來還七日才進食一次,這種刻苦的修行,讓身為凡人的他身體消瘦。皮骨相連,一直度過了六個年頭。


    六年的苦修,太子仍未能解脫生老病死,無奈之下,隻好放棄這種修行,走進尼連禪河去沐浴,洗滌身上的積垢,隨後還接受牧女牛乳的供養,因此身心立馬恢複如初。而此時隨伴他的五人認為他的道念不堅,悄悄離讓而去,來到別的地方繼續修他們的苦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之龍族至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夜末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夜末路並收藏洪荒之龍族至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