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係統獎勵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非啞然失笑,很是讚同,“哈,這形容倒是貼切,複古守舊,不知變通,腐儒兩字用得好啊。”
門外,店小二拎著食盒敲門,“先生,您的飯食好了。”
“進來。”
很快,案幾上擺好了四樣小菜,醋溜白菜、生魚片、燒雞、涼拌黃瓜,還有兩壺酒。
酒壺隻是剛剛打開,韓非輕輕一嗅,嘴巴微張,很是陶醉,“如此深夜,美酒佳肴,更有蘇兄這樣的朋友相伴,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說完,他拿起酒壺,給兩人滿上,“請。”
蘇銘一同舉杯,清冽的酒水入喉帶著綿柔醇厚的口感,還有粟米的香氣,比他在鹹陽宮喝的酒要好喝得多,畢竟秦國實行禁酒令,糧食是戰略物資,要儲存起來用於打仗,釀酒太消耗糧食了。
一杯酒入喉,韓非打開了話茬,“我喝過許多酒,還是有間客棧的酒最合我的口味,兼具米酒的香氣和黃酒的口感,可惜,就是有一點不好。”
在華夏,曆代以來都是黃酒米酒是主流,到了近代,因為時局變幻,白酒才慢慢取代了黃酒米酒的位置。
“哦?哪一點不好?”
韓非晃了晃腦袋,“這酒太貴了,丁掌櫃的酒菜是桑海城一絕,想要喝到,還得花大價錢。”
“依我看,韓先生應該不缺錢才是。”蘇銘的目光在他的衣服上掃過。
韓非一杯酒飲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這世上,有誰不缺錢呢?這酒雖好,偶爾一頓解解饞不錯,但若是經常喝,把嘴養刁了,那可就慘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正是這個道理,就像是美人一樣,再好看的美人,天天看也會膩味,隻有品鑒不同的美人才能領略到不同的風情,更不會膩味。”
蘇銘神色略有些古怪,怎麽韓非這小子跟他說話就像是老飄客一樣。
“同樣,法之道,也要因時製宜,因地製宜,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因循守舊,否則,再好的法也會不合時宜,令人厭惡。”
突如其來的轉變把蘇銘驚得不行,能從酒講到美人,再講到法,不愧是能寫出《韓非子》這種著作的人,想象力就是豐富。
蘇銘給自己倒上酒,笑著問道,“哦?韓先生以為未來的法將是何種模樣?”
喝了酒,韓非顯得有些上頭,臉上出現了緋紅色的酒暈,“我心中的法,可以囊括一個王朝的方方麵麵,從一個人出生到死亡,成婚、分家、種田、稅賦、生子等等。”
“這樣的法一定要具有因事變動,因時變動的活力,不可一成不變,此一時彼一時也,一百年前的律法用於現在,或許還能說得過去。”
“可兩百年前,三百年前的法再用,就顯得不合時宜。”
蘇銘又問道,“韓先生,現在的七國用的不都是兩百年前的律法?各國變法之後,原先的法不是被廢棄就是名存實亡,能留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
韓非眼裏閃過一絲清醒,隨即又陷入混沌,“是啊,除了秦國之外,各國已經失去了開拓進取的心思,當權者醉生夢死,惶惶度日,連自保都困難,更不用說改革變法。”
“但我相信,未來天下會再度一統,將會有一個史無前例的國家出現,它囊括了七國之地,包容海內,從南到北,疆域萬裏,千萬子民。”
“這樣的國家需要一部完整全麵的律法,唯有如此,才能將割裂的百姓統一管理,消除天下人的隔閡。”
話雖然如此,但韓非知道,這樣的國家永遠不會是他所在的韓國。
七國當中,韓國地域狹小,是最弱小的國家,本身又夾在秦魏之間,無論向南向北,都無法開拓。
中原之地富饒,可四戰之地卻也讓人頭疼,沒有開拓的餘地,無論 是秦國,還是魏國都不是現在的韓國可以抗衡。
一旦韓國變得強大,勢必會迎來秦魏兩國的打擊,他們不可能允許韓國變得強大。
蘇銘幽幽一歎,“這樣的國家,當真是讓人向往,未來若是有這樣的國家出現,我定當出仕,為國效勞。”
想到後世嬴政被黑了兩千多年,暴秦之名被無數文人墨客口誅筆伐,他便心生扼腕。華夏曆代皇帝當中,若是選出一個皇帝排名的話,嬴政即使不是第一也一定是前三之列。
隻可惜,司馬遷的史記把秦國黑的太厲害了,什麽“失期,法皆斬。”這些都是杜撰之語,是為了表明秦法的嚴苛與殘暴,突出造反的合理性。
秦法確實嚴苛,但並不殘暴,後世雲夢睡虎地秦竹簡算是給秦法正名,狠狠打臉了一波史記。
曆史,從來是成王敗寇,政治正確曆來都是如此,假如 司馬遷不黑秦國,史記也未必能發表。
既然蘇銘要扮演嬴政,那他就要實現嬴政的夢想,建立一個強大昌盛的秦帝國,不會再讓它二世即亡。
隨著思維散發,蘇銘逐漸堅定了內心的想法,並想要將其付諸於行動。
【恭喜宿主,嬴政扮演進度達到百分之二十,獎勵:藏兵訣。】
熟悉的機械聲再度響起,蘇銘一愣,神色恢複如常,選擇了不理會。
韓非放聲大笑,“哈哈,這樣的國家,若能在有生之年見到,這輩子算是沒白活了。”
作為法家集大成者,他非常清楚法家對於一個統一國家的重要性。
禮或許重要,但在他眼裏,法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石。
禮是貴族,是士大夫和官員們的製度,禮儀可以束縛他們,但卻管不了下麵的芸芸眾生,禮不下庶人。
庶人百姓,不通大禮,該如何約束他們?
唯有製定合適的律法,才能管理天下千萬百姓,這世上,終究還是庶人更多,他們才是一個國家統治的基礎。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天下戰亂幾百年,有多少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他們連衣食足都做不到,更遑論是倉廩實。
即便是坐擁魚鹽之利的桑海,也一樣有數不清的窮人,他們連飯都吃不起。
是因為他們懶,不知上進麽?
不,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耕種的田地,沒有可以用來打漁的漁船,隻能終日遊蕩,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
管中窺豹,可以得知天下還有多少這樣的百姓。
要靠禮儀來管理他們,簡直是異想天開。
他們連生活都成問題,仁義,多麽奢侈,孔孟之道適用於個人修養,讓人不斷向完美的君子靠近,卻不適合用來治國。
蘇銘慢飲一口美酒,沉聲道,“天下戰亂數百年,苦的終究還是百姓,這天下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但他們卻淪為野心家的墊腳石,成為他們豐功偉業的一部分。”
“韓先生,想必天下百姓已經厭倦了這樣的戰爭,更討厭無休止的殺戮,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人能結束亂世,還天下一個太平。”
此時,韓非一杯接一杯,已經醉了。
聞言,他舉起酒杯,“來,敬這份太平!”
雙方碰杯之後,韓非當即趴在桌上不省人事。
蘇銘歎了口氣,將杯中酒飲盡,“韓兄,敬這份太平!”
終究是交淺言深,蘇銘沒有說出招攬的話語,韓非是韓國公子,體內流的是韓國王室的血脈。
秦國與韓國敵對,他怎麽可能會幫助秦國對付韓國。
不經曆打擊,他是不會對韓國死心的,年輕之人,一腔熱血,不撞南牆不迴頭,希望韓國這麵牆夠硬,能讓他頭破血流。
蘇銘放下酒杯,露出一個莫名的笑容。
隨後,蘇銘叫來店小二,給韓非安排了一間客房,第二天一大早,收拾東西上路,離開了桑海城。
城門前,蘇銘迴頭,望向有間客棧的方向,韓非,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見麵。
……
馬車內,蘇銘雙目緊閉,心中默念,“係統,領取獎勵!”
“係統獎勵已發放,請宿主查收。”
隨即,蘇銘腦海中浮現出一道術法,藏兵訣就是武者用來藏匿兵器的術法,可將武器與武者綁定,心念相合,或偽裝成其他事物,或藏在身上,常人無法用肉眼見到,如同障眼法一般。
這道術法,有意思。
蘇銘腦海中莫名浮現出一幅畫麵,他伸手一招,一柄寶劍驀然出現在手中,仿佛憑空出現。
像是後世那些武俠劇當中,就有類似的場景,看著他什麽都沒拿,伸手一招,武器就出現在手上,就像是變戲法一樣。
這種手段,倒是挺實用,畢竟有時候的場合不適合帶武器,有藏兵訣倒是免了這樣的境況。
隨即,蘇銘運轉口訣,修習藏兵訣。
至於寶劍,他現在還不急,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名劍,等他攻滅六國,還怕找不到適合他的寶劍?
羅網當中倒是有名劍,隻可惜那些名劍殺戮太重,造型太醜,他不喜歡。
另一輛馬車上,甘羅坐在車前,找蓋聶聊天,“蓋先生,聽說你們鬼穀弟子下山前,要經曆鬼穀子的各種試煉,當初你下山的時候,經曆了什麽樣的試煉?”
“鬼穀一脈的試煉分很多種,我下山前經曆過一場智謀考驗,那次正好與羅網中的黑白玄翦碰上,好在那次不是我獨自一人,不然現在能不能站在這裏,還是兩說。”
“羅網的人有這麽厲害?”甘羅作為秦國上卿,隻知道呂不韋成立了羅網組織,並沒有親身麵對過羅網。
蓋聶沉默片刻,迴道,“羅網的殺手深不可測,那日,如果不是和師弟一起執行任務,那真的是兇多吉少,黑白玄翦實力超群,我遠遠不及他。”
甘羅瞪大眼睛,以為蓋聶是在誇張,“蓋先生謙虛了,羅網的殺手再厲害,難道還能比得過鬼穀縱橫聯手?”
然而,這句話說完,蓋聶沉默了。
現在的鬼穀縱橫還真打不過黑白玄翦,即使聯手也不是他的對手,當然,黑白玄翦本身就是一代劍豪,再加上黑白雙劍,天下少有敵手。
無論是蓋聶,還是衛莊都隻是初出茅廬,見識不多,等以後他們成長為完全體,自然不虛黑白玄翦。
至於現在,他們還太嫩了。
……
半個月後,蘇銘他們終於來到臨淄。
臨淄城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八百餘年。
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誌高氣揚 。”臨淄城居民七萬戶,為海岱之間一大都會。
戰國時代,幾十萬人的大城市並不多見,而像臨淄這樣有將近八百多年曆史的城市隻有一個。
秦國在戰國的時候遷都,楚國在郢都定都之後,曆經數次遷都,被秦國擊敗後又定居在壽春,韓趙魏更是在分了晉國之後才確定了國都。
這些國都的曆史都不長,唯有齊國的臨淄作為齊國國都,一直沒有遷移。
臨淄城牆高大,夯土上有著斑駁的痕跡,仿佛歲月的年輪,現在的齊國國君是齊襄王之子田橫,他即位之初,由母親君王後輔政,後來君王後逝世後,王後的族弟後勝執政。
可以說,王權已經衰弱,朝政由外人把持。
如今的齊國就像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已近黃昏,體製腐敗,王權衰弱,使得擁有八百年曆史的臨淄看起來也有些衰敗。
齊國商業發達,蘇銘這樣的商人在城門交了錢就被放進去了,他們一行人做過偽裝,又會說齊國話,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在城內找了個客棧住下,蘇銘他們就安頓下來,來臨淄,主要是為了見識一下稷下學宮,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學府。
一連幾日,蘇銘他們都在外麵打探稷下學宮的消息。
自從荀子辭去祭酒之位後,稷下學宮的聲勢就大不如以前,而今諸子百家各路學派的思想已經趨於成熟,甚至在創始人逝去之後陷入分裂。
因此,稷下學院已不複當初“百家爭鳴”的盛況,但即使是如此,這樣的學府也不是一般人能進。
很快,蘇銘他們就找到了門路。
門外,店小二拎著食盒敲門,“先生,您的飯食好了。”
“進來。”
很快,案幾上擺好了四樣小菜,醋溜白菜、生魚片、燒雞、涼拌黃瓜,還有兩壺酒。
酒壺隻是剛剛打開,韓非輕輕一嗅,嘴巴微張,很是陶醉,“如此深夜,美酒佳肴,更有蘇兄這樣的朋友相伴,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說完,他拿起酒壺,給兩人滿上,“請。”
蘇銘一同舉杯,清冽的酒水入喉帶著綿柔醇厚的口感,還有粟米的香氣,比他在鹹陽宮喝的酒要好喝得多,畢竟秦國實行禁酒令,糧食是戰略物資,要儲存起來用於打仗,釀酒太消耗糧食了。
一杯酒入喉,韓非打開了話茬,“我喝過許多酒,還是有間客棧的酒最合我的口味,兼具米酒的香氣和黃酒的口感,可惜,就是有一點不好。”
在華夏,曆代以來都是黃酒米酒是主流,到了近代,因為時局變幻,白酒才慢慢取代了黃酒米酒的位置。
“哦?哪一點不好?”
韓非晃了晃腦袋,“這酒太貴了,丁掌櫃的酒菜是桑海城一絕,想要喝到,還得花大價錢。”
“依我看,韓先生應該不缺錢才是。”蘇銘的目光在他的衣服上掃過。
韓非一杯酒飲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這世上,有誰不缺錢呢?這酒雖好,偶爾一頓解解饞不錯,但若是經常喝,把嘴養刁了,那可就慘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正是這個道理,就像是美人一樣,再好看的美人,天天看也會膩味,隻有品鑒不同的美人才能領略到不同的風情,更不會膩味。”
蘇銘神色略有些古怪,怎麽韓非這小子跟他說話就像是老飄客一樣。
“同樣,法之道,也要因時製宜,因地製宜,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因循守舊,否則,再好的法也會不合時宜,令人厭惡。”
突如其來的轉變把蘇銘驚得不行,能從酒講到美人,再講到法,不愧是能寫出《韓非子》這種著作的人,想象力就是豐富。
蘇銘給自己倒上酒,笑著問道,“哦?韓先生以為未來的法將是何種模樣?”
喝了酒,韓非顯得有些上頭,臉上出現了緋紅色的酒暈,“我心中的法,可以囊括一個王朝的方方麵麵,從一個人出生到死亡,成婚、分家、種田、稅賦、生子等等。”
“這樣的法一定要具有因事變動,因時變動的活力,不可一成不變,此一時彼一時也,一百年前的律法用於現在,或許還能說得過去。”
“可兩百年前,三百年前的法再用,就顯得不合時宜。”
蘇銘又問道,“韓先生,現在的七國用的不都是兩百年前的律法?各國變法之後,原先的法不是被廢棄就是名存實亡,能留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
韓非眼裏閃過一絲清醒,隨即又陷入混沌,“是啊,除了秦國之外,各國已經失去了開拓進取的心思,當權者醉生夢死,惶惶度日,連自保都困難,更不用說改革變法。”
“但我相信,未來天下會再度一統,將會有一個史無前例的國家出現,它囊括了七國之地,包容海內,從南到北,疆域萬裏,千萬子民。”
“這樣的國家需要一部完整全麵的律法,唯有如此,才能將割裂的百姓統一管理,消除天下人的隔閡。”
話雖然如此,但韓非知道,這樣的國家永遠不會是他所在的韓國。
七國當中,韓國地域狹小,是最弱小的國家,本身又夾在秦魏之間,無論向南向北,都無法開拓。
中原之地富饒,可四戰之地卻也讓人頭疼,沒有開拓的餘地,無論 是秦國,還是魏國都不是現在的韓國可以抗衡。
一旦韓國變得強大,勢必會迎來秦魏兩國的打擊,他們不可能允許韓國變得強大。
蘇銘幽幽一歎,“這樣的國家,當真是讓人向往,未來若是有這樣的國家出現,我定當出仕,為國效勞。”
想到後世嬴政被黑了兩千多年,暴秦之名被無數文人墨客口誅筆伐,他便心生扼腕。華夏曆代皇帝當中,若是選出一個皇帝排名的話,嬴政即使不是第一也一定是前三之列。
隻可惜,司馬遷的史記把秦國黑的太厲害了,什麽“失期,法皆斬。”這些都是杜撰之語,是為了表明秦法的嚴苛與殘暴,突出造反的合理性。
秦法確實嚴苛,但並不殘暴,後世雲夢睡虎地秦竹簡算是給秦法正名,狠狠打臉了一波史記。
曆史,從來是成王敗寇,政治正確曆來都是如此,假如 司馬遷不黑秦國,史記也未必能發表。
既然蘇銘要扮演嬴政,那他就要實現嬴政的夢想,建立一個強大昌盛的秦帝國,不會再讓它二世即亡。
隨著思維散發,蘇銘逐漸堅定了內心的想法,並想要將其付諸於行動。
【恭喜宿主,嬴政扮演進度達到百分之二十,獎勵:藏兵訣。】
熟悉的機械聲再度響起,蘇銘一愣,神色恢複如常,選擇了不理會。
韓非放聲大笑,“哈哈,這樣的國家,若能在有生之年見到,這輩子算是沒白活了。”
作為法家集大成者,他非常清楚法家對於一個統一國家的重要性。
禮或許重要,但在他眼裏,法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石。
禮是貴族,是士大夫和官員們的製度,禮儀可以束縛他們,但卻管不了下麵的芸芸眾生,禮不下庶人。
庶人百姓,不通大禮,該如何約束他們?
唯有製定合適的律法,才能管理天下千萬百姓,這世上,終究還是庶人更多,他們才是一個國家統治的基礎。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天下戰亂幾百年,有多少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他們連衣食足都做不到,更遑論是倉廩實。
即便是坐擁魚鹽之利的桑海,也一樣有數不清的窮人,他們連飯都吃不起。
是因為他們懶,不知上進麽?
不,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耕種的田地,沒有可以用來打漁的漁船,隻能終日遊蕩,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
管中窺豹,可以得知天下還有多少這樣的百姓。
要靠禮儀來管理他們,簡直是異想天開。
他們連生活都成問題,仁義,多麽奢侈,孔孟之道適用於個人修養,讓人不斷向完美的君子靠近,卻不適合用來治國。
蘇銘慢飲一口美酒,沉聲道,“天下戰亂數百年,苦的終究還是百姓,這天下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但他們卻淪為野心家的墊腳石,成為他們豐功偉業的一部分。”
“韓先生,想必天下百姓已經厭倦了這樣的戰爭,更討厭無休止的殺戮,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人能結束亂世,還天下一個太平。”
此時,韓非一杯接一杯,已經醉了。
聞言,他舉起酒杯,“來,敬這份太平!”
雙方碰杯之後,韓非當即趴在桌上不省人事。
蘇銘歎了口氣,將杯中酒飲盡,“韓兄,敬這份太平!”
終究是交淺言深,蘇銘沒有說出招攬的話語,韓非是韓國公子,體內流的是韓國王室的血脈。
秦國與韓國敵對,他怎麽可能會幫助秦國對付韓國。
不經曆打擊,他是不會對韓國死心的,年輕之人,一腔熱血,不撞南牆不迴頭,希望韓國這麵牆夠硬,能讓他頭破血流。
蘇銘放下酒杯,露出一個莫名的笑容。
隨後,蘇銘叫來店小二,給韓非安排了一間客房,第二天一大早,收拾東西上路,離開了桑海城。
城門前,蘇銘迴頭,望向有間客棧的方向,韓非,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再見麵。
……
馬車內,蘇銘雙目緊閉,心中默念,“係統,領取獎勵!”
“係統獎勵已發放,請宿主查收。”
隨即,蘇銘腦海中浮現出一道術法,藏兵訣就是武者用來藏匿兵器的術法,可將武器與武者綁定,心念相合,或偽裝成其他事物,或藏在身上,常人無法用肉眼見到,如同障眼法一般。
這道術法,有意思。
蘇銘腦海中莫名浮現出一幅畫麵,他伸手一招,一柄寶劍驀然出現在手中,仿佛憑空出現。
像是後世那些武俠劇當中,就有類似的場景,看著他什麽都沒拿,伸手一招,武器就出現在手上,就像是變戲法一樣。
這種手段,倒是挺實用,畢竟有時候的場合不適合帶武器,有藏兵訣倒是免了這樣的境況。
隨即,蘇銘運轉口訣,修習藏兵訣。
至於寶劍,他現在還不急,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名劍,等他攻滅六國,還怕找不到適合他的寶劍?
羅網當中倒是有名劍,隻可惜那些名劍殺戮太重,造型太醜,他不喜歡。
另一輛馬車上,甘羅坐在車前,找蓋聶聊天,“蓋先生,聽說你們鬼穀弟子下山前,要經曆鬼穀子的各種試煉,當初你下山的時候,經曆了什麽樣的試煉?”
“鬼穀一脈的試煉分很多種,我下山前經曆過一場智謀考驗,那次正好與羅網中的黑白玄翦碰上,好在那次不是我獨自一人,不然現在能不能站在這裏,還是兩說。”
“羅網的人有這麽厲害?”甘羅作為秦國上卿,隻知道呂不韋成立了羅網組織,並沒有親身麵對過羅網。
蓋聶沉默片刻,迴道,“羅網的殺手深不可測,那日,如果不是和師弟一起執行任務,那真的是兇多吉少,黑白玄翦實力超群,我遠遠不及他。”
甘羅瞪大眼睛,以為蓋聶是在誇張,“蓋先生謙虛了,羅網的殺手再厲害,難道還能比得過鬼穀縱橫聯手?”
然而,這句話說完,蓋聶沉默了。
現在的鬼穀縱橫還真打不過黑白玄翦,即使聯手也不是他的對手,當然,黑白玄翦本身就是一代劍豪,再加上黑白雙劍,天下少有敵手。
無論是蓋聶,還是衛莊都隻是初出茅廬,見識不多,等以後他們成長為完全體,自然不虛黑白玄翦。
至於現在,他們還太嫩了。
……
半個月後,蘇銘他們終於來到臨淄。
臨淄城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八百餘年。
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誌高氣揚 。”臨淄城居民七萬戶,為海岱之間一大都會。
戰國時代,幾十萬人的大城市並不多見,而像臨淄這樣有將近八百多年曆史的城市隻有一個。
秦國在戰國的時候遷都,楚國在郢都定都之後,曆經數次遷都,被秦國擊敗後又定居在壽春,韓趙魏更是在分了晉國之後才確定了國都。
這些國都的曆史都不長,唯有齊國的臨淄作為齊國國都,一直沒有遷移。
臨淄城牆高大,夯土上有著斑駁的痕跡,仿佛歲月的年輪,現在的齊國國君是齊襄王之子田橫,他即位之初,由母親君王後輔政,後來君王後逝世後,王後的族弟後勝執政。
可以說,王權已經衰弱,朝政由外人把持。
如今的齊國就像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已近黃昏,體製腐敗,王權衰弱,使得擁有八百年曆史的臨淄看起來也有些衰敗。
齊國商業發達,蘇銘這樣的商人在城門交了錢就被放進去了,他們一行人做過偽裝,又會說齊國話,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在城內找了個客棧住下,蘇銘他們就安頓下來,來臨淄,主要是為了見識一下稷下學宮,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學府。
一連幾日,蘇銘他們都在外麵打探稷下學宮的消息。
自從荀子辭去祭酒之位後,稷下學宮的聲勢就大不如以前,而今諸子百家各路學派的思想已經趨於成熟,甚至在創始人逝去之後陷入分裂。
因此,稷下學院已不複當初“百家爭鳴”的盛況,但即使是如此,這樣的學府也不是一般人能進。
很快,蘇銘他們就找到了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