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這一關,算他過了!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時代,就此落幕!
李存智和李存信麵麵相覷,眼裏的興奮變成了凝重,作為李嗣源的左膀右臂,他們很清楚這條命令被執行後會有什麽樣的結果。
但他們也比別人更清楚李嗣源現在的處境,稍有不慎,天子屠刀落下,他們都逃不了,河東諸多將領是李嗣源的老部下,更代表著河東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
李嗣源對他們下殺手,正是為了斬斷這些支持,同時向天子表明立場。
這些人的死亡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在往後的日子裏,死的人還會更多!
對於蘇銘來說,隻是一句話而已,一個幹淨的河東,比他們的性命更重要,至於在這個過程中會死多少人,跟他有什麽關係?
反正,下殺手的人又不是他自己。
於上位者而言,殺人從來都不需要自己動手,往往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決定底層無數人的生死。
李嗣源迴到晉王府時,破碎的大門已經修好了。
他吩咐管事緊閉大門,不見外客。
晉王府裏一片寧靜,太原城當中卻是掀起了腥風血雨,李存智,李存信兩人在城裏大街小巷不斷抓人,殺人。
河東諸位將領除了少數幾人躲過這一劫,其他人都攪和進去,也有聰明人給李嗣源當內應,妄想兩邊下注。
但他們不知道,李嗣源這次是鐵了心要清洗河東,這些牆頭草放在平時也許還能活,但現在,他們死定了,耶穌都救不了他們。
晉王府大門前,有許多將領跪在台階上哭訴,“晉王殿下饒命啊,看在我平時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份上,饒我一命,我願獻出全部家財。”
“殿下,都是李從珂那賊子逼迫,我們都是被逼無奈,請晉王寬恕。”
“殿下饒命,饒命啊!”
……
然而,即使聲音喊得再大,晉王府大門始終緊閉,李嗣源一點露麵的意思都沒有。
時間長了,這些人也不耐煩,剛要破口大罵,便聽到街道上一陣整齊的腳步聲傳來,他們迴頭一看,竟發現是一眾穿著白袍的通文館門徒。
有人剛想說什麽,就被晉星刺穿透了身體。
下一刻,晉王府大門前再度染上了鮮血,收拾完之後,通文館門徒們跪在地上請罪,“晉王殿下,屬下失職,還請殿下見諒。”
數息之後,李嗣源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下不為例,本王不想有人再到門前打擾。”
接下來一連三天,太原城內都有士兵在街道上來迴巡視,百姓們都嚇得躲在家裏不敢出門,直到第四天偷偷打開窗戶,發現街上已經沒了士兵和白色的身影,這才放心的出門。
雖然街道磚石一如既往地幹淨,但人們依舊聞到了空氣中散發的血腥味。
東市菜市口,數百顆頭顱被串成糖葫蘆掛在旗杆上,一片肅殺氣息。
太原城緊閉了三天,三天之後,城內的騎兵盡出太原,前往河東各處調兵遣將,圍剿叛逆分子。
……
在河東掀起大清洗的時候,洛陽的禁軍大比也進行的如火如荼。
軍營校場,蘇銘騎著白色戰馬,身著大唐明光鎧,看上去英武不凡,氣勢逼人,尤其是鎧甲身上繡著的金色龍紋,更是平添了幾分凜然的霸氣。
蘇銘沒有說虛的,而是將腰間的唐刀抽出,指向天空,在眾軍麵前走過,運轉真氣,高聲一喝,“大唐萬勝!”
洪亮的聲音頓時響徹全場,就像是開了擴音器一樣,傳得很遠。
校場中是五萬禁軍,他們穿著鎧甲,手持長槍,大盾,雖然看不到前麵的皇帝,但聽到聲音,心中依然很激動,直接跟著喊道,“大唐萬勝!”
頃刻間,數萬人的聲音齊齊響起,一聲接一聲經久不息。
一直以來,蘇銘都在用各種手段給禁軍們洗腦,教化,每天晨練和晚練更是要唿喊口號,強調忠君愛國。
如今,他們終於見到了往日裏上司口中的天子,如何不激動,如何不興奮。
一盞茶的功夫後,唿聲才漸漸停息。
隨後,蘇銘走到高台上,拿起鼓槌,戰鼓“咚咚”,如同雷聲響徹。
“全軍出擊!”
沒有多餘的流程,沒有多餘的動作,一切早就熟練在心,李文通,石敬瑭等諸多將領帶著麾下士兵離開洛陽,前往各地掃蕩中原。
有不良人的情報係統支持,蘇銘很輕易就得到了各地城池的情況,哪些地方還未被朝廷納入統治,哪些地方又被人割據霸占。
河洛早就被蘇銘經營兩年,民生恢複極快,再加上他讓不良人購買糧草,朝廷現在已經不缺能發動戰爭的糧食。
這次掃蕩之後,以河洛之地為中心的中原核心之地將被凝成一體,勢力再度壯大。
當然,收複失地是一方麵,練兵更是一方麵,未來,他們有大用。
洛陽城牆上,蘇銘看著一隊隊士兵離開洛陽,正準備離開,卻看到了袁天罡的身影。
“掃平叛亂這種小事,也能引起你的興趣?”蘇銘看著他的眼睛,打趣道。
“掃平叛亂確實是小事,但禁軍建立軍威卻是頭等大事,陛下此前身陷囹圄,卻依舊堅持練兵,如今五千禁軍遍地開花,才有了這五萬禁軍。”袁天罡的聲音雖沙啞,但語氣中還是免不了佩服之意。
蘇銘立在城頭,望著天邊的落日餘暉,“領兵隻要做到令行禁止,賞罰分明,但就是這一點,多少將領為了那點錢財卻置麾下士兵不顧。”
“李存勖的例子已經很明顯了,這兩年來,朕不知砍了多少貪墨軍餉的官員,這五千禁軍也不是最開始的五千禁軍。”
袁天罡沉默片刻,接著道,“李存勖是豪傑,可惜得誌便張狂,死不足惜,為真龍前驅罷了。陛下走的,才是堂皇大道,李嗣源在河東掀起殺戮,義子李從珂與諸多將領叛亂。”
“河東大地已是血流成河,高門大戶死傷慘重。”
聽到最後一句話,蘇銘眼裏露出一絲笑意,“看來,朕說的話他是真的放在心上,這一關,算他過了。”
李存智和李存信麵麵相覷,眼裏的興奮變成了凝重,作為李嗣源的左膀右臂,他們很清楚這條命令被執行後會有什麽樣的結果。
但他們也比別人更清楚李嗣源現在的處境,稍有不慎,天子屠刀落下,他們都逃不了,河東諸多將領是李嗣源的老部下,更代表著河東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
李嗣源對他們下殺手,正是為了斬斷這些支持,同時向天子表明立場。
這些人的死亡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在往後的日子裏,死的人還會更多!
對於蘇銘來說,隻是一句話而已,一個幹淨的河東,比他們的性命更重要,至於在這個過程中會死多少人,跟他有什麽關係?
反正,下殺手的人又不是他自己。
於上位者而言,殺人從來都不需要自己動手,往往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決定底層無數人的生死。
李嗣源迴到晉王府時,破碎的大門已經修好了。
他吩咐管事緊閉大門,不見外客。
晉王府裏一片寧靜,太原城當中卻是掀起了腥風血雨,李存智,李存信兩人在城裏大街小巷不斷抓人,殺人。
河東諸位將領除了少數幾人躲過這一劫,其他人都攪和進去,也有聰明人給李嗣源當內應,妄想兩邊下注。
但他們不知道,李嗣源這次是鐵了心要清洗河東,這些牆頭草放在平時也許還能活,但現在,他們死定了,耶穌都救不了他們。
晉王府大門前,有許多將領跪在台階上哭訴,“晉王殿下饒命啊,看在我平時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份上,饒我一命,我願獻出全部家財。”
“殿下,都是李從珂那賊子逼迫,我們都是被逼無奈,請晉王寬恕。”
“殿下饒命,饒命啊!”
……
然而,即使聲音喊得再大,晉王府大門始終緊閉,李嗣源一點露麵的意思都沒有。
時間長了,這些人也不耐煩,剛要破口大罵,便聽到街道上一陣整齊的腳步聲傳來,他們迴頭一看,竟發現是一眾穿著白袍的通文館門徒。
有人剛想說什麽,就被晉星刺穿透了身體。
下一刻,晉王府大門前再度染上了鮮血,收拾完之後,通文館門徒們跪在地上請罪,“晉王殿下,屬下失職,還請殿下見諒。”
數息之後,李嗣源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下不為例,本王不想有人再到門前打擾。”
接下來一連三天,太原城內都有士兵在街道上來迴巡視,百姓們都嚇得躲在家裏不敢出門,直到第四天偷偷打開窗戶,發現街上已經沒了士兵和白色的身影,這才放心的出門。
雖然街道磚石一如既往地幹淨,但人們依舊聞到了空氣中散發的血腥味。
東市菜市口,數百顆頭顱被串成糖葫蘆掛在旗杆上,一片肅殺氣息。
太原城緊閉了三天,三天之後,城內的騎兵盡出太原,前往河東各處調兵遣將,圍剿叛逆分子。
……
在河東掀起大清洗的時候,洛陽的禁軍大比也進行的如火如荼。
軍營校場,蘇銘騎著白色戰馬,身著大唐明光鎧,看上去英武不凡,氣勢逼人,尤其是鎧甲身上繡著的金色龍紋,更是平添了幾分凜然的霸氣。
蘇銘沒有說虛的,而是將腰間的唐刀抽出,指向天空,在眾軍麵前走過,運轉真氣,高聲一喝,“大唐萬勝!”
洪亮的聲音頓時響徹全場,就像是開了擴音器一樣,傳得很遠。
校場中是五萬禁軍,他們穿著鎧甲,手持長槍,大盾,雖然看不到前麵的皇帝,但聽到聲音,心中依然很激動,直接跟著喊道,“大唐萬勝!”
頃刻間,數萬人的聲音齊齊響起,一聲接一聲經久不息。
一直以來,蘇銘都在用各種手段給禁軍們洗腦,教化,每天晨練和晚練更是要唿喊口號,強調忠君愛國。
如今,他們終於見到了往日裏上司口中的天子,如何不激動,如何不興奮。
一盞茶的功夫後,唿聲才漸漸停息。
隨後,蘇銘走到高台上,拿起鼓槌,戰鼓“咚咚”,如同雷聲響徹。
“全軍出擊!”
沒有多餘的流程,沒有多餘的動作,一切早就熟練在心,李文通,石敬瑭等諸多將領帶著麾下士兵離開洛陽,前往各地掃蕩中原。
有不良人的情報係統支持,蘇銘很輕易就得到了各地城池的情況,哪些地方還未被朝廷納入統治,哪些地方又被人割據霸占。
河洛早就被蘇銘經營兩年,民生恢複極快,再加上他讓不良人購買糧草,朝廷現在已經不缺能發動戰爭的糧食。
這次掃蕩之後,以河洛之地為中心的中原核心之地將被凝成一體,勢力再度壯大。
當然,收複失地是一方麵,練兵更是一方麵,未來,他們有大用。
洛陽城牆上,蘇銘看著一隊隊士兵離開洛陽,正準備離開,卻看到了袁天罡的身影。
“掃平叛亂這種小事,也能引起你的興趣?”蘇銘看著他的眼睛,打趣道。
“掃平叛亂確實是小事,但禁軍建立軍威卻是頭等大事,陛下此前身陷囹圄,卻依舊堅持練兵,如今五千禁軍遍地開花,才有了這五萬禁軍。”袁天罡的聲音雖沙啞,但語氣中還是免不了佩服之意。
蘇銘立在城頭,望著天邊的落日餘暉,“領兵隻要做到令行禁止,賞罰分明,但就是這一點,多少將領為了那點錢財卻置麾下士兵不顧。”
“李存勖的例子已經很明顯了,這兩年來,朕不知砍了多少貪墨軍餉的官員,這五千禁軍也不是最開始的五千禁軍。”
袁天罡沉默片刻,接著道,“李存勖是豪傑,可惜得誌便張狂,死不足惜,為真龍前驅罷了。陛下走的,才是堂皇大道,李嗣源在河東掀起殺戮,義子李從珂與諸多將領叛亂。”
“河東大地已是血流成河,高門大戶死傷慘重。”
聽到最後一句話,蘇銘眼裏露出一絲笑意,“看來,朕說的話他是真的放在心上,這一關,算他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