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科考改革動人心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中書省就整理出了十條科考新規,頒布天下。
這十條科考新規一經張榜,整個洛陽都沸騰了,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就傳到了整個中原地界。
科舉考試從隋朝時期開始,磕磕盼盼走過了幾百年,科舉考試雖然明麵上是為國家選才,實際上在考生們踏入考場的那一刻,結局早就注定。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不糊名,不謄卷,考官們一看就知道是誰寫的,而且,能否中舉不看考生的才華與能力,而是看他的出身,以及背後是否有人。
因為這一切在唐朝誕生伊始就已經注定,門閥大族把持朝政權利,五姓七望甚至比李姓皇族還更有名氣,更得人望,關中門閥,山東士族這兩座大山橫亙在前。
再加上考生們要在考試前,向朝廷官員們投遞行卷, 即便是初唐時節大名鼎鼎的詩人王勃,他也是走了玉真公主的路子才得以考中,即便王勃是五姓七望中的王家子弟。
若是在以前,蘇銘即便是天子,想要施行這樣的政策肯定是困難重重。
然而,時代不同了。
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
黃巢作亂,將那些世家門閥重創,將這殘破的世道狠狠踹上一腳,舊的秩序維持不下去,世道就此混亂。
崇文門外多店家酒肆,街道拐角處,支著大棚,柱子上插著酒旗,來自西域,川蜀的行商匯聚在這,一杯酒下肚,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打開了話茬。
“你們說,這朝廷的科舉,到底是個啥意思。“一個幹瘦的漢子端著酒杯,吐槽道。
“還能有啥,天子重開科舉,要遴選人才唄。”
“科舉考了那麽多年,還不是老樣子,科舉當官根本不可能!”在酒肆角落,一個老者憤憤不平的說著。
他穿著被漿洗得發白的文衫,上麵有一些補丁,都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斑白的長發用木簪豎起,麵上溝壑縱橫,很是蒼老。
“老先生,朝廷頒布了科舉新規,跟以前不一樣了,如今天子聖明,又有岐王與薛王輔佐,科舉選材為何不可!”有年輕士子不忿,出言反駁。
“嘿!朝廷,老夫考了四十年了,科科不中,就算是最簡單的明經科我也考不中,可那些高門大戶的子弟不學無術,連儒家經文尚未通讀都能考中,科舉,我呸!”老者似是被他的話語激怒,直接自爆傷口。
考了四十年!
周圍人紛紛向他投來憐憫的目光,四十年科考,這是何等毅力,又是何等倒黴。
一時間,眾人都沉默了。
片刻後,一個穿著官袍的中年人勸道,“老先生何必如此沮喪,天子光複大唐,重開科舉之路,唯才是舉,你若不信,可以去看看科舉新規,朝廷可是連行卷都廢除了,不允許士子再向官員投遞行卷。”
“唉,算了,生不逢時啊,我已是花甲之歲,就算考中了,又還能當幾年官,罷了,罷了。”說著,老者將桌上的殘酒一飲而盡,身形踉蹌著離開了。
酒肆內出現了片刻的寧靜,不一會兒再度恢複成熱火朝天,老者的出現隻是一個插曲,根本沒有影響到眾人的心情,隻有那些想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心有戚戚,似有所感。
“看來,中原的天子真有奮進之心,我們必須盡快將消息傳遞給大王。”在一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兩個穿著皮甲的胡人收迴目光,竊竊私語。
自從蘇銘派遣張子凡出使契丹之後,耶律阿保機對洛陽的形勢越發關注,以往,他雖然對中原有覬覦之心,但卻並不敢南下。
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打不過。
當初李存勖登基稱帝的時候,耶律阿保機南下,結果李存勖親率大軍北上,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
此戰過後,耶律阿保機南下中原的心思也淡了不少。
不得不說,現在中原的勢力並不差,各個節度使盤踞府州之地,手下全是些驕兵悍將,不惜一切代價養兵備戰,一方麵導致地方割據勢力坐大,一方麵也導致了民生凋敝。
隻是,中原的勢力不差,並不代表朝廷的勢力強,現在朝廷的基本盤就在於以太原為核心的晉國和以鳳翔府為核心的岐國,梁國被滅,但那些節度使聽調不聽宣,朝廷也難以完全將其壓製。
李存勖為啥這麽容易就被伶人背刺?
還不是因為他手下無人可用,李嗣源尾大不掉,不得已,隻能依靠手下的伶人充為監軍,收攏兵權。
但驕兵悍將豈是說說而已,要讓那些掌控萬千大軍的將領聽從區區一個戲子的命令,那無異於是對他們的侮辱。
更何況,那些伶人也不是什麽好鳥,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心腹,作威作福,對將領隨意欺壓,這才導致了那些節度使對李存勖離心離德。
在爆發叛亂之後,使得李存勖手下幾乎無兵可用,不得已才依靠李嗣源,結果李嗣源早就投靠了不良帥袁天罡,果斷背刺其義父李克用。
李克用一死,區區一個李存勖便幹淨利落的被鏡心魔弄死了。
但李存勖雖死,但那些驕兵悍將可都還在,之前被打的那麽慘,耶律阿保機可不敢再隨意南下,隻能盡力收集中原的信息,見縫插針,坐收漁翁之利。
……
在洛陽城內的一處奢華府邸之中,一些人匯聚於此,這些家夥身上穿著華貴的絲綢之衣,氣度不凡,溫文儒雅。
這些人便是當今韋氏,王氏,崔氏,裴氏等大族的子弟,他們今日匯聚於此,自然是因為朝廷頒發的科舉新規。
“裴兄,朝廷頒布科舉新規,對我等可是大大不利啊,你怎麽看。”一個穿著青色文衫,腰佩美玉的文士沉聲道。
被他稱為裴兄的中年人眼皮一跳,心中卻是暗怒,好你個姓韋的,竟然想讓我當槍使。
表麵上,他依舊是風輕雲淡,“朝廷政策已經頒布,我還能怎麽辦?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他剛說完,一個王氏子弟就迫不及待的出聲了,“這小皇帝果然是不安分,連晉王都沒有收拾掉,就迫不及待的掘我們的根,真是天真的可以!”
這十條科考新規一經張榜,整個洛陽都沸騰了,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就傳到了整個中原地界。
科舉考試從隋朝時期開始,磕磕盼盼走過了幾百年,科舉考試雖然明麵上是為國家選才,實際上在考生們踏入考場的那一刻,結局早就注定。
唐朝時期的科舉考試,不糊名,不謄卷,考官們一看就知道是誰寫的,而且,能否中舉不看考生的才華與能力,而是看他的出身,以及背後是否有人。
因為這一切在唐朝誕生伊始就已經注定,門閥大族把持朝政權利,五姓七望甚至比李姓皇族還更有名氣,更得人望,關中門閥,山東士族這兩座大山橫亙在前。
再加上考生們要在考試前,向朝廷官員們投遞行卷, 即便是初唐時節大名鼎鼎的詩人王勃,他也是走了玉真公主的路子才得以考中,即便王勃是五姓七望中的王家子弟。
若是在以前,蘇銘即便是天子,想要施行這樣的政策肯定是困難重重。
然而,時代不同了。
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
黃巢作亂,將那些世家門閥重創,將這殘破的世道狠狠踹上一腳,舊的秩序維持不下去,世道就此混亂。
崇文門外多店家酒肆,街道拐角處,支著大棚,柱子上插著酒旗,來自西域,川蜀的行商匯聚在這,一杯酒下肚,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打開了話茬。
“你們說,這朝廷的科舉,到底是個啥意思。“一個幹瘦的漢子端著酒杯,吐槽道。
“還能有啥,天子重開科舉,要遴選人才唄。”
“科舉考了那麽多年,還不是老樣子,科舉當官根本不可能!”在酒肆角落,一個老者憤憤不平的說著。
他穿著被漿洗得發白的文衫,上麵有一些補丁,都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斑白的長發用木簪豎起,麵上溝壑縱橫,很是蒼老。
“老先生,朝廷頒布了科舉新規,跟以前不一樣了,如今天子聖明,又有岐王與薛王輔佐,科舉選材為何不可!”有年輕士子不忿,出言反駁。
“嘿!朝廷,老夫考了四十年了,科科不中,就算是最簡單的明經科我也考不中,可那些高門大戶的子弟不學無術,連儒家經文尚未通讀都能考中,科舉,我呸!”老者似是被他的話語激怒,直接自爆傷口。
考了四十年!
周圍人紛紛向他投來憐憫的目光,四十年科考,這是何等毅力,又是何等倒黴。
一時間,眾人都沉默了。
片刻後,一個穿著官袍的中年人勸道,“老先生何必如此沮喪,天子光複大唐,重開科舉之路,唯才是舉,你若不信,可以去看看科舉新規,朝廷可是連行卷都廢除了,不允許士子再向官員投遞行卷。”
“唉,算了,生不逢時啊,我已是花甲之歲,就算考中了,又還能當幾年官,罷了,罷了。”說著,老者將桌上的殘酒一飲而盡,身形踉蹌著離開了。
酒肆內出現了片刻的寧靜,不一會兒再度恢複成熱火朝天,老者的出現隻是一個插曲,根本沒有影響到眾人的心情,隻有那些想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心有戚戚,似有所感。
“看來,中原的天子真有奮進之心,我們必須盡快將消息傳遞給大王。”在一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兩個穿著皮甲的胡人收迴目光,竊竊私語。
自從蘇銘派遣張子凡出使契丹之後,耶律阿保機對洛陽的形勢越發關注,以往,他雖然對中原有覬覦之心,但卻並不敢南下。
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打不過。
當初李存勖登基稱帝的時候,耶律阿保機南下,結果李存勖親率大軍北上,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
此戰過後,耶律阿保機南下中原的心思也淡了不少。
不得不說,現在中原的勢力並不差,各個節度使盤踞府州之地,手下全是些驕兵悍將,不惜一切代價養兵備戰,一方麵導致地方割據勢力坐大,一方麵也導致了民生凋敝。
隻是,中原的勢力不差,並不代表朝廷的勢力強,現在朝廷的基本盤就在於以太原為核心的晉國和以鳳翔府為核心的岐國,梁國被滅,但那些節度使聽調不聽宣,朝廷也難以完全將其壓製。
李存勖為啥這麽容易就被伶人背刺?
還不是因為他手下無人可用,李嗣源尾大不掉,不得已,隻能依靠手下的伶人充為監軍,收攏兵權。
但驕兵悍將豈是說說而已,要讓那些掌控萬千大軍的將領聽從區區一個戲子的命令,那無異於是對他們的侮辱。
更何況,那些伶人也不是什麽好鳥,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心腹,作威作福,對將領隨意欺壓,這才導致了那些節度使對李存勖離心離德。
在爆發叛亂之後,使得李存勖手下幾乎無兵可用,不得已才依靠李嗣源,結果李嗣源早就投靠了不良帥袁天罡,果斷背刺其義父李克用。
李克用一死,區區一個李存勖便幹淨利落的被鏡心魔弄死了。
但李存勖雖死,但那些驕兵悍將可都還在,之前被打的那麽慘,耶律阿保機可不敢再隨意南下,隻能盡力收集中原的信息,見縫插針,坐收漁翁之利。
……
在洛陽城內的一處奢華府邸之中,一些人匯聚於此,這些家夥身上穿著華貴的絲綢之衣,氣度不凡,溫文儒雅。
這些人便是當今韋氏,王氏,崔氏,裴氏等大族的子弟,他們今日匯聚於此,自然是因為朝廷頒發的科舉新規。
“裴兄,朝廷頒布科舉新規,對我等可是大大不利啊,你怎麽看。”一個穿著青色文衫,腰佩美玉的文士沉聲道。
被他稱為裴兄的中年人眼皮一跳,心中卻是暗怒,好你個姓韋的,竟然想讓我當槍使。
表麵上,他依舊是風輕雲淡,“朝廷政策已經頒布,我還能怎麽辦?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他剛說完,一個王氏子弟就迫不及待的出聲了,“這小皇帝果然是不安分,連晉王都沒有收拾掉,就迫不及待的掘我們的根,真是天真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