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太痛了!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所以不是尚書省,和門下省,那是有緣由的。
知道大唐上一個尚書令的是誰麽?
答案是:李世民。
沒錯,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曾擔任過尚書令,自他之後,尚書令之職便空置無人,而實際掌官便是左右仆射,連宰相之列都不是。
這個位置根本就配不上岐王,如果將岐王放在這個位置,那便不是賞賜,而是羞辱了。
而門下省也同樣,職權太小,不入朝堂中樞要職,不足以與三司抗衡。
一直以來,蘇銘的設想便是用中書省來抗衡三司,遏製李嗣源的財權,捏住他的錢袋子,不讓他掌握財權,就能限製住他的軍事勢力。
沒錢,就不能征兵,不能練兵,不能招兵買馬,收買官員以及將領。
這一招,是釜底抽薪,更勝過千軍萬馬。
有了中書省製衡三司,任圜就不能將國庫當做李嗣源的提款機,予取予求,甚至,若是等時機到來,蘇銘清查國庫,事後追究,三司肯定禁不住查,屆時,將士又一個籌碼與把柄。
聽到天子要讓岐王當中書令,執掌中書省,朝中百官驚駭莫名,眼裏浮現出濃濃的恐懼之色,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朝堂腥風血雨。
洛陽,已經有一個晉王了,若是再入一個岐王,他們鬥起來,境況將是何等慘烈。
想到這裏,百官便不寒而栗。
而另一邊,李嗣源心中卻感到驚恐,甚至是害怕。
昨天,他與心腹手下在府中議論了許久,推演過很多情況,他猜測天子要針對他,針對任圜,安重誨,以及李從珂等人,甚至他也做好了反製的準備。
但他沒想到,天子發難的第一招,竟然不是針對他們,而是提拔岐王,衝他來了。
沒錯,聽到蘇銘這句話,李嗣源就明白,為何岐王要獻龍泉寶盒,為何要質問群臣,這些都是為這一步做鋪墊,提拔岐王入朝,限製自己的權利才是天子真正的目的。
瞬間,他抬起頭,看著丹陛之上的蘇銘,內心湧現出深深的寒意。
一直以來,天子都在不斷刷新自己對他的認知,他也從未小看過天子,隻是一直以來,沒有太多針對的手段,現在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卻被當頭一棒。
這一棒,將他徹底打醒了。
往後,他的對手將不是天子,而是站在自己麵前的岐王。
剛剛,他承認了龍泉寶盒的真實,百官也沒有反對質疑,那岐王獻上龍泉寶盒便是極大的功勞,怎麽賞賜都不為過,將岐王從鳳翔提到朝廷任職也是在情理之中。
剛剛他們沒有質疑,現在更不能反對。
有功必賞,有過當罰,這是朝廷的規矩,即便很多時候這個規矩被踐踏,那也是規矩,容不得臣子置喙。
此前,天子從輕處罰了禮部官員,並未深究罪責,朝臣樂意如此,況且,從輕處罰也是罰,一切都是形式而已,隻看天子之意與群臣意願。
現在岐王有功,天子獎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一個朝廷連賞罰分明都做不到,長此以往,國不將國,文官貪錢,武將惜命,無人效忠,社稷不存矣。
現在,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天子賞賜岐王,群臣無法反對,不能反對,尤其是他李嗣源,更不能反對。
因為,他如果要反對,首先他自己就站不住腳,因為,他也是諸侯王,也是節度使,他能在朝堂任職,憑什麽岐王不能。
他能憑借從龍之功擔任大將軍,為什麽岐王不能憑借獻寶之功擔任中書令。
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說,尤其是在這眾目睽睽之下,他更不能表達意見。
此刻,李嗣源感到臉上傳來火辣辣的痛感,好似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太痛了!
天子的手段,一如既往的淩厲,快,狠,準,直擊他的三寸,令他無法反對,無法拒絕,完完全全就是站在大義之上,按朝廷規矩辦事,滴水不漏。
此刻,他心中竟然生出了一陣挫敗感,麵對這樣的敵人,他真能贏嗎?
李嗣源不禁抬起頭望向龍椅上的蘇銘,而就在此時,蘇銘低下頭,目光正好與他碰上。
蘇銘沒有露出勝利者的張狂,而是微微頷首,一笑而過,現在不過是剛剛開始,真正的爭鬥還在後麵。
看到天子寵辱不驚的神色,李嗣源心口一滯,好似憋了一股勁,無處使用。
蘇銘話語落下,群臣無言,隻能把目光投向李嗣源,但李嗣源立在那裏,一語不發。
岐王與蘇銘對視一眼,前者頓時會意,迅速拜倒在地,“微臣叩謝陛下恩典。”
至此,蓋棺落定,岐王正式成為大唐中書令,正二品大員,與李嗣源的大將軍虛銜同樣品級。
龍椅上,蘇銘暗自吐了一口氣,袖子裏握緊的手也隨之放鬆,濃濃的喜悅湧上心頭,自己終於走出這一步了。
朝堂沉寂數息之後,禮部員外郎杜子明率先開口,“啟稟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蘇銘瞥了他一眼,“說吧,何事。”
“陛下登基,實為我大唐幸事,如今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但陛下身負社稷之重,萬民心係所在,為天下計,為大唐計,微臣懇請陛下選秀,迎娶皇後,廣開後宮,延續李唐血脈。”
寥寥幾語言辭誠懇,擲地有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真的是天子的忠臣。
龍椅上,蘇銘目瞪口呆,好家夥,又來一個讓他開後宮的。
這時,除了一部分事先知道此事的大臣,其他人也是無比驚愕,朝堂畫風怎麽突然變了?
今天不是節度使述職嗎?怎麽變成勸諫天子納妃,延續大唐血脈?
聽到杜子明的話,李嗣源氣的渾身發顫,這家夥,怎麽不看形勢,張口就來,現在是說這事的時候嗎?
真是,豬隊友!
人算不如天算,如果蘇銘沒有讓岐王擔任中書令,李嗣源這步棋站在大義之上,蘇銘也無話可說。但現在,他在朝堂上已經有了代言人,還是一個很有分量的代言人。
他再說這話,效果就不一樣了。
知道大唐上一個尚書令的是誰麽?
答案是:李世民。
沒錯,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曾擔任過尚書令,自他之後,尚書令之職便空置無人,而實際掌官便是左右仆射,連宰相之列都不是。
這個位置根本就配不上岐王,如果將岐王放在這個位置,那便不是賞賜,而是羞辱了。
而門下省也同樣,職權太小,不入朝堂中樞要職,不足以與三司抗衡。
一直以來,蘇銘的設想便是用中書省來抗衡三司,遏製李嗣源的財權,捏住他的錢袋子,不讓他掌握財權,就能限製住他的軍事勢力。
沒錢,就不能征兵,不能練兵,不能招兵買馬,收買官員以及將領。
這一招,是釜底抽薪,更勝過千軍萬馬。
有了中書省製衡三司,任圜就不能將國庫當做李嗣源的提款機,予取予求,甚至,若是等時機到來,蘇銘清查國庫,事後追究,三司肯定禁不住查,屆時,將士又一個籌碼與把柄。
聽到天子要讓岐王當中書令,執掌中書省,朝中百官驚駭莫名,眼裏浮現出濃濃的恐懼之色,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朝堂腥風血雨。
洛陽,已經有一個晉王了,若是再入一個岐王,他們鬥起來,境況將是何等慘烈。
想到這裏,百官便不寒而栗。
而另一邊,李嗣源心中卻感到驚恐,甚至是害怕。
昨天,他與心腹手下在府中議論了許久,推演過很多情況,他猜測天子要針對他,針對任圜,安重誨,以及李從珂等人,甚至他也做好了反製的準備。
但他沒想到,天子發難的第一招,竟然不是針對他們,而是提拔岐王,衝他來了。
沒錯,聽到蘇銘這句話,李嗣源就明白,為何岐王要獻龍泉寶盒,為何要質問群臣,這些都是為這一步做鋪墊,提拔岐王入朝,限製自己的權利才是天子真正的目的。
瞬間,他抬起頭,看著丹陛之上的蘇銘,內心湧現出深深的寒意。
一直以來,天子都在不斷刷新自己對他的認知,他也從未小看過天子,隻是一直以來,沒有太多針對的手段,現在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卻被當頭一棒。
這一棒,將他徹底打醒了。
往後,他的對手將不是天子,而是站在自己麵前的岐王。
剛剛,他承認了龍泉寶盒的真實,百官也沒有反對質疑,那岐王獻上龍泉寶盒便是極大的功勞,怎麽賞賜都不為過,將岐王從鳳翔提到朝廷任職也是在情理之中。
剛剛他們沒有質疑,現在更不能反對。
有功必賞,有過當罰,這是朝廷的規矩,即便很多時候這個規矩被踐踏,那也是規矩,容不得臣子置喙。
此前,天子從輕處罰了禮部官員,並未深究罪責,朝臣樂意如此,況且,從輕處罰也是罰,一切都是形式而已,隻看天子之意與群臣意願。
現在岐王有功,天子獎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一個朝廷連賞罰分明都做不到,長此以往,國不將國,文官貪錢,武將惜命,無人效忠,社稷不存矣。
現在,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天子賞賜岐王,群臣無法反對,不能反對,尤其是他李嗣源,更不能反對。
因為,他如果要反對,首先他自己就站不住腳,因為,他也是諸侯王,也是節度使,他能在朝堂任職,憑什麽岐王不能。
他能憑借從龍之功擔任大將軍,為什麽岐王不能憑借獻寶之功擔任中書令。
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說,尤其是在這眾目睽睽之下,他更不能表達意見。
此刻,李嗣源感到臉上傳來火辣辣的痛感,好似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太痛了!
天子的手段,一如既往的淩厲,快,狠,準,直擊他的三寸,令他無法反對,無法拒絕,完完全全就是站在大義之上,按朝廷規矩辦事,滴水不漏。
此刻,他心中竟然生出了一陣挫敗感,麵對這樣的敵人,他真能贏嗎?
李嗣源不禁抬起頭望向龍椅上的蘇銘,而就在此時,蘇銘低下頭,目光正好與他碰上。
蘇銘沒有露出勝利者的張狂,而是微微頷首,一笑而過,現在不過是剛剛開始,真正的爭鬥還在後麵。
看到天子寵辱不驚的神色,李嗣源心口一滯,好似憋了一股勁,無處使用。
蘇銘話語落下,群臣無言,隻能把目光投向李嗣源,但李嗣源立在那裏,一語不發。
岐王與蘇銘對視一眼,前者頓時會意,迅速拜倒在地,“微臣叩謝陛下恩典。”
至此,蓋棺落定,岐王正式成為大唐中書令,正二品大員,與李嗣源的大將軍虛銜同樣品級。
龍椅上,蘇銘暗自吐了一口氣,袖子裏握緊的手也隨之放鬆,濃濃的喜悅湧上心頭,自己終於走出這一步了。
朝堂沉寂數息之後,禮部員外郎杜子明率先開口,“啟稟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蘇銘瞥了他一眼,“說吧,何事。”
“陛下登基,實為我大唐幸事,如今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但陛下身負社稷之重,萬民心係所在,為天下計,為大唐計,微臣懇請陛下選秀,迎娶皇後,廣開後宮,延續李唐血脈。”
寥寥幾語言辭誠懇,擲地有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真的是天子的忠臣。
龍椅上,蘇銘目瞪口呆,好家夥,又來一個讓他開後宮的。
這時,除了一部分事先知道此事的大臣,其他人也是無比驚愕,朝堂畫風怎麽突然變了?
今天不是節度使述職嗎?怎麽變成勸諫天子納妃,延續大唐血脈?
聽到杜子明的話,李嗣源氣的渾身發顫,這家夥,怎麽不看形勢,張口就來,現在是說這事的時候嗎?
真是,豬隊友!
人算不如天算,如果蘇銘沒有讓岐王擔任中書令,李嗣源這步棋站在大義之上,蘇銘也無話可說。但現在,他在朝堂上已經有了代言人,還是一個很有分量的代言人。
他再說這話,效果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