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雁門關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銘滿意的點點頭,笑道,“好,隻要女帝願意聯手,對付李嗣源就容易多了。禮部官員們走到哪了?算算時間,差不多也該到邊境了。”
“陛下,孔尚書在路上受了風寒,耽擱了一些時日,預計在三天後抵達雁門關。”
聽到這話,蘇銘淡淡一笑,“孔尚書人老心不老,建功立業之心倒是不小,可惜啊,朕送給耶律阿保機的信已經到他手上了,這次和談,大概要失敗了。”
······
與此同時,漠北王庭之中。
耶律阿保機坐在王座上,手裏拿著信函,臉上掛著冷笑與薄怒,“月裏朵,真是有意思,沒想到李星雲居然拒絕了我的好意。”
雖然自己把女兒嫁給他帶著一定的算計,但這樣就被拒絕,耶律阿保機還是覺得麵子上有些掛不住。
述裏朵坐在身側,眸光清冷,“啜裏隻,把信給我看看。”
耶律阿保機毫不在意的把信遞給述裏朵,她拿到信細細查看,豐潤的紅潤浮現出一抹弧度,“啜裏隻,他並非拒絕你的好意,而是他就算答應了,此事也無法成功。”
“你身邊那麽多漢人官員,難道不清楚中原人有多排外嗎?中原朝廷不會允許一個異族女子當他們的皇後,更何況,以往我們對中原並不友好,雙方敵意深厚,甚至仇視。”
溫婉的聲音響起,耶律阿保機壓下心中的薄怒,拿過信紙仔細查看,恢複了些許理智,麵上浮現出若有所思之色,“看來中原朝廷的矛盾比我想象的還要大,這次他派出的官員明顯就是來背鍋的。不過,這小子居然在信裏說讓我的女兒當他的妃子,他還真敢想啊。”
述裏朵聞弦而知雅意,順水推舟的說道,“奧姑是我草原的明珠,更是薩滿教的聖女,他不過一個傀儡君主,本就沒有資格染指她,既然他不想這樣,我們也正好樂見其成。”
然而,耶律阿保機冷笑一聲,“事情哪有這麽簡單,這小子看出了我的謀劃,知道我想激化中原內部的矛盾,所以才有恃無恐。”
“現在,他派使團過來協商,明顯是想將壓力轉移到我們身上,用契丹來打擊他的敵人。月裏朵,這小子比我想象的還要更奸猾。”
述裏朵秀眉微揚,輕聲道,“一個奸猾隱忍的皇帝,再加上一個勢力龐大的權臣,這不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如果他太嫩,我們何必幫他。”
耶律阿保機哈哈一笑,攬住述裏朵的肩膀,“你說的是,這小子是越來越對我胃口了,隻可惜,奧姑不可能給他當妃子,否則他還真是一個良配。”
“啜裏隻,聯姻既然不成,那我們該怎麽辦?”
耶律阿保機沉聲道,“月裏朵,不急,這小子既然敢這樣做,那就說明他底氣很足,否則真到了局勢衰微的那一刻,他又怎麽敢拒絕我?”
“中原的事,我們不必參與了,李嗣源不是這麽容易對付的,當初他能在李存勖手下發展出這麽大一股勢力,此人絕非易與之輩。”
“這兩個人都不是好對付的,你等著看吧,要不了多久,中原朝廷就會熱鬧起來,到時候,我們再插手也不遲!”
述裏朵雖然還想說什麽,但看到他一言而決的神色,也就不再多說,反而轉移了話題,“對了,奧姑年紀也不小了,最近族裏有不少小夥子打聽她,你有什麽中意的人?”
提到自家女兒,耶律阿保機一臉寵溺,“族裏那群小子除了會殺人還會幹什麽?一點腦子都沒有,他們要是能有李星雲一半聰明,我還用得著等到現在?”
隨即,他麵色一變,寒聲道,“最近,渤海國有些蠢蠢欲動,跟我們爭奪草場,打傷了不少人,得找個機會教訓教訓他們。”
“當初咱們南下失敗,不少人起了歪心思,沉寂了這麽久,也該動一動了,告訴他們,契丹才是草原的王,他們隻配俯首稱臣!”
述裏朵看到耶律阿保機冰冷而堅毅的眸光,麵上露出癡迷之色,這才是她心心念念的青梅竹馬,那個馳騁草原的狼王。
······
雁門關外,孔賢文和顏素臣風塵仆仆的來到這裏,眼前的雄關矗立在大地之上,阻擋著來自草原的兵鋒,城牆上的痕跡滄桑而斑駁,刻印著悠遠的曆史。
孔賢文在家仆的攙扶下,登上了城門,俯瞰關外,心中慨然,“進安,老夫在中原待了一輩子,今日來到這裏,方知北地之壯闊蒼涼。”
“難怪大唐先輩們能寫出那麽多豪邁壯麗的詩篇,相比於中原的繁華,這裏倒是別有一番景致。”
顏素臣站在他身側,蒼老的眼眸看著遠方,似是勾起了迴憶,“是啊,拙真兄,這些年來,戰亂四起,這些丘八在這裏駐守,總算是幹了一點好事。”
提到士兵,孔賢文的好心情頓時被破壞殆盡,冷哼一聲,“要不是這些丘八犯上作亂,朝廷怎會衰弱至此,連經營百年的西域都丟了。”
顏素臣心中一歎,沒有附和,孔子世家高高在上,不會知道底層的苦,而他恰恰知道一些,下麵的士兵若不是苦到了極點,怎麽會犯上作亂,但凡朝廷能好起來,局勢也不會演變至此。
見到孔賢文還想說什麽,他連忙止住話頭,“好了,拙真兄,把陛下賞賜的酒水帶給他們吧,接下來與契丹談判,我們還要依仗他們,切不可生出事端。”
“一些酒水就想收買人心,陛下真是異想天開!”說到天子,孔賢文頓時勾起了那些不好的記憶,神色更冷,他轉過身,淡淡說道,“這事交給你吧,今日天色已晚,我有些乏了,明天再派人去草原交涉。”
說完,便離開了。
顏素臣苦笑著搖頭,也跟著下了城牆,這裏的風太大,吹得他頭發都亂了,還是盡早下去。因為出使的關係,蘇銘讓使團帶了一些酒水犒賞士兵,反正這些酒堆在皇宮酒窖,他也用不上,還不如送給邊境的士兵驅寒。
不論這些士兵是誰的人,但駐紮在邊境,忍受著艱苦的環境,鎮守國門,便值得他賞賜。
“陛下,孔尚書在路上受了風寒,耽擱了一些時日,預計在三天後抵達雁門關。”
聽到這話,蘇銘淡淡一笑,“孔尚書人老心不老,建功立業之心倒是不小,可惜啊,朕送給耶律阿保機的信已經到他手上了,這次和談,大概要失敗了。”
······
與此同時,漠北王庭之中。
耶律阿保機坐在王座上,手裏拿著信函,臉上掛著冷笑與薄怒,“月裏朵,真是有意思,沒想到李星雲居然拒絕了我的好意。”
雖然自己把女兒嫁給他帶著一定的算計,但這樣就被拒絕,耶律阿保機還是覺得麵子上有些掛不住。
述裏朵坐在身側,眸光清冷,“啜裏隻,把信給我看看。”
耶律阿保機毫不在意的把信遞給述裏朵,她拿到信細細查看,豐潤的紅潤浮現出一抹弧度,“啜裏隻,他並非拒絕你的好意,而是他就算答應了,此事也無法成功。”
“你身邊那麽多漢人官員,難道不清楚中原人有多排外嗎?中原朝廷不會允許一個異族女子當他們的皇後,更何況,以往我們對中原並不友好,雙方敵意深厚,甚至仇視。”
溫婉的聲音響起,耶律阿保機壓下心中的薄怒,拿過信紙仔細查看,恢複了些許理智,麵上浮現出若有所思之色,“看來中原朝廷的矛盾比我想象的還要大,這次他派出的官員明顯就是來背鍋的。不過,這小子居然在信裏說讓我的女兒當他的妃子,他還真敢想啊。”
述裏朵聞弦而知雅意,順水推舟的說道,“奧姑是我草原的明珠,更是薩滿教的聖女,他不過一個傀儡君主,本就沒有資格染指她,既然他不想這樣,我們也正好樂見其成。”
然而,耶律阿保機冷笑一聲,“事情哪有這麽簡單,這小子看出了我的謀劃,知道我想激化中原內部的矛盾,所以才有恃無恐。”
“現在,他派使團過來協商,明顯是想將壓力轉移到我們身上,用契丹來打擊他的敵人。月裏朵,這小子比我想象的還要更奸猾。”
述裏朵秀眉微揚,輕聲道,“一個奸猾隱忍的皇帝,再加上一個勢力龐大的權臣,這不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如果他太嫩,我們何必幫他。”
耶律阿保機哈哈一笑,攬住述裏朵的肩膀,“你說的是,這小子是越來越對我胃口了,隻可惜,奧姑不可能給他當妃子,否則他還真是一個良配。”
“啜裏隻,聯姻既然不成,那我們該怎麽辦?”
耶律阿保機沉聲道,“月裏朵,不急,這小子既然敢這樣做,那就說明他底氣很足,否則真到了局勢衰微的那一刻,他又怎麽敢拒絕我?”
“中原的事,我們不必參與了,李嗣源不是這麽容易對付的,當初他能在李存勖手下發展出這麽大一股勢力,此人絕非易與之輩。”
“這兩個人都不是好對付的,你等著看吧,要不了多久,中原朝廷就會熱鬧起來,到時候,我們再插手也不遲!”
述裏朵雖然還想說什麽,但看到他一言而決的神色,也就不再多說,反而轉移了話題,“對了,奧姑年紀也不小了,最近族裏有不少小夥子打聽她,你有什麽中意的人?”
提到自家女兒,耶律阿保機一臉寵溺,“族裏那群小子除了會殺人還會幹什麽?一點腦子都沒有,他們要是能有李星雲一半聰明,我還用得著等到現在?”
隨即,他麵色一變,寒聲道,“最近,渤海國有些蠢蠢欲動,跟我們爭奪草場,打傷了不少人,得找個機會教訓教訓他們。”
“當初咱們南下失敗,不少人起了歪心思,沉寂了這麽久,也該動一動了,告訴他們,契丹才是草原的王,他們隻配俯首稱臣!”
述裏朵看到耶律阿保機冰冷而堅毅的眸光,麵上露出癡迷之色,這才是她心心念念的青梅竹馬,那個馳騁草原的狼王。
······
雁門關外,孔賢文和顏素臣風塵仆仆的來到這裏,眼前的雄關矗立在大地之上,阻擋著來自草原的兵鋒,城牆上的痕跡滄桑而斑駁,刻印著悠遠的曆史。
孔賢文在家仆的攙扶下,登上了城門,俯瞰關外,心中慨然,“進安,老夫在中原待了一輩子,今日來到這裏,方知北地之壯闊蒼涼。”
“難怪大唐先輩們能寫出那麽多豪邁壯麗的詩篇,相比於中原的繁華,這裏倒是別有一番景致。”
顏素臣站在他身側,蒼老的眼眸看著遠方,似是勾起了迴憶,“是啊,拙真兄,這些年來,戰亂四起,這些丘八在這裏駐守,總算是幹了一點好事。”
提到士兵,孔賢文的好心情頓時被破壞殆盡,冷哼一聲,“要不是這些丘八犯上作亂,朝廷怎會衰弱至此,連經營百年的西域都丟了。”
顏素臣心中一歎,沒有附和,孔子世家高高在上,不會知道底層的苦,而他恰恰知道一些,下麵的士兵若不是苦到了極點,怎麽會犯上作亂,但凡朝廷能好起來,局勢也不會演變至此。
見到孔賢文還想說什麽,他連忙止住話頭,“好了,拙真兄,把陛下賞賜的酒水帶給他們吧,接下來與契丹談判,我們還要依仗他們,切不可生出事端。”
“一些酒水就想收買人心,陛下真是異想天開!”說到天子,孔賢文頓時勾起了那些不好的記憶,神色更冷,他轉過身,淡淡說道,“這事交給你吧,今日天色已晚,我有些乏了,明天再派人去草原交涉。”
說完,便離開了。
顏素臣苦笑著搖頭,也跟著下了城牆,這裏的風太大,吹得他頭發都亂了,還是盡早下去。因為出使的關係,蘇銘讓使團帶了一些酒水犒賞士兵,反正這些酒堆在皇宮酒窖,他也用不上,還不如送給邊境的士兵驅寒。
不論這些士兵是誰的人,但駐紮在邊境,忍受著艱苦的環境,鎮守國門,便值得他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