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會試十一
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 作者:我的唐朝女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佑六年春,四月一日的清晨,陽光如金紗般,輕柔地灑落在汴京的貢院。
這座平日裏透著莊嚴肅穆氣息的科舉聖地,此刻被圍得水泄不通。人群熙熙攘攘,似潮水般湧動,貢院門口那張即將揭曉眾多舉子命運的黃榜,如同風暴的中心,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
徐子建,作為莊學究門下的弟子,他的一舉一動,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
莊學究深知這放榜之日對徐子建的意義,特意給書熟放了一日假,讓幾位弟子陪著徐子建一同感受這緊張又激動的氛圍。
徐子建身材挺拔,一襲月白色的長袍,領口與袖口處繡著精致的雲紋,腰間束著一條藏青色的絲絛,越發襯得他身姿修長。
頭戴一頂黑色方巾,方正的臉龐透著堅毅,劍眉星目,眼神中既有對未知結果的期待,又有著沉穩的自信。
他身旁的表弟徐達,年紀稍小,身著一件淺藍色的短衫,搭配著深色的布褲,顯得幹淨利落。
他緊緊相隨,眼神中滿是對兄長的殷切期待,仿佛兄長的榮耀便是自己的榮耀。
另一邊,盛家的盛長柏與盛長楓結伴而來。
盛長柏一襲墨色長袍,袍角隨風輕擺,身姿沉穩如鬆。他麵容俊朗,眼神平和而深邃,靜靜地看著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能洞悉每個人的心思。
盛長楓則身著一襲淡紫色的長衫,領口繡著淡金色的絲線,顯得格外活潑。
他興奮地在人群中時不時踮起腳尖,試圖透過層層縫隙,先睹榜單為快,眼中閃爍著迫不及待的光芒。
與此同時,徐氏帶著家中幾個姐兒前往盛家後院廳堂做客。
廳堂內,茶香嫋嫋,彌漫著淡淡的清幽氣息。盛老夫人身著一件深褐色的錦袍,袍麵上繡著寓意吉祥的牡丹花紋,顯得端莊而慈祥。
她與徐氏相對而坐,兩人手中皆捧著一盞清茶。
盛老夫人輕輕抿了口茶,語氣平和地詢問道:“徐侄女,建哥兒今日會試放榜,想必考得不錯吧?我瞧著子建這孩子,平日裏勤奮刻苦,才學也紮實,此次上榜想來是不成問題的。”
徐氏微笑著,輕輕點頭,優雅地捋了捋鬢邊的發絲,說道:“建哥兒前陣子說考得不差,隻是具體名次,如今還難以確定。”
一旁的王大娘子,也就是王若弗,身著一件綠色的褙子,上麵繡著精致的纏枝蓮紋,臉上妝容精致。她趕忙附和道:“徐表侄可是汴京第一才子,想必考上會試不是問題。”
王若弗聽聞自己未來女婿有望上榜,心中一陣歡喜,笑容不自覺地爬上臉龐,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盛家的幾個姑娘,還有徐家的姐兒們,都靜靜地坐在一旁,聽著長輩們的交談,各有所思。
尤其是華蘭、徐兆兒、徐鳳兒這幾位準備在殿試後便與夫君成婚的姑娘,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華蘭身著一件淡粉色的羅裙,外罩一件白色的薄紗褙子,顯得溫婉動人。
她微微皺眉,手中不自覺地攥著帕子,心中暗自思忖:徐表弟這個壞家夥想必應該能夠上榜吧?他的才學那麽好!
徐兆兒穿著一件鵝黃色的衣衫,搭配著一條淡綠色的裙子,顯得清新秀麗。
她咬著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小手不自覺地揪著裙擺。
徐鳳兒則身著一件淺藍色的旗袍,領口繡著淡藍色的小花,她輕輕歎了口氣,心中默默為未來夫君祈禱。
盛老夫人見狀,微笑著安慰道:“你們幾個也別太憂心,這幾個孩子的才學我也是知曉的,皆是青年才俊,上榜之事應當是穩的。”
其他幾個姑娘,對於會試結果倒沒有那般上心。
墨蘭身著一件藕荷色的長裙,頭上戴著珠翠首飾,顯得嬌豔動人。
此時她心裏正氣惱著,比起徐子建的會試成績,她更在意今日書院放假,自己見不到心上人齊衡,小嘴微微撅起,一臉的不開心,時不時還跺跺腳,嘟囔著:“都怪這放假,害我見不到元若哥哥。”
如蘭則身著一件淺綠色的衣衫,外搭一件淺紫色的背心,她在一旁打起了瞌睡,腦袋一點一點的,對周圍的討論毫無興趣,嘴裏還不時發出輕輕的唿嚕聲。
明蘭和徐晴兒則坐在角落裏,靜靜地吃著糕點。明蘭身著一件淡青色的裙子,樸素而淡雅,徐晴兒穿著一件米白色的衣衫,兩人偶爾對視一眼,眼神中滿是對徐子建的祝福,心裏默默為他祈禱能取得好名次。
徐子建與蘇軾、蘇轍、曾誠等一眾好友一同來到貢院。
蘇軾一襲白色長袍,衣袂飄飄,頭戴黑色高冠,顯得風流倜儻。
蘇轍則身著淡藍色的長衫,麵容清秀,氣質沉穩。曾誠穿著一件深灰色的袍子,眼神中透著聰慧。
此前,他們曾對過卷子,眾人一致認為,若不出意外,徐子建定會高中會元。
此時,白鹿洞書院的章惇、竇卞、羅愷三人也前來觀榜。
章惇身材高大,身著一件深藍色的錦袍,袍麵上繡著金色的蛟龍圖案,顯得霸氣十足。
竇卞身著一件褐色的長袍,頭戴方巾,眼神中透著精明。
羅愷則穿著一件淡紫色的長衫,手持一把折扇,顯得風度翩翩。
竇卞和羅愷站在貢院門口,高聲談論著,竇卞大聲說道:“章惇兄才學名滿江南各路,此次會元之位,非章惇兄莫屬!”說著,他還得意地搖了搖手中的折扇。
羅愷也在一旁附和:“那是自然,章兄之才,誰人能及!”他一邊說,一邊用手輕輕撫著下巴。
蘇軾聽聞,心中很是不服氣。
他一向自認才學高絕,對徐子建,他是認可的,可對於其他人,卻難以服氣。
當下便忍不住與竇卞、羅愷爭吵起來。
蘇軾雙手抱胸,不屑地說道:“公明賢弟才是會元的不二人選,其他人,蘇某一概不認!”他揚起下巴,眼神中滿是傲氣。
竇卞毫不示弱,梗著脖子反駁道:“徐公明不過是有點詩才罷了,說到策論,那還是章惇兄的長處!”他向前一步,手指著蘇軾,滿臉的不服氣。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氣氛愈發緊張。周圍的人紛紛圍過來,看著這幾位才子爭吵,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徐子建和蘇轍趕忙上前勸架。
徐子建一邊拉著蘇軾,一邊說道:“子瞻兄,切莫動氣,這榜單還未公布,一切皆有可能。”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試圖平息這場紛爭。
蘇轍也在一旁說道:“是啊,諸位皆是飽學之士,何必為這尚未確定之事傷了和氣。”他一臉溫和,目光誠懇地看著眾人。
章惇也過來勸道:“兩位賢弟,且先消消氣,等榜單出來,一切自有分曉。”
章惇雖然也在勸架,不過心裏還是很傲氣的。
他作為名滿江南路的才子,自認才學不輸天下人。之前詩會輸給徐子建,正打算在會試找迴場子。
他微微皺著眉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悅。
不遠處,徐坤看到徐子建,心中滿是不爽。
他身著一件深綠色的長袍,頭戴黑色帽子,本就自恃才高,一心想著在會試中拔得頭籌,如今看到徐子建被眾人簇擁,心中的嫉妒之火愈發旺盛。
他握緊了拳頭,咬牙切齒地低聲說道:“哼,有什麽了不起的。”
終於,貢院的大門緩緩打開,發出“吱呀”的聲響,仿佛在宣告著命運的轉折。
一位身著官服的官員,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手中高高舉著榜單,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起來:“第一名會元,徐子建,濟州陽穀人士。第二名蘇軾,蜀州眉山人士。第三名章惇,浦城人士……”
隨著官員的宣讀,人群中不時傳來陣陣驚歎與歡唿聲。
有人興奮地歡唿雀躍,有人則露出了羨慕的神情,還有人忍不住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當聽到徐子建奪得會元之時,羅愷和竇卞兩人頓時愣住了,臉上滿是尷尬之色。
竇卞的嘴巴微微張開,似乎想說什麽,卻又一時語塞。
羅愷手中的折扇也停在了半空中,臉色微微發紅。
蘇軾則得意洋洋地看著兩人,嘲笑道:“我早說過,徐賢弟的策論《平戎策》天下無雙,就連我都甘拜下風,你們還不信!”
他雙手叉腰,臉上洋溢著勝利的笑容。
眾人這才發現,貼出來的試卷中,果然少了徐子建的《平戎策》。
一番打聽後得知,原來《平戎策》所涉內容事關重大,已經被上交到政事堂保密處理。
此消息一出,眾人一片嘩然,徐子建又憑借一篇策論震驚了天下。
人群中有人讚歎道:“徐子建真是了不起,小小年紀竟有如此遠見卓識。”
也有人低聲議論:“這《平戎策》到底寫了什麽,居然如此重要。”
章惇雖然心中有些不舒服,但他還是很有風度地走上前去,向徐子建道賀:“徐兄,恭喜你奪得會元,殿試之上,我定當與徐兄再一爭高下。”
他微微抱拳,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挑戰。
章惇心中暗自較勁,他因為這篇策論,對徐子建充滿了忌憚,決心在殿試中全力以赴,奪迴狀元之位。
徐子建臉色平靜,微笑著禮貌還禮:“章兄過獎了,殿試之上,還望與章兄一同切磋,共同進步。”
他的笑容真誠而自信,讓人感受到他的謙遜與大氣。
羅愷和竇卞也反應過來,說道:“殿試還未開始,一切皆有可能,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兩人雖然心中有些不甘,但還是強打起精神,準備在殿試中一雪前恥。
徐坤原本滿心期待自己能進入前三名,結果卻隻得了第七名。
他看著被眾人眾星捧月般圍繞的徐子建,眼中嫉妒得幾乎要噴出火來。
心中想著:“不過是走了狗屎運罷了,一篇策論就被上交政事堂,何等榮耀,哼!”
他嫉恨地盯著徐子建,暗暗發誓,殿試之時一定要與他一決雌雄。
徐子建的乾坤功已經到了第四層,五感很強,同樣注意到了徐坤。
對於徐坤嫉恨的眼神毫不在意。
徐坤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個跳梁小醜,敢造次反手就滅了他。
他微微轉頭,看了徐坤一眼,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屑,便又繼續與周圍的人交談。
程顥和程頤兩兄弟看到自己的名次,又看到“仇人”徐子建如此風光,心中滿是無奈,隻能悻悻離去。程顥身著一件灰色的長袍,程頤穿著一件深藍色的長衫,兩人臉色有些陰沉,腳步匆匆,似乎不願再多停留片刻。
張載聽聞徐子建便是提出公明四句的才子,對他很是敬仰。
此時,他走上前來,向徐子建道賀:“徐兄之才,令張某佩服不已,日後還望能多向徐兄請教。”
張載身著一件素色的長袍,麵容質樸,眼神中滿是真誠。
徐子建看到正是被自己搶了橫渠四句的張載。
他客氣還禮道:“張兄客氣了,都是同年,有空一同探討學問!”
他熱情地迴應著,讓人感受到他的友善。
王韶聽說了徐子建的《平戎策》,對其十分好奇,也走過來與徐子建結交:“秦州,王韶見過公明兄!徐兄,剛剛聽聞你寫《平戎策》之名,不知能否有幸聽徐兄詳細講講?”
徐子建看著,王韶身著一件褐色的長袍,顯得英氣勃勃。
他知道這王韶雖然是文人,實際上卻是文武雙全之才。
徐子建看見圍在自己身邊的中榜學子不少,於是對眾人拱手道:“諸位,相逢即是緣,今日咱們一同上榜,不如賞臉由徐某做東請大家一同到樊樓喝一杯如何?”
“請!”眾位學子知道徐子建前途無量,自然願意和他結交。徐子建也打算和這些未來同年打好關係。
貢院周圍,天下舉子們議論紛紛。
公明書院因為徐子建等人的出色表現,在汴京名聲大噪。
不少落榜的學子,心中暗自決定,要轉學去濟州公明書院,期望能在那裏得到更好的教導,提升自己的才學。
樊樓,作為汴京最繁華的酒樓,今日迎來了這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才俊。酒樓雕梁畫棟,朱紅色的柱子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樓內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眾人來到樊樓的雅間,剛一坐下,便有夥計熱情地前來招唿。
夥計身著藍色的布衫,係著白色的圍裙,臉上洋溢著笑容,說道:“各位公子,請問要點些什麽?”
徐子建笑著說道:“今日能與諸位兄弟一同在此,實乃人生一大幸事。來,先上幾壺好酒,再把樊樓的招牌菜都來一份!”他的聲音爽朗,充滿了喜悅之情。
不一會兒,酒菜擺滿了一桌。
桌上擺滿了各種珍饈佳肴,有香氣撲鼻的烤鴨,色澤紅亮的紅燒鯉魚,還有精致的點心。
酒壺裏的美酒散發著醇厚的香氣,讓人聞之欲醉。
徐子建端起酒杯,站起身來,說道:“諸位兄弟,今日會試結果已出,無論名次如何,大家皆是憑借自身才學走到這一步,值得慶賀。這一杯,敬大家!”
眾人見徐子建如此謙遜,不由得對他心生好感,紛紛起身,舉杯相和,一飲而盡。
酒杯碰撞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是他們青春的讚歌。
蘇軾放下酒杯,笑著說道:“公明兄,此次你奪得會元,實至名歸。尤其是那篇《平戎策》,當真是讓人讚歎不已。隻是不知,這《平戎策》究竟寫了些什麽,竟能被上交政事堂?”
他好奇地看著徐子建,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徐子建微微一笑,說道:“子瞻兄過獎了。這《平戎策》主要是針對當下邊境局勢,提出了一些應對之策,希望能為朝廷分憂。具體內容,如今還需保密,待日後有機會,再與諸位兄弟詳細探討。”
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責任,讓人感受到他對國家的忠誠。
章惇也說道:“徐兄,殿試在即,我可是卯足了勁,要與你在殿試上一爭高低。”
他緊緊握著拳頭,眼神中燃燒著鬥誌。
徐子建看著章惇,眼神中充滿了鬥誌:“章兄,我也正有此意。殿試之上,我們定要全力以赴,不負所學。”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決心。
眾人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詩詞歌賦、家國天下。蘇轍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偶爾插上
眾人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詩詞歌賦、家國天下。
蘇轍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偶爾插上幾句話,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他的話語簡潔而深刻,總能給人帶來新的思考。
有的人則興致勃勃地講述著自己在趕考途中的趣事,引得眾人陣陣歡笑。
……
窗外,陽光明媚,微風輕輕拂過,送來陣陣花香。
屋內,這群少年才俊們的笑聲與交談聲,仿佛預示著他們未來的無限可能。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他們即將在殿試的舞台上,再次展現自己的才華,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這座平日裏透著莊嚴肅穆氣息的科舉聖地,此刻被圍得水泄不通。人群熙熙攘攘,似潮水般湧動,貢院門口那張即將揭曉眾多舉子命運的黃榜,如同風暴的中心,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
徐子建,作為莊學究門下的弟子,他的一舉一動,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
莊學究深知這放榜之日對徐子建的意義,特意給書熟放了一日假,讓幾位弟子陪著徐子建一同感受這緊張又激動的氛圍。
徐子建身材挺拔,一襲月白色的長袍,領口與袖口處繡著精致的雲紋,腰間束著一條藏青色的絲絛,越發襯得他身姿修長。
頭戴一頂黑色方巾,方正的臉龐透著堅毅,劍眉星目,眼神中既有對未知結果的期待,又有著沉穩的自信。
他身旁的表弟徐達,年紀稍小,身著一件淺藍色的短衫,搭配著深色的布褲,顯得幹淨利落。
他緊緊相隨,眼神中滿是對兄長的殷切期待,仿佛兄長的榮耀便是自己的榮耀。
另一邊,盛家的盛長柏與盛長楓結伴而來。
盛長柏一襲墨色長袍,袍角隨風輕擺,身姿沉穩如鬆。他麵容俊朗,眼神平和而深邃,靜靜地看著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能洞悉每個人的心思。
盛長楓則身著一襲淡紫色的長衫,領口繡著淡金色的絲線,顯得格外活潑。
他興奮地在人群中時不時踮起腳尖,試圖透過層層縫隙,先睹榜單為快,眼中閃爍著迫不及待的光芒。
與此同時,徐氏帶著家中幾個姐兒前往盛家後院廳堂做客。
廳堂內,茶香嫋嫋,彌漫著淡淡的清幽氣息。盛老夫人身著一件深褐色的錦袍,袍麵上繡著寓意吉祥的牡丹花紋,顯得端莊而慈祥。
她與徐氏相對而坐,兩人手中皆捧著一盞清茶。
盛老夫人輕輕抿了口茶,語氣平和地詢問道:“徐侄女,建哥兒今日會試放榜,想必考得不錯吧?我瞧著子建這孩子,平日裏勤奮刻苦,才學也紮實,此次上榜想來是不成問題的。”
徐氏微笑著,輕輕點頭,優雅地捋了捋鬢邊的發絲,說道:“建哥兒前陣子說考得不差,隻是具體名次,如今還難以確定。”
一旁的王大娘子,也就是王若弗,身著一件綠色的褙子,上麵繡著精致的纏枝蓮紋,臉上妝容精致。她趕忙附和道:“徐表侄可是汴京第一才子,想必考上會試不是問題。”
王若弗聽聞自己未來女婿有望上榜,心中一陣歡喜,笑容不自覺地爬上臉龐,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盛家的幾個姑娘,還有徐家的姐兒們,都靜靜地坐在一旁,聽著長輩們的交談,各有所思。
尤其是華蘭、徐兆兒、徐鳳兒這幾位準備在殿試後便與夫君成婚的姑娘,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華蘭身著一件淡粉色的羅裙,外罩一件白色的薄紗褙子,顯得溫婉動人。
她微微皺眉,手中不自覺地攥著帕子,心中暗自思忖:徐表弟這個壞家夥想必應該能夠上榜吧?他的才學那麽好!
徐兆兒穿著一件鵝黃色的衣衫,搭配著一條淡綠色的裙子,顯得清新秀麗。
她咬著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小手不自覺地揪著裙擺。
徐鳳兒則身著一件淺藍色的旗袍,領口繡著淡藍色的小花,她輕輕歎了口氣,心中默默為未來夫君祈禱。
盛老夫人見狀,微笑著安慰道:“你們幾個也別太憂心,這幾個孩子的才學我也是知曉的,皆是青年才俊,上榜之事應當是穩的。”
其他幾個姑娘,對於會試結果倒沒有那般上心。
墨蘭身著一件藕荷色的長裙,頭上戴著珠翠首飾,顯得嬌豔動人。
此時她心裏正氣惱著,比起徐子建的會試成績,她更在意今日書院放假,自己見不到心上人齊衡,小嘴微微撅起,一臉的不開心,時不時還跺跺腳,嘟囔著:“都怪這放假,害我見不到元若哥哥。”
如蘭則身著一件淺綠色的衣衫,外搭一件淺紫色的背心,她在一旁打起了瞌睡,腦袋一點一點的,對周圍的討論毫無興趣,嘴裏還不時發出輕輕的唿嚕聲。
明蘭和徐晴兒則坐在角落裏,靜靜地吃著糕點。明蘭身著一件淡青色的裙子,樸素而淡雅,徐晴兒穿著一件米白色的衣衫,兩人偶爾對視一眼,眼神中滿是對徐子建的祝福,心裏默默為他祈禱能取得好名次。
徐子建與蘇軾、蘇轍、曾誠等一眾好友一同來到貢院。
蘇軾一襲白色長袍,衣袂飄飄,頭戴黑色高冠,顯得風流倜儻。
蘇轍則身著淡藍色的長衫,麵容清秀,氣質沉穩。曾誠穿著一件深灰色的袍子,眼神中透著聰慧。
此前,他們曾對過卷子,眾人一致認為,若不出意外,徐子建定會高中會元。
此時,白鹿洞書院的章惇、竇卞、羅愷三人也前來觀榜。
章惇身材高大,身著一件深藍色的錦袍,袍麵上繡著金色的蛟龍圖案,顯得霸氣十足。
竇卞身著一件褐色的長袍,頭戴方巾,眼神中透著精明。
羅愷則穿著一件淡紫色的長衫,手持一把折扇,顯得風度翩翩。
竇卞和羅愷站在貢院門口,高聲談論著,竇卞大聲說道:“章惇兄才學名滿江南各路,此次會元之位,非章惇兄莫屬!”說著,他還得意地搖了搖手中的折扇。
羅愷也在一旁附和:“那是自然,章兄之才,誰人能及!”他一邊說,一邊用手輕輕撫著下巴。
蘇軾聽聞,心中很是不服氣。
他一向自認才學高絕,對徐子建,他是認可的,可對於其他人,卻難以服氣。
當下便忍不住與竇卞、羅愷爭吵起來。
蘇軾雙手抱胸,不屑地說道:“公明賢弟才是會元的不二人選,其他人,蘇某一概不認!”他揚起下巴,眼神中滿是傲氣。
竇卞毫不示弱,梗著脖子反駁道:“徐公明不過是有點詩才罷了,說到策論,那還是章惇兄的長處!”他向前一步,手指著蘇軾,滿臉的不服氣。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氣氛愈發緊張。周圍的人紛紛圍過來,看著這幾位才子爭吵,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徐子建和蘇轍趕忙上前勸架。
徐子建一邊拉著蘇軾,一邊說道:“子瞻兄,切莫動氣,這榜單還未公布,一切皆有可能。”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試圖平息這場紛爭。
蘇轍也在一旁說道:“是啊,諸位皆是飽學之士,何必為這尚未確定之事傷了和氣。”他一臉溫和,目光誠懇地看著眾人。
章惇也過來勸道:“兩位賢弟,且先消消氣,等榜單出來,一切自有分曉。”
章惇雖然也在勸架,不過心裏還是很傲氣的。
他作為名滿江南路的才子,自認才學不輸天下人。之前詩會輸給徐子建,正打算在會試找迴場子。
他微微皺著眉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悅。
不遠處,徐坤看到徐子建,心中滿是不爽。
他身著一件深綠色的長袍,頭戴黑色帽子,本就自恃才高,一心想著在會試中拔得頭籌,如今看到徐子建被眾人簇擁,心中的嫉妒之火愈發旺盛。
他握緊了拳頭,咬牙切齒地低聲說道:“哼,有什麽了不起的。”
終於,貢院的大門緩緩打開,發出“吱呀”的聲響,仿佛在宣告著命運的轉折。
一位身著官服的官員,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手中高高舉著榜單,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起來:“第一名會元,徐子建,濟州陽穀人士。第二名蘇軾,蜀州眉山人士。第三名章惇,浦城人士……”
隨著官員的宣讀,人群中不時傳來陣陣驚歎與歡唿聲。
有人興奮地歡唿雀躍,有人則露出了羨慕的神情,還有人忍不住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當聽到徐子建奪得會元之時,羅愷和竇卞兩人頓時愣住了,臉上滿是尷尬之色。
竇卞的嘴巴微微張開,似乎想說什麽,卻又一時語塞。
羅愷手中的折扇也停在了半空中,臉色微微發紅。
蘇軾則得意洋洋地看著兩人,嘲笑道:“我早說過,徐賢弟的策論《平戎策》天下無雙,就連我都甘拜下風,你們還不信!”
他雙手叉腰,臉上洋溢著勝利的笑容。
眾人這才發現,貼出來的試卷中,果然少了徐子建的《平戎策》。
一番打聽後得知,原來《平戎策》所涉內容事關重大,已經被上交到政事堂保密處理。
此消息一出,眾人一片嘩然,徐子建又憑借一篇策論震驚了天下。
人群中有人讚歎道:“徐子建真是了不起,小小年紀竟有如此遠見卓識。”
也有人低聲議論:“這《平戎策》到底寫了什麽,居然如此重要。”
章惇雖然心中有些不舒服,但他還是很有風度地走上前去,向徐子建道賀:“徐兄,恭喜你奪得會元,殿試之上,我定當與徐兄再一爭高下。”
他微微抱拳,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挑戰。
章惇心中暗自較勁,他因為這篇策論,對徐子建充滿了忌憚,決心在殿試中全力以赴,奪迴狀元之位。
徐子建臉色平靜,微笑著禮貌還禮:“章兄過獎了,殿試之上,還望與章兄一同切磋,共同進步。”
他的笑容真誠而自信,讓人感受到他的謙遜與大氣。
羅愷和竇卞也反應過來,說道:“殿試還未開始,一切皆有可能,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兩人雖然心中有些不甘,但還是強打起精神,準備在殿試中一雪前恥。
徐坤原本滿心期待自己能進入前三名,結果卻隻得了第七名。
他看著被眾人眾星捧月般圍繞的徐子建,眼中嫉妒得幾乎要噴出火來。
心中想著:“不過是走了狗屎運罷了,一篇策論就被上交政事堂,何等榮耀,哼!”
他嫉恨地盯著徐子建,暗暗發誓,殿試之時一定要與他一決雌雄。
徐子建的乾坤功已經到了第四層,五感很強,同樣注意到了徐坤。
對於徐坤嫉恨的眼神毫不在意。
徐坤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個跳梁小醜,敢造次反手就滅了他。
他微微轉頭,看了徐坤一眼,眼神中帶著一絲不屑,便又繼續與周圍的人交談。
程顥和程頤兩兄弟看到自己的名次,又看到“仇人”徐子建如此風光,心中滿是無奈,隻能悻悻離去。程顥身著一件灰色的長袍,程頤穿著一件深藍色的長衫,兩人臉色有些陰沉,腳步匆匆,似乎不願再多停留片刻。
張載聽聞徐子建便是提出公明四句的才子,對他很是敬仰。
此時,他走上前來,向徐子建道賀:“徐兄之才,令張某佩服不已,日後還望能多向徐兄請教。”
張載身著一件素色的長袍,麵容質樸,眼神中滿是真誠。
徐子建看到正是被自己搶了橫渠四句的張載。
他客氣還禮道:“張兄客氣了,都是同年,有空一同探討學問!”
他熱情地迴應著,讓人感受到他的友善。
王韶聽說了徐子建的《平戎策》,對其十分好奇,也走過來與徐子建結交:“秦州,王韶見過公明兄!徐兄,剛剛聽聞你寫《平戎策》之名,不知能否有幸聽徐兄詳細講講?”
徐子建看著,王韶身著一件褐色的長袍,顯得英氣勃勃。
他知道這王韶雖然是文人,實際上卻是文武雙全之才。
徐子建看見圍在自己身邊的中榜學子不少,於是對眾人拱手道:“諸位,相逢即是緣,今日咱們一同上榜,不如賞臉由徐某做東請大家一同到樊樓喝一杯如何?”
“請!”眾位學子知道徐子建前途無量,自然願意和他結交。徐子建也打算和這些未來同年打好關係。
貢院周圍,天下舉子們議論紛紛。
公明書院因為徐子建等人的出色表現,在汴京名聲大噪。
不少落榜的學子,心中暗自決定,要轉學去濟州公明書院,期望能在那裏得到更好的教導,提升自己的才學。
樊樓,作為汴京最繁華的酒樓,今日迎來了這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才俊。酒樓雕梁畫棟,朱紅色的柱子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樓內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眾人來到樊樓的雅間,剛一坐下,便有夥計熱情地前來招唿。
夥計身著藍色的布衫,係著白色的圍裙,臉上洋溢著笑容,說道:“各位公子,請問要點些什麽?”
徐子建笑著說道:“今日能與諸位兄弟一同在此,實乃人生一大幸事。來,先上幾壺好酒,再把樊樓的招牌菜都來一份!”他的聲音爽朗,充滿了喜悅之情。
不一會兒,酒菜擺滿了一桌。
桌上擺滿了各種珍饈佳肴,有香氣撲鼻的烤鴨,色澤紅亮的紅燒鯉魚,還有精致的點心。
酒壺裏的美酒散發著醇厚的香氣,讓人聞之欲醉。
徐子建端起酒杯,站起身來,說道:“諸位兄弟,今日會試結果已出,無論名次如何,大家皆是憑借自身才學走到這一步,值得慶賀。這一杯,敬大家!”
眾人見徐子建如此謙遜,不由得對他心生好感,紛紛起身,舉杯相和,一飲而盡。
酒杯碰撞的聲音清脆悅耳,仿佛是他們青春的讚歌。
蘇軾放下酒杯,笑著說道:“公明兄,此次你奪得會元,實至名歸。尤其是那篇《平戎策》,當真是讓人讚歎不已。隻是不知,這《平戎策》究竟寫了些什麽,竟能被上交政事堂?”
他好奇地看著徐子建,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徐子建微微一笑,說道:“子瞻兄過獎了。這《平戎策》主要是針對當下邊境局勢,提出了一些應對之策,希望能為朝廷分憂。具體內容,如今還需保密,待日後有機會,再與諸位兄弟詳細探討。”
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責任,讓人感受到他對國家的忠誠。
章惇也說道:“徐兄,殿試在即,我可是卯足了勁,要與你在殿試上一爭高低。”
他緊緊握著拳頭,眼神中燃燒著鬥誌。
徐子建看著章惇,眼神中充滿了鬥誌:“章兄,我也正有此意。殿試之上,我們定要全力以赴,不負所學。”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決心。
眾人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詩詞歌賦、家國天下。蘇轍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偶爾插上
眾人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詩詞歌賦、家國天下。
蘇轍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偶爾插上幾句話,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他的話語簡潔而深刻,總能給人帶來新的思考。
有的人則興致勃勃地講述著自己在趕考途中的趣事,引得眾人陣陣歡笑。
……
窗外,陽光明媚,微風輕輕拂過,送來陣陣花香。
屋內,這群少年才俊們的笑聲與交談聲,仿佛預示著他們未來的無限可能。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他們即將在殿試的舞台上,再次展現自己的才華,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