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後記因為篇幅限製的關係未能被收錄進紙質書


    雖然不是多麽重要的內容但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主要是toru自己按捺不住想嘮叨xd)


    .


    .


    .


    【關於詩人們】


    1愛倫坡


    愛倫坡的詩是最早出現在這篇文裏的,他的詩有種獨特的頹廢虛無感,我覺得與開場那股幽靈縹緲的氣質非常相符,所以引用了許多。


    “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瞑寂的某個長日裏……


    我獨自一人策馬前行……穿過這片陰沉的,異域般的鄉間土地……


    最終,當夜幕緩緩降臨的時候……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現在我眼前……


    我未曾目睹它過往的模樣……但僅憑方才的一瞥,某種難以忍受的陰鬱便浸透了我的內心……”


    這一首被設定為赤也第一次見到佳音時她在朗誦的詩。我讀到這首詩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簡直美極了,盡管有一種撲麵而來的荒涼和陰鬱,但還是無法掩蓋它美到讓人震顫的實質,它幾乎一眼就讓我想起了唿嘯山莊中的場景。


    “如果一開始感受不到愛,那就不算是愛。”——這是被引用在赤也視角開頭的一句話,之所以要寫這句話,是因為我認為他正是在第一次聽到這首詩的時候就被佳音吸引,所以才有了後麵的種種故事。


    令人唏噓的是,盡管愛倫坡如此才華橫溢,有著無人能模仿複製的獨特的神秘風格,最終卻死於貧困潦倒和酗酒,僅僅因為他是第一個嚐試完全靠寫作謀生的作家。


    2葉芝


    在我很小的時候曾經無意間在某位台灣作家的書中看見這句話:


    “投出冷眼,看生,看死。騎士,向前!”


    因為那時大概才隻有六七歲,我並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隻因為這短短幾個詞組成的一句話,年幼的我就已經對愛爾蘭這個追逐自由,遍地翠綠的國度充滿了向往,以至於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也不曾消退。


    這句話是葉芝刻在自己墓碑上的墓誌銘,原文是:


    “ldeye


    death.


    an,passby!”


    關於它的翻譯有好幾種版本,因為太喜歡這句話所以我找了許多版本來看,其中日語版本是這樣的:


    “生と死を


    冷めた視線で見よ


    旅人よ速やかに去れ”


    中文翻譯其實也有不同的版本,但無論如何我還是最喜歡小時候在書裏看見的那句。值得一提的是那位台灣作家如今好像已經銷聲匿跡,我不太清楚這句譯文是他自己翻譯的還是也引用了別人翻譯的版本,總之,這是我心目中最棒的一個版本。而相比較之下日語翻譯的那版並沒有能很好地表達出原文的精髓(個人認為)。


    葉芝的這句話被我從小到大記了十幾年,由此可見在童年時期所受到的影響可以延續很久很久。至今toru最想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國家依然是愛爾蘭,很想去葉芝墓碑前放上一束花致敬,可惜因為越來越嚴重的飛機恐懼症(…)也許toru一輩子都去不了那裏,希望有生之年能發明可以周遊全世界的地鐵,那我會感激科學一輩子(夠)。


    3魏爾倫


    必須在文裏提到魏爾倫的理由想必大家都知道,因為他是官方設定集中幸村喜歡的詩人,他甚至隨身帶著魏爾倫的詩集,並且在“落葉”那首詩的地方夾了書簽。


    關於落葉這首詩的譯文也有很多個版本,各版本質量層次不齊,被我引用在文中的那首姑且算是還可以的,可能因為原文是法語,想要翻出意境來比表達直白的英語更難些,所以各版本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大。這裏貼一首日語版本:


    “秋の歌(落葉)


    秋の日の


    ヴィオロンの


    ためいきの


    ひたぶるに


    身にしみて


    うら悲し。


    鐘のおとに


    胸ふたぎ


    色かへて


    涙ぐむ


    過ぎし日の


    おもひでや。


    げにわれは


    うらぶれて


    ここかしこ


    さだめなく


    とび散らふ


    落葉かな。”


    這是上田敏先生翻譯的版本,這個版本相對來說措辭簡潔且很有韻律,不算直白但點到了其中的精髓。另外還有兩個日語版本則加入了太多形容詞,讓我覺得累贅。順帶一提我有在寄紙質書時摘抄了一段這首詩,作為情書寄出去(笑),如果收到覺得莫名其妙的話……現在應該知道我寫它的用意了。


    另一段我在文中引用過的詩是《淚水流在我的心底》,其實比起落葉來,這一首對我的觸動更大,雖然隻是寥寥幾句,卻讓我覺得非常疼痛:


    “淚散落在我的心上


    像雨在城市上空落著


    是什麽樣的憂傷


    荊棘般降臨在我的心頭?”


    說實話我對魏爾倫的人品抱有質疑,單從品行來說的話我一點也不喜歡這個人,但看他的詩又確實會覺得非常悲傷……一定程度上我覺得是蘭波的存在成就了他,如果沒有蘭波,或者他無法寫出這樣刺痛心底的句子。


    很可惜下麵的那一首沒能找到日語翻譯版,不過我覺得這個中文版已經相當棒了,真的翻譯得非常優美和傷感。


    我思考過幸村喜歡魏爾倫的理由,可能官方在寫這一設定時並沒有很深入的原因,因為魏爾倫是象征派詩人,他的詩總是帶著浪漫和憂鬱的情懷,多少契合了幸村外在的形象。而從我的理解來看,人往往會傾向於喜歡和自己有相似部分的人,人們喜歡尋找共鳴,所以幸村或許是在魏爾倫的詩裏找到了共鳴,以及和自己相似的部分。我對他們之間相似的那個部分非常感興趣,我沒法清晰地得出結論說他們相似在哪裏,所以我試著在文中慢慢尋找,慢慢演變,或許隻是在這個故事裏,我相信那種哀傷來源於他們的心中都住有一個蘭波。一個極近,又極遠,完美的,又殘缺的,不可替代的蘭波。正是這個蘭波成就了他們的愛,也成就了他們的悲。


    .


    .


    .


    .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網王]帶走我的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Toru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Toru並收藏[網王]帶走我的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