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苒來過玉佛寺很多次,總看到祈瑞大師在大殿旁免費教授窮人家的孩子讀書,這些孩子讀了書,將來就可脫離貧困,因此從來沒香客去打擾大師。薑苒也打從心裏尊敬這樣的人,讀書識字能讓窮人家的孩子有資本去改變命運,祈瑞大師年複一年免費教字真的很了不起,這才是真正的佛心,佛事。
要說她穿越到這邊有什麽偶像,那就是祈瑞大師了。
現在被偶像微笑以對,薑苒隻覺得要高興得上了天。
竇萬裏從懷中拿出書卷,「昨日深思一晚終於想出答案,不是重農輕商,而該是重農保商。」
祈瑞大師點點頭,表情寫著「孺子可教」。
竇萬裏繼續說:「我東瑞國以河道立國,因為有東西河道數條,南北河道數條,北方得以吃到新鮮蔬果,南方可以得到珍貴藥材跟木材,這些不隻是農民辛苦的結晶,也包含商人的努力。商人,不隻是商,底下還有一群勞力,每個勞力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若是重農輕商,壓抑商業,那相對的也會壓抑到苦力,在河道工作的人,船務,碼頭工人等都會被影響。朝廷應該鼓勵商業,鼓勵商人給工人多一點工資,而不是處處挑剔商人,以為這樣打壓就是對農民的公平。」
薑苒在內心哇了一聲,古代人能有這見識,不簡單。
重農輕商是自欺欺人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到進入二十世紀才漸漸被一些經濟專家所檢討,商人也繁榮了社會,他們為什麽要被輕蔑?
但這古代人生在這保守的世代,可以說出重農保商,可見是真的有腦子,他的說法是共享,共榮,而不是齊頭式公平。
祈瑞大師微笑,「小姑娘怎麽說?」
「我家少爺說的對,要是沒商人,北方的人一到冬天隻能吃鹹菜,南方的人隻能用一些普通木材搭屋,然後十年就倒。現在不管南方北方,過的都是差不多的日子,你有人參,我也有人參,你能吃蔬菜,我也能吃蔬菜,當然農民很偉大,可這也有商人的功勞在裏麵,朝廷應該減輕農民賦稅,而不是整天罵商人,動動嘴皮子這可不叫施政。」
竇萬裏心裏一動,難道這就是祈瑞大師說的「心意相通」嗎?
朝廷輕商,為了討得朝廷歡心,京城上到下莫不輕賤商人,但好笑的是大家嘴巴上輕賤商人,私底下又大做生意。做生意沒關係,可嘴巴上不對商人好一點,不也是罵到自己嗎?
減輕農民賦稅,這點他也想過,朝廷這幾年稅收豐厚,其實可以在實際上對農民好一點。
「老衲問小姑娘一個問題,若有人送你三間鋪子,收,還是不收。」
「大師問倒小女子了,若對方要求我的事情,我能做到,我收,若我做不到或者對方不願說何事,除非我窮到無路可走,不然不敢收。」
祈瑞大師眼露笑意,「沒有斷然拒絕,小姑娘愛財。」
薑苒坦然,「愛得不行,我與母親被家族放逐,這麽多年來隻有銀子照顧我們一家四口,最香的不是桂花,而是銅錢,最美的不是牡丹,而是金子。」
竇家的丫鬟活被眾人搶破頭,還不是因為那二兩銀子。
祈瑞大師微笑點頭,「這麽多年,若不是香客捐贈,玉佛寺也難維持下去,老衲也愛金銀。」
薑苒打趣,「大師不是四大皆空?」
祈瑞大師迴得大大方方。「四大皆空也得活下去,何況老衲還有貪念,想辦學堂,想辦善粥棚,都得要銀子。」
兩人話說得有來有往,一旁的竇萬裏卻是心想,祈瑞大師說的沒錯,讓他帶她過來這裏跟祈瑞大師說說話,自己從旁看看便能知道這是不是正緣。
原本隻是半信半疑,現在覺得,好像可以……應該可以。
他說政事,說朝廷,她不但懂,還能附和上幾句。祈瑞大師說,這就是思想溝通,兩人要是不能想到一塊去,相處起來也不高興,譬如說,如果她剛剛大讚農民,大貶商人,他可能就不高興了,可是她不但想法跟他一樣,還能有新觀點說要給農民減稅,對,雖然不是多特別,但至少那是她自己的想法。
他喜歡的女子既然不喜歡他,那他就找一個能相處的。
母親總是替他擔憂,尤其是梅家把梅如玉送入宮中後,母親總是用很擔心的眼神看著他,怕他衝動,怕他惹事,如果他這一趟江南行能帶迴一個正妻,母妃也會高興的……是的,不是母親,而是母妃。
竇萬裏,本名齊萬裏,是當今皇上第九個弟弟,為正一品親王,封號為「敬」,朝中稱為敬王,食邑萬戶,為爵位最高等。
他母親竇氏在後宮位分是嬪,竇家並不是太入溫皇後的眼,竇嬪自然十分艱難,而東宮中的竇昭訓也跟竇嬪一樣,努力求生存。
竇家沒有什麽不好,就是女兒都生得太美,姑姑跟侄女分別侍奉了皇帝跟太子,且都生有兒子,看在容貌普通又無子的溫皇後眼中,自然刺眼得很。
皇上病重的時候,親自命了四個顧命大臣,把皇位傳給太子,也就是蕭賢妃的兒子,至於溫皇後從低等嬪妃那邊抱養來的六皇子,雖然已經寄在皇後名下,但個性頑劣不堪,皇上當年說他「不足以為太子」,溫皇後怎麽哭鬧都沒用。
皇帝病逝後,蕭賢妃的兒子登了大寶,生母蕭賢妃成了聖明皇太後,溫皇後則變為溫太後,竇嬪則成了竇太嬪。
聖明皇太後跟竇太嬪是自小的閨閣交情,入宮後也彼此扶持,又蒙皇上開恩讓竇氏跟著蕭氏住在宛月宮。後宮新人太多了,皇上不是常常來,兩個姊妹能彼此作伴又各養有兒子能交換育兒經,這十幾年來的交情自然不同凡響。
皇帝跟齊萬裏雖然不是同母所出,卻是同在宛月宮長大,是兄弟中最親的,於是登上大寶後,皇帝分封兄弟為王,卻隻封了一個一品親王,就是齊萬裏。
要說她穿越到這邊有什麽偶像,那就是祈瑞大師了。
現在被偶像微笑以對,薑苒隻覺得要高興得上了天。
竇萬裏從懷中拿出書卷,「昨日深思一晚終於想出答案,不是重農輕商,而該是重農保商。」
祈瑞大師點點頭,表情寫著「孺子可教」。
竇萬裏繼續說:「我東瑞國以河道立國,因為有東西河道數條,南北河道數條,北方得以吃到新鮮蔬果,南方可以得到珍貴藥材跟木材,這些不隻是農民辛苦的結晶,也包含商人的努力。商人,不隻是商,底下還有一群勞力,每個勞力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若是重農輕商,壓抑商業,那相對的也會壓抑到苦力,在河道工作的人,船務,碼頭工人等都會被影響。朝廷應該鼓勵商業,鼓勵商人給工人多一點工資,而不是處處挑剔商人,以為這樣打壓就是對農民的公平。」
薑苒在內心哇了一聲,古代人能有這見識,不簡單。
重農輕商是自欺欺人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到進入二十世紀才漸漸被一些經濟專家所檢討,商人也繁榮了社會,他們為什麽要被輕蔑?
但這古代人生在這保守的世代,可以說出重農保商,可見是真的有腦子,他的說法是共享,共榮,而不是齊頭式公平。
祈瑞大師微笑,「小姑娘怎麽說?」
「我家少爺說的對,要是沒商人,北方的人一到冬天隻能吃鹹菜,南方的人隻能用一些普通木材搭屋,然後十年就倒。現在不管南方北方,過的都是差不多的日子,你有人參,我也有人參,你能吃蔬菜,我也能吃蔬菜,當然農民很偉大,可這也有商人的功勞在裏麵,朝廷應該減輕農民賦稅,而不是整天罵商人,動動嘴皮子這可不叫施政。」
竇萬裏心裏一動,難道這就是祈瑞大師說的「心意相通」嗎?
朝廷輕商,為了討得朝廷歡心,京城上到下莫不輕賤商人,但好笑的是大家嘴巴上輕賤商人,私底下又大做生意。做生意沒關係,可嘴巴上不對商人好一點,不也是罵到自己嗎?
減輕農民賦稅,這點他也想過,朝廷這幾年稅收豐厚,其實可以在實際上對農民好一點。
「老衲問小姑娘一個問題,若有人送你三間鋪子,收,還是不收。」
「大師問倒小女子了,若對方要求我的事情,我能做到,我收,若我做不到或者對方不願說何事,除非我窮到無路可走,不然不敢收。」
祈瑞大師眼露笑意,「沒有斷然拒絕,小姑娘愛財。」
薑苒坦然,「愛得不行,我與母親被家族放逐,這麽多年來隻有銀子照顧我們一家四口,最香的不是桂花,而是銅錢,最美的不是牡丹,而是金子。」
竇家的丫鬟活被眾人搶破頭,還不是因為那二兩銀子。
祈瑞大師微笑點頭,「這麽多年,若不是香客捐贈,玉佛寺也難維持下去,老衲也愛金銀。」
薑苒打趣,「大師不是四大皆空?」
祈瑞大師迴得大大方方。「四大皆空也得活下去,何況老衲還有貪念,想辦學堂,想辦善粥棚,都得要銀子。」
兩人話說得有來有往,一旁的竇萬裏卻是心想,祈瑞大師說的沒錯,讓他帶她過來這裏跟祈瑞大師說說話,自己從旁看看便能知道這是不是正緣。
原本隻是半信半疑,現在覺得,好像可以……應該可以。
他說政事,說朝廷,她不但懂,還能附和上幾句。祈瑞大師說,這就是思想溝通,兩人要是不能想到一塊去,相處起來也不高興,譬如說,如果她剛剛大讚農民,大貶商人,他可能就不高興了,可是她不但想法跟他一樣,還能有新觀點說要給農民減稅,對,雖然不是多特別,但至少那是她自己的想法。
他喜歡的女子既然不喜歡他,那他就找一個能相處的。
母親總是替他擔憂,尤其是梅家把梅如玉送入宮中後,母親總是用很擔心的眼神看著他,怕他衝動,怕他惹事,如果他這一趟江南行能帶迴一個正妻,母妃也會高興的……是的,不是母親,而是母妃。
竇萬裏,本名齊萬裏,是當今皇上第九個弟弟,為正一品親王,封號為「敬」,朝中稱為敬王,食邑萬戶,為爵位最高等。
他母親竇氏在後宮位分是嬪,竇家並不是太入溫皇後的眼,竇嬪自然十分艱難,而東宮中的竇昭訓也跟竇嬪一樣,努力求生存。
竇家沒有什麽不好,就是女兒都生得太美,姑姑跟侄女分別侍奉了皇帝跟太子,且都生有兒子,看在容貌普通又無子的溫皇後眼中,自然刺眼得很。
皇上病重的時候,親自命了四個顧命大臣,把皇位傳給太子,也就是蕭賢妃的兒子,至於溫皇後從低等嬪妃那邊抱養來的六皇子,雖然已經寄在皇後名下,但個性頑劣不堪,皇上當年說他「不足以為太子」,溫皇後怎麽哭鬧都沒用。
皇帝病逝後,蕭賢妃的兒子登了大寶,生母蕭賢妃成了聖明皇太後,溫皇後則變為溫太後,竇嬪則成了竇太嬪。
聖明皇太後跟竇太嬪是自小的閨閣交情,入宮後也彼此扶持,又蒙皇上開恩讓竇氏跟著蕭氏住在宛月宮。後宮新人太多了,皇上不是常常來,兩個姊妹能彼此作伴又各養有兒子能交換育兒經,這十幾年來的交情自然不同凡響。
皇帝跟齊萬裏雖然不是同母所出,卻是同在宛月宮長大,是兄弟中最親的,於是登上大寶後,皇帝分封兄弟為王,卻隻封了一個一品親王,就是齊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