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苒在竇府住下來了。
九爺竇萬裏不難伺候,而且他幾乎天天去玉佛寺,需要丫頭的時間根本不多。
黃嬤嬤這些日子還在找新丫頭,不過都不行,聽說那個喜逢後來又迴來求了一次,還帶著一個衙役來,說是自己遠房堂叔,可以替她作保她從小到大都很乖,那日是鬼迷心竅,想讓黃嬤嬤再給個機會。
那個衙役也很好笑,大概在鄉裏橫慣了,也不看看竇家是什麽人,竇貴妃的娘家人少說也是三品起跳,一個三品官家少爺要給他一個地方衙役什麽麵子?那喜逢跟衙役還在跟黃嬤嬤糾纏不休,武師頭頭孔鬆旋即過去,一手一個拎起往外扔,然後關上角門。
薑苒聽廚娘轉述,笑得東倒西歪。
喜逢的人品太差了,如果黃嬤嬤點頭,她跟夏居都會很頭大。
早上沒什麽事情,薑苒都會繡繡花,等休沐就可以拿迴家讓娘拿去賣了。
也不是她懶,不去幹其他活,而是竇家宅子雖然不大,但規矩多,各有分工,如果她去打掃,是搶了粗使婆子的工作;如果她去整花,是搶了園丁的工作;如果她去廚房弄點心,是搶了廚娘的工作;如果她給主人家做衣服,是搶了繡娘的工作。
於是她問黃嬤嬤,那早上要做什麽?
黃嬤嬤讓她自己找事情做,打發時間。
她又試探問,那她繡繡花行不行?
黃嬤嬤說行啊,自己去跟繡娘拿布拿樣子吧。
所以就變成這樣了,薑苒跟夏居一起起床吃早飯,然後夏居去伺候,她繡花,自己吃中飯,等下午去跟夏居換班。
就這樣過了半個多月,有一天,夏居才剛剛去前頭大屋,很快又迴來,「苒兒,九爺讓你過去。」
薑苒也沒多問,立刻放下繃子,拍拍裙子把線頭拍落,便快步移動過去。
穿過綠意盎然的後院,薑苒進入大屋,見人行禮,「奴婢見過九爺。」
「我要去玉佛寺,你跟我一道。」
「是。」薑苒也很久沒去玉佛寺了,覺得有點開心。
黃嬤嬤很快張羅完畢,薑苒跟著竇萬裏坐馬車,孔鬆帶著幾個武師騎馬隨行。
馬車很大,鋪著錦繡墊子,不怎麽感覺得到震動,車上有小梨木做的櫃子,裏麵有各色點心。薑苒已經知道竇萬裏的飲食習慣,於是鹹甜各取四種放入白瓷碟子,果然,他又是每種各揀一個吃,看不出喜好。
車上有壺有杯,搖搖晃晃中,薑苒奉上新茶。
然後竇萬裏閉目養神,薑苒也靠著迎枕休息。
很久沒搭乘這麽豪華的雙頭馬車了,不禁有點懷念……對啦,她就是喜歡好日子啊,嫡母胡氏人不錯,可惜身體不好,胡氏過世時她也難過了許久,結果不到一百天,她爹就娶了續弦蔡菊芳,後來她就隨著母親羊氏出了侯府。
如果胡氏還在,她現在應該還在侯府吧……不對,十七歲應該已經出嫁了,想到這裏突覺有點驚悚,還是鄉下好,至少不用「被出嫁」。
雖然薑苒沒嫁妝,不過能裝乖,還是有人不介意嫁妝問題,上門問羊氏意思,但薑苒真的不想,當高門媳婦都很苦了,何況農家媳婦,天沒亮就要起來幹活,煮飯,洗衣,農活,給丈夫送午飯,繼續農活,煮飯,收拾。
這樣的生活想想就暈,而且有了小孩也不得休息,鄰家趙春桃的姊姊趙春枝出嫁懷孕,夫家一樣要她下田,她婆婆說了「我懷孕時照樣翻地,你別給我裝」,結果趙春枝流產,那婆家還上趙家鬧了一頓,說趙家明知道女兒身體不好還許婚,想害人,要求趙家退迴一半的聘金。
看看,鄉下多的是這種人,因為自己年輕吃過苦,所以有了媳婦就往死裏折騰,媳婦越慘她越高興。
薑苒不能想象自己過趙春枝那樣的生活,也不願意,她如果懷孕了就要當大爺,讓她挺著肚子下田?別想。
被侯府放逐唯一的好處是不用結婚,因為蔡氏不會千裏迢迢來幫她婚配,她也不會迴京求蔡氏,所以能自由自在當自由人。
在京城被婚配,那最多心靈吃苦。
在鄉下被婚配,那是心靈與身體的雙重吃苦。
完全不婚配,就什麽問題都沒啦。
母親每次都說很愧疚,她都笑著說沒關係,她真的不介意,雖然她也想有人陪伴,一起生娃,養兒育女,那些想想都很開心,可是又很怕嫁不好,無法脫身,結果毀了自己一輩子……
這時,馬車停了下來,薑苒睜眼。
隨行的武師連忙放了梯子讓她下馬車,薑苒下來後心想,要不要扶竇九爺下來?扶他好像看不起他,但不扶他又有點怪怪的。
正在想,就見竇萬裏縱身一躍,輕巧落下。
薑苒在心裏哇了一聲,好功夫。
竇萬裏對玉佛寺熟門熟路,小和尚也都認識他,他往禁止閑雜人進入的後山走,並沒人伸手攔住,薑苒卻猶豫起來。
跟上去?但禁院隻開放給竇九爺這貴人,可沒開放給她啊!
不跟上去?又顯得很失禮,但這種問題又不能問,是要她怎麽判斷?
正局促著,竇萬裏喊了一聲,「跟著。」
薑苒一喜,「是!」
薑苒在這邊住了十年,一年來玉佛寺三五次,從沒到過後山。後園少了香客說話的聲音,寧靜不少。
檀香在空氣中隱隱散開,混著青草清香,山風吹拂,沁心舒暢。
後山沒有花,唯有兩側參天大樹,太陽已經有點大,但站在此處卻是一片陰涼,順著石梯一步步往下,先是聽見水聲,然後看到瀑布,一個轉彎就見瀑布下有個水塘,水塘邊上是水榭,一個老和尚正在那邊跟自己下棋。
竇萬裏走過去,行了一個禮,「大師安好。」
祈瑞大師抬頭微笑,「坐。」
然後又看了薑苒一眼,還是一派慈祥。
薑苒覺得有點受寵若驚。
據聞祈瑞大師當年無緣考場,心灰意冷之下開始修佛,此後修為一日千裏,能知佛意,甚至聽見灰塵落地的聲音。
九爺竇萬裏不難伺候,而且他幾乎天天去玉佛寺,需要丫頭的時間根本不多。
黃嬤嬤這些日子還在找新丫頭,不過都不行,聽說那個喜逢後來又迴來求了一次,還帶著一個衙役來,說是自己遠房堂叔,可以替她作保她從小到大都很乖,那日是鬼迷心竅,想讓黃嬤嬤再給個機會。
那個衙役也很好笑,大概在鄉裏橫慣了,也不看看竇家是什麽人,竇貴妃的娘家人少說也是三品起跳,一個三品官家少爺要給他一個地方衙役什麽麵子?那喜逢跟衙役還在跟黃嬤嬤糾纏不休,武師頭頭孔鬆旋即過去,一手一個拎起往外扔,然後關上角門。
薑苒聽廚娘轉述,笑得東倒西歪。
喜逢的人品太差了,如果黃嬤嬤點頭,她跟夏居都會很頭大。
早上沒什麽事情,薑苒都會繡繡花,等休沐就可以拿迴家讓娘拿去賣了。
也不是她懶,不去幹其他活,而是竇家宅子雖然不大,但規矩多,各有分工,如果她去打掃,是搶了粗使婆子的工作;如果她去整花,是搶了園丁的工作;如果她去廚房弄點心,是搶了廚娘的工作;如果她給主人家做衣服,是搶了繡娘的工作。
於是她問黃嬤嬤,那早上要做什麽?
黃嬤嬤讓她自己找事情做,打發時間。
她又試探問,那她繡繡花行不行?
黃嬤嬤說行啊,自己去跟繡娘拿布拿樣子吧。
所以就變成這樣了,薑苒跟夏居一起起床吃早飯,然後夏居去伺候,她繡花,自己吃中飯,等下午去跟夏居換班。
就這樣過了半個多月,有一天,夏居才剛剛去前頭大屋,很快又迴來,「苒兒,九爺讓你過去。」
薑苒也沒多問,立刻放下繃子,拍拍裙子把線頭拍落,便快步移動過去。
穿過綠意盎然的後院,薑苒進入大屋,見人行禮,「奴婢見過九爺。」
「我要去玉佛寺,你跟我一道。」
「是。」薑苒也很久沒去玉佛寺了,覺得有點開心。
黃嬤嬤很快張羅完畢,薑苒跟著竇萬裏坐馬車,孔鬆帶著幾個武師騎馬隨行。
馬車很大,鋪著錦繡墊子,不怎麽感覺得到震動,車上有小梨木做的櫃子,裏麵有各色點心。薑苒已經知道竇萬裏的飲食習慣,於是鹹甜各取四種放入白瓷碟子,果然,他又是每種各揀一個吃,看不出喜好。
車上有壺有杯,搖搖晃晃中,薑苒奉上新茶。
然後竇萬裏閉目養神,薑苒也靠著迎枕休息。
很久沒搭乘這麽豪華的雙頭馬車了,不禁有點懷念……對啦,她就是喜歡好日子啊,嫡母胡氏人不錯,可惜身體不好,胡氏過世時她也難過了許久,結果不到一百天,她爹就娶了續弦蔡菊芳,後來她就隨著母親羊氏出了侯府。
如果胡氏還在,她現在應該還在侯府吧……不對,十七歲應該已經出嫁了,想到這裏突覺有點驚悚,還是鄉下好,至少不用「被出嫁」。
雖然薑苒沒嫁妝,不過能裝乖,還是有人不介意嫁妝問題,上門問羊氏意思,但薑苒真的不想,當高門媳婦都很苦了,何況農家媳婦,天沒亮就要起來幹活,煮飯,洗衣,農活,給丈夫送午飯,繼續農活,煮飯,收拾。
這樣的生活想想就暈,而且有了小孩也不得休息,鄰家趙春桃的姊姊趙春枝出嫁懷孕,夫家一樣要她下田,她婆婆說了「我懷孕時照樣翻地,你別給我裝」,結果趙春枝流產,那婆家還上趙家鬧了一頓,說趙家明知道女兒身體不好還許婚,想害人,要求趙家退迴一半的聘金。
看看,鄉下多的是這種人,因為自己年輕吃過苦,所以有了媳婦就往死裏折騰,媳婦越慘她越高興。
薑苒不能想象自己過趙春枝那樣的生活,也不願意,她如果懷孕了就要當大爺,讓她挺著肚子下田?別想。
被侯府放逐唯一的好處是不用結婚,因為蔡氏不會千裏迢迢來幫她婚配,她也不會迴京求蔡氏,所以能自由自在當自由人。
在京城被婚配,那最多心靈吃苦。
在鄉下被婚配,那是心靈與身體的雙重吃苦。
完全不婚配,就什麽問題都沒啦。
母親每次都說很愧疚,她都笑著說沒關係,她真的不介意,雖然她也想有人陪伴,一起生娃,養兒育女,那些想想都很開心,可是又很怕嫁不好,無法脫身,結果毀了自己一輩子……
這時,馬車停了下來,薑苒睜眼。
隨行的武師連忙放了梯子讓她下馬車,薑苒下來後心想,要不要扶竇九爺下來?扶他好像看不起他,但不扶他又有點怪怪的。
正在想,就見竇萬裏縱身一躍,輕巧落下。
薑苒在心裏哇了一聲,好功夫。
竇萬裏對玉佛寺熟門熟路,小和尚也都認識他,他往禁止閑雜人進入的後山走,並沒人伸手攔住,薑苒卻猶豫起來。
跟上去?但禁院隻開放給竇九爺這貴人,可沒開放給她啊!
不跟上去?又顯得很失禮,但這種問題又不能問,是要她怎麽判斷?
正局促著,竇萬裏喊了一聲,「跟著。」
薑苒一喜,「是!」
薑苒在這邊住了十年,一年來玉佛寺三五次,從沒到過後山。後園少了香客說話的聲音,寧靜不少。
檀香在空氣中隱隱散開,混著青草清香,山風吹拂,沁心舒暢。
後山沒有花,唯有兩側參天大樹,太陽已經有點大,但站在此處卻是一片陰涼,順著石梯一步步往下,先是聽見水聲,然後看到瀑布,一個轉彎就見瀑布下有個水塘,水塘邊上是水榭,一個老和尚正在那邊跟自己下棋。
竇萬裏走過去,行了一個禮,「大師安好。」
祈瑞大師抬頭微笑,「坐。」
然後又看了薑苒一眼,還是一派慈祥。
薑苒覺得有點受寵若驚。
據聞祈瑞大師當年無緣考場,心灰意冷之下開始修佛,此後修為一日千裏,能知佛意,甚至聽見灰塵落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