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豐八年的正旦宴會,依舊是那番按部就班的流程,毫無新意可言,就像往年的複製品一般,讓人興味索然。
不過隨後長達十幾天的假期,能讓人從繁忙的政務中暫時解脫出來,好好地休憩一番。
在離鴻臚寺不遠的地方,有一座靜謐的小院。這座小院並無任何牌匾懸掛於門楣之上,但附近的百姓都稱它為 “高麗使館”。在它的旁邊,還有一座同樣風格的小院,那是 “扶桑使館”。
高麗使者金第楷已經在大宋停留了兩年有餘。此時,他正在高麗使館的小院裏,眉頭緊鎖,焦急地來迴踱步。
原來,高麗王派人星夜兼程趕到汴京,傳達了一個緊急消息。去年,高麗國內遭遇了嚴重的天災,糧食欠收情況極為嚴重。如今,北部的一些地區已經陷入了斷糧的絕境,而南部地區也支撐不了多久,百姓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急需向大宋尋求援助。
今日是正月初四,大宋朝廷的各個衙門仍處於休衙狀態,距離開衙辦公還有十幾天的時間。
金第楷深知,這種時候,即便他心急如焚,也是無濟於事。畢竟,這不是找一兩個官員就能解決的事情,除非能夠直接向大宋皇帝陳情。但他一個小小的使者,又怎能輕易見到皇帝。
在焦慮中煎熬了兩日之後,金第楷實在坐不住了。硬著頭皮前往禮部尚書鄭雍的府邸。他深知此舉或許有些冒昧,但為了高麗的百姓,已顧不了那麽多了。
此時,在禮部尚書的府邸正堂裏,鄭雍正和來訪的蘇軾一起悠然地喝著茶,談論著一件重要的事情 —— 如何多拉些人支持法蒂瑪挖運河。
聽到高麗使者求見的消息,鄭雍眉頭微微一皺,本想拒絕。蘇軾卻提出想聽聽高麗使者要說些什麽。
鄭雍見蘇軾有此想法,便不好再拒絕,於是讓人將高麗使者帶了進來。
金第楷來到正堂,一眼便看到了蘇軾也在,心中一驚,連忙恭敬地行禮道:“見過蘇相、鄭尚書。”
“金使者,我們也算是經常打交道的老熟人了,不必如此客氣,請坐。” 鄭雍微笑著拱手迴禮,態度還算溫和。
“謝鄭尚書。” 金第楷這才緩緩落座,心中在盤算著如何開口。
鄭雍笑著說道:“金使者,離衙門開衙還有十日,你有何事也要等到開衙之後再處理啊!”
“鄭尚書,事情十萬火急啊!” 金第楷滿臉憂色,聲音都有些顫抖,“我高麗去年許多地方糧食欠收,現在已經有多地斷糧,百姓們苦不堪言。我王特命我向大宋求援,還望大宋看在兩國多年友好往來的份上,伸出援手啊!”
“金使者,你應該是知道的,去年我大宋北方也是糧食欠收,朝廷為此已經是竭盡全力從南方調集了大量糧食到北方,以保障我大宋百姓的生計。這時候,朝廷恐怕真的是拿不出多餘的糧食來支援你們了。” 鄭雍拒絕得很幹脆。
大宋今年北方糧食欠收的事,金第楷當然是知道的。不過,他也留意到,雖然北方糧食欠收,但糧價仍然維持在往年的水平。這讓他覺得,大宋朝廷應該還是有不少糧食儲備的。
“鄭尚書,高麗三百萬百姓正嗷嗷待哺。如果沒有大宋的援助,再過些日子,高麗必將餓殍遍地。麻煩您將此事稟報皇帝陛下,我們也可以購買一些糧食,價格方麵都好商量。” 金第楷說著,眼眶都紅了,幾乎要哭出來。
鄭雍正要開口說話,蘇軾卻先一步說道:“金使者,大宋今年自己也沒有多少糧食了,朝廷不會讓一粒糧食離開大宋。陛下曾經說過,不會讓一個大宋百姓餓著。高麗別說是三百萬百姓了,就算是三千萬,那也不是大宋的百姓。大宋首先要保障自己子民的生存。” 蘇軾的語氣雖然平淡,但話中的意思卻再明顯不過了。
“這……” 金第楷一時語塞,他深知蘇軾在皇帝麵前說話的分量。這番話不就是在暗示,如果高麗的三百萬百姓成為大宋的百姓,那自然就不會餓著了。可這怎麽可能呢?
見金第楷說不出話來,鄭雍開口說道:“金使者,這事本官確實是無能為力,你還是另想辦法吧。”
“蘇相、鄭尚書,在下告退。” 金第楷失魂落魄地起身,拱手行了個禮,然後緩緩轉身離開。
“金使者慢走。” 鄭雍和蘇軾也拱手迴禮。
金第楷失魂落魄的離開,鄭雍詢問道:“子瞻兄,你剛才那樣說,能有用嗎?”
“公肅兄,高麗不可能因為我這句話就舉國來降,要怎麽容易,那還要幾十萬將士做什麽。不管他們,再說說還能聯係什麽人支持挖運河的事。”蘇軾也是隨便說說而已,高麗人愛怎麽想都無所謂。
金第楷認為蘇軾說的話,就是大宋朝廷的態度。迴到高麗使館後,馬上寫了一封奏折,讓人火速送迴國。
從汴京到登州大概一千五百裏,再坐快船迴高麗,最多也就十幾天的時間就能到達高麗。金第楷知道這一個來迴就要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但他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等待國王的迴複。
整個汴京城依舊沉浸在節日的喜慶祥和氛圍裏。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穿著新衣,走親訪友,歡聲笑語迴蕩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而在這一片熱鬧之中,趙立慶一大早就悄然出城,來到了武器院的實驗場。
“拜見陛下。” 周大成和十幾個工匠早已在此等候,見到趙立慶前來,紛紛躬身行禮,態度恭敬而虔誠。
從鄂州迴來後,周大成就按照趙立慶的吩咐,帶著工匠們日夜鑽研,經過幾個月的艱苦研製,終於製造出了一種射程更遠的火箭。
趙立慶微微擺手道:“免禮,都準備好了嗎?”
“陛下,都準備好了,您這邊請,臣給您演示一番。” 周大成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引領著趙立慶走向幾個擺放整齊的發射架。
所謂的發射架,是由一根粗壯的鐵管和幾個堅固的支架組成的。從遠處望去,它有點像是一個放大版的迫擊炮。
周大成來到發射架前,先是小心翼翼地撕掉一枚鐵製火箭後麵的油紙。然後抱起火箭,將其塞進鐵管之中。火箭兩側的小翅膀剛好能夠卡在管口。接著,他蹲下身子,轉動鐵管底部的一個小轉盤,隨著轉盤的轉動,發出一陣輕微的機械聲響。這樣,火箭的發射準備就完成了。
做完這些事,周大成站起身來,走到一旁,撿起一根連接在發射架上的繩子。後退了幾步,確保自己處於安全距離之外,然後說道:“陛下,現在隻要拉一下這根繩子,讓撞針激發底火,就能讓火箭發射出去了。”
趙立慶微微點頭道:“嗯,先打一發看看。”
“是。” 周大成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拽了一下繩子。
“哐當” 隻聽到鐵管裏麵傳出一聲清脆而響亮的金屬撞擊聲,隨後,便是 “咻……” 的一聲尖嘯,火箭如離弦之箭一般,從發射管中噴射而出,拖著一道長長的尾焰,向著遠方飛去。
“轟……” 一聲巨響,火箭在三四裏外的距離爆炸開來。
刹那間,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向四周擴散開來,震得地麵都微微顫抖。
周大成說道:“陛下,射程是三裏半,誤差不超過一丈。如果要做出射得更遠一些的火箭,我們也有辦法,但那樣的話,誤差會大很多。”
“這樣的距離就夠了,打的準比打的遠更重要。” 趙立慶在心裏迅速地換算了一下,三裏半大概是一千七百多米,這個射程對於目前的軍事需求來說,已經足夠了。
“陛下,您再看看燃燒彈的效果。” 周大成說完,再次走到發射架旁邊。抱起的一枚上麵塗了點紅色油漆的火箭,重複著剛才的操作,將火箭裝入發射管,做好發射準備。
“哐當…… 咻……” 火箭再次發射而出,向著目標飛去。
“轟……” 爆炸聲過後,火箭的著彈點方圓三丈都被熊熊烈火所覆蓋。火勢極為兇猛,持續了大概一刻鍾才漸漸熄滅。
“好,不錯。” 趙立慶拿起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燃燒彈的效果,忍不住發出讚歎。
周大成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把原來的竹筒改成鐵管來裝發射火藥,雖然很好用,但成本高了很多。”
“大成,別算這些小賬,隻要好用就行。這些火箭是要給戰船用的,再用竹筒的話,不止不好保存,射程還短,在海上打仗可跟陸地上不一樣。” 趙立慶可不在乎多花點錢,隻要能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艦隊,還怕沒錢嗎?
不過隨後長達十幾天的假期,能讓人從繁忙的政務中暫時解脫出來,好好地休憩一番。
在離鴻臚寺不遠的地方,有一座靜謐的小院。這座小院並無任何牌匾懸掛於門楣之上,但附近的百姓都稱它為 “高麗使館”。在它的旁邊,還有一座同樣風格的小院,那是 “扶桑使館”。
高麗使者金第楷已經在大宋停留了兩年有餘。此時,他正在高麗使館的小院裏,眉頭緊鎖,焦急地來迴踱步。
原來,高麗王派人星夜兼程趕到汴京,傳達了一個緊急消息。去年,高麗國內遭遇了嚴重的天災,糧食欠收情況極為嚴重。如今,北部的一些地區已經陷入了斷糧的絕境,而南部地區也支撐不了多久,百姓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急需向大宋尋求援助。
今日是正月初四,大宋朝廷的各個衙門仍處於休衙狀態,距離開衙辦公還有十幾天的時間。
金第楷深知,這種時候,即便他心急如焚,也是無濟於事。畢竟,這不是找一兩個官員就能解決的事情,除非能夠直接向大宋皇帝陳情。但他一個小小的使者,又怎能輕易見到皇帝。
在焦慮中煎熬了兩日之後,金第楷實在坐不住了。硬著頭皮前往禮部尚書鄭雍的府邸。他深知此舉或許有些冒昧,但為了高麗的百姓,已顧不了那麽多了。
此時,在禮部尚書的府邸正堂裏,鄭雍正和來訪的蘇軾一起悠然地喝著茶,談論著一件重要的事情 —— 如何多拉些人支持法蒂瑪挖運河。
聽到高麗使者求見的消息,鄭雍眉頭微微一皺,本想拒絕。蘇軾卻提出想聽聽高麗使者要說些什麽。
鄭雍見蘇軾有此想法,便不好再拒絕,於是讓人將高麗使者帶了進來。
金第楷來到正堂,一眼便看到了蘇軾也在,心中一驚,連忙恭敬地行禮道:“見過蘇相、鄭尚書。”
“金使者,我們也算是經常打交道的老熟人了,不必如此客氣,請坐。” 鄭雍微笑著拱手迴禮,態度還算溫和。
“謝鄭尚書。” 金第楷這才緩緩落座,心中在盤算著如何開口。
鄭雍笑著說道:“金使者,離衙門開衙還有十日,你有何事也要等到開衙之後再處理啊!”
“鄭尚書,事情十萬火急啊!” 金第楷滿臉憂色,聲音都有些顫抖,“我高麗去年許多地方糧食欠收,現在已經有多地斷糧,百姓們苦不堪言。我王特命我向大宋求援,還望大宋看在兩國多年友好往來的份上,伸出援手啊!”
“金使者,你應該是知道的,去年我大宋北方也是糧食欠收,朝廷為此已經是竭盡全力從南方調集了大量糧食到北方,以保障我大宋百姓的生計。這時候,朝廷恐怕真的是拿不出多餘的糧食來支援你們了。” 鄭雍拒絕得很幹脆。
大宋今年北方糧食欠收的事,金第楷當然是知道的。不過,他也留意到,雖然北方糧食欠收,但糧價仍然維持在往年的水平。這讓他覺得,大宋朝廷應該還是有不少糧食儲備的。
“鄭尚書,高麗三百萬百姓正嗷嗷待哺。如果沒有大宋的援助,再過些日子,高麗必將餓殍遍地。麻煩您將此事稟報皇帝陛下,我們也可以購買一些糧食,價格方麵都好商量。” 金第楷說著,眼眶都紅了,幾乎要哭出來。
鄭雍正要開口說話,蘇軾卻先一步說道:“金使者,大宋今年自己也沒有多少糧食了,朝廷不會讓一粒糧食離開大宋。陛下曾經說過,不會讓一個大宋百姓餓著。高麗別說是三百萬百姓了,就算是三千萬,那也不是大宋的百姓。大宋首先要保障自己子民的生存。” 蘇軾的語氣雖然平淡,但話中的意思卻再明顯不過了。
“這……” 金第楷一時語塞,他深知蘇軾在皇帝麵前說話的分量。這番話不就是在暗示,如果高麗的三百萬百姓成為大宋的百姓,那自然就不會餓著了。可這怎麽可能呢?
見金第楷說不出話來,鄭雍開口說道:“金使者,這事本官確實是無能為力,你還是另想辦法吧。”
“蘇相、鄭尚書,在下告退。” 金第楷失魂落魄地起身,拱手行了個禮,然後緩緩轉身離開。
“金使者慢走。” 鄭雍和蘇軾也拱手迴禮。
金第楷失魂落魄的離開,鄭雍詢問道:“子瞻兄,你剛才那樣說,能有用嗎?”
“公肅兄,高麗不可能因為我這句話就舉國來降,要怎麽容易,那還要幾十萬將士做什麽。不管他們,再說說還能聯係什麽人支持挖運河的事。”蘇軾也是隨便說說而已,高麗人愛怎麽想都無所謂。
金第楷認為蘇軾說的話,就是大宋朝廷的態度。迴到高麗使館後,馬上寫了一封奏折,讓人火速送迴國。
從汴京到登州大概一千五百裏,再坐快船迴高麗,最多也就十幾天的時間就能到達高麗。金第楷知道這一個來迴就要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但他也沒有其他辦法,隻能等待國王的迴複。
整個汴京城依舊沉浸在節日的喜慶祥和氛圍裏。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穿著新衣,走親訪友,歡聲笑語迴蕩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而在這一片熱鬧之中,趙立慶一大早就悄然出城,來到了武器院的實驗場。
“拜見陛下。” 周大成和十幾個工匠早已在此等候,見到趙立慶前來,紛紛躬身行禮,態度恭敬而虔誠。
從鄂州迴來後,周大成就按照趙立慶的吩咐,帶著工匠們日夜鑽研,經過幾個月的艱苦研製,終於製造出了一種射程更遠的火箭。
趙立慶微微擺手道:“免禮,都準備好了嗎?”
“陛下,都準備好了,您這邊請,臣給您演示一番。” 周大成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引領著趙立慶走向幾個擺放整齊的發射架。
所謂的發射架,是由一根粗壯的鐵管和幾個堅固的支架組成的。從遠處望去,它有點像是一個放大版的迫擊炮。
周大成來到發射架前,先是小心翼翼地撕掉一枚鐵製火箭後麵的油紙。然後抱起火箭,將其塞進鐵管之中。火箭兩側的小翅膀剛好能夠卡在管口。接著,他蹲下身子,轉動鐵管底部的一個小轉盤,隨著轉盤的轉動,發出一陣輕微的機械聲響。這樣,火箭的發射準備就完成了。
做完這些事,周大成站起身來,走到一旁,撿起一根連接在發射架上的繩子。後退了幾步,確保自己處於安全距離之外,然後說道:“陛下,現在隻要拉一下這根繩子,讓撞針激發底火,就能讓火箭發射出去了。”
趙立慶微微點頭道:“嗯,先打一發看看。”
“是。” 周大成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拽了一下繩子。
“哐當” 隻聽到鐵管裏麵傳出一聲清脆而響亮的金屬撞擊聲,隨後,便是 “咻……” 的一聲尖嘯,火箭如離弦之箭一般,從發射管中噴射而出,拖著一道長長的尾焰,向著遠方飛去。
“轟……” 一聲巨響,火箭在三四裏外的距離爆炸開來。
刹那間,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向四周擴散開來,震得地麵都微微顫抖。
周大成說道:“陛下,射程是三裏半,誤差不超過一丈。如果要做出射得更遠一些的火箭,我們也有辦法,但那樣的話,誤差會大很多。”
“這樣的距離就夠了,打的準比打的遠更重要。” 趙立慶在心裏迅速地換算了一下,三裏半大概是一千七百多米,這個射程對於目前的軍事需求來說,已經足夠了。
“陛下,您再看看燃燒彈的效果。” 周大成說完,再次走到發射架旁邊。抱起的一枚上麵塗了點紅色油漆的火箭,重複著剛才的操作,將火箭裝入發射管,做好發射準備。
“哐當…… 咻……” 火箭再次發射而出,向著目標飛去。
“轟……” 爆炸聲過後,火箭的著彈點方圓三丈都被熊熊烈火所覆蓋。火勢極為兇猛,持續了大概一刻鍾才漸漸熄滅。
“好,不錯。” 趙立慶拿起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燃燒彈的效果,忍不住發出讚歎。
周大成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把原來的竹筒改成鐵管來裝發射火藥,雖然很好用,但成本高了很多。”
“大成,別算這些小賬,隻要好用就行。這些火箭是要給戰船用的,再用竹筒的話,不止不好保存,射程還短,在海上打仗可跟陸地上不一樣。” 趙立慶可不在乎多花點錢,隻要能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艦隊,還怕沒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