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罷早飯,林南便帶著趙雲等人來到王越的武館。
見到王越以後,林南便道:“今日來拜訪王師傅,是來向王師傅請假的,南打算與各位兄弟向皇甫將軍學習兵法,所以,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不會常來武館了,望王師傅見諒。”
王越笑著說道:“子揚客氣了,皇甫將軍智勇宿將,用兵如神,能向皇甫將軍學習兵法,這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啊,在下怎能不支持。況且,與兵法比較起來,武藝就是小道了,諸位理應先學兵法,學武之事,自然可以放一放,子揚盡管去,老朽並無異議。”
見王越沒什麽意見,林南便拜別王越,迴到府邸。
等著時間差不多了,稍做準備,留陳宮崔琰趙葳在家,林南便帶著趙雲太史慈張合徐晃典韋管亥來拜訪皇甫嵩。
此時皇甫嵩已恭候多時了,見禮已畢,家人便擺上香案,於是,林南便行拜師之禮,禮畢,林南命管亥呈上禮物。
眾人一看,原來是一方硯台。
眾人瞪著眼睛看了半天以後,皇甫嵩說道:“此硯色澤鮮亮,紋理純潔,石質清遠,石品高貴,且硯身繪一麒麟,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麒麟硯?”
林南笑道:“老師好眼力,果然好見識,弟子佩服。不錯,這就是傳說中的麒麟硯。此硯之石質,幼嫩、純淨、細膩、滋潤、堅實、嚴密,為百年一遇之珍品。並且,此硯還具有嗬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等特色,實為硯中之極品。今日拜師,此硯便為進獻之禮,望老師笑納。”
皇甫嵩忙道:“此硯為稀世珍寶,價值連城,老夫實享用不起,子揚折煞老夫了。不過,此硯如此珍貴,子揚又是從何得來的呢?”
林南胡扯道:“南也是從一個西方一個大秦商人手中購得,南在涿縣遊學時,遇到一個大秦商人,他想把此硯帶迴大秦,南不想讓我大漢珍寶流落異國,便同幾位朋友湊錢把此硯買了下來。”
聽林南這麽一說,皇甫嵩點了點頭,沒有再深究,實際上,這方硯台是林南偷偷從現代搞來的,花了將近十萬塊,也算是比較貴的了,當然,這東西絕不是真品,應該是明清時代的贗品,不過三國時還沒有什麽贗品鑒定技術,也沒有什麽人做贗品,所以皇甫嵩自然也不可能發現。
見皇甫嵩仍是猶豫不決,不肯收下禮物,林南便道:“關於此硯,曾有一個神奇的預言,不知老師可曾聽說?”
皇甫嵩道:“莫非是‘得此硯者可佐名君而定天下’之說?”
林南笑道:“老師博聞,正是此言。”
皇甫嵩道:“此話可屬實?”
林南道:“是否屬實,南不敢妄言。不過,從此硯的前三位主人身上,我們可以略知一點端倪。
此硯最早為文王所有,後因此硯之預言而賜予太公。太公卒後,此硯便為齊人所有。始皇一統天下以後,自然收得此硯,便將此硯賜給了大將軍王翦。秦末戰亂,楚漢相爭,高祖先入關而得此硯,便將其賜給了大將軍韓信。韓信死後,此硯便不知所蹤,直到今天現於老師麵前。
太公佐武王伐商紂,平定天下之亂;王翦古之名將,秦之一統,其居功至偉;淮陰侯為漢興三傑之一,定三秦,伐燕趙,垓下一戰滅項氏,俱其功也。老師大漢名將,朝廷中堅,當得此硯,他日若天下亂起,能定天下之人,非老師莫屬呀。”
一聽林南這麽說,皇甫嵩還真有些心動了,不過旋即便說道:“子揚太抬舉老朽了,老朽豈能和先賢相提並論呀。”
隨即又問林南道:“誠如子揚所言,天下難道還會大亂?”
林南道:“老師多慮了,南也隻是推測罷了。”
在林南等人的反複勸說下,皇甫嵩隻好無奈的收下了麒麟硯,當然,他對自己始終是沒有信心的,所以,他也隻是說代為保管而已。
一切虛禮完畢,皇甫嵩便開始授課了,而林南也真正開始了學習兵法的曆程。當然,和林南等人一起聽課的,還有皇甫嵩之子皇甫立。
開課之前,皇甫嵩問林南道:“子揚都讀過哪些兵書?”
林南答道:“弟子不才,隻讀過幾篇孫子。”實際上林南根本沒讀過什麽孫子,倒在曾經在電視上看百家講壇裏麵一個專家詳細的講過孫子兵法,自己倒是挺愛看那期節目,就反複的看了三四遍重播。
“嗯。”皇甫嵩點了點頭道:“那子揚能簡要的概括一下《孫子》的內容嗎?”
林南便道:“《孫子》共計十三篇,揭示了戰爭的一些一般規律,我把它的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麵,即軍事、戰略和軍隊……
就這麽,林南侃侃而談,將從百家講壇裏聽到的那些全部都說了一遍。
見林南說完,皇甫嵩歎了口氣,說道:“想不到子揚對兵法也有如此深刻的了解,子揚真全才,老夫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教你的了,老夫真是忝為人師了。”
看到皇甫嵩這樣泄氣,林南連忙說道:“老師太過自謙了,其實,南也隻是紙上談兵而已,至於行伍之事,還要向老師多多請教。”
一聽林南這麽說,皇甫嵩便道:“也好,我就具體的給你說說行軍打仗的事吧……”
就這樣,林南和趙雲等人一連幾天都泡在皇甫府裏,眾人之中,除了典韋,可以說都是獲益匪淺,對於大漢軍製,兵法戰策,行軍打仗都有了很深刻的了解,這為林南以後改革軍製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
而典韋雖然對於兵法不甚了解,但對於一些條條框框,也都是背下來了。而幾天下來,林南等人和皇甫嵩的兒子皇甫立也是打成了一片,對於這樣的一個熱血青年,林南自然是不會放過的,在林南的使勁兒忽悠下,皇甫立自然也踏上了林南的賊船。
正當林南在悠閑的學習兵法的時候,朝廷上卻因為林南而吵開了鍋。
原來,自從去年冬天匈奴犯並州以來,並州刺史,晉陽太守等職位就一直空缺,因為並州本來就是個苦寒之地,近年又由於匈奴的寇邊,實在是破敗至極,誰也不願意花著錢去那裏買罪遭。所以,盡管經過了幾次朝會,可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就在幾天前的一次朝會上,司徒荀爽便提到了並州之事,並主張盡快確定晉陽太守的人選,如果晚了,恐怕洛陽就危險了。為此,又引發了一場龐大的爭議。
司空黃琬、太尉楊彪、太傅馬日禪、尚書盧植以及中郎將皇甫嵩等士林中人都推薦林南,而何進則舉薦袁紹,而張讓等人,卻是更看中與宦官有聯係的曹操。就這樣,三方互不相讓,相持不下,吵的不可開交。靈帝無法,隻好罷朝再議。而私下裏,諸位大臣之間卻加緊了活動和聯係,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奮鬥著。
所以,見林南一點都不著急,居然還有閑心學習兵法,蔡邕等人便發火了,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
首先,皇甫嵩****了。以“無法可教”為理由不給林南等人上課了,不讓林南等人登門了。
其次,蔡邕已議事之名把林南“拘禁”在了府上,天天催林南入宮去麵聖。
當然,士林之人也沒有閑著,天天也在研究著如何說服皇上,怎麽幫林南把官弄到手,以壯大自己一方的實力。
不過,盡管林南表麵上還是很悠閑,其實,心裏卻比誰都急,原本很簡單的事情,經眾人這麽一攙和,反而不好辦了。私下裏,他也和陳宮崔琰商量了好多迴。漸漸的,自己心中也有了一個初步了行動計劃。
當然,在這幾天裏,蔡琰卻是最高興的人,因為終於有機會和他的子揚哥哥在一起研究詩詞歌賦了。而對於林南來說,有美人相陪,也是人生的一件樂事啊,盡管心裏還有些著急。
這一日,蔡邕等人又聚在一起商量著。
司空黃琬道:“明日可和與眾大臣一起聯名上奏,保舉子揚出任晉陽太守,如此一來,相信皇上應該會準奏的。”
太尉楊彪道:“此法雖好,就怕適得其反,反而讓皇上拒絕。”
中郎將皇甫嵩道:“有我和子宇聯名保舉,皇上應該不會拒絕。況且,軍方之人,也都是讚成子揚的。”
司徒荀爽道:“此法也未必可行,關鍵是張讓和何進會反對。”
蔡邕道:“司徒大人說的有道理,關鍵是怎麽說服張讓和何進。”
……
聽到眾人的議論,林南不覺得心中暗自好笑,真不知道是自己求官還是他們求官,因為他們看起來比自己更重視這件事。哎,真是無奈。
隨即,林南便道:“諸位大人對南的期望,南銘感五內。南以為,司徒大人的話有道理,關鍵是要說服張讓和何進。所以,南打算明天便去拜訪何進,想辦法說服他。”
一聽林南這麽說,眾人都吃了一驚,心裏都覺得這是在癡人說夢,說服何進,談何容易。
不過,良久以後,司徒荀爽道:“子揚去試一試也好,或許會有一點收獲。”
盡管眾人還是有些遲疑,但事情總算是這麽決定下來了。
眾人散去以後,林南便也拜別了蔡邕,迴到了自己的府邸。
迴府以後,林南又和陳宮崔琰商量了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後來見天色已晚,便各自去休息了。
說實話,要拜訪何進和張讓,林南的心裏還真沒有底,不過,和陳宮崔琰二人商量了一番以後,三人卻都覺得此行雖險,卻不得不行,也頗為可行,因為畢竟林南還是有一定的利用價值的,並且,張讓和何進的矛盾也可以大加利用。
所以,第二天,好好的收拾了一番,準備了一下,林南便來到了大將軍府。
見林南到來,何進很是驚奇,便問道:“不知子揚前來所為何事?”
林南笑著說道:“南今日前來,隻是為了大將軍的地位。”
何進笑道:“子揚此言,頗令人疑惑,還望子揚明示。”
林南笑道:“大將軍如今雖主政事,可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權利和地位。士林中人與大將軍貌合神離,根本不通一氣,又有張讓之黨的掣肘,所以,南以為,大將軍在朝中實在是很難有所作為。”
一聽林南這麽說,何進便一臉尷尬,而更主要的是卻是惱怒。
在一旁的陳琳看到了何進的表情,便上前道:“林大人此言差矣。我主既貴為大將軍,便為百官之首,這是不爭的事實。上有聖上寵信,貴妃眷顧,下有百官群僚的擁戴,一唿百應,萬眾影從,林大人怎麽能說我主沒有作為呢?”
林南笑道:“孔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朝中,大將軍雖主政,然勢力卻不及宦官一黨。皇上寵信張讓,唿之為‘阿父’,此事人所共知。十常侍狼狽為奸,沆瀣一氣,蠱惑聖上,欺侮百官,這也是眼前的現狀。如此情況,就是貴為大將軍者,恐怕也是無能為力吧。況且,大將軍在麵對張讓一黨時,又能如何,也隻能是選擇退讓而已。所以,南敢斷言:隻要朝中有張讓一黨在,大將軍就不會有所作為。”
聽了林南的一翻話,陳琳也沒有什麽話說了,畢竟林南說的是事實。然而,陳琳畢竟是陳琳,辯才了得呀。
隨即陳琳便道:“子揚所言有理。不過,以聖上之明,決不會縱容張讓一黨的。相信不久以後,聖上必定會翻然醒悟,罷黜張讓等人。況且,以大將軍之能,相信用不了多久必定能鬥垮張讓一黨,還朝堂一個朗朗乾坤。”
林南笑道:“嗬嗬,孔章之言,太過虛無縹緲了。以聖上眼前對張讓的寵信程度來看,想讓聖上罷黜張讓等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大將軍勢單力孤,在朝堂上也沒有什麽助力,想要鬥垮張讓等人,恐怕是萬難之事。就事論事,總要有些依據才好。”
陳琳還要反駁,何進卻製止了他。
見到王越以後,林南便道:“今日來拜訪王師傅,是來向王師傅請假的,南打算與各位兄弟向皇甫將軍學習兵法,所以,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不會常來武館了,望王師傅見諒。”
王越笑著說道:“子揚客氣了,皇甫將軍智勇宿將,用兵如神,能向皇甫將軍學習兵法,這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啊,在下怎能不支持。況且,與兵法比較起來,武藝就是小道了,諸位理應先學兵法,學武之事,自然可以放一放,子揚盡管去,老朽並無異議。”
見王越沒什麽意見,林南便拜別王越,迴到府邸。
等著時間差不多了,稍做準備,留陳宮崔琰趙葳在家,林南便帶著趙雲太史慈張合徐晃典韋管亥來拜訪皇甫嵩。
此時皇甫嵩已恭候多時了,見禮已畢,家人便擺上香案,於是,林南便行拜師之禮,禮畢,林南命管亥呈上禮物。
眾人一看,原來是一方硯台。
眾人瞪著眼睛看了半天以後,皇甫嵩說道:“此硯色澤鮮亮,紋理純潔,石質清遠,石品高貴,且硯身繪一麒麟,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麒麟硯?”
林南笑道:“老師好眼力,果然好見識,弟子佩服。不錯,這就是傳說中的麒麟硯。此硯之石質,幼嫩、純淨、細膩、滋潤、堅實、嚴密,為百年一遇之珍品。並且,此硯還具有嗬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等特色,實為硯中之極品。今日拜師,此硯便為進獻之禮,望老師笑納。”
皇甫嵩忙道:“此硯為稀世珍寶,價值連城,老夫實享用不起,子揚折煞老夫了。不過,此硯如此珍貴,子揚又是從何得來的呢?”
林南胡扯道:“南也是從一個西方一個大秦商人手中購得,南在涿縣遊學時,遇到一個大秦商人,他想把此硯帶迴大秦,南不想讓我大漢珍寶流落異國,便同幾位朋友湊錢把此硯買了下來。”
聽林南這麽一說,皇甫嵩點了點頭,沒有再深究,實際上,這方硯台是林南偷偷從現代搞來的,花了將近十萬塊,也算是比較貴的了,當然,這東西絕不是真品,應該是明清時代的贗品,不過三國時還沒有什麽贗品鑒定技術,也沒有什麽人做贗品,所以皇甫嵩自然也不可能發現。
見皇甫嵩仍是猶豫不決,不肯收下禮物,林南便道:“關於此硯,曾有一個神奇的預言,不知老師可曾聽說?”
皇甫嵩道:“莫非是‘得此硯者可佐名君而定天下’之說?”
林南笑道:“老師博聞,正是此言。”
皇甫嵩道:“此話可屬實?”
林南道:“是否屬實,南不敢妄言。不過,從此硯的前三位主人身上,我們可以略知一點端倪。
此硯最早為文王所有,後因此硯之預言而賜予太公。太公卒後,此硯便為齊人所有。始皇一統天下以後,自然收得此硯,便將此硯賜給了大將軍王翦。秦末戰亂,楚漢相爭,高祖先入關而得此硯,便將其賜給了大將軍韓信。韓信死後,此硯便不知所蹤,直到今天現於老師麵前。
太公佐武王伐商紂,平定天下之亂;王翦古之名將,秦之一統,其居功至偉;淮陰侯為漢興三傑之一,定三秦,伐燕趙,垓下一戰滅項氏,俱其功也。老師大漢名將,朝廷中堅,當得此硯,他日若天下亂起,能定天下之人,非老師莫屬呀。”
一聽林南這麽說,皇甫嵩還真有些心動了,不過旋即便說道:“子揚太抬舉老朽了,老朽豈能和先賢相提並論呀。”
隨即又問林南道:“誠如子揚所言,天下難道還會大亂?”
林南道:“老師多慮了,南也隻是推測罷了。”
在林南等人的反複勸說下,皇甫嵩隻好無奈的收下了麒麟硯,當然,他對自己始終是沒有信心的,所以,他也隻是說代為保管而已。
一切虛禮完畢,皇甫嵩便開始授課了,而林南也真正開始了學習兵法的曆程。當然,和林南等人一起聽課的,還有皇甫嵩之子皇甫立。
開課之前,皇甫嵩問林南道:“子揚都讀過哪些兵書?”
林南答道:“弟子不才,隻讀過幾篇孫子。”實際上林南根本沒讀過什麽孫子,倒在曾經在電視上看百家講壇裏麵一個專家詳細的講過孫子兵法,自己倒是挺愛看那期節目,就反複的看了三四遍重播。
“嗯。”皇甫嵩點了點頭道:“那子揚能簡要的概括一下《孫子》的內容嗎?”
林南便道:“《孫子》共計十三篇,揭示了戰爭的一些一般規律,我把它的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麵,即軍事、戰略和軍隊……
就這麽,林南侃侃而談,將從百家講壇裏聽到的那些全部都說了一遍。
見林南說完,皇甫嵩歎了口氣,說道:“想不到子揚對兵法也有如此深刻的了解,子揚真全才,老夫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教你的了,老夫真是忝為人師了。”
看到皇甫嵩這樣泄氣,林南連忙說道:“老師太過自謙了,其實,南也隻是紙上談兵而已,至於行伍之事,還要向老師多多請教。”
一聽林南這麽說,皇甫嵩便道:“也好,我就具體的給你說說行軍打仗的事吧……”
就這樣,林南和趙雲等人一連幾天都泡在皇甫府裏,眾人之中,除了典韋,可以說都是獲益匪淺,對於大漢軍製,兵法戰策,行軍打仗都有了很深刻的了解,這為林南以後改革軍製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
而典韋雖然對於兵法不甚了解,但對於一些條條框框,也都是背下來了。而幾天下來,林南等人和皇甫嵩的兒子皇甫立也是打成了一片,對於這樣的一個熱血青年,林南自然是不會放過的,在林南的使勁兒忽悠下,皇甫立自然也踏上了林南的賊船。
正當林南在悠閑的學習兵法的時候,朝廷上卻因為林南而吵開了鍋。
原來,自從去年冬天匈奴犯並州以來,並州刺史,晉陽太守等職位就一直空缺,因為並州本來就是個苦寒之地,近年又由於匈奴的寇邊,實在是破敗至極,誰也不願意花著錢去那裏買罪遭。所以,盡管經過了幾次朝會,可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就在幾天前的一次朝會上,司徒荀爽便提到了並州之事,並主張盡快確定晉陽太守的人選,如果晚了,恐怕洛陽就危險了。為此,又引發了一場龐大的爭議。
司空黃琬、太尉楊彪、太傅馬日禪、尚書盧植以及中郎將皇甫嵩等士林中人都推薦林南,而何進則舉薦袁紹,而張讓等人,卻是更看中與宦官有聯係的曹操。就這樣,三方互不相讓,相持不下,吵的不可開交。靈帝無法,隻好罷朝再議。而私下裏,諸位大臣之間卻加緊了活動和聯係,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奮鬥著。
所以,見林南一點都不著急,居然還有閑心學習兵法,蔡邕等人便發火了,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
首先,皇甫嵩****了。以“無法可教”為理由不給林南等人上課了,不讓林南等人登門了。
其次,蔡邕已議事之名把林南“拘禁”在了府上,天天催林南入宮去麵聖。
當然,士林之人也沒有閑著,天天也在研究著如何說服皇上,怎麽幫林南把官弄到手,以壯大自己一方的實力。
不過,盡管林南表麵上還是很悠閑,其實,心裏卻比誰都急,原本很簡單的事情,經眾人這麽一攙和,反而不好辦了。私下裏,他也和陳宮崔琰商量了好多迴。漸漸的,自己心中也有了一個初步了行動計劃。
當然,在這幾天裏,蔡琰卻是最高興的人,因為終於有機會和他的子揚哥哥在一起研究詩詞歌賦了。而對於林南來說,有美人相陪,也是人生的一件樂事啊,盡管心裏還有些著急。
這一日,蔡邕等人又聚在一起商量著。
司空黃琬道:“明日可和與眾大臣一起聯名上奏,保舉子揚出任晉陽太守,如此一來,相信皇上應該會準奏的。”
太尉楊彪道:“此法雖好,就怕適得其反,反而讓皇上拒絕。”
中郎將皇甫嵩道:“有我和子宇聯名保舉,皇上應該不會拒絕。況且,軍方之人,也都是讚成子揚的。”
司徒荀爽道:“此法也未必可行,關鍵是張讓和何進會反對。”
蔡邕道:“司徒大人說的有道理,關鍵是怎麽說服張讓和何進。”
……
聽到眾人的議論,林南不覺得心中暗自好笑,真不知道是自己求官還是他們求官,因為他們看起來比自己更重視這件事。哎,真是無奈。
隨即,林南便道:“諸位大人對南的期望,南銘感五內。南以為,司徒大人的話有道理,關鍵是要說服張讓和何進。所以,南打算明天便去拜訪何進,想辦法說服他。”
一聽林南這麽說,眾人都吃了一驚,心裏都覺得這是在癡人說夢,說服何進,談何容易。
不過,良久以後,司徒荀爽道:“子揚去試一試也好,或許會有一點收獲。”
盡管眾人還是有些遲疑,但事情總算是這麽決定下來了。
眾人散去以後,林南便也拜別了蔡邕,迴到了自己的府邸。
迴府以後,林南又和陳宮崔琰商量了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後來見天色已晚,便各自去休息了。
說實話,要拜訪何進和張讓,林南的心裏還真沒有底,不過,和陳宮崔琰二人商量了一番以後,三人卻都覺得此行雖險,卻不得不行,也頗為可行,因為畢竟林南還是有一定的利用價值的,並且,張讓和何進的矛盾也可以大加利用。
所以,第二天,好好的收拾了一番,準備了一下,林南便來到了大將軍府。
見林南到來,何進很是驚奇,便問道:“不知子揚前來所為何事?”
林南笑著說道:“南今日前來,隻是為了大將軍的地位。”
何進笑道:“子揚此言,頗令人疑惑,還望子揚明示。”
林南笑道:“大將軍如今雖主政事,可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權利和地位。士林中人與大將軍貌合神離,根本不通一氣,又有張讓之黨的掣肘,所以,南以為,大將軍在朝中實在是很難有所作為。”
一聽林南這麽說,何進便一臉尷尬,而更主要的是卻是惱怒。
在一旁的陳琳看到了何進的表情,便上前道:“林大人此言差矣。我主既貴為大將軍,便為百官之首,這是不爭的事實。上有聖上寵信,貴妃眷顧,下有百官群僚的擁戴,一唿百應,萬眾影從,林大人怎麽能說我主沒有作為呢?”
林南笑道:“孔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朝中,大將軍雖主政,然勢力卻不及宦官一黨。皇上寵信張讓,唿之為‘阿父’,此事人所共知。十常侍狼狽為奸,沆瀣一氣,蠱惑聖上,欺侮百官,這也是眼前的現狀。如此情況,就是貴為大將軍者,恐怕也是無能為力吧。況且,大將軍在麵對張讓一黨時,又能如何,也隻能是選擇退讓而已。所以,南敢斷言:隻要朝中有張讓一黨在,大將軍就不會有所作為。”
聽了林南的一翻話,陳琳也沒有什麽話說了,畢竟林南說的是事實。然而,陳琳畢竟是陳琳,辯才了得呀。
隨即陳琳便道:“子揚所言有理。不過,以聖上之明,決不會縱容張讓一黨的。相信不久以後,聖上必定會翻然醒悟,罷黜張讓等人。況且,以大將軍之能,相信用不了多久必定能鬥垮張讓一黨,還朝堂一個朗朗乾坤。”
林南笑道:“嗬嗬,孔章之言,太過虛無縹緲了。以聖上眼前對張讓的寵信程度來看,想讓聖上罷黜張讓等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大將軍勢單力孤,在朝堂上也沒有什麽助力,想要鬥垮張讓等人,恐怕是萬難之事。就事論事,總要有些依據才好。”
陳琳還要反駁,何進卻製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