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到了此刻,他必須做出選擇。是為江山,換一個名垂青史,還是為她,換一個朝堂動蕩。江山和她,隻可取一,世間最苦是兩難。
七年前,他從父王手中接過反抗的大旗,那一刻起,她與他便是對立。她是國家的公主,是敵人的女兒,她的父親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他要為這民不聊生做點什麽,她就必須死,以此成為推翻前朝的標杆,成為這場沒有勝利者的政治的犧牲品。他想要為她做些什麽,必然人心散亂。嗬,與前朝餘孽糾纏不清,該是多大的罪名啊。有心者或以此顛覆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拿起,一是放下。
七年前,他與她相遇在一間茶館,那時的他年少氣盛,幼稚的想成為一名俠客,渴望名揚天下,鏟奸除惡,行俠仗義。那時的她古靈精怪,趁著宮裏的不注意,偷跑出來,像極了歡快的夜鶯。他們相知相識,直談相見恨晚
邊角告急,他的父王硬抗帝王金令,死戍邊角。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態勢。皇帝震怒,一麵向敵國搖尾乞憐,一麵召迴他的父王,欲殺之後快。歸來前一夜,父王於帳中歎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仰天閉目,良久落淚,直道“為君不君,便反了罷”。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忠,一是義。
至此七年內戰,敵國自相魚肉,忙於瓜分勝利果實。他知道,她是公主,她知道,他是反賊的兒子。他爬上山峰,無言眺望日出雲海,眺望波譎雲詭的遠方。她立於紫禁之巔,黯然轉身,一頭長發伴著眼淚同身後殘花一同紛紛而下。這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你,一是天下。
七年後,他領著兵,走進這紫禁之巔,宣告這場戰爭的結束。他知道,身後焦土,百廢待興。他知道,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他的身上早已纏滿桎梏。他知道,他不再是她的俠。
他深知,斬草除根。皇宮除她外,皇門上下,雞犬不留。他終於,也變成了她的殺父仇人。一片血泊中,他見到了她,拿劍的手輕輕顫抖,長歎一聲,轉身離去。轉身的那一刻,他連背影都佝僂了起來。
她還活著,被他軟禁在紫禁之東的閣樓內。他用鐵血手腕,平息了反抗的餘波,他從人人唾棄的亂臣賊子成為了曆史筆下的真龍天子。他帶領國力蒸蒸日上,三年之內,經濟複興,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軍事強盛,奪迴大片疆土;思想自由,朝堂內群臣諍諫。國家終於變成了他的父親日思夜想的樣子,卻不是他日思夜想的樣子。
他又來到了閣樓,來到了她的身後。朝堂之上已經無數次為這個前朝餘孽是否應該留下而爭的熱火朝天。她轉過身來,神色黯然的看向他,這黯然是由無數的絕望與枯敗堆砌而成的,她的眼裏早已喪失了初見時的靈動。他的眼裏滿含疲憊與滄桑,曾經的俠客之心早已經隨著時間煙消雲散。
他們對視著,他明白,自己不能釋然,她也一樣。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她,一是肩上所被背負的。
他流著淚轉身,顫顫巍巍的走出那棟閣樓。恍惚間,他聽見風在吟唱,在嘶吼:
風月入我相思局,怎堪相思未相許。
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如蠟灰如炬。
幾個月後,她於樓內自縊,身下是一張宣紙悠悠飄落在地上,紙上孤獨的寫著“若隻如一曲驚鴻,未能濡沫以共,未能醉此一盅。不如忘朦朧,獨身月明中。”他正親自書寫一道詔令,臣下來報時,他未有明顯的神色變化,待臣下退去後,他轉身離去,寫著詔令的紙上,一大塊墨痕像四周擴散開來,像開出了一朵朵椎心泣血的墨梅。
三個月後,他伏案逝去,龍禦歸天,結束了他名垂青史的一生。身下的紙上赫然寫著:“如是良人長相絕,猶恐夢中思上邪。”
多年後,說書人提起這段故事,總要在結尾附上一句,像是慨歎,像是惋惜:“去年海棠鎖朱樓,花下卿舞袖,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瓊眸。”
風又在呢喃了,他唱著:
卿折桃花,多少春風入畫,
多少心猿意馬。
朝暮煙霞,多少簾雨清茶,
多少秋來雪下。
而今,多少相思白發,
多少蒼水蒹葭。
風遠去了,他和她一道。
------題外話------
世間最苦是兩難,兩難之下,萬千不舍,恰似“世間安得雙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哪有什麽雙法,不過是利益權衡的又一次激流勇進或是逃避現實。但他不信,我也不信。用整個生命的分量,撐起兩難的沉重。
七年前,他從父王手中接過反抗的大旗,那一刻起,她與他便是對立。她是國家的公主,是敵人的女兒,她的父親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他要為這民不聊生做點什麽,她就必須死,以此成為推翻前朝的標杆,成為這場沒有勝利者的政治的犧牲品。他想要為她做些什麽,必然人心散亂。嗬,與前朝餘孽糾纏不清,該是多大的罪名啊。有心者或以此顛覆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拿起,一是放下。
七年前,他與她相遇在一間茶館,那時的他年少氣盛,幼稚的想成為一名俠客,渴望名揚天下,鏟奸除惡,行俠仗義。那時的她古靈精怪,趁著宮裏的不注意,偷跑出來,像極了歡快的夜鶯。他們相知相識,直談相見恨晚
邊角告急,他的父王硬抗帝王金令,死戍邊角。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態勢。皇帝震怒,一麵向敵國搖尾乞憐,一麵召迴他的父王,欲殺之後快。歸來前一夜,父王於帳中歎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仰天閉目,良久落淚,直道“為君不君,便反了罷”。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忠,一是義。
至此七年內戰,敵國自相魚肉,忙於瓜分勝利果實。他知道,她是公主,她知道,他是反賊的兒子。他爬上山峰,無言眺望日出雲海,眺望波譎雲詭的遠方。她立於紫禁之巔,黯然轉身,一頭長發伴著眼淚同身後殘花一同紛紛而下。這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你,一是天下。
七年後,他領著兵,走進這紫禁之巔,宣告這場戰爭的結束。他知道,身後焦土,百廢待興。他知道,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他的身上早已纏滿桎梏。他知道,他不再是她的俠。
他深知,斬草除根。皇宮除她外,皇門上下,雞犬不留。他終於,也變成了她的殺父仇人。一片血泊中,他見到了她,拿劍的手輕輕顫抖,長歎一聲,轉身離去。轉身的那一刻,他連背影都佝僂了起來。
她還活著,被他軟禁在紫禁之東的閣樓內。他用鐵血手腕,平息了反抗的餘波,他從人人唾棄的亂臣賊子成為了曆史筆下的真龍天子。他帶領國力蒸蒸日上,三年之內,經濟複興,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軍事強盛,奪迴大片疆土;思想自由,朝堂內群臣諍諫。國家終於變成了他的父親日思夜想的樣子,卻不是他日思夜想的樣子。
他又來到了閣樓,來到了她的身後。朝堂之上已經無數次為這個前朝餘孽是否應該留下而爭的熱火朝天。她轉過身來,神色黯然的看向他,這黯然是由無數的絕望與枯敗堆砌而成的,她的眼裏早已喪失了初見時的靈動。他的眼裏滿含疲憊與滄桑,曾經的俠客之心早已經隨著時間煙消雲散。
他們對視著,他明白,自己不能釋然,她也一樣。世間最苦是兩難,一是她,一是肩上所被背負的。
他流著淚轉身,顫顫巍巍的走出那棟閣樓。恍惚間,他聽見風在吟唱,在嘶吼:
風月入我相思局,怎堪相思未相許。
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如蠟灰如炬。
幾個月後,她於樓內自縊,身下是一張宣紙悠悠飄落在地上,紙上孤獨的寫著“若隻如一曲驚鴻,未能濡沫以共,未能醉此一盅。不如忘朦朧,獨身月明中。”他正親自書寫一道詔令,臣下來報時,他未有明顯的神色變化,待臣下退去後,他轉身離去,寫著詔令的紙上,一大塊墨痕像四周擴散開來,像開出了一朵朵椎心泣血的墨梅。
三個月後,他伏案逝去,龍禦歸天,結束了他名垂青史的一生。身下的紙上赫然寫著:“如是良人長相絕,猶恐夢中思上邪。”
多年後,說書人提起這段故事,總要在結尾附上一句,像是慨歎,像是惋惜:“去年海棠鎖朱樓,花下卿舞袖,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瓊眸。”
風又在呢喃了,他唱著:
卿折桃花,多少春風入畫,
多少心猿意馬。
朝暮煙霞,多少簾雨清茶,
多少秋來雪下。
而今,多少相思白發,
多少蒼水蒹葭。
風遠去了,他和她一道。
------題外話------
世間最苦是兩難,兩難之下,萬千不舍,恰似“世間安得雙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哪有什麽雙法,不過是利益權衡的又一次激流勇進或是逃避現實。但他不信,我也不信。用整個生命的分量,撐起兩難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