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身後的周顛看著楊逍和殷天正兩人的狀態,不由得一陣撓頭,楊逍和殷天正兩個人一見麵之後居然是一副和諧的畫麵,兩個人不僅沒有打起來,楊逍還一副關心殷天正的模樣。
而白眉鷹王殷天正則是目睹楊逍將殷野王打傷,同時傷了那麽多天鷹教教眾,殷天正好似全然沒有看到,不見絲毫動怒,仿佛躺在地上受傷的根本不是他的兒子。
白眉鷹王殷天正和楊逍素來不和,這一點在明教之內似乎也並不是秘密,事情的起源在於當初陽頂天失蹤之後,眾人為爭奪教主之位而鬧的不可開交。
其中楊逍本來是最有實力和希望的,一來是他身為光明左使地位最高,二來是陽頂天當年曾經傳授他乾坤大挪移,但是因為楊逍不能服眾,他的個性問題導致與教內幾人的關係非常不和諧,尤其是和四大法王,相互之間素有嫌隙。
再加上楊逍的幫手光明右使範遙失蹤,而五散人遊又素來和四大法王交好,因此楊逍不能一統明教。
而四大法王之中,其實最有威望的便是白眉鷹王殷天正,無論是實力還是為人,他的唿聲都是最高。
但是當年白眉鷹王殷天正卻破教而出創立天鷹教,再加上金毛獅王謝遜自絕於江湖,紫衫龍王黛綺絲不見蹤跡,一下子偌大的明教竟然分崩離析。
要不是楊逍突然出手整合明教,隻怕明教還不知道會走向怎樣的下坡路。
而現如今明教內部,不僅青翼蝠王韋一笑對楊逍最為親近,金毛獅王謝遜也重迴中教內,最關鍵的是楊逍自己的乾坤大挪移修煉大成,功力直追當年的陽頂天。
明教再次迎來中興的希望,而此時擋在楊逍麵前的便隻有白眉鷹王殷天正和他的天鷹教了。
周顛也知道天鷹教一直以來都是楊逍心中的大患,所以他以為楊逍和殷天正的見麵必然是劍拔弩張,風起雲湧。
沒想到他們二人仿佛極有默契,見麵之後無論是言談還是舉止都極為和諧。
這卻是因為周顛和楊逍所站的角度不同,所處的位置差異,因此考慮事物的高度不在一個層次。
周顛所能想到的隻有個人的恩怨,而楊逍想到的卻是整個明教的發展,周顛所看到的隻有殷天正破教而出創立天鷹教給明教帶來的損失,而楊逍卻能夠看到背後殷天正更有更為高明的布局。
雖然在江湖上天鷹教和明教一樣被正道中人視為邪教,不過楊逍卻知道,和少林並稱為武林泰山北鬥的武當派卻對天鷹教評價頗高。
不僅是張翠山和殷素素在海外生活十年後迴歸大陸,遇上俞蓮舟,俞蓮舟就評價殷天正“我從未和令嶽會過麵,但他統領天鷹教獨抗群雄,這份魄力氣概,所有與他為敵之人,也都不禁欽服。”
殷天正統領天鷹教獨抗群雄,當然是為了奪屠龍刀不願說出謝遜下落,另一方麵又何償不是因為謝遜和他原是明教教友而保護謝遜呢!能夠看出這一點的人絕對不多,最起碼殷野王就絕對沒有看出他父親這層安排的含義。
後來張無忌、楊逍、殷天正、韋一笑馳援武當時,張三豐對殷天正的評價更是高,稱殷天正為“一代宗師”。
武功高可以稱之為武林高手,但“宗師”二字可不是隨便當得起的,以張三豐的宗師身份自然也不會隨便叫別人宗師,“一代宗師”四個字可說是張三豐對殷天正極高的評價。
殷天正成立天鷹教時,明教的局麵非常糟糕,因為陽頂天沒留下隻言片語便告失蹤,明教大起內訌。
按說明教開始沒設副教主,教主之下職位最高的當屬左使楊逍,楊逍更得陽頂天親傳明教的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所以由楊逍繼任教主當屬名正言順。
偏偏楊逍或者說原來的楊逍這個人武功才德都不能讓其他人信服,說到底還是陽頂天太厲害,所以陽頂天在位時,明教團結的能人太多了。
明教之中,陽頂天之下,個個放出去都是可以稱雄一方的人物,楊逍沒有壓倒性權威和武功,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有這種才能來接任教主之位,明教便搞得一團遭。
再加上因為謝遜的緣故,偏偏此時的明教在江湖中樹敵更多,不少勢力都和明教有矛盾,可以說如果繼續內鬥下去,明教將有覆滅的危險,然而明教之中眾人,論武功或許是高手,但是論眼界和權謀,卻都是平平之輩,居然很少有人能夠看得出這層隱憂。
這個時候殷天正出走江南,在江南一帶成立了天鷹教,自任教主,他居然出來自立門戶了。
表麵上看,殷天正此舉是背叛了明教,其實他是用心良苦。
眼見著明教成了爛攤子,自己又沒能力去收拾,那我不蹚渾水,自立門戶你們總不能說我了吧!
事實證明,殷天正出走明教自立天鷹教這步棋走得太對了。
後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如果沒有天鷹教這個強援,楊逍等人根本就撐不到張無忌的到來,那明教可就真的被六大派滅了。
可以說,殷天正的天鷹教為明教建立了另一番基業,為明教力挽狂瀾於即倒。
不僅如此,在原著中,當張無忌被擁立為明教教主之後,殷天正馬上宣布解散明教,並說:“‘天鷹教’這個名字,打從今日起,世上再也沒有了。”
如果說那是因為張無忌是自己的親外孫,殷天正還想著即使這樣也不算失去權力的話,當天鷹教教眾說殷天正與張無忌是至親,聽哪一位教主的號令都一樣時,殷天正更是非常嚴厲地說:“打從今日起隻有張教主,哪個再叫我一聲‘殷教主’,便是犯上叛逆。”
從殷天正這些話,更可以看出,殷天正成立天鷹教根本就不是什麽為了那個教主之位了!
而這些也都是楊逍結合著自己知曉劇情,再加上他後來統領明教眼界越高,這才能夠想明白當年殷天正這一層布置。
不說是周顛,就算是整個明教之內,除他之外又有誰能明白呢?
由此也可見,白眉鷹王殷天正的不凡,楊逍是結合了自己知曉劇情的優勢,才能夠看得出他的謀劃。
怪不得殷天正就算是自立門戶,也能夠在幾十年之內創下了天鷹教如此大的基業,在江湖之上威名赫赫,可以和六大派分庭抗禮。
論武功論才具白眉鷹王殷天正,確實是教主的最合適人選,他唯一的缺點或許就是年齡太大。
而上一次楊逍委托韋一笑去天鷹教拜訪殷天正,也隱隱地將自己的謀劃和一些布置交代了一番,通過韋一笑的轉述,以殷天正的智謀,他已經通過楊逍的這些布置,看得出楊逍考慮問題和他在一個平麵之上,都是為了明教的大業。
在楊逍對明教未來所做的布置之中,也能夠看得出來,楊逍的計劃之中,天鷹教根本不是明教的敵人,而在楊逍的整個版圖規劃中,天鷹教直接是明教東南的壁壘或者說是進取天下的最佳跳板。
而聰明人之間的溝通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即使楊逍在光明頂,殷天正在天鷹教,他們兩個人好似隔空對話一般都將對方的意圖瞬間洞悉,也不由得生出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覺。
楊逍感歎殷天正的謀劃之深,和他為了明教一片赤膽忠心,如此忍辱負重,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對他的意圖有所誤會。
而白眉鷹王也在感歎楊逍如此了得,除卻武學修為不算,竟有如此之謀,他更是為楊逍居然敢於謀劃席卷天下的大局而震驚,但是這也讓殷天正不由得生出一種雄心和壯誌,若是當真能更謀劃成功,也不枉大丈夫生於世間!
所以他們二人才會一見之下猶如故交,並不見絲毫生疏。
殷天正有急事,甚至都來不及和楊逍多說,更是直接掠過了殷野王的事情,而楊逍見殷天正似乎遭遇強敵,也是直言不諱自己要去幫助,而殷天正也是無比信任,不帶絲毫猶豫,就答應楊逍去天鷹教總壇。
兩人之間仿佛多年合作的老朋友一般不見絲毫拖泥帶水,彼此之間眼神堅定都是信任。
而此時麵對楊逍的詢問,殷天正也並不隱瞞,當下把天鷹教麵臨的困境給楊逍一五一十的道來。
原來此時,在東南海域之上,天鷹教最大的對頭,便是以張士誠為首的鹽梟集團。
張士誠出生於泰州白駒場的一個窮苦的“亭民”之家。他的三個弟弟張士義、張士德和張士信也都以撐船運鹽為生。
元朝末年,朝政腐敗,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統治者為了填補不斷擴大的政府開銷和軍費支出,大量增發鹽引,不斷提高鹽價,鹽業成為國家財政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雖然鹽價不斷提高,但東南沿海的鹽民依然生活無著。泰州地處東南沿海,每到盛夏,都會遭遇台風侵襲,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傾良田都變成鹽堿地,當地農民苦不堪言。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了生活下去,當地百姓隻能紛紛加入運鹽的行當。
但是在鹽廠當一個運鹽工每天累死累活也掙不了幾個大錢,相反的鹽場的監工常常都是元人,因此對鹽工動則打罵。
張士誠兄幾人忍不了這樣的罪,索性殺了監工又聚攏起運鹽工造了元人的反。
造反這種事情真的是比較看天賦,張士誠仿佛生來就是為了幹這一行,在他起始之後,周圍的幾個鹽場紛紛響應。
當時,在鹽場幹活的鹽丁們正嫌工作太苦太累,於是共同推舉張士誠為首,直接攻下了泰州。
這時候高郵府的知府李齊招降了他們,但是他們不久又叛逃出去,殺掉了行省參政趙璉,同時攻取了興化,在德勝湖集結,有一萬多人的勢力。
這時候元朝廷派人拿著“萬戶”的委任狀去招降他們,張士誠手底下的兄弟都勸他不可招安,以免做了宋江。
但是張士誠卻知道,自己等人雖然聲勢浩大,看著一聲間攻城略地,打的朝廷沒有還手之力,但是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成為更大規模的目標,這點勢力根本不在朝廷的眼裏。
像這樣萬把人的造反在元末太過稀鬆平常,朝廷也是因為在其他地方剿匪這才沒有功夫對付他,一旦他再繼續打下去就要引得朝廷的主力部隊來圍剿了。
別看他們攻打幾座城池都不費吹灰之力,但是那些城池守軍隻是地方雜兵,也就是嚇唬嚇唬老百姓的水平,朝廷真正對付叛軍的是汝陽王手底的精銳部隊,專門打壓各地義軍,根本不是他可以抗衡的。
而且他一路打下來各處裹脅流民,幾次作戰下來還沒有有效的整合戰鬥力,迫切需要休養一段時間,所以就順勢答應朝廷的招安。
拿著朝廷的餉銀練自己的部隊,到時候等勢力再龐大一點,繼續反他娘的。
張士誠的算盤打的不可謂不精,然而朝廷也不是傻子怎麽可能任由張士誠發展勢力,頻頻命令張士誠出動剿匪,鎮壓周邊叛亂。
在元庭想來這一招就是當年宋庭驅使梁山伯宋江攻打方臘一般,以匪鎮匪,不管誰勝誰敗,都是難免死傷,這樣朝廷坐山觀虎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漁翁得利。
然而元庭太小看張士誠這個私鹽販子了,他不僅沒有走宋江的老路子,而且扯著元庭的虎皮做大衣,明麵上奉著元庭的剿匪令,實際上不斷出兵攻打周邊的大小勢力,搶占地盤瓜分財富。
張士誠本就是鹽販子出身,因此把周邊幾家靠販賣私鹽的大小幫派都給一一占領,聯合幾家鹽梟一起把控了整個東南的私鹽買賣。
然而此時他才發現,在東南還有一家勢力手裏也掌握著巨大的私鹽買賣,而且是最有油水的幾條鹽路和鹽場,那便是天鷹教。
本來天鷹教在東南一帶的實力雖強,但是勢力還沒有輻射到整個東南武林黑白兩道,白眉鷹王殷天正吸收明教的教訓,自立以後一直做的都是白道的買賣,一點點樹立口碑,這也是天鷹教沒有像明教一樣被圍攻的原因,因為天鷹教明麵上是白道。
但是等到王盤山大會以後,巨鯨幫、海沙幫、神拳門這些幫派已滅,殷野王迅速接管了他們的地盤和生意。
神拳門沒什麽,海沙幫販私鹽,巨鯨幫壟斷海上走私貿易,幫派地位雖低,都是最賺錢的買賣。
而白眉鷹王殷天正則是目睹楊逍將殷野王打傷,同時傷了那麽多天鷹教教眾,殷天正好似全然沒有看到,不見絲毫動怒,仿佛躺在地上受傷的根本不是他的兒子。
白眉鷹王殷天正和楊逍素來不和,這一點在明教之內似乎也並不是秘密,事情的起源在於當初陽頂天失蹤之後,眾人為爭奪教主之位而鬧的不可開交。
其中楊逍本來是最有實力和希望的,一來是他身為光明左使地位最高,二來是陽頂天當年曾經傳授他乾坤大挪移,但是因為楊逍不能服眾,他的個性問題導致與教內幾人的關係非常不和諧,尤其是和四大法王,相互之間素有嫌隙。
再加上楊逍的幫手光明右使範遙失蹤,而五散人遊又素來和四大法王交好,因此楊逍不能一統明教。
而四大法王之中,其實最有威望的便是白眉鷹王殷天正,無論是實力還是為人,他的唿聲都是最高。
但是當年白眉鷹王殷天正卻破教而出創立天鷹教,再加上金毛獅王謝遜自絕於江湖,紫衫龍王黛綺絲不見蹤跡,一下子偌大的明教竟然分崩離析。
要不是楊逍突然出手整合明教,隻怕明教還不知道會走向怎樣的下坡路。
而現如今明教內部,不僅青翼蝠王韋一笑對楊逍最為親近,金毛獅王謝遜也重迴中教內,最關鍵的是楊逍自己的乾坤大挪移修煉大成,功力直追當年的陽頂天。
明教再次迎來中興的希望,而此時擋在楊逍麵前的便隻有白眉鷹王殷天正和他的天鷹教了。
周顛也知道天鷹教一直以來都是楊逍心中的大患,所以他以為楊逍和殷天正的見麵必然是劍拔弩張,風起雲湧。
沒想到他們二人仿佛極有默契,見麵之後無論是言談還是舉止都極為和諧。
這卻是因為周顛和楊逍所站的角度不同,所處的位置差異,因此考慮事物的高度不在一個層次。
周顛所能想到的隻有個人的恩怨,而楊逍想到的卻是整個明教的發展,周顛所看到的隻有殷天正破教而出創立天鷹教給明教帶來的損失,而楊逍卻能夠看到背後殷天正更有更為高明的布局。
雖然在江湖上天鷹教和明教一樣被正道中人視為邪教,不過楊逍卻知道,和少林並稱為武林泰山北鬥的武當派卻對天鷹教評價頗高。
不僅是張翠山和殷素素在海外生活十年後迴歸大陸,遇上俞蓮舟,俞蓮舟就評價殷天正“我從未和令嶽會過麵,但他統領天鷹教獨抗群雄,這份魄力氣概,所有與他為敵之人,也都不禁欽服。”
殷天正統領天鷹教獨抗群雄,當然是為了奪屠龍刀不願說出謝遜下落,另一方麵又何償不是因為謝遜和他原是明教教友而保護謝遜呢!能夠看出這一點的人絕對不多,最起碼殷野王就絕對沒有看出他父親這層安排的含義。
後來張無忌、楊逍、殷天正、韋一笑馳援武當時,張三豐對殷天正的評價更是高,稱殷天正為“一代宗師”。
武功高可以稱之為武林高手,但“宗師”二字可不是隨便當得起的,以張三豐的宗師身份自然也不會隨便叫別人宗師,“一代宗師”四個字可說是張三豐對殷天正極高的評價。
殷天正成立天鷹教時,明教的局麵非常糟糕,因為陽頂天沒留下隻言片語便告失蹤,明教大起內訌。
按說明教開始沒設副教主,教主之下職位最高的當屬左使楊逍,楊逍更得陽頂天親傳明教的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所以由楊逍繼任教主當屬名正言順。
偏偏楊逍或者說原來的楊逍這個人武功才德都不能讓其他人信服,說到底還是陽頂天太厲害,所以陽頂天在位時,明教團結的能人太多了。
明教之中,陽頂天之下,個個放出去都是可以稱雄一方的人物,楊逍沒有壓倒性權威和武功,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有這種才能來接任教主之位,明教便搞得一團遭。
再加上因為謝遜的緣故,偏偏此時的明教在江湖中樹敵更多,不少勢力都和明教有矛盾,可以說如果繼續內鬥下去,明教將有覆滅的危險,然而明教之中眾人,論武功或許是高手,但是論眼界和權謀,卻都是平平之輩,居然很少有人能夠看得出這層隱憂。
這個時候殷天正出走江南,在江南一帶成立了天鷹教,自任教主,他居然出來自立門戶了。
表麵上看,殷天正此舉是背叛了明教,其實他是用心良苦。
眼見著明教成了爛攤子,自己又沒能力去收拾,那我不蹚渾水,自立門戶你們總不能說我了吧!
事實證明,殷天正出走明教自立天鷹教這步棋走得太對了。
後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如果沒有天鷹教這個強援,楊逍等人根本就撐不到張無忌的到來,那明教可就真的被六大派滅了。
可以說,殷天正的天鷹教為明教建立了另一番基業,為明教力挽狂瀾於即倒。
不僅如此,在原著中,當張無忌被擁立為明教教主之後,殷天正馬上宣布解散明教,並說:“‘天鷹教’這個名字,打從今日起,世上再也沒有了。”
如果說那是因為張無忌是自己的親外孫,殷天正還想著即使這樣也不算失去權力的話,當天鷹教教眾說殷天正與張無忌是至親,聽哪一位教主的號令都一樣時,殷天正更是非常嚴厲地說:“打從今日起隻有張教主,哪個再叫我一聲‘殷教主’,便是犯上叛逆。”
從殷天正這些話,更可以看出,殷天正成立天鷹教根本就不是什麽為了那個教主之位了!
而這些也都是楊逍結合著自己知曉劇情,再加上他後來統領明教眼界越高,這才能夠想明白當年殷天正這一層布置。
不說是周顛,就算是整個明教之內,除他之外又有誰能明白呢?
由此也可見,白眉鷹王殷天正的不凡,楊逍是結合了自己知曉劇情的優勢,才能夠看得出他的謀劃。
怪不得殷天正就算是自立門戶,也能夠在幾十年之內創下了天鷹教如此大的基業,在江湖之上威名赫赫,可以和六大派分庭抗禮。
論武功論才具白眉鷹王殷天正,確實是教主的最合適人選,他唯一的缺點或許就是年齡太大。
而上一次楊逍委托韋一笑去天鷹教拜訪殷天正,也隱隱地將自己的謀劃和一些布置交代了一番,通過韋一笑的轉述,以殷天正的智謀,他已經通過楊逍的這些布置,看得出楊逍考慮問題和他在一個平麵之上,都是為了明教的大業。
在楊逍對明教未來所做的布置之中,也能夠看得出來,楊逍的計劃之中,天鷹教根本不是明教的敵人,而在楊逍的整個版圖規劃中,天鷹教直接是明教東南的壁壘或者說是進取天下的最佳跳板。
而聰明人之間的溝通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即使楊逍在光明頂,殷天正在天鷹教,他們兩個人好似隔空對話一般都將對方的意圖瞬間洞悉,也不由得生出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覺。
楊逍感歎殷天正的謀劃之深,和他為了明教一片赤膽忠心,如此忍辱負重,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對他的意圖有所誤會。
而白眉鷹王也在感歎楊逍如此了得,除卻武學修為不算,竟有如此之謀,他更是為楊逍居然敢於謀劃席卷天下的大局而震驚,但是這也讓殷天正不由得生出一種雄心和壯誌,若是當真能更謀劃成功,也不枉大丈夫生於世間!
所以他們二人才會一見之下猶如故交,並不見絲毫生疏。
殷天正有急事,甚至都來不及和楊逍多說,更是直接掠過了殷野王的事情,而楊逍見殷天正似乎遭遇強敵,也是直言不諱自己要去幫助,而殷天正也是無比信任,不帶絲毫猶豫,就答應楊逍去天鷹教總壇。
兩人之間仿佛多年合作的老朋友一般不見絲毫拖泥帶水,彼此之間眼神堅定都是信任。
而此時麵對楊逍的詢問,殷天正也並不隱瞞,當下把天鷹教麵臨的困境給楊逍一五一十的道來。
原來此時,在東南海域之上,天鷹教最大的對頭,便是以張士誠為首的鹽梟集團。
張士誠出生於泰州白駒場的一個窮苦的“亭民”之家。他的三個弟弟張士義、張士德和張士信也都以撐船運鹽為生。
元朝末年,朝政腐敗,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統治者為了填補不斷擴大的政府開銷和軍費支出,大量增發鹽引,不斷提高鹽價,鹽業成為國家財政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雖然鹽價不斷提高,但東南沿海的鹽民依然生活無著。泰州地處東南沿海,每到盛夏,都會遭遇台風侵襲,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傾良田都變成鹽堿地,當地農民苦不堪言。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了生活下去,當地百姓隻能紛紛加入運鹽的行當。
但是在鹽廠當一個運鹽工每天累死累活也掙不了幾個大錢,相反的鹽場的監工常常都是元人,因此對鹽工動則打罵。
張士誠兄幾人忍不了這樣的罪,索性殺了監工又聚攏起運鹽工造了元人的反。
造反這種事情真的是比較看天賦,張士誠仿佛生來就是為了幹這一行,在他起始之後,周圍的幾個鹽場紛紛響應。
當時,在鹽場幹活的鹽丁們正嫌工作太苦太累,於是共同推舉張士誠為首,直接攻下了泰州。
這時候高郵府的知府李齊招降了他們,但是他們不久又叛逃出去,殺掉了行省參政趙璉,同時攻取了興化,在德勝湖集結,有一萬多人的勢力。
這時候元朝廷派人拿著“萬戶”的委任狀去招降他們,張士誠手底下的兄弟都勸他不可招安,以免做了宋江。
但是張士誠卻知道,自己等人雖然聲勢浩大,看著一聲間攻城略地,打的朝廷沒有還手之力,但是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成為更大規模的目標,這點勢力根本不在朝廷的眼裏。
像這樣萬把人的造反在元末太過稀鬆平常,朝廷也是因為在其他地方剿匪這才沒有功夫對付他,一旦他再繼續打下去就要引得朝廷的主力部隊來圍剿了。
別看他們攻打幾座城池都不費吹灰之力,但是那些城池守軍隻是地方雜兵,也就是嚇唬嚇唬老百姓的水平,朝廷真正對付叛軍的是汝陽王手底的精銳部隊,專門打壓各地義軍,根本不是他可以抗衡的。
而且他一路打下來各處裹脅流民,幾次作戰下來還沒有有效的整合戰鬥力,迫切需要休養一段時間,所以就順勢答應朝廷的招安。
拿著朝廷的餉銀練自己的部隊,到時候等勢力再龐大一點,繼續反他娘的。
張士誠的算盤打的不可謂不精,然而朝廷也不是傻子怎麽可能任由張士誠發展勢力,頻頻命令張士誠出動剿匪,鎮壓周邊叛亂。
在元庭想來這一招就是當年宋庭驅使梁山伯宋江攻打方臘一般,以匪鎮匪,不管誰勝誰敗,都是難免死傷,這樣朝廷坐山觀虎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漁翁得利。
然而元庭太小看張士誠這個私鹽販子了,他不僅沒有走宋江的老路子,而且扯著元庭的虎皮做大衣,明麵上奉著元庭的剿匪令,實際上不斷出兵攻打周邊的大小勢力,搶占地盤瓜分財富。
張士誠本就是鹽販子出身,因此把周邊幾家靠販賣私鹽的大小幫派都給一一占領,聯合幾家鹽梟一起把控了整個東南的私鹽買賣。
然而此時他才發現,在東南還有一家勢力手裏也掌握著巨大的私鹽買賣,而且是最有油水的幾條鹽路和鹽場,那便是天鷹教。
本來天鷹教在東南一帶的實力雖強,但是勢力還沒有輻射到整個東南武林黑白兩道,白眉鷹王殷天正吸收明教的教訓,自立以後一直做的都是白道的買賣,一點點樹立口碑,這也是天鷹教沒有像明教一樣被圍攻的原因,因為天鷹教明麵上是白道。
但是等到王盤山大會以後,巨鯨幫、海沙幫、神拳門這些幫派已滅,殷野王迅速接管了他們的地盤和生意。
神拳門沒什麽,海沙幫販私鹽,巨鯨幫壟斷海上走私貿易,幫派地位雖低,都是最賺錢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