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致和帶領著禁軍從漢城出發的時候,沿途的百姓便不是很歡迎,在百姓們樸實的觀念中,這場戰爭最起碼在道義上便是錯誤的。


    鄭致和能夠理解百姓們樸實的是非觀,但其實在鄭致和看來,這場戰爭最終也是為了朝鮮的老百姓——隻有破虜軍被朝鮮王廷自己消滅了,清廷才不會發兵前來,而清兵不來,朝鮮的老百姓方能夠保證安寧。


    鄭致和考慮了怎麽維護自己的名望,考慮了怎麽保障朝鮮百姓的利益,但是卻沒有考慮過,一旦戰爭失敗將會怎麽辦,畢竟在鄭致和看來,禁軍加上地方軍隊組成的南征軍,在兵力上可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沒有理由贏不下這場戰爭。


    結果偏偏鄭致和就是沒能帶領南征軍將濟州島給拿下來,中途還慘遭臨陣換帥。


    如果不是繼任的李慶億自己更不給力,半途上被曾勝給伏擊,押送的大量糧草也被焚毀,灰溜溜跑迴了漢城,恐怕鄭致和隻能是獨自一人迴漢城了。


    現在鄭致和不僅是一個人,除了地方軍隊以及金太應帶走的一小部分禁軍之外,鄭致和率領著其餘的禁軍一起迴了漢城。


    去時是信心滿滿的精銳之師,等到迴來的時候已經成了抬不起頭來的敗軍之將,但是沿途百姓們的心情卻與這些打了敗仗的將士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害怕禁軍惱羞成怒,恐怕百姓們都要在路邊歌唱助興了。


    戰事連綿兩月,老天爺卻像是要處罰朝鮮王廷一樣,數月大旱,朝鮮半島的饑荒也越發嚴重,已經出現了餓死街頭的現象。


    老百姓本來就對於戰事不滿,現在隨著連月大旱,民間毫不猶豫就將旱情和戰事聯係在了一起,都說這是老天發怒了。


    山黨的那些士人們更是編出了許多童謠和諺語,主要內容都是譴責朝鮮王廷忘恩負義,進攻大明的行為,這些童謠和諺語經過有心人的傳播,很快便傳遍了漢江南北,深入人心。


    現在戰事終於結束,而且是原先不被看好的破虜軍最終取得了勝利,朝鮮的百姓也就是不敢當著禁軍的麵慶祝,私底下不知道已經慶祝了多少迴了。


    ..........


    感受到百姓們歡唿雀躍的心情,鄭致和身上的壓力和自責竟然還莫名其妙地少了許多。


    民心如此,鄭致和突然放下了這場戰事的得失。


    至於鄭致和自己的仕途,很顯然是受到了嚴重的挫折,隻不過經過這些天的沉澱,現在的鄭致和已經能夠心情平和地來看待了。


    率領禁軍迴到漢城,交接完軍中的事務之後,鄭致和並沒有如同許多人預料的那樣,進宮麵王,而是直接迴到了自己的府邸。


    鄭致和與國王李棩曾經是王廷中默契的合作夥伴,但是經過這場戰事過後,許多事情都發生了改變,包括這兩人之間的君臣之誼。


    第二天早朝,鄭致和倒是沒有缺席,早早便來到宮門外等候。


    宮外等候的大臣隊列,依然是涇渭分明,山黨、漢黨的大臣依然是分開站列。


    閔維重、金萬基兩名山黨的青年領袖,此時看起來春風得意,精神氣質與兩個月戰爭準備爆發的時候截然不同。


    而漢黨的大臣們則顯得心事重重,刑曹判書、目前南征軍名義上的督師李慶億更是拉著臉,一副誰都不想搭理的樣子。


    在山黨和漢黨的中間,還有一隊人,他們正是當初以鄭致和為首的中立派。


    隻不過,相比於幾個月前,現在中間這列大臣的數量明顯要少了許多。鄭致和下意識從中尋找一個身影,但是最終也沒能找到。


    洪宇亮,此時正在濟州島上呢。


    鄭致和猶豫了一會,最終還是選擇站在了中間派的最前列,沿路大臣們自覺地讓開了一條道路,目送鄭致和走到了隊伍的最前列。當鄭致和站到最前麵的時候,這些中間派的大臣們齊刷刷地往後退了一步。


    不僅是他們退了,山黨和漢黨的大臣,包括閔維重和李慶億等人,都往後退了一步。


    .........


    隻留鄭致和一人,站在百官之首,隊伍的最前方。


    鄭致和很顯然不太適應這樣的變化,但是多年從官讓他養成了處事不驚的態度,盡管心中波濤翻滾,但是表麵上鄭致和依然是一副古井無波的樣子。


    大臣們之所以往後退,是因為鄭致和現在已經成為了領議政。盡管國王李棩的執政習慣中,領議政隻是有名無實,但是名義上他還是百官之首。


    此時,鄭致和站在了他最初進入仕途時夢寐以求的位置上,心中無限悲涼。


    大臣們這一步後退,既是對領議政的尊重,也是對鄭致和的疏離。鄭致和仕途中最輝煌的那段時光,看上去已經一去不複返。


    “上朝!”


    鄭致和定了定神,邁著堅定的步伐,率先步入宮中。在他的身後,百官魚貫而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漂流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嵐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嵐翊並收藏大明漂流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