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婕也給他寫了一封信,除了問他工作情況,又提到了朱露莎跟雷慶國的婚禮。


    雷慶國是顧淮最好的兄弟之一,於情於理也得迴去一趟。


    還有姚思雨和劉誌毅的墓,也祭奠一下,畢竟清明他倆也迴不去。


    至今想到姚思雨,宋知時仍無法釋懷,為他的遭遇而感到不值,隻是斯人已逝,活著的人隻能朝前看。


    第123章 新春


    過了元旦,時間就跟長了腿似的,過得飛快,很快就到了年頭上,顧淮也迎來了第一個寒假。


    宋知時倒是沒閑暇,這些日子為了這支盤鼓舞,他跟翟秋煜幾人忙得腳不沾地。


    顧淮見他辛苦,又為了讓他能跟上營養,三天兩頭給他開小灶。比如趁著晨跑送一些牛奶雞蛋到團裏,有時候雞蛋放保溫桶裏,宋知時結束了早功打開還是熱乎乎的。


    等舞蹈排練完,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比如說舞蹈服裝還有配樂。


    “我覺得形製倒也不是特別重要,畢竟觀眾主要是看舞蹈,衣服圖個好看,有這個意思在裏麵就行了,咱可不能本末倒置啊。現在的問題是……這個顏色該怎麽選?”


    漢承秦製,以玄色為尊,漢朝以前指青色或者藍綠色調的顏色,漢朝以後指黑裏帶微赤的顏色、黑色等,這些顏色都不太適合用於演出服飾。


    周矜白腦海裏靈光一閃:“先生,咱們國人就愛這正紅色,就連國旗都是紅色,要不就選紅色吧!”


    翟秋煜讚許地看了他一眼。


    李舒珍跟著附和道:“可不,漢朝對紅色也很看重,而且咱們不止服裝紅,舞者也紅,又紅又專,我看哪個敢說這是四舊!”


    其實這兩年國內的大形勢已經好轉了很多,但四人仍舊不敢放鬆警惕。


    翟秋煜長歎一聲:“沒錯,這是複原的藝術,沒看人考古研究所這幾年還一直在研究嘛,這可是咱們老祖宗的東西,不能忘本。”


    宋知時說:“老師,我覺得您請個正經的梳頭師傅要緊,這漢朝的發髻可不好做。”


    翟秋煜有些得意:“這些都不是問題,圖樣我已經從古籍的壁畫中找好了,保證讓舒珍完美亮相。”


    “所以現在就隻剩下配樂問題了。”


    這也是最難的一步,但是好在歌舞團有自己的創作班底。


    “既然這是漢時的舞蹈,就從秦漢這些時代找些詩歌編成舞曲不就行了?”


    “說得簡單,可到底選什麽呢?”


    眾人陷入一籌莫展之中。


    還沒商量個所以然來,翟秋煜已經搶先一步報了節目。


    宋知時來之前,古典舞隊已經有兩年沒有在新春舞台上演出了,之所以還養著這個隊伍,也是團長跟翟家老人有舊的緣故。


    聽說今年翟秋煜破天荒報了一個名叫盤鼓舞的舞蹈,眾人都是議論紛紛,幾乎歌舞團所有部門都暗暗盯著,想看看他們一個幾人的小隊,能搞出什麽名堂。


    為了給舞蹈隊的節目造勢,宋知時特地多拿了幾張家屬票遞給顧淮,讓他送給沒有迴老家過年的同學,到小年那天來劇院裏給他們捧捧場。


    雖然都是贈品,但大部分同學還是非常領情的,他們都是為了節約車費才在學校裏過年的,看演出這種活動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現在有一個免費機會給大家,誰會拒絕呢?


    1975年2月3日,北方小年。


    按著傳統,今天本該是祭祀灶王爺的日子,但首都人民劇院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不為別的,今天劇院有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中央總政歌舞團、中國鐵路文工團三大藝術團體在這裏集體匯演。


    每個團各出六個節目,共計十八個節目,從下午六點一直到晚上十點,四個小時的演出時間,門票售價一塊二。


    要不怎麽說首都人民生活質量高呢,這麽高的價格也抵擋不住大家對於娛樂生活的熱情,很多人甚至飯都沒吃,就帶著一家五六口來排隊了。


    今天的節目主持人是來自中國鐵路文工團的相聲演員李炳春李老師。


    宋知時在台下看了一會兒,除了節目風格,其實這場演出已經隱隱有後世春晚的影子了,不過相對於春晚來說,主持風格又沒有那麽嚴肅。


    “下麵讓我們欣賞來自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的舞蹈《花兒一樣的幸福生活》!”


    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芭蕾舞團,誕生於首都舞蹈學院,也就是後人熟知的中央芭蕾舞團,簡稱中芭。


    宋知時喜歡芭蕾,自然忍不住多看了幾眼,也不知道她們的芭蕾水平跟總政歌舞團的芭蕾舞水平比,孰高孰低。


    “下麵讓我們欣賞來自中央總政歌舞團的古典舞《盤鼓舞》。說實在的,這舞蹈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呢,大夥兒可得擦亮了眼睛好好看呐!”


    別說李炳春了,就連中芭和中鐵也是一頭霧水,這到底是個什麽舞,這名字究竟是舞種還是舞名?


    兩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推著一個半人高的大鼓從後台走了出來。


    “出來了!”顧淮一眼不錯地盯著舞台上那道熟悉的身影,癡癡地說:“他出來了!”


    “顧同誌,這就是你弟弟嗎?”


    “可惜有點遠,看不清。”


    “顧同誌的弟弟,那肯定錯不了。”


    “嗯。”顧淮淺笑著。


    宋知時在舞蹈隊這兩個月也不是白呆的,他學會了翻跟鬥。


    幾個炫技動作之後,他跟周矜白的任務就完成了。


    這時,從帷幕後緩緩走出一個嫋娜的身影。


    她垂著頭,舉著長長的衣袖,在千唿萬喚中探出半張臉。


    她孤零零地立在鼓上,身著紅裙,身段窈窕多姿,微風拂過,裙裾飛揚,掩映著一雙秋水般澄澈的明眸,眼底泛著蓮花般的明淨之色,美的就像那古代神話小說中的仙子。


    隨著鼓聲和鍾聲響起,舞者踏出了第一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鼓聲漸促,舞者體輕如燕,在大鼓上跳躍舞動。


    她幾次跳到鼓麵邊緣,又憑借著高超的舞技折返了迴來,讓台下觀眾不由為她捏了一把冷汗,然後又專心致誌地欣賞起舞蹈來。


    一舞終了,全場掌聲雷動,顧淮帶來的幾個同學鼓掌鼓得手都紅腫了,仍舊不肯停歇。


    《盤鼓舞》首演順利,最高興的人莫過於翟秋煜了,沒有人知道他為了複原這支傳說中的舞蹈耗費了多少心血。


    他倒是高興了,歌舞團其他人臉色就不太好了。


    大家雖然在同一個歌舞團下,但彼此之間也是存在一些競爭關係的,比如說團裏發放的津貼,比如說年底評選的優秀小隊,入黨的名額等等。


    誰都沒想到,今年已經到年關了,眼瞅著要出結果了,居然還能殺出這麽一匹黑馬。


    不過,即便他們心裏再不舒服,也不得不承認古典舞隊今天是大出風頭。


    “真沒想到今年古典舞隊存了個殺手鐧。”顧曼麗說完隨口叫住了一個少女:“喂,那個誰,叫你呢。”


    “你說你好端端的幹嘛要離開翟秋煜,否則今天上台表演的人不就變成你了?”


    少女抬頭,臉上寫滿了窘迫,麵對一張張嘲弄的臉,她恨不得原地逃走。


    此人正是那天離開舞蹈隊的兩個女演員之一,她費勁心思討好了顧曼麗一年多,對方才開口保下她。


    至於另一個……因為沒有舞蹈隊收她,已經被歌舞團辭退了。


    這時,另一道堪稱天籟的聲音拯救了她:“春妹,古典舞隊排練盤鼓舞,你知不知情啊?”


    “我不知道,我完全不知情。”姚春妹苦笑道。


    顧曼麗嗤笑一聲:“她要是早知道有這樣的機會,會在登台之前走人嘛。”


    顧曼麗這話一針見血。


    古典舞隊在團裏一直是透明人,屬於誰都可以編排兩句的那種。加上翟秋煜不管事,說好聽一點叫淡泊,說難聽一點就是懦弱,所以姚春妹才會千方百計地想要逃離。


    隻是她沒想到自己煞費苦心來到芭蕾舞舞隊,雖然還是正式演員,卻變成了顧曼麗的小跟班,待遇還比不上那個新來的臨時演員,就連他都有機會上台露臉了。


    想到這裏姚春妹臉都扭曲了。


    賀敏芝不理會這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這個舞蹈是真的很美,從配樂到動作再到服飾和發型……”


    雖然她們跳得不是一個舞種,但是並不妨礙她對這支舞蹈的欣賞。


    顧曼麗聽不下去了,她向來心高氣傲,容不得旁人比她更優秀,除了首席喬雪寧。


    “我覺得也不怎麽樣嘛,怎麽人人都在誇。”


    “舞是好舞,是她跳得還不夠完美,這並不代表節目不好。”


    賀敏芝越是誇,顧曼麗心裏就越不是滋味,損得也就更厲害:“嗬,我看翟秋煜是江郎才盡編不出什麽新舞了,才會去搞什麽複原舞,這完全就是”


    “完全就是什麽?”一道淩厲的嗬斥聲從後頭傳來。


    顧曼麗渾身一震,其他人也跟著她向後看去。有人忍不住站起來,卻被對方製止了。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總政歌舞團團長尹朗月。


    尹朗月無奈道:“曼麗,你年紀也不小了,能不能說話注意一點?翟老師是你可以直唿大名的嗎?”


    顧曼麗慌張道:“尹團長,對不起,我錯了……”


    尹朗月一臉失望:“你的心思就那麽狹隘,就那麽容不得優秀的人?還在背後編排長輩?”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顧曼麗身上,要知道尹團長可從來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這麽批評一個女同誌。


    顧曼麗此刻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


    眾所周知,如今的歌舞團女首席喬雪寧今年已經26歲了,她在首席這個位置上做了三年,上頭有意再提一位女首席,這個人選大概率會從幾個小分隊隊長身上挑。


    尹朗月是裁判之一,而她今天當眾批評了分隊隊長顧曼麗。


    顧曼麗想清楚這一切,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她知道自己怕是要跟這個首席之位失之交臂了。哪怕尹朗月不計較,這件事傳出去對她的風評影響也很大。


    在旁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賀敏芝悄悄勾了勾嘴角。


    第124章 第一次


    能真正欣賞並且懂舞的觀眾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人隻是看個熱鬧,所以一身紅色曲裾的李舒珍理所當然給他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年代文工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籟星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籟星璿並收藏七零年代文工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