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4月29日夜,帝國總理王士珍,帝國外交大臣唐紹儀,帝**部大臣徐世昌,以及皇帝的核心智囊楊士琦等人聚在一起,打算用一整夜的時間來商量對日開戰的事情。
雖然軍部和總理府早就在準備對日開戰的事情了,但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遠遠的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難,中間又有許多的問題需要逐一的去解決,而與中俄戰爭有所不同的是,這兩次的戰爭完全屬於不同的類型,中華帝國雖然戰勝了比日本更加強大的俄國,但是在沒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卻依舊沒有十足的把握去戰勝日本。
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這兩次戰爭的性質問題,以及地理位置問題。
皇帝的書房內,此刻整間屋子靜悄悄的一片,唯獨剩下了重重的喘息聲,原本大家隻是以為這次跟日本開戰不過是為了一雪前恥,就像是打俄國那樣,既要拿迴屬於自己的,又要對方拿出利息,而且還要讓他們陷入內亂之中,永無威脅帝國的可能性。
但是隨著皇帝講出了此戰的真實目的,卻是讓一種人等不由的緊緊的皺起了眉頭,打日本,並不難,但難的是皇帝提出來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不是東南亞地區的其他小國,所以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也還是有較大難度的。
而且,稍有不慎,帝國就很有可能會深陷進去,就像九年前的布爾戰爭那樣,強大如英國又能如何?不是照樣被缺槍少彈的布爾人在戰爭中拖了三年的時間?英國國內不照樣掀起了陣陣反戰輿論?
雖然帝國短期內掀起反戰輿論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中俄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帝國的百姓在這個時期內已經被蒙蔽了雙眼,他們看到了戰勝對手給自己所帶來的好處。可一旦戰爭被持久化,戰死疆場的士兵越來越多,到那時候,國內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反戰輿論的,而那個時候,帝國又該何去何從?
戰爭的目的性的不同,那麽中間所發生的經曆也將會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如果此戰他們的目的隻是為了牽製日本,或者占領日本某些領土,那麽完全可以隻以占領九州島即可,然後將九州島打造成前進基地,在哪裏屯兵,然後海軍襲擊其他三島的沿海城市,逼迫日本不得不集中精力去對付九州島的中國陸軍即可,這份方案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並不多,而且也很簡單。
他們甚至可以讓朝鮮人去打頭陣,去吸引岸防日軍的注意力,然後中國陸軍再從其他的地方登陸襲擊,各種各樣的方法,無論采用哪一個方案,他們都有著九成的把握勝利。
但現在的問題是,皇帝王思銳提出的作戰目的並非是占領日本本土某一部分區域,而是要跟日本打一個滅國戰。
滅國,這種戰爭是那麽好打的嗎?日本有將近四千萬人口,是中國人口總和的十分之一,但滅國戰便意味著軍隊將與四千萬人作戰,而戰爭中又無可避免的灰發生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一幫拿著各種武器的平民來攻擊軍隊,沒錯,他們的確是做出了攻擊手段,但是手中拿著的卻有可能是木棍,是農具,但這的確就是攻擊,部隊不可能沒有任何的反應,那麽在某些人的眼中看來,這就成了中國陸軍在屠殺日本平民的舉動,轉而會在國際上妖魔化中國的形象。
中華帝國怕這種抹黑嗎?很怕,國際形象沒了,以後在各個國家再有任何的動作都不會那麽的順暢,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便他們是戰勝國,也不能夠讓人從心裏麵折服。
而曆史上關於滅國戰的戰爭幾乎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給他們參考,所以,應該如何去抉擇,如何才能夠在既不抹黑中華帝國國際形象的同時,又能夠滅掉日本,這成了中華帝國一眾大佬們頭疼的問題。
“屠殺可以有,但屠殺絕對不是目的,而且也極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所以,我的建議是殺掉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人,安撫左右搖擺的一批人,壓製蠢蠢欲動的那些人。”徐世昌說道。
殺的平民越多,軍隊在日本遭受到的阻力就會越大,作為帝**部大臣,徐世昌自然是想以最小的代價去獲取最大的勝利,如果屠殺能夠讓日本在一個月內亡國,並且不給陸軍帶來負麵影響的話,那麽徐世昌會毫不猶豫的上書皇帝,請求調兵三百萬登陸日本參與屠殺。
但是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徐世昌選擇了比較中肯的一種辦法,殺掉該殺的,拉攏該拉攏的,壓製那些還沒有行動的,逼迫他們自己選擇道路,是死還是活,由他們自己選擇。
“屠殺會對帝國外交造成較大影響的,特別是目前帝國的這種處境,如果爆發出這種負麵新聞的話,那麽對於帝國未來的外交將會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所以,我建議如果軍隊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保證保密的前提下,不要輕易的發起屠殺。”唐紹儀也開口道,與徐世昌不同的是,他所站的位置是外交位置,任何的負麵新聞,都會對一個國家的外交產生影響,即便其他國家受製於帝國的餘威而不敢出生反抗,但是內心深處卻也不會主動的去配合他們,這會為未來的外交帶來困惑的。
“有的時候,屠殺代表的其實是一種政治態度,它是代表著濃鬱的政治色彩的,亦是一把傷敵又傷己的雙刃劍,如果遇到全民抵抗的地區,倒是可以采取屠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亦是給了其他地區一種震懾,但是屠殺的方式一定要做出改變,絕不能是那種**裸的屠殺,也絕不能在國際上引起轟動。”王士珍緊接著也開口道。
關於這個問題,王思銳也是有些難以抉擇,打內心來講,他是恨不能將日本人全部殺光的,因為在他的記憶中,日本人做了太多太多對不起中國的事情,犯了太多太多的罪惡,雖然那些事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來得及發生,但是旅順大屠殺的事情是已經發生了的。
正是因為心中的那絲執念,所以王思銳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要跟日本打一場滅國戰,趁著列強陷入一戰的空當,去解決掉日本這個大麻煩。
但是帝國未來的發展並不會局限於一個亞洲,更不會局限於一個日本,王思銳可是勵誌於要將帝國發展成為世界霸主級別的國家的,那麽太多的負麵影響是絕對不行的。這也是很讓王思銳糾結的一點。
“或許,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楊士琦忽然開口道,對日本的恨,他不比任何人少,內心深處,他也是支持對日本進行屠殺的,但是目前帝國正處於直線上升期,經不起這種負麵新聞的摧殘。
但是身為智囊,腦袋瓜不靈敏又怎麽能行?這些高層是當局者迷,但是楊士琦卻看的很清楚,對於他來說,這個問題並不難。
“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讓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帝國隻需要花些經費,在日本扶植出一個我們的勢力即可,我們所占領的區域,全部交由他們負責,而那些戰俘,或是需要屠殺的時候,可以讓他們來解決,這樣無論事後發生什麽問題,都與我們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一種弊端,比如,我們無法了解到每一個人的背景以及真實的思想,如果我們下達了屠殺命令,他們沒有執行,或是選擇將消息外泄,依舊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再一個,如果在屠殺過程中,他們故意放走了一些中高層人士,日後依舊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威脅。
第二個方案,組成中朝流三國聯軍,日本人在占領朝鮮和琉球時期也沒少幹這種事情,如果把屠殺的事情交給他們兩個國家的話,我想他們還是會很樂意接受的,而且我們也不用有太多的擔心。”楊士琦將兩個方案講了出來。
楊士琦的方案讓眾人紛紛眼前一亮,不禁暗暗的拍手叫絕,還有什麽方法是比這個更加適合的呢?琉球目前暫時可以不用考慮,但是朝鮮可是有十個師的軍隊,加上那裏有一個軍的皇家陸軍駐軍,朝鮮的安全問題是不用擔心的,朝鮮王李熙雖然沒有表現出超人一等的領導才能,但至少也能讓朝鮮穩定下來,朝鮮人也樂於如此,有上國的軍事保護,他們又可以什麽都不管不問的愉快的生活了。
“扶植當地勢力的事情要做,聯軍的事情也要準備,軍部去準備一下聯絡朝鮮王,讓他準備五個師的兵力配合帝國,另外盡快的尋找一個忠心的人出來,這件事情必須要抓緊去辦。明日正式對日本宣戰,限期一周內,所有在華日本人必須到天津集合,等待離境。另外電令駐日官員、民眾盡快撤離日本。各個造船廠務必在一周內盡可能的修複受傷軍艦,一周後,登陸計劃照舊執行。”最終,由王思銳一錘定音道。
ps:感謝紫薯家的樹、海盜2016、天天啊丶陖、怪蜀lv蘿莉、白雲山書迷的打賞支持,還有投月票的朋友們,在這裏就不一一感謝了,過幾天我會單獨整理出來,以免占據過多的正文字數。最後求下訂閱和推薦票唄,新的一周了,成績有些慘淡,寶寶心裏不開心……(未完待續。)m。
雖然軍部和總理府早就在準備對日開戰的事情了,但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遠遠的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難,中間又有許多的問題需要逐一的去解決,而與中俄戰爭有所不同的是,這兩次的戰爭完全屬於不同的類型,中華帝國雖然戰勝了比日本更加強大的俄國,但是在沒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卻依舊沒有十足的把握去戰勝日本。
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這兩次戰爭的性質問題,以及地理位置問題。
皇帝的書房內,此刻整間屋子靜悄悄的一片,唯獨剩下了重重的喘息聲,原本大家隻是以為這次跟日本開戰不過是為了一雪前恥,就像是打俄國那樣,既要拿迴屬於自己的,又要對方拿出利息,而且還要讓他們陷入內亂之中,永無威脅帝國的可能性。
但是隨著皇帝講出了此戰的真實目的,卻是讓一種人等不由的緊緊的皺起了眉頭,打日本,並不難,但難的是皇帝提出來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不是東南亞地區的其他小國,所以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也還是有較大難度的。
而且,稍有不慎,帝國就很有可能會深陷進去,就像九年前的布爾戰爭那樣,強大如英國又能如何?不是照樣被缺槍少彈的布爾人在戰爭中拖了三年的時間?英國國內不照樣掀起了陣陣反戰輿論?
雖然帝國短期內掀起反戰輿論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中俄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帝國的百姓在這個時期內已經被蒙蔽了雙眼,他們看到了戰勝對手給自己所帶來的好處。可一旦戰爭被持久化,戰死疆場的士兵越來越多,到那時候,國內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反戰輿論的,而那個時候,帝國又該何去何從?
戰爭的目的性的不同,那麽中間所發生的經曆也將會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如果此戰他們的目的隻是為了牽製日本,或者占領日本某些領土,那麽完全可以隻以占領九州島即可,然後將九州島打造成前進基地,在哪裏屯兵,然後海軍襲擊其他三島的沿海城市,逼迫日本不得不集中精力去對付九州島的中國陸軍即可,這份方案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並不多,而且也很簡單。
他們甚至可以讓朝鮮人去打頭陣,去吸引岸防日軍的注意力,然後中國陸軍再從其他的地方登陸襲擊,各種各樣的方法,無論采用哪一個方案,他們都有著九成的把握勝利。
但現在的問題是,皇帝王思銳提出的作戰目的並非是占領日本本土某一部分區域,而是要跟日本打一個滅國戰。
滅國,這種戰爭是那麽好打的嗎?日本有將近四千萬人口,是中國人口總和的十分之一,但滅國戰便意味著軍隊將與四千萬人作戰,而戰爭中又無可避免的灰發生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一幫拿著各種武器的平民來攻擊軍隊,沒錯,他們的確是做出了攻擊手段,但是手中拿著的卻有可能是木棍,是農具,但這的確就是攻擊,部隊不可能沒有任何的反應,那麽在某些人的眼中看來,這就成了中國陸軍在屠殺日本平民的舉動,轉而會在國際上妖魔化中國的形象。
中華帝國怕這種抹黑嗎?很怕,國際形象沒了,以後在各個國家再有任何的動作都不會那麽的順暢,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便他們是戰勝國,也不能夠讓人從心裏麵折服。
而曆史上關於滅國戰的戰爭幾乎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給他們參考,所以,應該如何去抉擇,如何才能夠在既不抹黑中華帝國國際形象的同時,又能夠滅掉日本,這成了中華帝國一眾大佬們頭疼的問題。
“屠殺可以有,但屠殺絕對不是目的,而且也極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所以,我的建議是殺掉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人,安撫左右搖擺的一批人,壓製蠢蠢欲動的那些人。”徐世昌說道。
殺的平民越多,軍隊在日本遭受到的阻力就會越大,作為帝**部大臣,徐世昌自然是想以最小的代價去獲取最大的勝利,如果屠殺能夠讓日本在一個月內亡國,並且不給陸軍帶來負麵影響的話,那麽徐世昌會毫不猶豫的上書皇帝,請求調兵三百萬登陸日本參與屠殺。
但是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徐世昌選擇了比較中肯的一種辦法,殺掉該殺的,拉攏該拉攏的,壓製那些還沒有行動的,逼迫他們自己選擇道路,是死還是活,由他們自己選擇。
“屠殺會對帝國外交造成較大影響的,特別是目前帝國的這種處境,如果爆發出這種負麵新聞的話,那麽對於帝國未來的外交將會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所以,我建議如果軍隊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保證保密的前提下,不要輕易的發起屠殺。”唐紹儀也開口道,與徐世昌不同的是,他所站的位置是外交位置,任何的負麵新聞,都會對一個國家的外交產生影響,即便其他國家受製於帝國的餘威而不敢出生反抗,但是內心深處卻也不會主動的去配合他們,這會為未來的外交帶來困惑的。
“有的時候,屠殺代表的其實是一種政治態度,它是代表著濃鬱的政治色彩的,亦是一把傷敵又傷己的雙刃劍,如果遇到全民抵抗的地區,倒是可以采取屠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亦是給了其他地區一種震懾,但是屠殺的方式一定要做出改變,絕不能是那種**裸的屠殺,也絕不能在國際上引起轟動。”王士珍緊接著也開口道。
關於這個問題,王思銳也是有些難以抉擇,打內心來講,他是恨不能將日本人全部殺光的,因為在他的記憶中,日本人做了太多太多對不起中國的事情,犯了太多太多的罪惡,雖然那些事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來得及發生,但是旅順大屠殺的事情是已經發生了的。
正是因為心中的那絲執念,所以王思銳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要跟日本打一場滅國戰,趁著列強陷入一戰的空當,去解決掉日本這個大麻煩。
但是帝國未來的發展並不會局限於一個亞洲,更不會局限於一個日本,王思銳可是勵誌於要將帝國發展成為世界霸主級別的國家的,那麽太多的負麵影響是絕對不行的。這也是很讓王思銳糾結的一點。
“或許,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楊士琦忽然開口道,對日本的恨,他不比任何人少,內心深處,他也是支持對日本進行屠殺的,但是目前帝國正處於直線上升期,經不起這種負麵新聞的摧殘。
但是身為智囊,腦袋瓜不靈敏又怎麽能行?這些高層是當局者迷,但是楊士琦卻看的很清楚,對於他來說,這個問題並不難。
“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讓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帝國隻需要花些經費,在日本扶植出一個我們的勢力即可,我們所占領的區域,全部交由他們負責,而那些戰俘,或是需要屠殺的時候,可以讓他們來解決,這樣無論事後發生什麽問題,都與我們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一種弊端,比如,我們無法了解到每一個人的背景以及真實的思想,如果我們下達了屠殺命令,他們沒有執行,或是選擇將消息外泄,依舊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再一個,如果在屠殺過程中,他們故意放走了一些中高層人士,日後依舊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威脅。
第二個方案,組成中朝流三國聯軍,日本人在占領朝鮮和琉球時期也沒少幹這種事情,如果把屠殺的事情交給他們兩個國家的話,我想他們還是會很樂意接受的,而且我們也不用有太多的擔心。”楊士琦將兩個方案講了出來。
楊士琦的方案讓眾人紛紛眼前一亮,不禁暗暗的拍手叫絕,還有什麽方法是比這個更加適合的呢?琉球目前暫時可以不用考慮,但是朝鮮可是有十個師的軍隊,加上那裏有一個軍的皇家陸軍駐軍,朝鮮的安全問題是不用擔心的,朝鮮王李熙雖然沒有表現出超人一等的領導才能,但至少也能讓朝鮮穩定下來,朝鮮人也樂於如此,有上國的軍事保護,他們又可以什麽都不管不問的愉快的生活了。
“扶植當地勢力的事情要做,聯軍的事情也要準備,軍部去準備一下聯絡朝鮮王,讓他準備五個師的兵力配合帝國,另外盡快的尋找一個忠心的人出來,這件事情必須要抓緊去辦。明日正式對日本宣戰,限期一周內,所有在華日本人必須到天津集合,等待離境。另外電令駐日官員、民眾盡快撤離日本。各個造船廠務必在一周內盡可能的修複受傷軍艦,一周後,登陸計劃照舊執行。”最終,由王思銳一錘定音道。
ps:感謝紫薯家的樹、海盜2016、天天啊丶陖、怪蜀lv蘿莉、白雲山書迷的打賞支持,還有投月票的朋友們,在這裏就不一一感謝了,過幾天我會單獨整理出來,以免占據過多的正文字數。最後求下訂閱和推薦票唄,新的一周了,成績有些慘淡,寶寶心裏不開心……(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