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皇宮,艦隊主力雖然還沒有迴港,但是艦隊已經距離港口不遠的地方,並且通過無線電台聯絡到了地麵上的中轉台,經過四個中轉台的轉發,在電報發出半個小時後,中京便收到了這封來自於主力艦隊的戰報情況。品書網..
除此之外,在一個小時之前,中京還收到了來自上海造船廠的電報。總體情況還算是不錯,艦隊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損失,而費盡心機,又折損了幾個救援人員搶救迴來的楊用霖艦,最終仍是被魏瀚判定了死刑。
這年代並不像後世,有那種超大型的吊裝機,一個四千噸級的驅逐艦司令塔被吊起來根本不費什麽力氣,這時候要想拆掉司令塔,就必須要一塊塊的拆,吊裝機一次性最多也就隻能吊起四十多噸的重量,如果將司令塔拆下來,然後在更換鍋爐,檢測一遍,最後在複裝,一整套下來用到的時間有可能要比建造一艘新艦還要長,而且還無法保證複裝之後的軍艦是否會跟新艦一樣。
畢竟除了司令塔以外,其他的地方幾乎都被水泡過了,而且還要做防鏽,敞亮一點的地方倒是好做,可那些角落裏的地方呢?難道也拆掉嗎?
至於其他的三艘軍艦,則是問題不大,隻需要進行局部的修複或者是更換就可以了,魏瀚給出的時間是,最快一個月,但是會影響到在建軍艦的工期,慢則三個月,在建軍艦工期不受影響。
關於怎麽修,魏瀚隻能提議,而無法做主,但是他給了中京方麵兩個選擇,各有利弊,就看怎麽去權衡了。
而這個選擇題對於王思銳來說根本毫無壓力,當然是選擇在一個月內全部修複好,盡快的讓這些軍艦恢複正常。因為接下來還會有數場大戰要打,帝國海軍的實力本就不如日本和其他幾個列強,這時候多一艘就多一分的勝利。
至於那些在建軍艦,最快的也要在兩個月後才能下水,然後在經過半年的棲裝,然後是試航,最後才會交到軍隊手中,慢一些的要在四個月後才能下水,等這批新艦是不太現實的。
而且這場海戰的結果也讓王思銳很滿意,畢竟一口氣也出不成一個胖子,帝國海軍底子比較薄弱,能夠在這一戰幹掉這麽多的日本軍艦就已經算是中了彩蛋了,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盡快的修複那些軍艦,盡快的讓他們恢複戰鬥力,然後,繼續去跟日本人玩去。
趁他病要他命,王思銳可不會對日本有什麽憐憫之心。但是不管怎樣,一周後登陸日本的計劃是要完蛋了,現在這個情況之下,這個計劃隻能往後拖延,必須要等到軍艦修複好了以後,才能夠再次的將這項計劃提上日程。
而主力艦隊那邊,情況雖然不錯,但也並不算特別的理想。
此戰主力艦隊人員傷亡比較大,直接陣亡的人數就達到了六百多人,受傷的一千多人,幾乎一半的人都帶著傷,而且補充新人上艦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雖然海軍的培養跟裝甲部隊的培養是一樣的模式,但是總是要有磨合期的,替補畢竟隻是替補,跟主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軍艦方麵,全部的軍艦,除了護衛艦以外,其餘的主力軍艦全部帶傷,受傷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情況最慘的是一艘巡洋艦,五門203主炮被摧毀了三門,副炮報銷了差不多一半,人員傷亡也比較大,軍艦上更是布滿了彈孔,但好在都隻是一些皮外傷,更換主炮就可以了。
於是,八艘驅逐艦以及護衛艦被王思銳命令前往福建,並且進入福建造船廠進行修複,包括已經迴來的四艘軍艦在內的七艘軍艦留在上海造船廠進行修複,其餘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全部返迴旅順港,並且在旅順造船廠進行修複。
旅順造船廠雖然起步較晚一些,但是在人員和設備方麵的實力卻是最強的,那裏幾乎集結了全國四分之三的造船工業人才,比如當年與魏瀚齊名的吳德章和鄭清廉等人全部都在旅順造船廠,戰列艦就是由他們根據從美國購買迴來的戰列艦模仿製造的,經過此站之後,也證明了他們負責建造的戰列艦是可靠的。
雖然在性能方麵可能會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對於國內這個工業基礎來說,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而且未來也隻會越來越好。
此戰雖然大獲全勝,但卻並非那麽的盡人意,這些軍艦想要完全的複原,即便是使出所有的力氣,至少也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但是三個月,他們能等的起嗎?而且王思銳也已經得到了一個準確的情報,日本正在與德國人進行密謀,目的是希望能夠加入同盟國。
日本人的這個決定可就有些讓人琢磨不清了,曆史上日本最終加入的是協約國,並且出兵占領了德占山東,整體上一戰中日本出的力氣並不大,但是獲得的利益卻一點也不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在後來的二戰中日本也不會打的那麽堅決。
那麽現在日本人加入同盟國又是什麽個情況?難道日本人想用同樣的方式,去攻擊協約國在亞洲地區的地盤嗎?按照日本人的尿性來看,的確有這種可能性,但那也並非絕對的。
還是那句話,以現在日本的實力,根本無法支撐他們遠距離作戰,光是後勤什麽的就能把他們給拖死,而且現在的日本也並不強大,他們沒有信心戰勝任何一個列強(信心被中國打完了。
而此次海戰過後,日本人的信心將會徹底的被擊碎,日本人既然沒有實力去支撐他們占領協約國的地盤,那麽也就隻剩下了兩個可能性,
一是他們知道中華帝國跟德國人走的很近,而且也跟英法等國不對付,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加入同盟國,而如果日本也能夠加入同盟國的話,那麽中華帝國和日本將會成為盟友,既然都是盟友了,你總沒有理由再去封鎖我了吧?盟友有難你是幫還是不幫?問你要點鋼鐵支援,步兵裝備技術支援,你是給還是不給?
所以,日本加入同盟國的話,對於他們來說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而且即便中國人不給他們技術,他們也能夠從德國那裏弄來相應的技術,而那時候日本以攻擊英法在亞洲地區的地盤為借口,德國人為了牽製英法兩國的注意力,也肯定會答應的。
還是那句話,中國人跟英法不對付,那麽讓他們加入協約國,跟一個自己不對付的盟友一起去對付自己的朋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如果中國也加入了同盟國,那麽對日本人來說可就真的要高聲唿喊萬歲了。
就算日本人老實一點,不用去奢求的太多,隻要求中國人不再封鎖日本,日本就能夠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恢複過來。說不定幾年後還能夠再一次的反敗為勝,重新將中國騎在胯下。
日本人的算盤打的不錯,但是千算完算,日本人還是算錯了一點,或者可以說,日本人有些太高看他們自己了。
在亞洲的陸地戰爭中,日本人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優勢,而此次海戰的結果一旦傳到歐洲,那麽將會起到兩個效果,一個是再一次的刺激各國對戰列艦的渴望,另一個就是讓各國重新去權衡日本的實力,陸海兩軍都被堵在家門口出不來,這種拖後腿的盟友,是沒有任何一個集團會要他們的。
要了他們非但不能夠對自己起到任何的幫助效果,反而要牽製大量的精力去幫助他們,這他娘的不是各持所需,而是社區送溫暖。
那麽日本人還剩下什麽?台灣,琉球,朝鮮南半部份的幾座城市,這是日本人目前在海外僅剩的殖民地,一旦沒了這三個地方,那麽日本人又有什麽資格去跟其他人談判?
同盟國和協約國已經數次派人秘密聯絡中華帝國,希望中華帝國能夠加入到他們的戰團,共同對付對方,英法兩國甚至已經開出了放棄協約國盟友在華所有利益的價碼,並且歸還香港,越南兩地。
而同盟國那邊也來了人,但是價碼卻並不足,不過這個並不要緊,因為目前在戰場上,同盟國是占據著絕對優勢的。
在中國技術的支持下,德軍裝甲部隊可謂是橫掃整個歐洲,法國在堅持了八個月之後,於上個月剛剛宣布撤離法國本土,並且會繼續與德國戰鬥,直至同盟國滅亡為止。
陸地上,同盟國占盡了優勢,而海麵上,德國艦隊卻被英法艦隊打的節節敗退,沒辦法,德國海軍是他們的短板,兩方各自占據著不同的優勢,但是有一點無需置疑,德國陸軍的實力正在瘋狂的增加著。
年前的時候,德國已經占領了法國的坦克製造工廠,並且成功的將其搬迴了德國,使德國的坦克工業更上一層樓,至少就目前來看,德國在陸地上已經保持不敗了。
而另一邊的俄國還在進行著內鬥,一時半會兒的也很難解決,德國給中華帝國開出的條件是,共占英國本土,占據法國四分之一的管理權,並且英國海外殖民地他們可以任意的攻擊,隻要占領,到時候德國隻要三分之一,給哪個,全看中國人自己的意思。
而義務是,在亞洲地區攻擊英國艦隊,殖民地,並且通過陸路派遣一支遠征軍前往歐洲征戰,德國將會負責他們的補給問題,並且盡快的調遣艦隊前往歐洲,與英法海軍決一死戰。
條件很誘人,但是也不是那麽的讓人難以推卻,總之,現在還沒有到加入集團的時候。
“日本人想要辦到的事情,那就絕對不允許,協約國和同盟國不是想拉攏我們嗎?那就給他們一個機會,準備一下,明天早晨,正式對日本宣戰,同時任命馮國璋為台灣戰區總司令,部隊於明日開始登陸台灣,具體時間由他自己做主。”王思銳忽然間一聲冷笑,命令道。(未完待續。)
除此之外,在一個小時之前,中京還收到了來自上海造船廠的電報。總體情況還算是不錯,艦隊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損失,而費盡心機,又折損了幾個救援人員搶救迴來的楊用霖艦,最終仍是被魏瀚判定了死刑。
這年代並不像後世,有那種超大型的吊裝機,一個四千噸級的驅逐艦司令塔被吊起來根本不費什麽力氣,這時候要想拆掉司令塔,就必須要一塊塊的拆,吊裝機一次性最多也就隻能吊起四十多噸的重量,如果將司令塔拆下來,然後在更換鍋爐,檢測一遍,最後在複裝,一整套下來用到的時間有可能要比建造一艘新艦還要長,而且還無法保證複裝之後的軍艦是否會跟新艦一樣。
畢竟除了司令塔以外,其他的地方幾乎都被水泡過了,而且還要做防鏽,敞亮一點的地方倒是好做,可那些角落裏的地方呢?難道也拆掉嗎?
至於其他的三艘軍艦,則是問題不大,隻需要進行局部的修複或者是更換就可以了,魏瀚給出的時間是,最快一個月,但是會影響到在建軍艦的工期,慢則三個月,在建軍艦工期不受影響。
關於怎麽修,魏瀚隻能提議,而無法做主,但是他給了中京方麵兩個選擇,各有利弊,就看怎麽去權衡了。
而這個選擇題對於王思銳來說根本毫無壓力,當然是選擇在一個月內全部修複好,盡快的讓這些軍艦恢複正常。因為接下來還會有數場大戰要打,帝國海軍的實力本就不如日本和其他幾個列強,這時候多一艘就多一分的勝利。
至於那些在建軍艦,最快的也要在兩個月後才能下水,然後在經過半年的棲裝,然後是試航,最後才會交到軍隊手中,慢一些的要在四個月後才能下水,等這批新艦是不太現實的。
而且這場海戰的結果也讓王思銳很滿意,畢竟一口氣也出不成一個胖子,帝國海軍底子比較薄弱,能夠在這一戰幹掉這麽多的日本軍艦就已經算是中了彩蛋了,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盡快的修複那些軍艦,盡快的讓他們恢複戰鬥力,然後,繼續去跟日本人玩去。
趁他病要他命,王思銳可不會對日本有什麽憐憫之心。但是不管怎樣,一周後登陸日本的計劃是要完蛋了,現在這個情況之下,這個計劃隻能往後拖延,必須要等到軍艦修複好了以後,才能夠再次的將這項計劃提上日程。
而主力艦隊那邊,情況雖然不錯,但也並不算特別的理想。
此戰主力艦隊人員傷亡比較大,直接陣亡的人數就達到了六百多人,受傷的一千多人,幾乎一半的人都帶著傷,而且補充新人上艦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雖然海軍的培養跟裝甲部隊的培養是一樣的模式,但是總是要有磨合期的,替補畢竟隻是替補,跟主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軍艦方麵,全部的軍艦,除了護衛艦以外,其餘的主力軍艦全部帶傷,受傷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情況最慘的是一艘巡洋艦,五門203主炮被摧毀了三門,副炮報銷了差不多一半,人員傷亡也比較大,軍艦上更是布滿了彈孔,但好在都隻是一些皮外傷,更換主炮就可以了。
於是,八艘驅逐艦以及護衛艦被王思銳命令前往福建,並且進入福建造船廠進行修複,包括已經迴來的四艘軍艦在內的七艘軍艦留在上海造船廠進行修複,其餘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全部返迴旅順港,並且在旅順造船廠進行修複。
旅順造船廠雖然起步較晚一些,但是在人員和設備方麵的實力卻是最強的,那裏幾乎集結了全國四分之三的造船工業人才,比如當年與魏瀚齊名的吳德章和鄭清廉等人全部都在旅順造船廠,戰列艦就是由他們根據從美國購買迴來的戰列艦模仿製造的,經過此站之後,也證明了他們負責建造的戰列艦是可靠的。
雖然在性能方麵可能會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對於國內這個工業基礎來說,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而且未來也隻會越來越好。
此戰雖然大獲全勝,但卻並非那麽的盡人意,這些軍艦想要完全的複原,即便是使出所有的力氣,至少也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但是三個月,他們能等的起嗎?而且王思銳也已經得到了一個準確的情報,日本正在與德國人進行密謀,目的是希望能夠加入同盟國。
日本人的這個決定可就有些讓人琢磨不清了,曆史上日本最終加入的是協約國,並且出兵占領了德占山東,整體上一戰中日本出的力氣並不大,但是獲得的利益卻一點也不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在後來的二戰中日本也不會打的那麽堅決。
那麽現在日本人加入同盟國又是什麽個情況?難道日本人想用同樣的方式,去攻擊協約國在亞洲地區的地盤嗎?按照日本人的尿性來看,的確有這種可能性,但那也並非絕對的。
還是那句話,以現在日本的實力,根本無法支撐他們遠距離作戰,光是後勤什麽的就能把他們給拖死,而且現在的日本也並不強大,他們沒有信心戰勝任何一個列強(信心被中國打完了。
而此次海戰過後,日本人的信心將會徹底的被擊碎,日本人既然沒有實力去支撐他們占領協約國的地盤,那麽也就隻剩下了兩個可能性,
一是他們知道中華帝國跟德國人走的很近,而且也跟英法等國不對付,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加入同盟國,而如果日本也能夠加入同盟國的話,那麽中華帝國和日本將會成為盟友,既然都是盟友了,你總沒有理由再去封鎖我了吧?盟友有難你是幫還是不幫?問你要點鋼鐵支援,步兵裝備技術支援,你是給還是不給?
所以,日本加入同盟國的話,對於他們來說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而且即便中國人不給他們技術,他們也能夠從德國那裏弄來相應的技術,而那時候日本以攻擊英法在亞洲地區的地盤為借口,德國人為了牽製英法兩國的注意力,也肯定會答應的。
還是那句話,中國人跟英法不對付,那麽讓他們加入協約國,跟一個自己不對付的盟友一起去對付自己的朋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如果中國也加入了同盟國,那麽對日本人來說可就真的要高聲唿喊萬歲了。
就算日本人老實一點,不用去奢求的太多,隻要求中國人不再封鎖日本,日本就能夠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恢複過來。說不定幾年後還能夠再一次的反敗為勝,重新將中國騎在胯下。
日本人的算盤打的不錯,但是千算完算,日本人還是算錯了一點,或者可以說,日本人有些太高看他們自己了。
在亞洲的陸地戰爭中,日本人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優勢,而此次海戰的結果一旦傳到歐洲,那麽將會起到兩個效果,一個是再一次的刺激各國對戰列艦的渴望,另一個就是讓各國重新去權衡日本的實力,陸海兩軍都被堵在家門口出不來,這種拖後腿的盟友,是沒有任何一個集團會要他們的。
要了他們非但不能夠對自己起到任何的幫助效果,反而要牽製大量的精力去幫助他們,這他娘的不是各持所需,而是社區送溫暖。
那麽日本人還剩下什麽?台灣,琉球,朝鮮南半部份的幾座城市,這是日本人目前在海外僅剩的殖民地,一旦沒了這三個地方,那麽日本人又有什麽資格去跟其他人談判?
同盟國和協約國已經數次派人秘密聯絡中華帝國,希望中華帝國能夠加入到他們的戰團,共同對付對方,英法兩國甚至已經開出了放棄協約國盟友在華所有利益的價碼,並且歸還香港,越南兩地。
而同盟國那邊也來了人,但是價碼卻並不足,不過這個並不要緊,因為目前在戰場上,同盟國是占據著絕對優勢的。
在中國技術的支持下,德軍裝甲部隊可謂是橫掃整個歐洲,法國在堅持了八個月之後,於上個月剛剛宣布撤離法國本土,並且會繼續與德國戰鬥,直至同盟國滅亡為止。
陸地上,同盟國占盡了優勢,而海麵上,德國艦隊卻被英法艦隊打的節節敗退,沒辦法,德國海軍是他們的短板,兩方各自占據著不同的優勢,但是有一點無需置疑,德國陸軍的實力正在瘋狂的增加著。
年前的時候,德國已經占領了法國的坦克製造工廠,並且成功的將其搬迴了德國,使德國的坦克工業更上一層樓,至少就目前來看,德國在陸地上已經保持不敗了。
而另一邊的俄國還在進行著內鬥,一時半會兒的也很難解決,德國給中華帝國開出的條件是,共占英國本土,占據法國四分之一的管理權,並且英國海外殖民地他們可以任意的攻擊,隻要占領,到時候德國隻要三分之一,給哪個,全看中國人自己的意思。
而義務是,在亞洲地區攻擊英國艦隊,殖民地,並且通過陸路派遣一支遠征軍前往歐洲征戰,德國將會負責他們的補給問題,並且盡快的調遣艦隊前往歐洲,與英法海軍決一死戰。
條件很誘人,但是也不是那麽的讓人難以推卻,總之,現在還沒有到加入集團的時候。
“日本人想要辦到的事情,那就絕對不允許,協約國和同盟國不是想拉攏我們嗎?那就給他們一個機會,準備一下,明天早晨,正式對日本宣戰,同時任命馮國璋為台灣戰區總司令,部隊於明日開始登陸台灣,具體時間由他自己做主。”王思銳忽然間一聲冷笑,命令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