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神仙都說他前途無量,他放著光明坦蕩的前途不要追隨張士誠幹什麽?
爹!您別聽神仙胡言亂語,根本沒這迴事兒!
張士誠比朱文正更慌,“哎呦喂,神仙爺爺您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人留啊。”
他們父子倆反不反目讓他們鬧騰去唄,猛不丁拉他出來幹什麽,讓那父子倆聯起手來打他一個?
掰掰手指頭算算,這一會兒時間他都得罪多少個了?數都數不過來!
本來安穩日子就沒過幾天,這下可好,神仙顯完靈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他跟在後邊可著勁兒挨揍是吧?
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啊?
第93章
朱文正有氣無力靠在椅背上, 哭鼻子的心都有了。
但是他不能哭,他爹不在跟前,哭成什麽樣都沒法讓他心軟, 還是留著力氣見麵了再哭吧。
【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日開始到十月三日結束, 從頭到尾三十六天, 開始時陳友諒占盡優勢,沒辦法,他兵多,可惜最後贏的不是他。】
【朱元璋的水軍充分發揮小船的靈活,憑借風向的轉變用火攻燒了陳友諒的大船,具體場麵可以參考火燒赤壁,《三國演義》告訴我們水戰用火攻真的很絕, 但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同時也告訴我們, 他寫書的素材都取自眼前。】
【這一戰陳友諒的軍隊潰散, 老陳本人被亂箭射死而告終。】
陳友諒露出一抹虛假的笑容, “這神仙真不錯,連死法都給咱想好了。”
旁邊人縮頭縮腦不敢說話。
神仙的確不錯,他們現在都快被打壓的站不住腳了,在神仙那裏還是江南最強大的起義軍,麾下足足六十萬大軍,誰聽了心潮澎湃。
唉, 要是他們真的和神仙說的那麽強就好了。
這下可好,本來就被排擠,神仙來這麽一出他們全別活了。
【鄱陽湖水戰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也是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這一戰奠定了明朝建立的基礎,“友諒亡, 天下不難定也。”】
【陳友諒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略指揮上的失誤,老朱之後自己都說“我不當有安豐之行。使友諒乘虛直搗應天,大事去矣。乃頓兵南昌,不亡何待。”】
【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安豐造成應天府兵力空虛,如果陳友諒不是先攻洪都,而是分出一部分兵力牽製洪都,主力順流東下直攻應天,以當時的局麵應天十有八九扛不住,可他卻將全部兵力都用在和洪都死磕上,偏偏洪都還守住了。】
【大軍苦戰三月攻城不下,士氣自然不能和朱元璋的兵比,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勝大,陳友諒自己要負很大責任。】
【陳友諒死於軍中,殘部帶著他的兒子陳理倉皇而逃,一年後陳理出城投降,陳漢政權至此落幕。】
地圖上代表陳漢政權的顏色嘩啦啦全滅,看的人心中都升起兔死狐悲的感覺。
太慘了,真是太慘了。
繼續繼續。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於應天府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因為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已經自立為吳王,為了區分兩個吳,所以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
【這幾年江南的局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弱的朱元璋翻身成老大,最強的陳友諒草草收場,張士誠在前兩年沒占到便宜,之後更是沒有占便宜的可能。】
【老張投降朝廷後驕奢淫逸樣樣俱全,就是不幹正事兒,上梁不正下梁歪,他身邊人也都跟著學,打起仗來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享受起來卻各個不落下風。】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發布檄文聲討張士誠,之後打到哪兒哪兒望風而降,最後隻剩下平江一座孤城。】
【平江被圍困的最後一天,張士誠弟弟張士信在城頭督戰的時候也不忘享樂,底下打的要死要活,他在城牆上飲酒作樂,左右侍奉的人遞桃子給他,結果桃子還沒到口,天上飛來一炮直接將他們給轟沒了。】
【老張是個硬骨頭,朱元璋多次勸降都被拒絕,鐵了心的死守平江,“糧盡後,以老鼠、枯草為食;箭盡後,以屋瓦為彈”,生生扛了好些天才城破被俘,隨後被押到金陵,在麵見老朱之前自縊身亡。】
【之後,朱元璋命湯和為征南將軍,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同年,方國珍投降。】
【《明史》中記載,朱元璋複盤時是這麽說的,“友諒誌驕,士誠器小,誌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所以他先打陳友諒,要是先打張士誠,陳友諒肯定會趁虛而入,而打陳友諒的話張士誠大概率會作壁上觀而不一定會搗亂,事實也的確是這樣。】
【到此,朱元璋在江南最重要的兩個對手全部解決,長江以南的廣大疆域全部落入他的手中。】
張士誠摩拳擦掌,“張九七!你小子行!”
張士信嚇的腿都軟了,他喜歡享受不假,可他不想被大炮給炸死。
實在不行他不當官了,不當官了還不行嗎?
方國珍後怕的拍拍胸口,還好哪兒的他都很識相,看來神仙那邊的自己也穩了。
除非遇上張明鑒那樣的畜生,朱大帥一般不殺降,他覺得他還沒淪落到張明鑒那個地步。
【張士誠死後不到一個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宋濂起草檄文“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老朱北伐的策略和他當初攻打金陵一樣,先取山東撤除蒙元的屏障,再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然後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最後再一舉進兵大都。此時這時元朝勢孤援絕,拿下大都不成問題,之後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盡能席卷而下。】
【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梁,然後揮師潼關,僅僅九個月便直搗大都,元順帝北逃,統治中原的大元王朝滅亡,國祚不足百年。】
【明朝建立之後天下還沒有平定,像四川、雲南、廣西等地陸陸續續打了二十多年,老朱為了穩定北部邊疆,先後十三次北伐遁入漠北的殘元。】
【北伐常有,成功卻不常有,唯一一次成功就是洪武年間的北伐,漢家丟失了幾百年的燕雲十六州光複,自唐末一直備受壓製的漢族也重新奪迴主動權。】
【次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繼位稱帝,年號洪武,國號大明。】
【朱元璋為什麽建國號大明?大概他還記著韓山童、劉福通起義時說的“明王降世拯救蒼生”。世上有沒有明王他不知道,他不稱明王,那就建個大明王朝來庇佑天下蒼生。】
朱元璋歎了口氣沒有說話。
神仙寥寥幾言說盡他的半生,隻有親身經曆過才知道這寥寥幾語有多不容易。
聽神仙的意思,他這個開國皇帝幹的似乎還不錯,這輩子值了。
此時,劉福通也陰沉著臉不做言語。
說實話,換他到老朱的處境,他不一定能做的更好,老朱肯冒著傾家蕩產的危險去安豐救他,還記著他們起義時為了拉攏百姓而造出的“明王降世”的謊言,說沒有觸動那是假的。
神仙說朱元璋是個好皇帝。
嘖。
好皇帝啊。
他雖然沒有良心,但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韙,再看看。
【講到這裏,大家可能要問,小明王韓林兒哪兒去了?】
【劉福通戰死安豐之後,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給他建造宮殿居住。後來老朱圍攻平江,同時派部將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到應天府,然而船到瓜步,韓林兒隨船沉入江中溺亡。】
劉福通:???
剛誇你幾句,你就又搞幺蛾子?到底能不能好了?
小明王瑟瑟發抖,“這次輪到我死了?”
朱元璋的反應沒比他好哪兒去,“不可能,咱殺小明王幹什麽?”
【很多人都猜廖永忠是奉朱元璋之命才弄出沉船事件,但是很明顯,這又是個黑鍋。】
朱元璋沒忍住翻了個白眼,又是黑鍋,他身上到底多少黑鍋?
【小明王無兵無將無權無勢,對朱元璋造不成任何威脅,老朱如果真的為了皇位殺他,當年何必冒那麽大危險去安豐救他?】
【而且大家想想,小明王活著老朱是個大功臣,小明王死在去應天的路上,護送他的還是老朱的親信,這樣天下人怎麽想,他辛辛苦苦打出來的好名聲還要不要了?】
【陳友諒和明玉珍的兒子在老朱手下都能封侯,倆人的怨言傳到老朱耳朵裏老朱都沒有拿他們怎麽樣,隻是將他們遷到高麗,方國珍的子侄在老朱手下甚至還能受到重用,韓林兒對老朱的威脅甚至不如陳友諒的兒子大,他不至於為了個韓林兒就棄自己的名聲於不顧。】
【其實仔細梳理一下就能發現,這事兒純粹是廖永忠自作主張揣測上意,他覺得韓林兒活著對老朱不利,於是想著自己背個黑鍋弄死韓林兒,事實上卻是老朱反過來給他被黑鍋。】
【溺死小明王是一步爛的不能再爛的棋,甚至是破壞了朱元璋之後麵對蒙古的戰略方向,以廖永忠的軍功封個公爵是穩穩的,然後老朱先是“使所善儒生窺朕意”為由,隻給廖永忠封了個侯爵,又以“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為由賜死,可見這事兒一直是他心裏的一根刺。】
朱元璋:“愚蠢。”
劉福通:“瘋了吧?”
朝廷大臣:“還有這種好事兒?”
有腦子的都能看出來小明王活著對朱元璋才是最好的,有小明王在,朱元璋就能從正統上立住腳,而殺了小明王不光讓他現有的優勢蕩然全無,還讓他背上為了稱帝心狠手辣除掉舊主的壞名聲。
腦子沒病肯定幹不出來這事兒。
廖永忠剛挨了他哥幾腳,齜牙咧嘴從地上爬起來,怎麽想怎麽不對勁,“我幹的?啊?我幹的?”
他尋思他也不是沒腦子,怎麽能幹出這種事兒?腦子被驢踢了嗎?
【來,我們來好好琢磨琢磨老朱說的話,“使所善儒生窺朕意”,也就是說廖永忠溺死小明王極有可能不是他自己的主意,還有儒生在背後給他出謀劃策,這就有意思了。】
【眾所周知,張士誠打地盤打下來一個地方先殺大戶,朱元璋和他的策略不一樣,他對那些世家地主采取的是拉攏政策,盡量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小的損失達成最大的利益,他手上不光有依附的漢人地主,還有大量投降的蒙古軍隊。】
【老朱是個實用主義之上的皇帝,他不在乎手下將領是漢人還是蒙古人,隻要能為他所用就行,為了能迅速統一天下,漢人地主他用,蒙古降軍他也用。】
【沒辦法,朱元璋自己不信天命,但是他的出身太低,沒有任何家族底蘊,前麵朝代的開國皇帝會扒拉族譜認個牛逼祖宗來彰顯自己的得位之正,他走的不是這個路子,而是強調驅除韃虜恢複中華,誰拳頭大誰就當皇帝。】
【如果不出意外,他這條路可以繼續走,但是出了小明王這檔子事兒,本來光明磊落打下來的天下最後一腳被扣了口黑鍋,為了穩固皇位隻能換個策略,那就是奉元朝為正統。】
朱元璋的表情比吃了蒼蠅還難看,抬手想摔板凳,但是媳婦孩子都在跟前他不好動手,隻能喘著粗氣忍著。
他接收蒙古降軍是一迴事兒,奉蒙古人為正統又是一迴事兒,這都什麽糟心事兒?
【見了地盤都想要這是人之常情,放到現在也是如此,老朱當然不例外,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中原的他要,漠北草原他也要。】
【但是也有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是要錢的,漠北草原那麽大的地盤,他哪兒來那麽多錢供應軍隊?隻能靠富庶的南方來供應。不是北方不想供,而是蒙古人在北方肆虐近百年已經把那兒霍霍的不成樣子,他們想供也供應不起。】
【儒生、也可以說後來的文官集團,他們隻想趕緊安定下來好繼續和讓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並不樂意出錢出力打地盤。看兩宋的情況也能看出來,文官集團對領土的在意程度遠不如他們自身利益,如果損失到他們自己身上,他們寧肯割城讓地,這一點從兩宋到明初都沒變過。】
【文官集團不讚同老朱的策略,和老朱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勳貴也不在意那麽多,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底層出身,隻在乎自家的榮華富貴,想不了那麽長遠,小明王活著他們老大就當不了皇帝,當不了皇帝他們就沒有從龍之功,所以小明王必須死,也是另一種程度上的“黃袍加身”。】
【淮西勳貴可以說是被背後的儒生給糊弄,也可以說他們本來就有點小心思,雙方一拍即合,於是就有了沉船事件。】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決定神仙走後找他的兄弟們好、好、說、說。
先前他還不明白胡惟庸為什麽會造反,這下想不明白都不行。
還有他那些兄弟們,黃袍加身的事情能幹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宋太祖因為黃袍加身,終宋一朝都重文輕武,他這一波“黃袍加身”,不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麽樣子。
反正不可能重文輕武,挨了那麽多年的打再重文輕武他怕不是個二傻子。
【洪武三年,朱元璋不顧官員反對實行“諸王靖邊”策略,分封藩王鎮守邊塞,“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險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將,權崇製命,勢匹撫軍,肅清沙漠,壘帳相望。”史稱九大塞王。】
【朱元璋讓塞王采取步步蠶食的方式向漠北推進擴張,打仗花銷甚巨,文官集團自然不樂意,但是隻要老朱活著他們就沒辦法,畢竟老朱不是什麽軟弱的性子,他是開國皇帝,隻要他想誰都攔不住。】
【如果不出意外,明初這九大塞王也許真的能完成老朱交給他們的任務,老朱活著的時候老朱能壓住大臣,老朱沒了太子朱標估摸著也能壓住,但是曆史沒有如果。】
【洪武十年,胡惟庸被李善長推上丞相之位,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逐漸目中無人,擅自決定官員生殺升降,甚至閱天下兵馬,準備謀反。】
【胡惟庸勾結權貴染指兵權,某種意義上甚至已經把老朱給架空了,如果老朱不出手,接下來死的很可能是他自己。】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一公二十一侯,那一公就是韓國公李善長。此後老朱罷宰相革中書省,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製度就此廢棄,但是這事兒還不算完。】
爹!您別聽神仙胡言亂語,根本沒這迴事兒!
張士誠比朱文正更慌,“哎呦喂,神仙爺爺您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人留啊。”
他們父子倆反不反目讓他們鬧騰去唄,猛不丁拉他出來幹什麽,讓那父子倆聯起手來打他一個?
掰掰手指頭算算,這一會兒時間他都得罪多少個了?數都數不過來!
本來安穩日子就沒過幾天,這下可好,神仙顯完靈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他跟在後邊可著勁兒挨揍是吧?
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啊?
第93章
朱文正有氣無力靠在椅背上, 哭鼻子的心都有了。
但是他不能哭,他爹不在跟前,哭成什麽樣都沒法讓他心軟, 還是留著力氣見麵了再哭吧。
【鄱陽湖水戰從八月二十九日開始到十月三日結束, 從頭到尾三十六天, 開始時陳友諒占盡優勢,沒辦法,他兵多,可惜最後贏的不是他。】
【朱元璋的水軍充分發揮小船的靈活,憑借風向的轉變用火攻燒了陳友諒的大船,具體場麵可以參考火燒赤壁,《三國演義》告訴我們水戰用火攻真的很絕, 但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同時也告訴我們, 他寫書的素材都取自眼前。】
【這一戰陳友諒的軍隊潰散, 老陳本人被亂箭射死而告終。】
陳友諒露出一抹虛假的笑容, “這神仙真不錯,連死法都給咱想好了。”
旁邊人縮頭縮腦不敢說話。
神仙的確不錯,他們現在都快被打壓的站不住腳了,在神仙那裏還是江南最強大的起義軍,麾下足足六十萬大軍,誰聽了心潮澎湃。
唉, 要是他們真的和神仙說的那麽強就好了。
這下可好,本來就被排擠,神仙來這麽一出他們全別活了。
【鄱陽湖水戰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也是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這一戰奠定了明朝建立的基礎,“友諒亡, 天下不難定也。”】
【陳友諒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略指揮上的失誤,老朱之後自己都說“我不當有安豐之行。使友諒乘虛直搗應天,大事去矣。乃頓兵南昌,不亡何待。”】
【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安豐造成應天府兵力空虛,如果陳友諒不是先攻洪都,而是分出一部分兵力牽製洪都,主力順流東下直攻應天,以當時的局麵應天十有八九扛不住,可他卻將全部兵力都用在和洪都死磕上,偏偏洪都還守住了。】
【大軍苦戰三月攻城不下,士氣自然不能和朱元璋的兵比,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勝大,陳友諒自己要負很大責任。】
【陳友諒死於軍中,殘部帶著他的兒子陳理倉皇而逃,一年後陳理出城投降,陳漢政權至此落幕。】
地圖上代表陳漢政權的顏色嘩啦啦全滅,看的人心中都升起兔死狐悲的感覺。
太慘了,真是太慘了。
繼續繼續。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於應天府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因為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已經自立為吳王,為了區分兩個吳,所以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
【這幾年江南的局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弱的朱元璋翻身成老大,最強的陳友諒草草收場,張士誠在前兩年沒占到便宜,之後更是沒有占便宜的可能。】
【老張投降朝廷後驕奢淫逸樣樣俱全,就是不幹正事兒,上梁不正下梁歪,他身邊人也都跟著學,打起仗來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享受起來卻各個不落下風。】
【至正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發布檄文聲討張士誠,之後打到哪兒哪兒望風而降,最後隻剩下平江一座孤城。】
【平江被圍困的最後一天,張士誠弟弟張士信在城頭督戰的時候也不忘享樂,底下打的要死要活,他在城牆上飲酒作樂,左右侍奉的人遞桃子給他,結果桃子還沒到口,天上飛來一炮直接將他們給轟沒了。】
【老張是個硬骨頭,朱元璋多次勸降都被拒絕,鐵了心的死守平江,“糧盡後,以老鼠、枯草為食;箭盡後,以屋瓦為彈”,生生扛了好些天才城破被俘,隨後被押到金陵,在麵見老朱之前自縊身亡。】
【之後,朱元璋命湯和為征南將軍,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同年,方國珍投降。】
【《明史》中記載,朱元璋複盤時是這麽說的,“友諒誌驕,士誠器小,誌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所以他先打陳友諒,要是先打張士誠,陳友諒肯定會趁虛而入,而打陳友諒的話張士誠大概率會作壁上觀而不一定會搗亂,事實也的確是這樣。】
【到此,朱元璋在江南最重要的兩個對手全部解決,長江以南的廣大疆域全部落入他的手中。】
張士誠摩拳擦掌,“張九七!你小子行!”
張士信嚇的腿都軟了,他喜歡享受不假,可他不想被大炮給炸死。
實在不行他不當官了,不當官了還不行嗎?
方國珍後怕的拍拍胸口,還好哪兒的他都很識相,看來神仙那邊的自己也穩了。
除非遇上張明鑒那樣的畜生,朱大帥一般不殺降,他覺得他還沒淪落到張明鑒那個地步。
【張士誠死後不到一個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宋濂起草檄文“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老朱北伐的策略和他當初攻打金陵一樣,先取山東撤除蒙元的屏障,再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然後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最後再一舉進兵大都。此時這時元朝勢孤援絕,拿下大都不成問題,之後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盡能席卷而下。】
【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梁,然後揮師潼關,僅僅九個月便直搗大都,元順帝北逃,統治中原的大元王朝滅亡,國祚不足百年。】
【明朝建立之後天下還沒有平定,像四川、雲南、廣西等地陸陸續續打了二十多年,老朱為了穩定北部邊疆,先後十三次北伐遁入漠北的殘元。】
【北伐常有,成功卻不常有,唯一一次成功就是洪武年間的北伐,漢家丟失了幾百年的燕雲十六州光複,自唐末一直備受壓製的漢族也重新奪迴主動權。】
【次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繼位稱帝,年號洪武,國號大明。】
【朱元璋為什麽建國號大明?大概他還記著韓山童、劉福通起義時說的“明王降世拯救蒼生”。世上有沒有明王他不知道,他不稱明王,那就建個大明王朝來庇佑天下蒼生。】
朱元璋歎了口氣沒有說話。
神仙寥寥幾言說盡他的半生,隻有親身經曆過才知道這寥寥幾語有多不容易。
聽神仙的意思,他這個開國皇帝幹的似乎還不錯,這輩子值了。
此時,劉福通也陰沉著臉不做言語。
說實話,換他到老朱的處境,他不一定能做的更好,老朱肯冒著傾家蕩產的危險去安豐救他,還記著他們起義時為了拉攏百姓而造出的“明王降世”的謊言,說沒有觸動那是假的。
神仙說朱元璋是個好皇帝。
嘖。
好皇帝啊。
他雖然沒有良心,但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韙,再看看。
【講到這裏,大家可能要問,小明王韓林兒哪兒去了?】
【劉福通戰死安豐之後,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給他建造宮殿居住。後來老朱圍攻平江,同時派部將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到應天府,然而船到瓜步,韓林兒隨船沉入江中溺亡。】
劉福通:???
剛誇你幾句,你就又搞幺蛾子?到底能不能好了?
小明王瑟瑟發抖,“這次輪到我死了?”
朱元璋的反應沒比他好哪兒去,“不可能,咱殺小明王幹什麽?”
【很多人都猜廖永忠是奉朱元璋之命才弄出沉船事件,但是很明顯,這又是個黑鍋。】
朱元璋沒忍住翻了個白眼,又是黑鍋,他身上到底多少黑鍋?
【小明王無兵無將無權無勢,對朱元璋造不成任何威脅,老朱如果真的為了皇位殺他,當年何必冒那麽大危險去安豐救他?】
【而且大家想想,小明王活著老朱是個大功臣,小明王死在去應天的路上,護送他的還是老朱的親信,這樣天下人怎麽想,他辛辛苦苦打出來的好名聲還要不要了?】
【陳友諒和明玉珍的兒子在老朱手下都能封侯,倆人的怨言傳到老朱耳朵裏老朱都沒有拿他們怎麽樣,隻是將他們遷到高麗,方國珍的子侄在老朱手下甚至還能受到重用,韓林兒對老朱的威脅甚至不如陳友諒的兒子大,他不至於為了個韓林兒就棄自己的名聲於不顧。】
【其實仔細梳理一下就能發現,這事兒純粹是廖永忠自作主張揣測上意,他覺得韓林兒活著對老朱不利,於是想著自己背個黑鍋弄死韓林兒,事實上卻是老朱反過來給他被黑鍋。】
【溺死小明王是一步爛的不能再爛的棋,甚至是破壞了朱元璋之後麵對蒙古的戰略方向,以廖永忠的軍功封個公爵是穩穩的,然後老朱先是“使所善儒生窺朕意”為由,隻給廖永忠封了個侯爵,又以“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為由賜死,可見這事兒一直是他心裏的一根刺。】
朱元璋:“愚蠢。”
劉福通:“瘋了吧?”
朝廷大臣:“還有這種好事兒?”
有腦子的都能看出來小明王活著對朱元璋才是最好的,有小明王在,朱元璋就能從正統上立住腳,而殺了小明王不光讓他現有的優勢蕩然全無,還讓他背上為了稱帝心狠手辣除掉舊主的壞名聲。
腦子沒病肯定幹不出來這事兒。
廖永忠剛挨了他哥幾腳,齜牙咧嘴從地上爬起來,怎麽想怎麽不對勁,“我幹的?啊?我幹的?”
他尋思他也不是沒腦子,怎麽能幹出這種事兒?腦子被驢踢了嗎?
【來,我們來好好琢磨琢磨老朱說的話,“使所善儒生窺朕意”,也就是說廖永忠溺死小明王極有可能不是他自己的主意,還有儒生在背後給他出謀劃策,這就有意思了。】
【眾所周知,張士誠打地盤打下來一個地方先殺大戶,朱元璋和他的策略不一樣,他對那些世家地主采取的是拉攏政策,盡量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小的損失達成最大的利益,他手上不光有依附的漢人地主,還有大量投降的蒙古軍隊。】
【老朱是個實用主義之上的皇帝,他不在乎手下將領是漢人還是蒙古人,隻要能為他所用就行,為了能迅速統一天下,漢人地主他用,蒙古降軍他也用。】
【沒辦法,朱元璋自己不信天命,但是他的出身太低,沒有任何家族底蘊,前麵朝代的開國皇帝會扒拉族譜認個牛逼祖宗來彰顯自己的得位之正,他走的不是這個路子,而是強調驅除韃虜恢複中華,誰拳頭大誰就當皇帝。】
【如果不出意外,他這條路可以繼續走,但是出了小明王這檔子事兒,本來光明磊落打下來的天下最後一腳被扣了口黑鍋,為了穩固皇位隻能換個策略,那就是奉元朝為正統。】
朱元璋的表情比吃了蒼蠅還難看,抬手想摔板凳,但是媳婦孩子都在跟前他不好動手,隻能喘著粗氣忍著。
他接收蒙古降軍是一迴事兒,奉蒙古人為正統又是一迴事兒,這都什麽糟心事兒?
【見了地盤都想要這是人之常情,放到現在也是如此,老朱當然不例外,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中原的他要,漠北草原他也要。】
【但是也有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是要錢的,漠北草原那麽大的地盤,他哪兒來那麽多錢供應軍隊?隻能靠富庶的南方來供應。不是北方不想供,而是蒙古人在北方肆虐近百年已經把那兒霍霍的不成樣子,他們想供也供應不起。】
【儒生、也可以說後來的文官集團,他們隻想趕緊安定下來好繼續和讓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並不樂意出錢出力打地盤。看兩宋的情況也能看出來,文官集團對領土的在意程度遠不如他們自身利益,如果損失到他們自己身上,他們寧肯割城讓地,這一點從兩宋到明初都沒變過。】
【文官集團不讚同老朱的策略,和老朱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勳貴也不在意那麽多,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底層出身,隻在乎自家的榮華富貴,想不了那麽長遠,小明王活著他們老大就當不了皇帝,當不了皇帝他們就沒有從龍之功,所以小明王必須死,也是另一種程度上的“黃袍加身”。】
【淮西勳貴可以說是被背後的儒生給糊弄,也可以說他們本來就有點小心思,雙方一拍即合,於是就有了沉船事件。】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決定神仙走後找他的兄弟們好、好、說、說。
先前他還不明白胡惟庸為什麽會造反,這下想不明白都不行。
還有他那些兄弟們,黃袍加身的事情能幹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宋太祖因為黃袍加身,終宋一朝都重文輕武,他這一波“黃袍加身”,不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麽樣子。
反正不可能重文輕武,挨了那麽多年的打再重文輕武他怕不是個二傻子。
【洪武三年,朱元璋不顧官員反對實行“諸王靖邊”策略,分封藩王鎮守邊塞,“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險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將,權崇製命,勢匹撫軍,肅清沙漠,壘帳相望。”史稱九大塞王。】
【朱元璋讓塞王采取步步蠶食的方式向漠北推進擴張,打仗花銷甚巨,文官集團自然不樂意,但是隻要老朱活著他們就沒辦法,畢竟老朱不是什麽軟弱的性子,他是開國皇帝,隻要他想誰都攔不住。】
【如果不出意外,明初這九大塞王也許真的能完成老朱交給他們的任務,老朱活著的時候老朱能壓住大臣,老朱沒了太子朱標估摸著也能壓住,但是曆史沒有如果。】
【洪武十年,胡惟庸被李善長推上丞相之位,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逐漸目中無人,擅自決定官員生殺升降,甚至閱天下兵馬,準備謀反。】
【胡惟庸勾結權貴染指兵權,某種意義上甚至已經把老朱給架空了,如果老朱不出手,接下來死的很可能是他自己。】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一公二十一侯,那一公就是韓國公李善長。此後老朱罷宰相革中書省,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製度就此廢棄,但是這事兒還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