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老劉能爭點氣懂得統籌兼顧,至於被朝廷各個擊破嗎?


    雖說最後得到好處的是他老朱,但是北伐不是個人恩怨,他老朱不是不管國仇家恨的人,他們再怎麽爭,隻要蒙古人還在他們都得齊心協力打蒙古人,讓老劉自己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他是打配合嗎?他那是恨鐵不成鋼!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聽著的確霸氣,老朱聽見這話估計會感慨一句後世子孫真爭氣,沒給他丟臉,但是後麵大概率還得再加一句這話他真沒說過。】


    朱元璋:???


    劉福通:???


    不是,到底怎麽迴事兒?


    【不過上麵這話雖然正史中不見記載,但是可以看出大明對外敵入侵的的態度,當然,後頭的奇葩們幹的事情這裏就不說了,怕控製不住情緒連著老朱一起罵。】


    【唉,大明十六帝,出個堡宗這樣千載難逢的皇帝也不容易,老朱要是知道他的後代裏出了這麽個“奇才”怕是得氣的活過來。】


    朱元璋心跳加速,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所以咱這後世子孫到底是爭氣還是不爭氣?”


    他給兒子請了那麽多名儒教導,總不能把兒子給教歪吧?


    還有,堡宗是個什麽宗?


    小朱標現在已經不是那個隻會跟在哥哥屁股後麵跑的小奶娃了,他現在是能聽懂大人說話的娃。


    天上出現異常的時候他正在母親院子裏等父親迴來吃飯,聽到這話一臉茫然,“娘,我兒子不爭氣?”


    馬秀英皺著的眉頭因為兒子一句話沒忍住散開,揉揉他的腦袋瓜笑道,“你才多大點,這就開始操心兒子的事了?”


    小朱標鼓著臉很是委屈,“不是我兒子,那就是哥哥他們的兒子。”


    馬秀英卡了一下,不知道該怎麽和他解釋,索性帶上兒子一起去前院找孩他爹。


    如果他男人將來成了皇帝,就算繼位的皇帝不是她生的,至少也得是他親兒子,除非他親兒子死絕了。


    現在府上孩子少,生孩子實在耽誤事兒,她這些年前院後院都得盯著簡直忙的不可開交,閑下來之前沒有再生孩子的想法。


    但是將來的情況誰又說得準呢。


    【迴歸正題,這期咱們隻嘮朱元璋。】


    【後世有學者評價明朝,“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這個評價很高,至於為什麽這麽評價,後麵也說了理由,“匹夫起事,無憑借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首先,老朱和老劉都是白手起家,既不是前朝重臣也不是諸侯王孫,劉邦好歹是個亭長,老朱比他更慘,造反之前已經淪落成乞丐,出身這裏別無指摘。】


    【其次,這倆人最開始都站在百姓的立場,換句話說主要是為了活命,不是一上來就奔著皇位,初心也無可指摘。】


    【而且老朱和老劉打天下算得上是光明磊落靠自己,而不是得了前朝的高官厚祿然後推翻前朝取而代之,人家說起前朝都能挺直腰杆問心無愧,這一點也是某些朝代的開國皇帝比不上的。】


    【所以說,得國之正,惟漢與明。】


    朱元璋聽到這裏又樂了,不過他和泄露天機的神仙打了那麽多次交道,自認為已經摸清了神仙的性子,高興也不敢高興的太早,生怕神仙緊接著就揭他的短。


    這種事情以前不是沒發生過,前一刻還笑的正開心,後一刻聽到的消息就能讓他們完全笑不出來。


    就像剛才,“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聽上去多厲害,結果轉頭就來了句“後頭的奇葩們幹的事情這裏就不說了,怕控製不住情緒連著老朱一起罵”。


    傻子也能聽出來後頭的皇帝幹的都不是人事。


    【公元1234年,也就是南宋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這一年,蒙古大軍圍攻當時屬於金朝的汴梁,南宋君臣和蒙古人達成共識作壁上觀,沒想到蒙古人打到汴梁後忽然撕毀盟約,直接南宋和金朝一起打。】


    【蒙古人在汴梁北邊掘開黃河水淹七軍,宋軍多溺死,金直接滅國,黃河也開始曆史上第四次奪淮入海。】


    【黃河奪淮,也就是說隻要下大雨,黃淮之間的大片平原就會洪水泛濫。大水之後必有大旱,大旱之後必有蝗災,蝗災之後餓殍遍野瘟疫又會緊隨而來,這一波水旱蝗疫組合拳打下來,再富的地方也撐不住,而黃淮平原迎接的不隻是一波天災組合拳,而是將近百年。】


    【好巧不巧,咱們這期主角朱元璋的老家濠州鍾離就在天災組合拳的攻擊範圍之內,這時候他還叫朱重八。】


    【元朝老百姓取名字很有特色,都是拿數字來取名,陳友諒叫陳九四,張士誠叫張九四,史書上為我們所知的這些名字都是後來改的。】


    【朱重八小時候上過私塾,但是束不是年年都能交得起的,他絕大部分時間還是個放牛娃,如果沒有意外,他的一輩子應該是這樣的:給地主放牛娶個姑娘生兒子兒子繼續給地主放牛,一輩子都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是什麽樣子。】


    朱重八本人:額……


    神仙這是打算從他小時候說起?


    大可不必。


    院子裏麵視野好,老朱搬了椅子坐到廊簷下聽神仙說話,剛剛把找過來媳婦兒子安置好就聽到神仙說的略有些多,心裏又是感慨又是警惕。


    神仙能多誇他兩句再好不過,就怕接下來的話不全是誇他的。


    在媳婦麵前丟臉也就算了,他們夫妻倆知根知底沒什麽不能說,但是兒子還在跟前,全天下都看著呢,多少給他留點麵子。


    【但是意外很快就來了,至正四年,黃河再一次決口,淮西在半年之內接連遭受水旱蝗疫四大天災,一個月之內全家幾乎死絕。】


    【他家的人口組成是這樣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家裏六個孩子他是老幺,大姐嫁給了王家,二姐嫁給了李家,大哥取媳婦王氏生了兩個兒子,二哥入贅唐家,三哥入贅劉家。】


    【兩個姐姐嫁到別人家了暫且不提,隻說父母哥哥這邊,放到後世也是個熱熱鬧鬧的大家庭,但是短短一個月內,這一大家子病死餓死的隻剩下大嫂二侄子二哥還有他自己。】


    【他家是給地主種地的佃戶,沒有自己的地,父母餓死連安葬的地方都沒有,還是靠鄰居給的一小塊地才讓父母入土為安。】


    【他家兄弟隻有四個,朱重八之所以叫重八是連著堂兄弟一起算的,他家活不下去,二哥便想著帶他去投奔大伯,但是到了之後才發現大伯一家除了一個堂嫂其餘十二口全都死了,兄弟倆沒有辦法,隻能分開各自逃難。這一年,朱元璋十六歲。】


    【這段經曆朱元璋在《禦製皇陵碑》中寫過:俄而天災流行,眷屬罹殃……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裏人缺食,草木為糧。予亦何有,心驚若狂。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此去,各度兇荒。兄為我哭,為我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兄腸。兄弟異路,哀動遙蒼。】


    【爹娘沒了,大哥也沒了,大嫂帶著孩子迴娘家,二哥和他各奔東西,偌大的一家子頃刻間散的幹幹淨淨,簡直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沒多久,二哥也死在了逃難的路上。】


    【但是慘成這樣的不隻是老朱一家,他是當時百姓的縮影,像他們家一樣家破人亡的還有千千萬萬家。】


    講到這裏,起義軍中所有人都深有所感。


    不是他們要造反,是這世道逼的他們不得不反,要是能安安穩穩過日子,誰想刀口舔血有今天沒明天?


    老朱歎了口氣,有種要落淚的衝動。


    要不是實在活不下去,他也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但是他不後悔,他自己前半輩子顛沛流離,不能讓媳婦孩子跟著他一起過苦日子。


    左右安穩日子肯定過不上,不如豁出去幹出大的。


    旁邊,小朱標還在掰著手指頭算他爺爺奶奶那輩兒有多少家人,還沒算明白就被親爹拉住感受他那無處安放的父愛了。


    【朱重八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皇覺寺的和尚,剃度為僧做了行童,他在寺裏每日掃地、上香、打鍾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然而隻過了不到兩個月,皇覺寺周邊鬧饑荒,寺裏得不到施舍,他和其他和尚都被趕出去雲遊。這一年,朱元璋十七歲,和乞丐唯一的區別就是乞丐叫要飯他叫化緣,這一雲遊就是整整三年。】


    【他終究是不同尋常的朱重八,即便流浪化緣的日子過的艱難,他依舊能自娛自樂,時不時還寫首詩來消遣。】


    【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寫詩也是寫自己,他不知道他的後半生是多麽風雲跌宕,已經過去十多年隻有顛沛流離,但是他有一顆不服輸的心。】


    劉福通是富家大戶出身,要不是賈魯開河故意衝了他家祖宅,他也不會鐵了心的和朝廷死磕,更可能和李察罕、李思齊那樣招兵買馬響應朝廷。


    他知道世道艱難,也知道百姓的日子不好過。


    但是那又怎樣,他自己家過的好就行。


    嘖,摸著良心、如果他有的話、摸著良心說一句,他這性子的確不適合當大官,更不適合當皇帝。


    好在他沒良心,趁現在老朱還窩在南邊,他收拾完北邊這些爛攤子也想爭一爭。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以後沒人盯著給他送糧草,他還得想想怎麽不讓他的大軍餓著。


    是個問題。


    【老朱離開皇覺寺,一路從濠州向南到潞州,然後折向西進入汝寧府,這三年的時間他走遍淮西,周邊各地的山川地理了然於胸,等年景好了又返迴皇覺寺。這一年,他二十歲。】


    【迴到皇覺寺後的生活和以前沒什麽兩樣,還是幹雜活混飯吃,閑暇時再跟寺裏的老和尚學幾個字,日子苦歸苦好在安穩,如此又過了三年。】


    【但是安穩日子總是不長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朱重八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代表。】


    【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元末農民大起義正式爆發,各地紛紛舉兵響應,紅巾遍布天下。】


    【第二年,至正十二年,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老郭聚眾燒香,數萬百姓響應,這波起義軍攻下濠州城後據城自守,城裏的蒙古高官全部見了閻王。】


    【這時候的朱重八連參加起義軍都不願意,他過夠了不穩定的日子,隻想在寺裏安安穩穩過日子。投奔起義軍會被朝廷鎮壓,投奔官府會被起義軍給弄死,不如兩邊都不沾,隻要餓不死他什麽都不在乎。】


    【就在這時,朱重八收到兒時小夥伴湯和的來信,原來湯和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因為作戰驍勇衝鋒在前升為百戶,打濠州的時候立下大功又被升為千戶,這次特意寫信來喊他一起入夥。】


    【皇覺寺還沒被亂軍攻破,在寺裏當和尚還算安穩,雖然義軍裏有個知根知底的兄弟照應很好,但是朱重八還是不敢去。留在皇覺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總歸餓不死他,出去參加紅巾軍不一樣,朝廷圍剿的那麽兇,出去就死了怎麽辦?】


    【但是事情不是他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不久皇覺寺毀於戰火,同時他在寺裏交好的師兄偷偷告訴他說有人知道紅巾軍那邊給他送信要去官府那裏告發他,形式不由人,這下不走也不行了,隻能去濠州投奔發小。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歲。】


    湯和懷念的笑笑,他當時隻是想提攜兄弟,並沒有想那麽多。


    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情分,他能吃飽飯自然不能看著兄弟挨餓。


    【朱重八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後作戰勇猛一往無前,再加上當時識字的人不多,他粗粗懂得的那些學問在一群大老粗裏極為顯眼,他又是個精明能幹的人,什麽事情都能處理的妥妥當當,郭子興一看撿到寶了立刻將人調到跟前任命為親兵九夫長。從無名小卒到郭大帥的親兵隊隊長,這升遷速度比湯和都快。】


    湯和:尷尬.jpg


    這就不用說了吧。


    人比人氣死人,幸好他沒和大帥比過。


    【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將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還給他另起了名字元璋,從此軍中改稱朱公子。也有說法是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自己取的,這個沒有確切記載。】


    【馬氏就是後來的馬皇後,曆史上有名的賢後,從後來的各種事情中可以看出來,她能嫁給老朱真是老朱的福氣。】


    【馬皇後對老朱好,老朱對她也好,要不怎麽說在朱元璋心裏他的家永遠隻是夫妻倆加太子朱標這一家三口呢。】


    朱元璋樂了,“神仙這話說的好,咱能娶到妹子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馬秀英臉色微紅,“孩子麵前瞎說什麽。”


    小朱標很有眼色的捂住耳朵,隻當自己什麽都沒聽見。


    【當時的濠州城中一共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孫德崖和其他三個元帥一派。郭大帥也是有本事,五個人的局他都能以一敵四,要是換成十個人的局,他能不能抗住對麵群毆還真不好說。】


    【民間起義以勢不可擋的架勢迅速席卷大江南北,朝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自然要想法子鎮壓,但是蒙古騎兵已經不是當年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他們連正麵作戰都不敢。】


    【元廷先後派了兩撥大軍鎮壓劉福通,第一撥戰敗,第二撥嚇的原地解散,不光沒把起義鎮壓下去反而暴露了他們的無能,如此才有接下來遍地開花的大起義。】


    【如果朝廷直接把劉福通鎮壓下去,其他各方勢力看到朝廷那麽能打還會不會響應起義就說不準了,正是因為官兵不行,所以他們才有膽子跟著造反。】


    朝中大臣們:……


    要不要這麽不給麵子?


    他們自己知道官兵都是廢物,可直接把這話抖摟到全天下人麵前算怎麽迴事,這讓他們以後怎麽立威?


    哦,大元沒了,那沒事了。


    【朝廷一看官兵不給力,但是民間那麽多造反的又不能不管不問,於是下令各地官員、將領和地主自己組織兵馬鎮壓起義軍。地方開始有兵權局麵會朝什麽方向發展,了解漢末唐末應該都能猜到。】


    【不管怎麽說,鎮壓各地叛亂的活兒被交出去了,然後朝廷又集結大軍前往徐州,把占據徐州的芝麻李打的四分五散落荒而逃。徐州城破,官兵屠城立威,芝麻李本人身死,麾下部將彭大和趙均用率兵到了濠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花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花間並收藏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