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沐青覺得自己已經不是三歲小孩兒, 他聽不聽無所謂, 於是抬手捂住小朱標的耳朵。
雖然他不捂耳朵小家夥也聽不懂, 但是捂上可以證明他是個愛護弟弟的好哥哥。
朱元璋無奈,“妹子,咱家文青聰明的很,多聽聽沒什麽。”
神仙說話的時候沒比他委婉多少,小娃已經見過那麽多次神跡,該聽的都聽過,不該聽的也沒少聽, 這時候讓他捂住耳朵已經晚了。
他們家養娃又不是嬌生慣養, 過兩年長大了還得上戰場曆練, 他正愁孩子整天待在城裏不知道外麵什麽樣, 從神仙這裏知道點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沒壞處。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外頭世道那麽亂,總得讓娃多學點東西當爹娘的才能放心。
夫妻倆小聲說著,注意力依舊停留在麵前的光幕上。
嘖嘖嘖, 可憐可憐,甘麻剌有個偏心還掌權的娘真是太可憐了。
【蒙古帝國的汗位之爭貫徹帝國始終,最開始是窩闊台係和拖雷係, 緊接著是拖雷係內戰, 再之後是真金太子的後裔互相爭奪,甘麻剌的處境和當年的拖雷非常相似, 隻要他們不死,來自大汗的猜忌就永遠不會停。】
【剛才也說過,甘麻剌這個嫡長子是最像真金太子的,他接受儒家教育長大,做不出弑君篡位的事情,隻想安分守己當他的宗室王爺。】
【魯迅先生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甘麻剌麵對朝中源源不斷的誣告陷害和流言蜚語沒有選擇爆發,在兒子鬆山被誣告造反之後不久就鬱鬱而終,享年四十歲。這一年,他的嫡長子也孫鐵木兒才剛剛十歲。】
“魯迅先生是誰?”朱元璋換了個姿勢,“沒聽過,應該是後世的先生。”
房間裏人少,他自問自答也挺開心。
【甘麻剌鬱結於心英年早逝,成宗心裏的大石頭落地終於能鬆口氣,但是歡喜不能表現出來,他得顧及他的顏麵,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沒有兄長去世弟弟敲鑼打鼓慶祝的道理,皇家更不能表現的那麽明顯。】
【成宗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後甚是震驚,在大臣們麵前表現的傷心欲絕,為了表示他的仁義,緊接著就讓年僅十歲的小侄子也孫鐵木兒繼承甘麻剌的晉王之位,讓也孫帖木兒繼續鎮守漠北,以此來表示他對兄長鎮守漠北沒有任何意見。】
【也孫鐵木兒才十歲,十歲的小孩兒懂個屁的鎮守漠北,具體怎麽安排還不是皇帝說了算?】
【成宗在年幼無知的小侄子那兒是個慈祥和藹的好叔叔,到了有能耐帶兵打仗的大侄子鬆山麵前卻是另一副嘴臉。】
【鬆山本來被封為梁王鎮守雲南,是個正兒八經的實權親王,這邊甘麻剌剛剛病逝,那邊成宗就下詔收了鬆山手裏的兵權,還讓他不要插手雲南行省的政務,後賞賜鈔千錠以彌補侄子的損失。】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有很多小問號?】
【元朝的鈔法是什麽情況這裏不多說,一個開河一個變鈔都能把大元王朝給整沒了,用腳丫子想也知道有多不靠譜。成宗用鈔千錠直接把人家一個實權親王變成了空有名號的擺設,這事兒做的是真的不體麵。】
【鬆山傻了,他沒想到皇帝叔叔會這麽不講情麵,連個理由都不找就把他的權利給奪走了,不過這可憐孩子和他爹一樣是個老實人,被奪權之後沒造反沒搞事兒,從此悶悶不樂纏綿病榻,沒幾年也跟隨他爹魂歸地府去了。】
【經過這樣那樣的意外非意外,最終就是真金太子的嫡長子甘麻剌這一係隻剩下也孫鐵木兒這個不能擔事兒的小孩兒。】
朱元璋倒吸一口涼氣,坐正身子發出感慨,“真狠啊。”
能當皇帝的果然都不是一般人,甘麻剌敗就敗在心不夠狠。
他要是甘麻剌,甚至不用甘麻剌,就算隻有鬆山手中的權利,即便最後不能成功翻身也得在雲南鬧出幾個大亂子。
爺兒倆都是手握重病的實權親王,最後愣是被折騰到鬱鬱而終,縱觀古今也找不出第二對這樣的來。
你說你怕他幹什麽,命都沒了直接造反不就得了?
父子倆要兵權有兵權要威望有威望,實在不行就直接在漠北另起一個朝廷,周邊幾個汗國都獨立了,皇帝能管的隻有中原和漠北草原,到時候他們爺兒倆把漠北分出去自立看看著急的是誰。
鐵木兒不和他們講兄弟情誼,他們還管他是死是活幹什麽?
【不提甘麻剌和鬆山這倒黴催的父子倆,成宗鐵木兒當皇帝當的還算可以,他在位期間減免江南地區的賦稅,專力整頓國內軍政,限製宗室諸王的權利,擊敗分裂出去的窩闊台、察合台兩大汗國,重新獲得欽察汗國的支持,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麵有所改觀,讓大元看上去還是那個疆域廣闊的大蒙古國。】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他在位時濫增賞賜導致國庫見底入不敷出,蒙古人不擅長理財,一缺錢就印鈔票,鈔票印的越多貶值的越快,所以元朝在經濟方麵基本上沒好過。】
【鈔票貶值導致的動亂越往後越明顯,成宗去世時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他是無嗣而終。簡單點說就是老子死了,沒有兒子能立為繼承人,偌大的江山再次麵臨皇位空懸的局麵。】
朱大帥一拍大腿,“這不,報應來了。”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馬秀英嘴角微抽,“重八,你不是不信這些嗎?”
朱元璋點點頭,“是啊,不信,但是不信又不耽誤咱說話。”
甘麻剌一家子被成宗折騰的要死要活,成宗最後無嗣而終,沒準兒就是甘麻剌和鬆山爺兒倆在地底下給老祖宗告狀告出來的結果。
甘麻剌長在祖父祖母跟前,忽必烈這個祖父對他委以重任,連他的庶長子都封為親王,可見祖孫之間關係非常好。
他是真金太子的嫡長子,看後來爭奪皇位時的表現能看出來他和他爹真金太子很像,男人哪兒有不喜歡肖似自己的孩子的,所以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肯定也不錯。
地底下有祖父母和父親撐腰,自家孩子自己疼,就算親娘偏心也沒有用。
這不,成宗遭報應了吧。
沐青托著臉聽他們家老爹胡扯,雖然都是胡扯,但是還挺有道理。
如果世上真有陰曹地府,沒準兒還真就是他們家老爹說的這樣。
【成宗前後共有兩任皇後,原配皇後失憐答裏早逝,他又續弦了伯牙吾氏的卜魯罕。】
【失憐答裏和成宗本來育有一子德壽,成宗登基之後就立這個兒子為皇太子,他這兒不存在什麽嫡長子繼承製和幼子守灶製度的衝突,因為他就德壽皇太子一個兒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德壽皇太子第二年就夭折了,而成宗的繼後卜魯罕直到他去世都沒有生下兒子,於是皇位的繼承又一次成了個大問題。】
【咱們來捋一捋這時候的情況,成宗駕崩的時候,真金太子的三個嫡子都已經去世,他本人無嗣而終,隻能從侄子輩裏找繼承人。】
【老大甘麻剌一家在他手裏過的艱難,傳位這種好事兒自然輪不到甘麻剌的兒子,那就隻能看老二答剌麻八剌的兒子。】
【答剌麻八剌和妻子答己有兩個嫡子,哥哥叫海山,弟弟叫愛育黎拔力八達。插句題外話,弟弟這名字是真的拗口。】
光幕上的畫麵出現變化,世係圖簡單明了,比光聽聲音更容易捋順當時的情況。
【海都在世的時候察合台汗國那邊叛亂不斷,成宗既想平定叛亂還想打壓甘麻剌,於是就派二哥家的侄子海山過去不斷蠶食甘麻剌的勢力。】
【也就是說,海山在成宗在世的時候威望已經很高,再加上他又是小輩中年級最大的那個,甘麻剌去世之後也孫鐵木兒年紀小,於是他被任為懷寧王手握重兵鎮守漠北,可以說是將大伯甘麻剌手中的權勢都收攏到了自己手上。】
【在成宗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海山就是最有希望繼位的那個。】
【但是吧,成宗去世之後,他的皇後卜魯罕臨朝稱製,可能是妯娌之間有齷齪,卜魯罕和海山一家的關係非常不好。不好到哪種程度呢,海山出鎮漠北,她直接把愛育黎拔力八達和兄弟倆的母親妲己給流放到了懷州地界兒。】
【甘麻剌和成宗爭皇位的情況再次上演,臨朝稱製的卜魯罕不樂意讓海山登基。她又不傻,不可能選一個和自己關係不好的王爺當皇帝,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這時候真金太子的孫子輩除了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兄弟倆就隻有甘麻剌的兒子也孫鐵木兒,但是甘麻剌和鬆山父子倆都抑鬱而死,如果讓也孫鐵木兒要給他爹他哥報仇,成宗一脈肯定沒有好下場。】
【於是乎,卜魯罕準備推此時正在大都的安西王阿難答上位。】
世係圖拉迴忽必烈的兒子那裏,忙哥剌之子阿難答被重點圈了出來。
【前麵說過,忽必烈一共有四個嫡子,長子朵兒隻早逝,次子真金立為太子,三子忙哥剌封為安西王鎮守唐兀之地,四子那木罕封北平王鎮守西北。】
【那木罕常年駐守漠北抵禦海都的侵犯,但是蒙哥汗的兒子昔裏吉叛亂把他給抓了送到海都一派的忙哥帖木兒手裏,直到七八年之後叛王內訌才被放迴來。】
【雖說那木罕迴來之後忽必烈沒有責罰他,但是有被俘虜的汙點在身上,他和他的子孫顯然和皇位無緣。】
【如此一來,可以指望的就隻有忙哥剌的兒子。】
【忙哥剌病逝之後,阿難答襲封為安西王鎮守唐兀之地,據說他自小受穆斯林家庭撫養,不光自己信伊斯蘭教,還讓他麾下的十五萬蒙古大軍都改信伊斯蘭教。】
【成宗鐵木兒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不隻他,蒙古人大多都信佛,一群信佛的裏麵冒出來個伊斯蘭教徒,成宗就覺得這很不妥當,於是將阿難答拘捕下獄,迫令歸信佛教。】
【信仰這迴事兒不是說改就能改的,阿難答被抓到監獄也不服軟,還和成宗大吵一架,總之就是不改,說什麽都不改。他侄子伊兒汗國的合讚汗都能改信伊斯蘭教,憑什麽他不可以?】
【成宗對這個不聽話的侄子很不滿意,奈何阿難答領地廣闊,麾下軍隊數量頗多且都領地的百姓都信奉伊斯蘭教,他的手段過於強硬的話隻怕會出現讓那邊出現亂子,迫於無奈隻能睜隻眼閉隻眼放阿難答迴去。】
朱元璋聽到這裏,越發覺得甘麻剌和鬆山父子倆死的不值。
阿難答一個堂侄子都敢和成宗吵架嗆聲,甘麻剌和鬆山父子倆的勢力加起來比忙哥剌和阿難答父子倆大的多,他們倆怎麽就落得個雙雙抑鬱而亡的下場?
唉,還是得看人。
他養兒子一定不能把兒子養成甘麻剌那樣的性子,可以表麵看著溫和,但是內裏必須有自己的主意,至少受欺負的時候得知道還手。
忽必烈和真金太子要是知道甘麻剌後邊過的那麽慘,那爺兒倆非得糟心死。
【如果讓成宗自己選擇繼承人,他應該不會選曾經和他鬧過不愉快的阿難答,但是成宗已經駕崩,臨朝稱製的是他的妻子卜魯罕,卜魯罕說什麽就是什麽,死人的意見不重要。】
【這個時候,海山和阿難答的支持者們紛紛站隊,兩邊都想推自己支持的王爺上位。站在海山這邊的是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站在阿難答這邊的是阿裏不哥之子明裏帖木兒、左丞相阿忽台和平章政事八都馬辛。】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海山遠在漠北,愛育黎拔力八達和他們倆的母親妲己被流放懷州,兄弟倆都不在大都,但是阿難答在。】
【稱製的卜魯罕皇後支持阿難答,朝中的大臣們也許是就近原則,絕大多數也都支持阿難答,海山這邊隻有哈拉哈孫在堅持,局麵對他來說可以說是壓倒性的不利。】
【麵對這種局麵,答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立刻從懷州動身趕往大都,海山也第一時間從漠北派人和哈拉哈孫商議對策,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漠北的一應示意前往大都。】
【哈剌哈孫看上去勢單力薄,但是不要忘了他的官職,他是中書右丞相,而當時朝中所有政令的執行都需要中書省的配合,隻要哈剌哈孫這個中書右丞相不配合,即便卜魯罕臨朝稱製,她發出的政令也都是廢紙一張。】
【哈剌哈孫是個妙人,就算滿朝文武都站在安西王阿難答和卜魯罕太後那邊他也不慫,一招拖字訣愣是拖到讓阿難答和卜魯罕都束手無策。】
【不管卜魯罕發出什麽政令,哈剌哈孫那邊都稱病不幹活,他不幹活,中書省的所有政令隻能留中不發。】
【但是拖字訣不是萬能的,因為很快忽裏台大會就要召開了。哈剌哈孫可以拖著不讓阿難答親政,可他不能左右忽裏台大會上其他宗王朝臣的選擇,要是阿難答在忽裏台大會上被推舉為皇帝,他這邊做再多努力也沒有用。】
【就在這時,愛育黎拔力八達提了個建議,他哥還沒到大都,現在與其留在大都等死,不如先發製人把阿難答和卜魯罕給控製住,然後再推遲忽裏台大會,隻要他們拳頭夠硬,其他人想反對也沒那個膽子。】
【哈剌哈孫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倆人一拍即合立刻發動政變,謊稱海山的使臣抵達大都著急阿難答和明裏帖木兒議事,等阿難答和明裏帖木兒到了之後直接將人扣押在,主打的就是讓人始料未及。】
【這一拖,愣是把忽裏台大會從三月份拖到了五月份。】
【當年五月,海山從漠北抵達大都,進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賜死阿難答、明裏帖木兒、卜魯罕等一眾對手,愛育黎拔力八達不和哥哥爭皇位,然後海山就以唯一繼承人的身份通過忽裏台大會的選舉登基稱帝,是為元武宗。】
【海山的繼位更加證明此時的忽裏台大會就是個擺設,大家都走個過場,誰的拳頭大誰當皇帝,隻要把參會的宗親朝臣都打服,讓他們不選也得選就行。】
【武宗武宗,海山的這個“武”字就很微妙。】
【海山雖然登基稱帝,但是事情卻還沒有結束,又是熟悉的劇情,又是熟悉的場麵,他和愛育黎拔力八達的母親答己太後閃亮登場了。】
【也許天下所有父母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答己太後也是個偏心的母親,她和小兒子一起被流放到懷州,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比遠在漠北當實權王爺的大兒子深厚的多。事情塵埃落定,老母親看看意氣風發的大兒子,再看看處處退讓的小兒子,顯然,她更希望小兒子能成為皇帝。】
【海山為了安撫母親,也為了報答弟弟在他爭奪皇位時的辛苦,於是冊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兄弟倆約好他們兄弟之間兄終弟及,等愛育黎拔力八達百年之後就再把皇位傳給海山的兒子。】
【怎麽說呢,答己太後要是和竇太後認識的話,她們倆肯定很有共同語言。】
【因為海山的廟號是武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廟號是仁宗,這事兒又被稱為“武仁授受”,乃是元朝皇位傳遞中一朵亮眼的奇葩。】
【朋友們,這個劇情熟不熟悉,簡直就是中國版兩統迭立好不好?】
【兩統迭立是隔壁小日子過的恨不錯的鄰居家的事兒,鐮倉後期後深草天皇和龜山、後宇多天皇兩支皇統對立,兩邊都想利用幕府占上風,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幕府幹涉,反而在幕府的控製下形成了兩皇統交替即位的協定,最後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南北朝對立的局麵。】
【隔壁鄰居家的事情太遠了暫且不說,就隻說咱自己家的事情,但凡這娘兒仨多讀幾本書看看前頭趙大趙二是什麽情況都弄不出這麽不靠譜的繼承方式。】
朱元璋抹了把臉,“前頭趙大趙二,神仙說的莫不是宋朝的金匱之盟?”
神仙的叫法如此親切,聽的他心裏莫名有點慌。
還有就是,多讀書真的沒壞處。
第71章
雖然他不捂耳朵小家夥也聽不懂, 但是捂上可以證明他是個愛護弟弟的好哥哥。
朱元璋無奈,“妹子,咱家文青聰明的很,多聽聽沒什麽。”
神仙說話的時候沒比他委婉多少,小娃已經見過那麽多次神跡,該聽的都聽過,不該聽的也沒少聽, 這時候讓他捂住耳朵已經晚了。
他們家養娃又不是嬌生慣養, 過兩年長大了還得上戰場曆練, 他正愁孩子整天待在城裏不知道外麵什麽樣, 從神仙這裏知道點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沒壞處。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外頭世道那麽亂,總得讓娃多學點東西當爹娘的才能放心。
夫妻倆小聲說著,注意力依舊停留在麵前的光幕上。
嘖嘖嘖, 可憐可憐,甘麻剌有個偏心還掌權的娘真是太可憐了。
【蒙古帝國的汗位之爭貫徹帝國始終,最開始是窩闊台係和拖雷係, 緊接著是拖雷係內戰, 再之後是真金太子的後裔互相爭奪,甘麻剌的處境和當年的拖雷非常相似, 隻要他們不死,來自大汗的猜忌就永遠不會停。】
【剛才也說過,甘麻剌這個嫡長子是最像真金太子的,他接受儒家教育長大,做不出弑君篡位的事情,隻想安分守己當他的宗室王爺。】
【魯迅先生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甘麻剌麵對朝中源源不斷的誣告陷害和流言蜚語沒有選擇爆發,在兒子鬆山被誣告造反之後不久就鬱鬱而終,享年四十歲。這一年,他的嫡長子也孫鐵木兒才剛剛十歲。】
“魯迅先生是誰?”朱元璋換了個姿勢,“沒聽過,應該是後世的先生。”
房間裏人少,他自問自答也挺開心。
【甘麻剌鬱結於心英年早逝,成宗心裏的大石頭落地終於能鬆口氣,但是歡喜不能表現出來,他得顧及他的顏麵,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沒有兄長去世弟弟敲鑼打鼓慶祝的道理,皇家更不能表現的那麽明顯。】
【成宗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後甚是震驚,在大臣們麵前表現的傷心欲絕,為了表示他的仁義,緊接著就讓年僅十歲的小侄子也孫鐵木兒繼承甘麻剌的晉王之位,讓也孫帖木兒繼續鎮守漠北,以此來表示他對兄長鎮守漠北沒有任何意見。】
【也孫鐵木兒才十歲,十歲的小孩兒懂個屁的鎮守漠北,具體怎麽安排還不是皇帝說了算?】
【成宗在年幼無知的小侄子那兒是個慈祥和藹的好叔叔,到了有能耐帶兵打仗的大侄子鬆山麵前卻是另一副嘴臉。】
【鬆山本來被封為梁王鎮守雲南,是個正兒八經的實權親王,這邊甘麻剌剛剛病逝,那邊成宗就下詔收了鬆山手裏的兵權,還讓他不要插手雲南行省的政務,後賞賜鈔千錠以彌補侄子的損失。】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有很多小問號?】
【元朝的鈔法是什麽情況這裏不多說,一個開河一個變鈔都能把大元王朝給整沒了,用腳丫子想也知道有多不靠譜。成宗用鈔千錠直接把人家一個實權親王變成了空有名號的擺設,這事兒做的是真的不體麵。】
【鬆山傻了,他沒想到皇帝叔叔會這麽不講情麵,連個理由都不找就把他的權利給奪走了,不過這可憐孩子和他爹一樣是個老實人,被奪權之後沒造反沒搞事兒,從此悶悶不樂纏綿病榻,沒幾年也跟隨他爹魂歸地府去了。】
【經過這樣那樣的意外非意外,最終就是真金太子的嫡長子甘麻剌這一係隻剩下也孫鐵木兒這個不能擔事兒的小孩兒。】
朱元璋倒吸一口涼氣,坐正身子發出感慨,“真狠啊。”
能當皇帝的果然都不是一般人,甘麻剌敗就敗在心不夠狠。
他要是甘麻剌,甚至不用甘麻剌,就算隻有鬆山手中的權利,即便最後不能成功翻身也得在雲南鬧出幾個大亂子。
爺兒倆都是手握重病的實權親王,最後愣是被折騰到鬱鬱而終,縱觀古今也找不出第二對這樣的來。
你說你怕他幹什麽,命都沒了直接造反不就得了?
父子倆要兵權有兵權要威望有威望,實在不行就直接在漠北另起一個朝廷,周邊幾個汗國都獨立了,皇帝能管的隻有中原和漠北草原,到時候他們爺兒倆把漠北分出去自立看看著急的是誰。
鐵木兒不和他們講兄弟情誼,他們還管他是死是活幹什麽?
【不提甘麻剌和鬆山這倒黴催的父子倆,成宗鐵木兒當皇帝當的還算可以,他在位期間減免江南地區的賦稅,專力整頓國內軍政,限製宗室諸王的權利,擊敗分裂出去的窩闊台、察合台兩大汗國,重新獲得欽察汗國的支持,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麵有所改觀,讓大元看上去還是那個疆域廣闊的大蒙古國。】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他在位時濫增賞賜導致國庫見底入不敷出,蒙古人不擅長理財,一缺錢就印鈔票,鈔票印的越多貶值的越快,所以元朝在經濟方麵基本上沒好過。】
【鈔票貶值導致的動亂越往後越明顯,成宗去世時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他是無嗣而終。簡單點說就是老子死了,沒有兒子能立為繼承人,偌大的江山再次麵臨皇位空懸的局麵。】
朱大帥一拍大腿,“這不,報應來了。”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馬秀英嘴角微抽,“重八,你不是不信這些嗎?”
朱元璋點點頭,“是啊,不信,但是不信又不耽誤咱說話。”
甘麻剌一家子被成宗折騰的要死要活,成宗最後無嗣而終,沒準兒就是甘麻剌和鬆山爺兒倆在地底下給老祖宗告狀告出來的結果。
甘麻剌長在祖父祖母跟前,忽必烈這個祖父對他委以重任,連他的庶長子都封為親王,可見祖孫之間關係非常好。
他是真金太子的嫡長子,看後來爭奪皇位時的表現能看出來他和他爹真金太子很像,男人哪兒有不喜歡肖似自己的孩子的,所以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肯定也不錯。
地底下有祖父母和父親撐腰,自家孩子自己疼,就算親娘偏心也沒有用。
這不,成宗遭報應了吧。
沐青托著臉聽他們家老爹胡扯,雖然都是胡扯,但是還挺有道理。
如果世上真有陰曹地府,沒準兒還真就是他們家老爹說的這樣。
【成宗前後共有兩任皇後,原配皇後失憐答裏早逝,他又續弦了伯牙吾氏的卜魯罕。】
【失憐答裏和成宗本來育有一子德壽,成宗登基之後就立這個兒子為皇太子,他這兒不存在什麽嫡長子繼承製和幼子守灶製度的衝突,因為他就德壽皇太子一個兒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德壽皇太子第二年就夭折了,而成宗的繼後卜魯罕直到他去世都沒有生下兒子,於是皇位的繼承又一次成了個大問題。】
【咱們來捋一捋這時候的情況,成宗駕崩的時候,真金太子的三個嫡子都已經去世,他本人無嗣而終,隻能從侄子輩裏找繼承人。】
【老大甘麻剌一家在他手裏過的艱難,傳位這種好事兒自然輪不到甘麻剌的兒子,那就隻能看老二答剌麻八剌的兒子。】
【答剌麻八剌和妻子答己有兩個嫡子,哥哥叫海山,弟弟叫愛育黎拔力八達。插句題外話,弟弟這名字是真的拗口。】
光幕上的畫麵出現變化,世係圖簡單明了,比光聽聲音更容易捋順當時的情況。
【海都在世的時候察合台汗國那邊叛亂不斷,成宗既想平定叛亂還想打壓甘麻剌,於是就派二哥家的侄子海山過去不斷蠶食甘麻剌的勢力。】
【也就是說,海山在成宗在世的時候威望已經很高,再加上他又是小輩中年級最大的那個,甘麻剌去世之後也孫鐵木兒年紀小,於是他被任為懷寧王手握重兵鎮守漠北,可以說是將大伯甘麻剌手中的權勢都收攏到了自己手上。】
【在成宗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海山就是最有希望繼位的那個。】
【但是吧,成宗去世之後,他的皇後卜魯罕臨朝稱製,可能是妯娌之間有齷齪,卜魯罕和海山一家的關係非常不好。不好到哪種程度呢,海山出鎮漠北,她直接把愛育黎拔力八達和兄弟倆的母親妲己給流放到了懷州地界兒。】
【甘麻剌和成宗爭皇位的情況再次上演,臨朝稱製的卜魯罕不樂意讓海山登基。她又不傻,不可能選一個和自己關係不好的王爺當皇帝,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這時候真金太子的孫子輩除了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兄弟倆就隻有甘麻剌的兒子也孫鐵木兒,但是甘麻剌和鬆山父子倆都抑鬱而死,如果讓也孫鐵木兒要給他爹他哥報仇,成宗一脈肯定沒有好下場。】
【於是乎,卜魯罕準備推此時正在大都的安西王阿難答上位。】
世係圖拉迴忽必烈的兒子那裏,忙哥剌之子阿難答被重點圈了出來。
【前麵說過,忽必烈一共有四個嫡子,長子朵兒隻早逝,次子真金立為太子,三子忙哥剌封為安西王鎮守唐兀之地,四子那木罕封北平王鎮守西北。】
【那木罕常年駐守漠北抵禦海都的侵犯,但是蒙哥汗的兒子昔裏吉叛亂把他給抓了送到海都一派的忙哥帖木兒手裏,直到七八年之後叛王內訌才被放迴來。】
【雖說那木罕迴來之後忽必烈沒有責罰他,但是有被俘虜的汙點在身上,他和他的子孫顯然和皇位無緣。】
【如此一來,可以指望的就隻有忙哥剌的兒子。】
【忙哥剌病逝之後,阿難答襲封為安西王鎮守唐兀之地,據說他自小受穆斯林家庭撫養,不光自己信伊斯蘭教,還讓他麾下的十五萬蒙古大軍都改信伊斯蘭教。】
【成宗鐵木兒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不隻他,蒙古人大多都信佛,一群信佛的裏麵冒出來個伊斯蘭教徒,成宗就覺得這很不妥當,於是將阿難答拘捕下獄,迫令歸信佛教。】
【信仰這迴事兒不是說改就能改的,阿難答被抓到監獄也不服軟,還和成宗大吵一架,總之就是不改,說什麽都不改。他侄子伊兒汗國的合讚汗都能改信伊斯蘭教,憑什麽他不可以?】
【成宗對這個不聽話的侄子很不滿意,奈何阿難答領地廣闊,麾下軍隊數量頗多且都領地的百姓都信奉伊斯蘭教,他的手段過於強硬的話隻怕會出現讓那邊出現亂子,迫於無奈隻能睜隻眼閉隻眼放阿難答迴去。】
朱元璋聽到這裏,越發覺得甘麻剌和鬆山父子倆死的不值。
阿難答一個堂侄子都敢和成宗吵架嗆聲,甘麻剌和鬆山父子倆的勢力加起來比忙哥剌和阿難答父子倆大的多,他們倆怎麽就落得個雙雙抑鬱而亡的下場?
唉,還是得看人。
他養兒子一定不能把兒子養成甘麻剌那樣的性子,可以表麵看著溫和,但是內裏必須有自己的主意,至少受欺負的時候得知道還手。
忽必烈和真金太子要是知道甘麻剌後邊過的那麽慘,那爺兒倆非得糟心死。
【如果讓成宗自己選擇繼承人,他應該不會選曾經和他鬧過不愉快的阿難答,但是成宗已經駕崩,臨朝稱製的是他的妻子卜魯罕,卜魯罕說什麽就是什麽,死人的意見不重要。】
【這個時候,海山和阿難答的支持者們紛紛站隊,兩邊都想推自己支持的王爺上位。站在海山這邊的是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站在阿難答這邊的是阿裏不哥之子明裏帖木兒、左丞相阿忽台和平章政事八都馬辛。】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海山遠在漠北,愛育黎拔力八達和他們倆的母親妲己被流放懷州,兄弟倆都不在大都,但是阿難答在。】
【稱製的卜魯罕皇後支持阿難答,朝中的大臣們也許是就近原則,絕大多數也都支持阿難答,海山這邊隻有哈拉哈孫在堅持,局麵對他來說可以說是壓倒性的不利。】
【麵對這種局麵,答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立刻從懷州動身趕往大都,海山也第一時間從漠北派人和哈拉哈孫商議對策,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漠北的一應示意前往大都。】
【哈剌哈孫看上去勢單力薄,但是不要忘了他的官職,他是中書右丞相,而當時朝中所有政令的執行都需要中書省的配合,隻要哈剌哈孫這個中書右丞相不配合,即便卜魯罕臨朝稱製,她發出的政令也都是廢紙一張。】
【哈剌哈孫是個妙人,就算滿朝文武都站在安西王阿難答和卜魯罕太後那邊他也不慫,一招拖字訣愣是拖到讓阿難答和卜魯罕都束手無策。】
【不管卜魯罕發出什麽政令,哈剌哈孫那邊都稱病不幹活,他不幹活,中書省的所有政令隻能留中不發。】
【但是拖字訣不是萬能的,因為很快忽裏台大會就要召開了。哈剌哈孫可以拖著不讓阿難答親政,可他不能左右忽裏台大會上其他宗王朝臣的選擇,要是阿難答在忽裏台大會上被推舉為皇帝,他這邊做再多努力也沒有用。】
【就在這時,愛育黎拔力八達提了個建議,他哥還沒到大都,現在與其留在大都等死,不如先發製人把阿難答和卜魯罕給控製住,然後再推遲忽裏台大會,隻要他們拳頭夠硬,其他人想反對也沒那個膽子。】
【哈剌哈孫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倆人一拍即合立刻發動政變,謊稱海山的使臣抵達大都著急阿難答和明裏帖木兒議事,等阿難答和明裏帖木兒到了之後直接將人扣押在,主打的就是讓人始料未及。】
【這一拖,愣是把忽裏台大會從三月份拖到了五月份。】
【當年五月,海山從漠北抵達大都,進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賜死阿難答、明裏帖木兒、卜魯罕等一眾對手,愛育黎拔力八達不和哥哥爭皇位,然後海山就以唯一繼承人的身份通過忽裏台大會的選舉登基稱帝,是為元武宗。】
【海山的繼位更加證明此時的忽裏台大會就是個擺設,大家都走個過場,誰的拳頭大誰當皇帝,隻要把參會的宗親朝臣都打服,讓他們不選也得選就行。】
【武宗武宗,海山的這個“武”字就很微妙。】
【海山雖然登基稱帝,但是事情卻還沒有結束,又是熟悉的劇情,又是熟悉的場麵,他和愛育黎拔力八達的母親答己太後閃亮登場了。】
【也許天下所有父母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答己太後也是個偏心的母親,她和小兒子一起被流放到懷州,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比遠在漠北當實權王爺的大兒子深厚的多。事情塵埃落定,老母親看看意氣風發的大兒子,再看看處處退讓的小兒子,顯然,她更希望小兒子能成為皇帝。】
【海山為了安撫母親,也為了報答弟弟在他爭奪皇位時的辛苦,於是冊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兄弟倆約好他們兄弟之間兄終弟及,等愛育黎拔力八達百年之後就再把皇位傳給海山的兒子。】
【怎麽說呢,答己太後要是和竇太後認識的話,她們倆肯定很有共同語言。】
【因為海山的廟號是武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廟號是仁宗,這事兒又被稱為“武仁授受”,乃是元朝皇位傳遞中一朵亮眼的奇葩。】
【朋友們,這個劇情熟不熟悉,簡直就是中國版兩統迭立好不好?】
【兩統迭立是隔壁小日子過的恨不錯的鄰居家的事兒,鐮倉後期後深草天皇和龜山、後宇多天皇兩支皇統對立,兩邊都想利用幕府占上風,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幕府幹涉,反而在幕府的控製下形成了兩皇統交替即位的協定,最後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南北朝對立的局麵。】
【隔壁鄰居家的事情太遠了暫且不說,就隻說咱自己家的事情,但凡這娘兒仨多讀幾本書看看前頭趙大趙二是什麽情況都弄不出這麽不靠譜的繼承方式。】
朱元璋抹了把臉,“前頭趙大趙二,神仙說的莫不是宋朝的金匱之盟?”
神仙的叫法如此親切,聽的他心裏莫名有點慌。
還有就是,多讀書真的沒壞處。
第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