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他小豆丁不明白那個轟天霹靂猛火炮是什麽玩意兒,沐青卻是能猜出來。
大概率是軍器局的匠人們搗鼓出來的簡易版□□。
就是這名字取的實在有點兒中二,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麽大玩意兒呢。
藍玉連說帶比劃的給小豆丁們講戰場上的事,等他講盡興了,天也快黑了,“文青,打個商量。”
沐青放下桌子,讓花煒幫忙搬迴去,然後才看過去,“怎麽了?”
藍玉扛著小外甥笑的露出大白牙,“你別在大帥麵前說我特意過來給你們講故事,哥哥還想升官,萬一大帥知道,他肯定覺得我不穩重。”
沐青嘴角微抽。
合著你知道啊。
第60章
藍玉愛瑟, 他還想升官,當大官得穩重,太瑟了不好當大官, 所以他在大人麵前從來不瑟。
工具人小娃們熱熱鬧鬧的跑開, 才不管他說的保密不保密, 反正聽到耳朵裏就是他們的,出門打仗的又不隻他藍玉一個,根本就不需要保密嘛。
就說就說,他們迴去就把剛才聽到的講給其他小夥伴聽,有問題找藍玉,因為他們是從藍玉那裏聽到的。
不聽話的小工具人們風風火火跑開,留下藍玉扛著小外甥一邊笑一邊罵, “有本事下次別找我聽故事。”
沐小青迴頭做了個鬼臉, 才不是他們主動求的, 分明是這家夥缺少聽眾他們過來捧場。
太陽落山, 暮色降臨,小豆丁們趕在門禁之前跑迴家,率先給他們爹娘講剛才聽到的“鄧愈胡大海大戰楊完者”,別管他們爹是不是剛從戰場迴來會不會打假,反正都說的像模像樣。
大帥府裏也不例外,沐青迴來後就照著葫蘆畫瓢給沒能親耳聽到藍玉說書的爹娘和小弟講鄧愈和胡大海的神勇。
朱元璋和馬秀英聽著他說很是下飯, 小朱標什麽都聽不懂,聽不懂也不耽誤他揮舞著勺子吼吼哈嘿。
沐青連說帶比劃的表演完,然後才坐迴去老老實實吃飯, 吃飯的時候順便再幫小朱標整理整理飯兜, 免得他把衣服弄髒臨睡前還得換衣服。
朱元璋吃飯速度快,吃完之後樂嗬嗬說道, “藍玉那小子作戰的確生猛,讓他留在城裏看孩子著實屈才,可他那性子實在不穩重,常遇春又管不住他,還是把他放在鄧愈手底下好。”
常遇春揍人的確夠狠,但是藍玉是他小舅子,那小子打心底裏不怕他這個姐夫,老常打的再狠也沒用。
鄧愈不一樣,那小子年紀不大性子卻很是穩重,他們家文正那麽桀驁的性子和他相處幾天都心服口服,拿捏一個藍玉肯定不在話下。
沐青咽下口中的粥連連點頭,“藍玉說了,鄧將軍超厲害!”
老朱又給他掰半個饅頭,“他覺得鄧愈厲害,下次還讓他跟著鄧愈。”
鄧愈、胡大海攻打徽州的這些天其他將領也沒閑著,徐達和常遇春剛剛打下池州,現在還在清掃池州境內的官兵勢力,繆大亨拿下揚州後配合馮國用演大戲,想來再過倆月就能把趙均用給幹掉。
雖說現在北邊的官兵有劉福通牽扯,西邊的徐壽輝忙著擴張地盤和內鬥沒空搭理他這個後起之秀,張士誠被楊完者擋住也分不出兵力來和他搶地盤,但是不代表他們就是絕對的安全。
老徐和老張看上去沒空搭理他們,可誰也不敢說他們不會忽然調轉兵鋒和他幹仗,所以東邊西邊都得防備。
長江以南他們三家起義軍勢頭最大,再加上一個風頭無兩的楊完者和各地打不完的朝廷官員,這邊的情況沒比長江以北好多少。
這麽一合計,他能在夾縫中見縫插針打地盤竟然還挺好。
希望老徐和老張繼續忙他們的,他們都是起義軍,同室操戈不像話,越晚對上越好。
朱升說的不錯,他們現在的情況不適合出風頭,徐壽輝和張士誠稱王稱帝就讓他們稱,他就低調的打地盤就行。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主要是,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想出風頭也出不了。
朝廷的意思非常明顯,造反就造反,天底下造反的太多他們已經管不過來,但是隻要敢稱王,立刻就會有官兵集結起來攻打。
他手底下兵馬有限,哪個將領都是寶貝,誰折在戰場上他都傷心,還是別和硬茬對戰的好。
反正左右有徐壽輝和張士誠吸引朝廷的火力,他就穩坐釣魚台,先把應天府建設好,等那邊鷸蚌相爭兩敗俱傷他再坐收漁翁之利,如此對他對百姓都好。
朱大帥想的好,但是事情不按著他想的來。
張士誠打不過楊完者拿不下杭州,終於放棄杭州將目光轉向應天府。
這地方最開始也是他的目標,隻是和隆平府相比不夠富庶,所以他選擇先拿下隆平府殺一波大戶讓弟兄們填飽肚子,誰能想到就這點功夫,之前看中的城池就被朱元璋給捷足先登了。
他在高郵起義的時候朱元璋還在郭子興手底下當小兵,那小子何德何能敢搶他的地盤?
打!這一戰必須得打!
張士誠在去年就想打朱元璋,去年朱元璋的大軍在宣城受阻,元軍那邊有朱亮祖那個猛將在,徐達和常遇春兩個人加在一起都沒在他手裏討到好處,這大好的機會不打白不打。
奈何當時被楊完者纏的緊,實在分不出兵馬北上攻打應天府,隻能先把這事兒放在一邊。
現在楊完者大敗而歸,帶去的十萬兵馬盡數折在徽州,這時候不分兵北上更待何時?
張士誠這想法聽上去有點奇怪,楊完者大敗而歸,他應該趁他病要他命一鼓作氣衝破嘉興的阻礙拿下揚州才是,怎麽還分兵去打朱元璋?
老朱也納悶,他本來想和老張打好關係,後來聽到天音說張士誠會投降朝廷,於是就歇了打好關係的心思,繼續橋歸橋路歸路,隻要不幹仗就絕對沒有聯係。
他們倆相安無事多年,怎麽突然就打過來了?
他連楊完者都打不過,哪兒來的信心打應天府?
朱元璋這話倒不是自大,而是真不覺得正麵交鋒的話張士誠能打下應天府。
老張放著杭州不打掉頭衝著他來不是不想要杭州,而是楊完者手裏還有十幾萬大軍。
當初楊完者駐守嘉興的時候麾下人馬隻有兩三萬,全部都是他從老家帶出來的苗軍,後來擴充到二十多萬都是在江浙行省現招的兵。
江南不愧是鼎鼎有名的富庶之地,那麽大點兒的地方都能讓他一個外來的苗軍將領拉扯出二十多萬的大軍,要命的是糧餉還能供應的上,實在讓人眼饞的不行。
不隻張士誠眼饞,朱元璋也眼饞。
楊完者手底下還有十多萬兵馬,再加上還有達識帖睦邇給他處理後勤之事,杭州城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不如掉頭攻打其他地方。
朱元璋捏捏下巴,所以老張到底哪兒來的自信打他?
從隆平府到應天府,北線走北線走常州,南線走長興,水路走江陰。
如今常州、長興、江陰都在他手上,三條路被他堵的死死的,他打不下楊完者駐守的嘉興,就打得下湯和鎮守常州、耿君用鎮守長興、吳良鎮守江陰了?
不對,肯定有貓膩。
朱元璋下意識覺得不對勁,特意寫信讓湯和等人提高警惕,千萬別讓張士誠鑽了空子,為此還特意將徐達派去支援最可能被進攻的常州。
徐達覺得根本沒必要,張士誠兵多將廣又能如何,連個楊完者都打不過,他幹脆窩在隆平府當一輩子的土皇帝得了。
朱大帥不為所動,並一腳把他踹了出去。
然而事情壞就壞在徐達帶過去的這些援兵身上。
朱元璋在各個起義軍的高層都安插有耳目,張士誠也一樣,雖然沒能策反老朱的親信,但是安排在應天府這邊探子不在少數。
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不隻他們倆,其他起義軍也都這麽幹。
張士誠已經提前打聽過常州、長興、江陰的情況,他本來沒想打常州,而是想著走水路,朱元璋手底下的水軍在他眼裏本事平平,他自己的水軍才是天底下最厲害的水軍。
雖然之前被他那糟心弟弟給糟蹋了不少大船,但是沒有傷到根本,他手底下的大船還有很多。
但是朱元璋把徐達派到常州,那他就不客氣了。
倒不是說徐達不會打仗,而是徐達手底下的將領有情況。
先前徐達攻城的時候有一支官軍投降,但是徐達帳下有幾個將領向他們勒索財物,那些人表麵笑嘻嘻,其實心裏都窩著火氣。
都表麵一套背後一套了,策反起來還不是輕輕鬆鬆?
張士誠樂了,真是瞌睡了就給他送枕頭,見過貼心的沒見過這麽貼心的,這次要是能拿下應天府,他還真得感謝朱重八。
這邊剛知道徐達去了常州,那邊立刻放棄水路改走陸路,同時讓探子去策反那些心懷不滿的元軍降將,別管能策反多少,隻要有一個頂事兒的他們就賺了。
事情的結果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好,那些元軍降將果然都是牆頭草,探子過去策反的時候人家都不帶猶豫的,二話不說立刻帶上兵馬轉投他們,順便把常州城裏的布置泄露的幹幹淨淨。
徐達沒想到他手下的將領竟然臨陣倒戈,反應過來的時候差點氣炸,當場帶兵出去正麵和張士誠的大軍幹仗。
差點從常州追到隆平府打到張士誠的大本營。
恰在這時,張士誠故技重施又策反了剛投降徐達不久的元軍降將,這個將領比較厲害,帶了七八千人當場倒戈反而把徐達給圍了。
徐達:???
老徐長那麽大從來沒受過這樣的委屈,氣的是怒發衝冠,二話不說迴頭求援,把常遇春、湯和、廖永安、廖永忠等水陸大軍全喊過來和他內外夾擊,他非把張士誠給弄死不可。
常遇春等人帶兵趕過來,徐達又正在氣頭上,如此一力降十會,張士誠再多計謀也不管用,雖然他沒被弄死,但是他弟張士德被抓了。
張士德,小名叫張九六,是張士誠最會打仗的弟弟,既有謀略還愛兵如子,和張士信那個沒腦子的家夥完全不一樣,浙西一帶都是他帶兵打下來的。
徐達抓了張士誠最信重的弟弟,算是稍稍出了個氣,打退張士誠的進攻後便帶上俘虜迴應天府交差。
然後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朱大帥黑著臉看著迴來交差的徐某人,這次打退了張士誠還好,要是讓張士誠衝破常州防線打到金陵城下,這家夥以死謝罪都不為過。
短短幾天時間,他手底下竟然能出現兩次將領帶兵投敵的事,他這個大將軍是幹什麽吃的?
徐達硬著頭皮小聲嘀咕,“我說過降將不好用。”
他們軍中出現過好多次降將複叛的事情,不隻他手底下,其他人手底下也是如此,所以他對那些元軍降將都很防備,誰知道防備的太緊也會出事。
朱元璋拍桌而起,要不是這家夥現在已經不能隨隨便便推出去打板子,他非得狠揍他一頓不可,“咱手底下的降將為什麽能用?你看陳兆先!你看朱亮祖!哪個不好用?”
不知道認錯還嘴硬,罪加一等!
第61章
徐達想反駁, 但是看他們家大哥氣成這樣又不敢說話,隻能聳拉著腦袋聽他罵完。
陳兆先和朱亮祖現在不敢搞事兒,之前不也是降了又叛?拿他們倆當例子是不是有點不太對?
說一千道一萬, 降將就是不好用啊。
他們這些義軍是走投無路活不下去了才成為義軍, 官兵和他們立場就不一樣, 就算底下的兵過的再慘,那些將領總歸不愁吃不愁喝。
大部分士兵都是上頭讓幹什麽他們幹什麽,隻要有口吃的餓不死,當起義軍還是當官兵對他們而言沒有區別。
朝廷那邊的將領就不一樣了,能在官兵中混的風生水起的都不是簡單人,不然他們也不會一看打不過就幹脆利落的投降。
之前渡江打太平府的時候,朱亮祖不也是投降沒幾天扭頭就跑?
也幸好那家夥跑的早, 當時沒有在打仗, 要是帶著手底下的兵在打仗的時候臨陣倒戈, 那才是真正要了命的大亂子。
大概率是軍器局的匠人們搗鼓出來的簡易版□□。
就是這名字取的實在有點兒中二,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麽大玩意兒呢。
藍玉連說帶比劃的給小豆丁們講戰場上的事,等他講盡興了,天也快黑了,“文青,打個商量。”
沐青放下桌子,讓花煒幫忙搬迴去,然後才看過去,“怎麽了?”
藍玉扛著小外甥笑的露出大白牙,“你別在大帥麵前說我特意過來給你們講故事,哥哥還想升官,萬一大帥知道,他肯定覺得我不穩重。”
沐青嘴角微抽。
合著你知道啊。
第60章
藍玉愛瑟, 他還想升官,當大官得穩重,太瑟了不好當大官, 所以他在大人麵前從來不瑟。
工具人小娃們熱熱鬧鬧的跑開, 才不管他說的保密不保密, 反正聽到耳朵裏就是他們的,出門打仗的又不隻他藍玉一個,根本就不需要保密嘛。
就說就說,他們迴去就把剛才聽到的講給其他小夥伴聽,有問題找藍玉,因為他們是從藍玉那裏聽到的。
不聽話的小工具人們風風火火跑開,留下藍玉扛著小外甥一邊笑一邊罵, “有本事下次別找我聽故事。”
沐小青迴頭做了個鬼臉, 才不是他們主動求的, 分明是這家夥缺少聽眾他們過來捧場。
太陽落山, 暮色降臨,小豆丁們趕在門禁之前跑迴家,率先給他們爹娘講剛才聽到的“鄧愈胡大海大戰楊完者”,別管他們爹是不是剛從戰場迴來會不會打假,反正都說的像模像樣。
大帥府裏也不例外,沐青迴來後就照著葫蘆畫瓢給沒能親耳聽到藍玉說書的爹娘和小弟講鄧愈和胡大海的神勇。
朱元璋和馬秀英聽著他說很是下飯, 小朱標什麽都聽不懂,聽不懂也不耽誤他揮舞著勺子吼吼哈嘿。
沐青連說帶比劃的表演完,然後才坐迴去老老實實吃飯, 吃飯的時候順便再幫小朱標整理整理飯兜, 免得他把衣服弄髒臨睡前還得換衣服。
朱元璋吃飯速度快,吃完之後樂嗬嗬說道, “藍玉那小子作戰的確生猛,讓他留在城裏看孩子著實屈才,可他那性子實在不穩重,常遇春又管不住他,還是把他放在鄧愈手底下好。”
常遇春揍人的確夠狠,但是藍玉是他小舅子,那小子打心底裏不怕他這個姐夫,老常打的再狠也沒用。
鄧愈不一樣,那小子年紀不大性子卻很是穩重,他們家文正那麽桀驁的性子和他相處幾天都心服口服,拿捏一個藍玉肯定不在話下。
沐青咽下口中的粥連連點頭,“藍玉說了,鄧將軍超厲害!”
老朱又給他掰半個饅頭,“他覺得鄧愈厲害,下次還讓他跟著鄧愈。”
鄧愈、胡大海攻打徽州的這些天其他將領也沒閑著,徐達和常遇春剛剛打下池州,現在還在清掃池州境內的官兵勢力,繆大亨拿下揚州後配合馮國用演大戲,想來再過倆月就能把趙均用給幹掉。
雖說現在北邊的官兵有劉福通牽扯,西邊的徐壽輝忙著擴張地盤和內鬥沒空搭理他這個後起之秀,張士誠被楊完者擋住也分不出兵力來和他搶地盤,但是不代表他們就是絕對的安全。
老徐和老張看上去沒空搭理他們,可誰也不敢說他們不會忽然調轉兵鋒和他幹仗,所以東邊西邊都得防備。
長江以南他們三家起義軍勢頭最大,再加上一個風頭無兩的楊完者和各地打不完的朝廷官員,這邊的情況沒比長江以北好多少。
這麽一合計,他能在夾縫中見縫插針打地盤竟然還挺好。
希望老徐和老張繼續忙他們的,他們都是起義軍,同室操戈不像話,越晚對上越好。
朱升說的不錯,他們現在的情況不適合出風頭,徐壽輝和張士誠稱王稱帝就讓他們稱,他就低調的打地盤就行。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主要是,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想出風頭也出不了。
朝廷的意思非常明顯,造反就造反,天底下造反的太多他們已經管不過來,但是隻要敢稱王,立刻就會有官兵集結起來攻打。
他手底下兵馬有限,哪個將領都是寶貝,誰折在戰場上他都傷心,還是別和硬茬對戰的好。
反正左右有徐壽輝和張士誠吸引朝廷的火力,他就穩坐釣魚台,先把應天府建設好,等那邊鷸蚌相爭兩敗俱傷他再坐收漁翁之利,如此對他對百姓都好。
朱大帥想的好,但是事情不按著他想的來。
張士誠打不過楊完者拿不下杭州,終於放棄杭州將目光轉向應天府。
這地方最開始也是他的目標,隻是和隆平府相比不夠富庶,所以他選擇先拿下隆平府殺一波大戶讓弟兄們填飽肚子,誰能想到就這點功夫,之前看中的城池就被朱元璋給捷足先登了。
他在高郵起義的時候朱元璋還在郭子興手底下當小兵,那小子何德何能敢搶他的地盤?
打!這一戰必須得打!
張士誠在去年就想打朱元璋,去年朱元璋的大軍在宣城受阻,元軍那邊有朱亮祖那個猛將在,徐達和常遇春兩個人加在一起都沒在他手裏討到好處,這大好的機會不打白不打。
奈何當時被楊完者纏的緊,實在分不出兵馬北上攻打應天府,隻能先把這事兒放在一邊。
現在楊完者大敗而歸,帶去的十萬兵馬盡數折在徽州,這時候不分兵北上更待何時?
張士誠這想法聽上去有點奇怪,楊完者大敗而歸,他應該趁他病要他命一鼓作氣衝破嘉興的阻礙拿下揚州才是,怎麽還分兵去打朱元璋?
老朱也納悶,他本來想和老張打好關係,後來聽到天音說張士誠會投降朝廷,於是就歇了打好關係的心思,繼續橋歸橋路歸路,隻要不幹仗就絕對沒有聯係。
他們倆相安無事多年,怎麽突然就打過來了?
他連楊完者都打不過,哪兒來的信心打應天府?
朱元璋這話倒不是自大,而是真不覺得正麵交鋒的話張士誠能打下應天府。
老張放著杭州不打掉頭衝著他來不是不想要杭州,而是楊完者手裏還有十幾萬大軍。
當初楊完者駐守嘉興的時候麾下人馬隻有兩三萬,全部都是他從老家帶出來的苗軍,後來擴充到二十多萬都是在江浙行省現招的兵。
江南不愧是鼎鼎有名的富庶之地,那麽大點兒的地方都能讓他一個外來的苗軍將領拉扯出二十多萬的大軍,要命的是糧餉還能供應的上,實在讓人眼饞的不行。
不隻張士誠眼饞,朱元璋也眼饞。
楊完者手底下還有十多萬兵馬,再加上還有達識帖睦邇給他處理後勤之事,杭州城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不如掉頭攻打其他地方。
朱元璋捏捏下巴,所以老張到底哪兒來的自信打他?
從隆平府到應天府,北線走北線走常州,南線走長興,水路走江陰。
如今常州、長興、江陰都在他手上,三條路被他堵的死死的,他打不下楊完者駐守的嘉興,就打得下湯和鎮守常州、耿君用鎮守長興、吳良鎮守江陰了?
不對,肯定有貓膩。
朱元璋下意識覺得不對勁,特意寫信讓湯和等人提高警惕,千萬別讓張士誠鑽了空子,為此還特意將徐達派去支援最可能被進攻的常州。
徐達覺得根本沒必要,張士誠兵多將廣又能如何,連個楊完者都打不過,他幹脆窩在隆平府當一輩子的土皇帝得了。
朱大帥不為所動,並一腳把他踹了出去。
然而事情壞就壞在徐達帶過去的這些援兵身上。
朱元璋在各個起義軍的高層都安插有耳目,張士誠也一樣,雖然沒能策反老朱的親信,但是安排在應天府這邊探子不在少數。
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不隻他們倆,其他起義軍也都這麽幹。
張士誠已經提前打聽過常州、長興、江陰的情況,他本來沒想打常州,而是想著走水路,朱元璋手底下的水軍在他眼裏本事平平,他自己的水軍才是天底下最厲害的水軍。
雖然之前被他那糟心弟弟給糟蹋了不少大船,但是沒有傷到根本,他手底下的大船還有很多。
但是朱元璋把徐達派到常州,那他就不客氣了。
倒不是說徐達不會打仗,而是徐達手底下的將領有情況。
先前徐達攻城的時候有一支官軍投降,但是徐達帳下有幾個將領向他們勒索財物,那些人表麵笑嘻嘻,其實心裏都窩著火氣。
都表麵一套背後一套了,策反起來還不是輕輕鬆鬆?
張士誠樂了,真是瞌睡了就給他送枕頭,見過貼心的沒見過這麽貼心的,這次要是能拿下應天府,他還真得感謝朱重八。
這邊剛知道徐達去了常州,那邊立刻放棄水路改走陸路,同時讓探子去策反那些心懷不滿的元軍降將,別管能策反多少,隻要有一個頂事兒的他們就賺了。
事情的結果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好,那些元軍降將果然都是牆頭草,探子過去策反的時候人家都不帶猶豫的,二話不說立刻帶上兵馬轉投他們,順便把常州城裏的布置泄露的幹幹淨淨。
徐達沒想到他手下的將領竟然臨陣倒戈,反應過來的時候差點氣炸,當場帶兵出去正麵和張士誠的大軍幹仗。
差點從常州追到隆平府打到張士誠的大本營。
恰在這時,張士誠故技重施又策反了剛投降徐達不久的元軍降將,這個將領比較厲害,帶了七八千人當場倒戈反而把徐達給圍了。
徐達:???
老徐長那麽大從來沒受過這樣的委屈,氣的是怒發衝冠,二話不說迴頭求援,把常遇春、湯和、廖永安、廖永忠等水陸大軍全喊過來和他內外夾擊,他非把張士誠給弄死不可。
常遇春等人帶兵趕過來,徐達又正在氣頭上,如此一力降十會,張士誠再多計謀也不管用,雖然他沒被弄死,但是他弟張士德被抓了。
張士德,小名叫張九六,是張士誠最會打仗的弟弟,既有謀略還愛兵如子,和張士信那個沒腦子的家夥完全不一樣,浙西一帶都是他帶兵打下來的。
徐達抓了張士誠最信重的弟弟,算是稍稍出了個氣,打退張士誠的進攻後便帶上俘虜迴應天府交差。
然後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朱大帥黑著臉看著迴來交差的徐某人,這次打退了張士誠還好,要是讓張士誠衝破常州防線打到金陵城下,這家夥以死謝罪都不為過。
短短幾天時間,他手底下竟然能出現兩次將領帶兵投敵的事,他這個大將軍是幹什麽吃的?
徐達硬著頭皮小聲嘀咕,“我說過降將不好用。”
他們軍中出現過好多次降將複叛的事情,不隻他手底下,其他人手底下也是如此,所以他對那些元軍降將都很防備,誰知道防備的太緊也會出事。
朱元璋拍桌而起,要不是這家夥現在已經不能隨隨便便推出去打板子,他非得狠揍他一頓不可,“咱手底下的降將為什麽能用?你看陳兆先!你看朱亮祖!哪個不好用?”
不知道認錯還嘴硬,罪加一等!
第61章
徐達想反駁, 但是看他們家大哥氣成這樣又不敢說話,隻能聳拉著腦袋聽他罵完。
陳兆先和朱亮祖現在不敢搞事兒,之前不也是降了又叛?拿他們倆當例子是不是有點不太對?
說一千道一萬, 降將就是不好用啊。
他們這些義軍是走投無路活不下去了才成為義軍, 官兵和他們立場就不一樣, 就算底下的兵過的再慘,那些將領總歸不愁吃不愁喝。
大部分士兵都是上頭讓幹什麽他們幹什麽,隻要有口吃的餓不死,當起義軍還是當官兵對他們而言沒有區別。
朝廷那邊的將領就不一樣了,能在官兵中混的風生水起的都不是簡單人,不然他們也不會一看打不過就幹脆利落的投降。
之前渡江打太平府的時候,朱亮祖不也是投降沒幾天扭頭就跑?
也幸好那家夥跑的早, 當時沒有在打仗, 要是帶著手底下的兵在打仗的時候臨陣倒戈, 那才是真正要了命的大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