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3章
張養浩少有才名, 辭官歸鄉後朝廷七聘而不出,若非當時關中大旱,他不忍見百姓父子相食的慘狀遍布關中, 他也不會再出任為官。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人如其名, 張養浩不在意高官厚祿,他在意的是百姓的疾苦,奈何朝廷已經救無可救,他耗盡家財累死在任上也於事無補。
賑濟救災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沒有朝廷做後盾,再怎麽痛心疾首也起不到多大用處。
張養浩積勞成疾去世時是文宗天曆二年,距今還不到三十年, 老朱家的幾位對這個人可能不熟悉, 李善長和馮國用聽到這裏卻都是感慨頗深。
“哀哉流民, 為鬼非鬼, 為人非人。”
“張文忠公一心為民,可惜了。”
【按照傳統的觀點,社會上士農工商四個群體各安其業互不幹擾是最理想的狀態,也是統治者最希望看到的社會狀態。】
【流民的存在會威脅王朝的統治,流民沒有土地朝不保夕,古代也沒有追蹤的手段, 官府也沒辦法管理他們,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流民數量少還好,一旦數量變多, 隻要有人振臂高唿, 他們就會聚在一起為禍鄉裏,很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流民問題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 而且往往和王朝的滅亡一起出現,所以曆朝曆代的統治者為了穩定社會秩序都會打擊人口流動,即便不能將所有百姓都束縛在土地上,也會盡量減少流民的數量。】
【元朝的流民問題不是王朝末年才開始的,而是從建立開始就非常嚴重。有資料統計,元世祖忽必烈的時候元朝的流民數量就能達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以上的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這還隻是王朝建立之初的比例,大家想想那是什麽概念?】
朱文正鸚鵡學舌,“爹,什麽概念?”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流民走投無路就會嘯聚山林,隻等一個契機就會揭竿而起推翻朝廷。”
紅巾軍為什麽能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內號召幾十上百萬的百姓加入,還不是因為不造反就會餓死?
朝廷不給他們留活路,他們就自己拚個活路出來。
這傻小子怎麽憨兮兮的,這點道理都琢磨不明白,將來怎麽獨當一麵?
朱文正一看他們家老爹臉色不對,立刻閉嘴假裝剛才什麽都沒有問。
好在老朱接下來也沒空罵他,因為天音又透露出一個和將來有關的消息。
【蒙古人對中原沒有任何可持續發展的想法,大軍南下往往和劫掠相配套,所以終明之世都在恢複被蒙古人破壞過的民生。】
【都說曆史上流民最多、範圍最廣要數大明王朝,證據就是明憲宗成化年間的流民數量達到了六百多萬,而當時的在籍人口隻有六千萬,流民數量幾乎占據了國家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明朝和他們的前輩元朝相比,還是有點小巫見大巫的意思。】
朱元璋和他手下的人聽見“大明”兩個字下意識豎起耳朵,聽完之後表情如出一轍的嫌棄。
“嘖,老劉不行啊!”
有道是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明朝把元朝給滅了怎麽還能和元朝犯同樣的毛病?
嘖嘖嘖,指指點點.jpg
納哈出不明所以,神明說的是流民問題,這幾個人怎麽忽然說起“老劉”了?
他耳朵出問題了嗎?神明也沒提到“老劉”啊?
還是說他漢語學的不好,剛才神明說了但是他沒聽出來?
他覺得他漢語學的挺好的啊。
納哈出摸不著頭腦,又不想和旁邊幾個看他笑話的家夥說話,隻能把疑惑壓在心裏,爭取待會兒自己把事情搞明白。
什麽“老劉”?哪兒來的“老劉”?
莫名其妙!
【老話說的好,站在風口上豬都能上天,此處插入一個地獄笑話,元朝末年上天的豬是人販子。】
【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古代社會人口買賣的現象一直存在。唐、宋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出現了專門從事人口買賣的中間人牙人,也就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人牙子。有元一代,買賣人口現象屢禁不絕,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之多、波及範圍之廣,大有超過唐宋的勢頭。】
【當時的人販子猖獗到什麽程度呢,有資料記載,小孩子出去玩必須得有身強體壯的人在旁邊看著,如果孩子自己在家門口玩耍,十有八九就會被拐走。】
【中原漢人的情況暫且不說,不管蒙古百姓有多慘,漢人百姓隻會比他們更慘。】
【元朝作為第一個由非漢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結束了自五代十國以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麵,實現了空前的統一,領土幅員廣闊,海外貿易也非常繁榮。】
【海外貿易繁榮,人口販賣也與時俱進,當時不光有境外人口被販賣到境內,還有境內人口被販賣到境外,“略民子女,轉賣四方”的情況非常常見,淪落到傾家蕩產舉家被販賣為奴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都數不過來。】
【元朝時高麗臣服於蒙古,屬於半獨立的附屬國,朝廷在高麗設置達魯花赤,可以真正控製高麗政局的不是高麗人,而是蒙古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高麗人被賣到漢地。】
【前幾期提到過順帝的奇皇後是個高麗女子,這位奇皇後有個奇怪的癖好,她喜歡蓄養高麗美女當婢女。當時的權貴為了得到奇皇後的賞識和提拔,爭相給奇皇後進獻高麗美女,京師的達官顯貴都以擁有高麗女子為榮。】
【高麗皇宮模仿蒙古的衣著打扮,順帝時元朝的皇宮反過來模仿高麗風格,風氣如此,高麗女子被販賣的情況自然愈演愈烈。】
【據說當時有這樣一種說法,“北人女使,必得高麗女孩童。家憧,必得黑廝。不如此,謂之不成仕宦。”意思就是家裏的婢女必須得是高麗女童,男仆必須是黑廝,不然的話出門就不能說自己是仕宦之家。條件不夠,擠不進人家的小圈子,硬往上湊隻能被嘲笑。】
【來個沒多大用處的小知識,上麵提到的“黑廝”不是咱本土的人,而是非洲來的黑奴。沒想到吧,黑奴貿易早在元朝就有了。】
【其實黑奴被販賣到中原不是元代開始的,早在唐宋就已經有黑奴。唐朝時叫昆侖奴,宋朝時叫鬼奴,元朝叫黑廝或者黑小廝,隻是稱唿不一樣,都是非洲來的黑人。】
【這些黑奴有一部分是阿拉伯商人直接販賣至元朝境內,還有一部分是中國海商通過朋加刺轉賣迴國的。甚至馬可波羅在他的《行紀》中也提到過“印度人來此求閹人及男女奴裨,諸奴裨在戰爭中得之於他州者也,售之印度商賈,轉販之於世界。”】
朱文正小聲嘟囔,“馬可波羅是誰?”
沐英也壓低聲音問道,“非洲是哪個州?”
天音提到的名字奇奇怪怪,難道後世的稱唿和他們現在不一樣?
納哈出揚起下巴,終於等到他知道而這些人不知道的事情,輕蔑的小眼神兒很是欠揍,“馬可波羅是薛禪汗身邊的色目商人,這都不知道,你們知道什麽?”
薛禪汗,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朱文正頓了一下,轉頭看向他們家老爹,“爹,我能揍他嗎?”
朱元璋懶得搭理他們。
納哈出扳迴一局揚眉吐氣,已經忘了他在這兒的身份是俘虜,姿勢不自覺的從跪著變成坐著,搖頭晃腦越發自在。
【在當時的各大交通要道上甚至還出現了類似於牛市、馬市的人市。牛市、馬市賣牛賣馬,人市自然是賣人。蒙元帝國身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帝國,沒有做到民族平等,反而做到了人畜平等,這也是沒誰了。】
【有資料記載:入北愈深,婦人愈少愈貴,易銀二三百兩。亦欲少壯男子,價殺於婦人,尤喜童男童女。處處有人市數層,等級其坐,貿易甚盛。】
【在蒙古四大汗國的伊利汗國,他們的合讚汗信奉□□教,曾經強製要求伊利汗國的蒙古士兵成為□□,結果導致很多當時不信仰□□教的蒙古士兵直接淪落為當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奴隸,被販賣到埃及的蒙古奴隸甚至達到上萬人。】
【蒙古人身為蒙元帝國的一等公民,卻成了被他們打下來的地方的人的奴隸,這種聳人聽聞事情除了元朝也沒在別的朝代發生過。】
【大量蒙古百姓、色目百姓活不下去被迫賣身為奴,也可能是被擄掠為奴,更多的還是逃難的驅口被人販子遇上然後羊入虎口。】
朱文正搓搓下巴,“確實。蒙古兵不當人上人也就罷了,還能被當地那啥啥人和啥啥人抓起來當奴隸賣掉,蒙古權貴都不管嗎?”
沐英跟著唱雙簧,“就是就是,家裏的牲口丟了還知道找呢,那麽多年輕力壯的士兵被抓走當奴隸,人家抓他們就任人家抓啊?”
朱文正擠眉弄眼,“也許蒙古權貴家底豐厚,覺得區區數萬年輕力壯的士兵不算什麽,伊利汗國的被抓走當奴隸賣掉,他們還能從草原征發更多更年輕更有力氣的士兵。”
沐英故作驚恐,“哥,該不會我這個年紀也會被抓走當兵吧?”
朱文正煞有其事,“這可說不準。”
中原王朝正常入伍年紀一般是二十歲上下,遇到重大戰事了才會擴大到十五歲,要是哪個朝代連十二三歲的小孩兒都拉上戰場,記到史書上肯定會遺臭萬年。
他們家文英現在隻是跟在老爹身邊端茶倒水,算是出來長見識,外麵打起來肯定不會讓他扛著刀去血拚,和真正入伍當兵不一樣。
他們這邊知道尊老愛幼,蒙古人那邊就不一定了,謔謔謔謔謔哈哈哈哈哈。
納哈出:……
你們有病嗎?
蒙古小夥兒兀自生悶氣,連吵架都不想和他們吵。
敵眾我寡,他惹不起躲得起。
【蒙古人、色目人大量被販賣到江南、波斯、高麗、日本、爪哇等地為奴,這也是元朝末年那麽多蒙古百姓和色目百姓參與抗元義軍的直接原因之一。】
【人口被販賣到海外對統治者來說有傷國體,他們可以買入,但是不能讓自家地盤上的人被賣出去,所以朝廷對販賣人口到海外的行為大加製止,還為此頒發了很多禁令,如“一等不畏公法之人,往往將蒙古人口販入番邦博易。若有違犯者,嚴行斷罪,今後下番船隻開洋之際,仰市舶司官用心搜檢,如有將帶蒙古人口,隨即拘留,發付所在官司解省。”】
【為了不讓百姓被賣到海外,朝廷專門在泉州港安排官員搜查船隻,一旦發現船上有違禁物品立刻嚴行斷罪,船商船主各種人員全部拉出去打板子,船上的東西也全部沒收。】
【當時的違禁物品都有什麽呢?金、銀、銅錢、鐵貨、絲綿、段匹、銷金統羅、米糧、軍器,還有就是男子婦女人口。】
【雖然禁止販賣人口的命令經常頒發,但是效果並不好。】
【馬克思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人口販賣利益巨大,人販子冒著殺頭的危險也不願意放棄這個生意。】
【那些奴隸被朝廷救迴去不代表他們就是幸運的,前麵也說了,這些被販賣的絕大部分都是走投無路的驅口,朝廷救下他們後會把他們送迴原主,迴到原主那兒依舊是當奴隸。】
【所以說,即便蒙古以很少的數量征服了大半個世界,他們所獲得的利益也隻會屬於蒙古權貴,不會惠及底層蒙古百姓。】
【在這種情況下,不隻中原烽煙四起,北至和林,南至河北,東至遼東,不堪壓迫的蒙古、色目百姓也在造反。】
【蒙古義軍打到上都的第二年,劉福通才剛剛打出河南,如果兩邊能夠互通消息,沒準兒還能看到古代版的全民族反抗封建壓迫大起義。】
【可惜草原的史料很多被明清兩代銷毀,我們無緣見到更多蒙古義軍的事跡,隻能根據現有的史料來推測當時的情況。】
馮國用眉頭緊皺,“國可亡而史不可滅,怎能如此粗暴的毀掉前朝的史料?”
李善長抬眸,“欲滅其國,先去其史,倒是心狠。”
朱元璋嘖了一聲,“老劉這事兒幹的不地道,蒙古草原的史料和他有什麽關係?怎麽就不能見人了?毛病!”
第34章
朱元璋等人打心底裏認定將蒙古人趕出中原的大明王朝是劉福通建立的, 說道起來絲毫不留情麵。
毀掉人家的史料本來就不是什麽好事兒,老劉敢幹他們為什麽不敢說?
幾個人說著說著都皺起眉頭,草原的史料很多被明清兩代銷毀, 天音提到的不光有明朝, 而是明清兩代, 也就是說明朝後麵還有個清朝。
他們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清楚沒有哪個朝代能夠傳萬代而不衰,但是這明朝還沒影兒呢緊接著就來個清朝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老朱不知道天音是怎麽想的,反正他有點不祥的預感。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國祚不足百年,難不成老劉的明朝也不足百年?
對百姓來說,連年戰亂和連年天災一樣,遇上哪個都活不下去, 如今天災已經夠多, 要是戰亂一亂就是上百年, 中原還能有活人?
老天這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他們留啊!
朱元璋臉色深沉, 他最開始加入紅巾軍隻是為了有口飯吃,現在和當時有點不一樣,現在是為了讓跟著他的兄弟們也有飯吃。
紅巾軍首領都靠不住,他就努力讓自己成為兄弟們的依靠。
劉福通要是沒本事守住江山,不如最開始就別讓江山落到他手上。
張養浩少有才名, 辭官歸鄉後朝廷七聘而不出,若非當時關中大旱,他不忍見百姓父子相食的慘狀遍布關中, 他也不會再出任為官。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人如其名, 張養浩不在意高官厚祿,他在意的是百姓的疾苦,奈何朝廷已經救無可救,他耗盡家財累死在任上也於事無補。
賑濟救災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沒有朝廷做後盾,再怎麽痛心疾首也起不到多大用處。
張養浩積勞成疾去世時是文宗天曆二年,距今還不到三十年, 老朱家的幾位對這個人可能不熟悉, 李善長和馮國用聽到這裏卻都是感慨頗深。
“哀哉流民, 為鬼非鬼, 為人非人。”
“張文忠公一心為民,可惜了。”
【按照傳統的觀點,社會上士農工商四個群體各安其業互不幹擾是最理想的狀態,也是統治者最希望看到的社會狀態。】
【流民的存在會威脅王朝的統治,流民沒有土地朝不保夕,古代也沒有追蹤的手段, 官府也沒辦法管理他們,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流民數量少還好,一旦數量變多, 隻要有人振臂高唿, 他們就會聚在一起為禍鄉裏,很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流民問題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 而且往往和王朝的滅亡一起出現,所以曆朝曆代的統治者為了穩定社會秩序都會打擊人口流動,即便不能將所有百姓都束縛在土地上,也會盡量減少流民的數量。】
【元朝的流民問題不是王朝末年才開始的,而是從建立開始就非常嚴重。有資料統計,元世祖忽必烈的時候元朝的流民數量就能達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以上的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這還隻是王朝建立之初的比例,大家想想那是什麽概念?】
朱文正鸚鵡學舌,“爹,什麽概念?”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流民走投無路就會嘯聚山林,隻等一個契機就會揭竿而起推翻朝廷。”
紅巾軍為什麽能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內號召幾十上百萬的百姓加入,還不是因為不造反就會餓死?
朝廷不給他們留活路,他們就自己拚個活路出來。
這傻小子怎麽憨兮兮的,這點道理都琢磨不明白,將來怎麽獨當一麵?
朱文正一看他們家老爹臉色不對,立刻閉嘴假裝剛才什麽都沒有問。
好在老朱接下來也沒空罵他,因為天音又透露出一個和將來有關的消息。
【蒙古人對中原沒有任何可持續發展的想法,大軍南下往往和劫掠相配套,所以終明之世都在恢複被蒙古人破壞過的民生。】
【都說曆史上流民最多、範圍最廣要數大明王朝,證據就是明憲宗成化年間的流民數量達到了六百多萬,而當時的在籍人口隻有六千萬,流民數量幾乎占據了國家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明朝和他們的前輩元朝相比,還是有點小巫見大巫的意思。】
朱元璋和他手下的人聽見“大明”兩個字下意識豎起耳朵,聽完之後表情如出一轍的嫌棄。
“嘖,老劉不行啊!”
有道是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明朝把元朝給滅了怎麽還能和元朝犯同樣的毛病?
嘖嘖嘖,指指點點.jpg
納哈出不明所以,神明說的是流民問題,這幾個人怎麽忽然說起“老劉”了?
他耳朵出問題了嗎?神明也沒提到“老劉”啊?
還是說他漢語學的不好,剛才神明說了但是他沒聽出來?
他覺得他漢語學的挺好的啊。
納哈出摸不著頭腦,又不想和旁邊幾個看他笑話的家夥說話,隻能把疑惑壓在心裏,爭取待會兒自己把事情搞明白。
什麽“老劉”?哪兒來的“老劉”?
莫名其妙!
【老話說的好,站在風口上豬都能上天,此處插入一個地獄笑話,元朝末年上天的豬是人販子。】
【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古代社會人口買賣的現象一直存在。唐、宋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出現了專門從事人口買賣的中間人牙人,也就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人牙子。有元一代,買賣人口現象屢禁不絕,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之多、波及範圍之廣,大有超過唐宋的勢頭。】
【當時的人販子猖獗到什麽程度呢,有資料記載,小孩子出去玩必須得有身強體壯的人在旁邊看著,如果孩子自己在家門口玩耍,十有八九就會被拐走。】
【中原漢人的情況暫且不說,不管蒙古百姓有多慘,漢人百姓隻會比他們更慘。】
【元朝作為第一個由非漢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結束了自五代十國以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麵,實現了空前的統一,領土幅員廣闊,海外貿易也非常繁榮。】
【海外貿易繁榮,人口販賣也與時俱進,當時不光有境外人口被販賣到境內,還有境內人口被販賣到境外,“略民子女,轉賣四方”的情況非常常見,淪落到傾家蕩產舉家被販賣為奴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都數不過來。】
【元朝時高麗臣服於蒙古,屬於半獨立的附屬國,朝廷在高麗設置達魯花赤,可以真正控製高麗政局的不是高麗人,而是蒙古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高麗人被賣到漢地。】
【前幾期提到過順帝的奇皇後是個高麗女子,這位奇皇後有個奇怪的癖好,她喜歡蓄養高麗美女當婢女。當時的權貴為了得到奇皇後的賞識和提拔,爭相給奇皇後進獻高麗美女,京師的達官顯貴都以擁有高麗女子為榮。】
【高麗皇宮模仿蒙古的衣著打扮,順帝時元朝的皇宮反過來模仿高麗風格,風氣如此,高麗女子被販賣的情況自然愈演愈烈。】
【據說當時有這樣一種說法,“北人女使,必得高麗女孩童。家憧,必得黑廝。不如此,謂之不成仕宦。”意思就是家裏的婢女必須得是高麗女童,男仆必須是黑廝,不然的話出門就不能說自己是仕宦之家。條件不夠,擠不進人家的小圈子,硬往上湊隻能被嘲笑。】
【來個沒多大用處的小知識,上麵提到的“黑廝”不是咱本土的人,而是非洲來的黑奴。沒想到吧,黑奴貿易早在元朝就有了。】
【其實黑奴被販賣到中原不是元代開始的,早在唐宋就已經有黑奴。唐朝時叫昆侖奴,宋朝時叫鬼奴,元朝叫黑廝或者黑小廝,隻是稱唿不一樣,都是非洲來的黑人。】
【這些黑奴有一部分是阿拉伯商人直接販賣至元朝境內,還有一部分是中國海商通過朋加刺轉賣迴國的。甚至馬可波羅在他的《行紀》中也提到過“印度人來此求閹人及男女奴裨,諸奴裨在戰爭中得之於他州者也,售之印度商賈,轉販之於世界。”】
朱文正小聲嘟囔,“馬可波羅是誰?”
沐英也壓低聲音問道,“非洲是哪個州?”
天音提到的名字奇奇怪怪,難道後世的稱唿和他們現在不一樣?
納哈出揚起下巴,終於等到他知道而這些人不知道的事情,輕蔑的小眼神兒很是欠揍,“馬可波羅是薛禪汗身邊的色目商人,這都不知道,你們知道什麽?”
薛禪汗,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朱文正頓了一下,轉頭看向他們家老爹,“爹,我能揍他嗎?”
朱元璋懶得搭理他們。
納哈出扳迴一局揚眉吐氣,已經忘了他在這兒的身份是俘虜,姿勢不自覺的從跪著變成坐著,搖頭晃腦越發自在。
【在當時的各大交通要道上甚至還出現了類似於牛市、馬市的人市。牛市、馬市賣牛賣馬,人市自然是賣人。蒙元帝國身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帝國,沒有做到民族平等,反而做到了人畜平等,這也是沒誰了。】
【有資料記載:入北愈深,婦人愈少愈貴,易銀二三百兩。亦欲少壯男子,價殺於婦人,尤喜童男童女。處處有人市數層,等級其坐,貿易甚盛。】
【在蒙古四大汗國的伊利汗國,他們的合讚汗信奉□□教,曾經強製要求伊利汗國的蒙古士兵成為□□,結果導致很多當時不信仰□□教的蒙古士兵直接淪落為當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奴隸,被販賣到埃及的蒙古奴隸甚至達到上萬人。】
【蒙古人身為蒙元帝國的一等公民,卻成了被他們打下來的地方的人的奴隸,這種聳人聽聞事情除了元朝也沒在別的朝代發生過。】
【大量蒙古百姓、色目百姓活不下去被迫賣身為奴,也可能是被擄掠為奴,更多的還是逃難的驅口被人販子遇上然後羊入虎口。】
朱文正搓搓下巴,“確實。蒙古兵不當人上人也就罷了,還能被當地那啥啥人和啥啥人抓起來當奴隸賣掉,蒙古權貴都不管嗎?”
沐英跟著唱雙簧,“就是就是,家裏的牲口丟了還知道找呢,那麽多年輕力壯的士兵被抓走當奴隸,人家抓他們就任人家抓啊?”
朱文正擠眉弄眼,“也許蒙古權貴家底豐厚,覺得區區數萬年輕力壯的士兵不算什麽,伊利汗國的被抓走當奴隸賣掉,他們還能從草原征發更多更年輕更有力氣的士兵。”
沐英故作驚恐,“哥,該不會我這個年紀也會被抓走當兵吧?”
朱文正煞有其事,“這可說不準。”
中原王朝正常入伍年紀一般是二十歲上下,遇到重大戰事了才會擴大到十五歲,要是哪個朝代連十二三歲的小孩兒都拉上戰場,記到史書上肯定會遺臭萬年。
他們家文英現在隻是跟在老爹身邊端茶倒水,算是出來長見識,外麵打起來肯定不會讓他扛著刀去血拚,和真正入伍當兵不一樣。
他們這邊知道尊老愛幼,蒙古人那邊就不一定了,謔謔謔謔謔哈哈哈哈哈。
納哈出:……
你們有病嗎?
蒙古小夥兒兀自生悶氣,連吵架都不想和他們吵。
敵眾我寡,他惹不起躲得起。
【蒙古人、色目人大量被販賣到江南、波斯、高麗、日本、爪哇等地為奴,這也是元朝末年那麽多蒙古百姓和色目百姓參與抗元義軍的直接原因之一。】
【人口被販賣到海外對統治者來說有傷國體,他們可以買入,但是不能讓自家地盤上的人被賣出去,所以朝廷對販賣人口到海外的行為大加製止,還為此頒發了很多禁令,如“一等不畏公法之人,往往將蒙古人口販入番邦博易。若有違犯者,嚴行斷罪,今後下番船隻開洋之際,仰市舶司官用心搜檢,如有將帶蒙古人口,隨即拘留,發付所在官司解省。”】
【為了不讓百姓被賣到海外,朝廷專門在泉州港安排官員搜查船隻,一旦發現船上有違禁物品立刻嚴行斷罪,船商船主各種人員全部拉出去打板子,船上的東西也全部沒收。】
【當時的違禁物品都有什麽呢?金、銀、銅錢、鐵貨、絲綿、段匹、銷金統羅、米糧、軍器,還有就是男子婦女人口。】
【雖然禁止販賣人口的命令經常頒發,但是效果並不好。】
【馬克思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人口販賣利益巨大,人販子冒著殺頭的危險也不願意放棄這個生意。】
【那些奴隸被朝廷救迴去不代表他們就是幸運的,前麵也說了,這些被販賣的絕大部分都是走投無路的驅口,朝廷救下他們後會把他們送迴原主,迴到原主那兒依舊是當奴隸。】
【所以說,即便蒙古以很少的數量征服了大半個世界,他們所獲得的利益也隻會屬於蒙古權貴,不會惠及底層蒙古百姓。】
【在這種情況下,不隻中原烽煙四起,北至和林,南至河北,東至遼東,不堪壓迫的蒙古、色目百姓也在造反。】
【蒙古義軍打到上都的第二年,劉福通才剛剛打出河南,如果兩邊能夠互通消息,沒準兒還能看到古代版的全民族反抗封建壓迫大起義。】
【可惜草原的史料很多被明清兩代銷毀,我們無緣見到更多蒙古義軍的事跡,隻能根據現有的史料來推測當時的情況。】
馮國用眉頭緊皺,“國可亡而史不可滅,怎能如此粗暴的毀掉前朝的史料?”
李善長抬眸,“欲滅其國,先去其史,倒是心狠。”
朱元璋嘖了一聲,“老劉這事兒幹的不地道,蒙古草原的史料和他有什麽關係?怎麽就不能見人了?毛病!”
第34章
朱元璋等人打心底裏認定將蒙古人趕出中原的大明王朝是劉福通建立的, 說道起來絲毫不留情麵。
毀掉人家的史料本來就不是什麽好事兒,老劉敢幹他們為什麽不敢說?
幾個人說著說著都皺起眉頭,草原的史料很多被明清兩代銷毀, 天音提到的不光有明朝, 而是明清兩代, 也就是說明朝後麵還有個清朝。
他們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清楚沒有哪個朝代能夠傳萬代而不衰,但是這明朝還沒影兒呢緊接著就來個清朝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老朱不知道天音是怎麽想的,反正他有點不祥的預感。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國祚不足百年,難不成老劉的明朝也不足百年?
對百姓來說,連年戰亂和連年天災一樣,遇上哪個都活不下去, 如今天災已經夠多, 要是戰亂一亂就是上百年, 中原還能有活人?
老天這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他們留啊!
朱元璋臉色深沉, 他最開始加入紅巾軍隻是為了有口飯吃,現在和當時有點不一樣,現在是為了讓跟著他的兄弟們也有飯吃。
紅巾軍首領都靠不住,他就努力讓自己成為兄弟們的依靠。
劉福通要是沒本事守住江山,不如最開始就別讓江山落到他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