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此一來,整個太平府官府衙門重要職位盡在他的掌控之中。
太平落入起義軍手裏,朝廷的反撲來的也很快。
之前在巢湖入江口埋伏巢湖水軍的蠻子海牙率領麾下水軍再次出發,沿江而下直奔采石磯。
朝廷的戰船多,大批艦隊圍在采石磯江麵,全麵封鎖姑溪河口,想要截斷紅巾軍的退路,將他們一網打盡。
水軍由蠻子海牙率領,步兵騎兵也不甘落後,大批兵馬由陳野先和康茂才等人帶領,由北向南攻擊太平城。
康茂才是蘄州人,能文能武還孝順,這些年天下大亂,起義軍強盜山匪層出不窮,運氣好打到自己家的是有紀律的軍隊,運氣不好就是被強盜劫匪接連光顧落得個家破人亡。
康茂才運氣不太好,打到他家的起義軍根本沒有紀律這種好東西,那夥人除了打著起義軍的旗號,所作所為和山匪強盜完全沒有區別。
他本來沒想幹什麽,但是強盜都搶到家裏了,他再不幹點什麽就說不過去了,這才召聚兵馬保衛鄉裏。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因此被朝廷看重封為長官。
這個長官不是廣義上的長官,這個官的名字就叫長官。
康茂才也是真有本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沒過多久就改任鎮撫,之後率眾將收複九江,搗毀蘄水黃連寨,升任為蘄州路同知總管府事,屯兵於裕溪、采石。
然後他就遇到了朱元璋朱大帥和朱大帥手下的猛將天團。
老康剛升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帥,這邊迎麵就來了個大敗仗,麾下精銳盡數被殲滅不說,他自己被人都差點成為俘虜,遠遠跑到天寧洲才堪堪收聚殘軍重新設立營寨,一時間可謂是大受打擊。
不當官的時候打敗仗還沒什麽,已經當了那麽大的官再打敗仗就有點接受不了了。
他還沒死呢,老朱想占據太平打集慶沒那麽容易。
陳野先和康茂才不太一樣,他是地主出身,起義軍起義打的是劫富濟貧的旗號,他們家就是被劫的那個富,所以老陳拉扯起隊伍後鎮壓起義軍鎮壓的毫不留情。
別說什麽大家都是漢人,應該齊心協力反抗蒙古人的壓迫把蒙古人趕出中原。生活在中原的大多都是漢人,也沒見起義軍搶劫漢人富戶的時候手下留情。
起義軍搶劫他們的時候不講情麵,他們鎮壓起義軍自然不用留情麵。
情不情誼都是虛的,保住自家財產才是實實在在切身相關。
陳野先這麽想,其他響應朝廷號召鎮壓起義軍的地主武裝也都這麽想。
朝廷的壓迫他們可以從身份不如他們的人身上壓迫迴來,起義軍打到家門口家產可就真沒了。
老陳拉扯起來的隊伍和退到天寧州的康茂才的隊伍兩軍合成一軍,再配合江上蠻子海牙的水軍,三支隊伍氣勢洶洶,大有不奪迴太平誓不罷休的架勢。
他們想的很好,朝廷的兵力比紅巾軍多那麽多,水陸兩軍同時出擊,奪迴太平應該不費吹灰之力。
可惜他們遇到的朱元璋。
朱元璋朱大帥最擅長打以少勝多的仗。
紅巾軍拿下太平,湯和等人立刻分兵攻打周邊地區,郭天敘和張天佑來到太平之後徐達也很快迴來,能打的將領一個都沒閑著。
陳野先無甚謀略,即便元軍來勢洶洶,城裏也沒有太緊張。
朱大帥派徐達、湯和、鄧愈等人率兵正麵迎戰,又命其他將領悄悄率兵繞到元軍後方,如此兵分兩路裏應外合,愣是直接生擒了陳野先。
陳野先被擒,康茂才獨木難支,不得不繼續退到天寧州。
蠻子海牙也是個人才,看到陳野先和康茂才大敗,帶上他的水軍二話不說扭頭就跑,又迴到峪溪口當他的縮頭烏龜去了。
紅巾軍完美的擊退朝廷的反擊,城中軍民氣氛高漲,都覺得拿下集慶指日可待。
除了朱大帥。
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裏,朱元璋撐著桌子歎氣,越發覺得現在就是眾人皆醉他獨醒。
要不是他確定他是個明白人,他都以為集慶府真的是個隨隨便便就能打下來的小城了。
他手裏現在有兩個身份重要的俘虜,一個是漢人大戶陳野先,一個是太平萬戶納哈出。
前兩天士兵將陳野先押到他麵前,他親自上前給老陳鬆綁,還設下酒宴要和老陳說說貼心話。
不看僧麵看佛麵,好歹是個大地主,手下兵馬糧草都非常富足,能拉攏過來再好不過,拉攏不過來也不虧。
觥籌交錯之際,他借著酒意拍胸口表示自己願意與老陳結為兄弟,希望老陳能帶著手底下的兄弟們投降。
意料之中,老陳同意了。
陳野先是個牆頭草,他已經被俘虜,不投降就是死,他不想死隻能投降。
陳野先投降了,納哈出卻是塊硬骨頭。
那人是成吉思汗麾下名將木華黎的後裔,木華黎受封太師、國王,掌管左手萬戶,統轄興安嶺左右的廣袤地域,之後他的子孫世襲國王爵,乃是遼東一代的土皇帝。
到納哈出這一代,他先被安排到江南富庶之地的太平路當萬戶,沒有意外的話,迴到大都之後就是平步青雲。
就算不去大都,到遼東也少不得他的前程。
納哈出身份如此顯赫,怎麽可能投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紅巾軍首領。
朱元璋也知道他說服不了納哈出,但是心裏還是抱著一絲絲不切實際的想象,於是又一次把人喊到跟前嘮嗑。
這次要是還是不行的話,他就隻能把人放了。
殺是絕對不敢殺的,納哈出出身名門,朝廷沒落了蒙古大貴族可沒有全部沒落,納哈出要是死在江南,他的家族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得饒人處且饒人,也不是他心慈手軟,主要是納哈出背景太強,他不敢冒這個險。
書房裏沒有外人,隻有朱元璋和幾個親信,為了讓納哈出放鬆戒備他也是煞費苦心。
然而納哈出並不領情。
他是蒙古人,還是出身高貴的蒙古貴族,絕無投降漢人的可能。
朱大帥歎了口氣,“既然如此,咱就隻能放你迴老家了。”
留在江南想都不要想,要麽留要麽死,想必納哈出勇士也會選擇好死不如賴活著。
納哈出皺眉,他不太確定朱元璋這話是字麵意義上的送他迴老家還是一刀把他砍了讓他魂歸故裏。
就在此時,久違的光幕再次出現,歡快的樂聲中,開場方式和前兩次無甚不同。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親愛的up青青陌上桑,今天我們來嘮嘮元朝統治下的蒙古百姓。】
【蒙古人打下江山,尋常蒙古百姓也跟著雞犬升天全部成為人上人了嗎?】
朱文正反應迅速,立刻出去讓衛兵嚴加把守,裏麵的人不出去,外麵一隻蒼蠅都不準放進來。
朱元璋的反應也不慢,“來呀!給納哈出勇士看座上茶!”
納哈出:???
蒙古人崇信薩滿教喇嘛教等各種信仰,別管信的是哪個教,總之都篤信神明。
光天化日之下看到麵前出現一道光幕,納哈出人都傻了。
朱大帥笑眯眯,“勇士莫慌,區區神跡,不足掛齒。”
納哈出:……
要不你在斟酌斟酌這話怎麽說?
第31章
區區神跡, 不足掛齒?
身為一個虔誠的喇嘛教信徒,納哈出感覺眼前這些人都有毛病。
朱元璋等人看著納哈出啪嗒一聲跪在地上,嘴裏還神神叨叨念著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詞, 也都覺得這家夥有點毛病。
不過話說迴來, 他們已經見了好幾次神跡, 對這來無影去無蹤的神跡好像的確不太尊重哈哈哈哈哈。
樂聲過後,年輕的聲音閃亮登場,嚇的納哈出又是一通念叨,旁邊有椅子不坐有茶不喝,非得跪著才肯好好聽。
朱元璋拿他沒辦法,隻能任他在地上跪著。
於是乎,這次的視頻就在雙方都覺得對方有病的氛圍下開始了。
觀眾:站著的朱元璋、朱文正、沐英、李善長、馮國用, 還有跪著的納哈出。
湯和、徐達、鄧愈等武將率軍攻伐集慶府周邊地帶, 短短數日已經將蕪湖、句容、溧水、溧陽等地攻下, 目前不是在繼續攻城略地就是鎮守新打下來的地方, 都不在太平帥府。
不過朱大帥麾下的武將可以不精通謀略,謀士卻都是文武雙全,不管是李善長還是馮國用,看上去再怎麽溫文爾雅,換身衣服也都能上陣打仗。
要不是他們大帥麾下讀書人太少,他們也不樂意一直拿筆杆子。
李善長或許樂意, 反正馮國用不樂意。
雖然他馮國用儒冠儒服,身體也不像那幫子武將一樣強壯健碩,但是他對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文武雙全的儒將, 而不是大帥身邊的謀士。
沒辦法, 誰讓他們大帥手下的讀書人不夠用呢,他隻能勉為其難湊個數。
【老話說的好,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當時等級製度森嚴,蒙古人身為第一等公民,我們下意識就會覺得他們都是高高在上耀武揚威的人上人。】
【這些年我們看到的元朝相關的影視劇中出現的蒙古人各個都高頭大馬驕奢淫逸,似乎非常符合我們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不見得。】
朱元璋等人聽到這裏下意識看向納哈出,他們都是漢人,長這麽大活動範圍都在中原,見到的最多的是作威作福的蒙古官員,尋常蒙古百姓什麽情況他們並不清楚。
不過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些年有不少蒙古人南下遷到中原落戶,聽說那些人的日子過的並不算好。
是蒙古人又能怎樣,也就隻能在漢人麵前高一頭,在蒙古貴族麵前依舊什麽都不是。
納哈出察覺到匯聚在身上的視線,但是他沒有動彈,依舊認真且虔誠的聆聽神明的訓話。
哼,他和不敬神明的家夥沒什麽好說的,這些人遲早都遭雷劈。
不知道神明特意在他麵前降下神跡寓意何為,蒙古百姓怎麽了?神明有什麽不滿意的嗎?
納哈出心如擂鼓,比年少時第一次見到喜歡的姑娘還要緊張。
【我們都知道元朝雖然沒有在明麵上說把人分為四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無時無刻不在強調他們的四等人製度。蒙古人身為第一等公民,在當官、經商甚至打架鬥毆等各種領域都有特權,聽上去當個蒙古人似乎很不錯。】
【但是別忘了,蒙古部落剛從奴隸製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內部還有大量的奴隸製殘留,征服過程中帶來的好處隻有蒙古貴族才能享受,好處到不了普通百姓身上,事實上有些蒙古百姓過的甚至連中原百姓都不如。】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先介紹一下元朝的徭役製度。凡統治者征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無償勞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各種條目。】
【從秦朝漢朝開始,朝廷的徭役就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到了宋朝,徭役其實已經幾近於無。強迫百姓義務勞動打白工容易讓百姓不滿,徭役還涉及到一個人口流動的問題,所以朝廷更偏向於“以庸代役”,也就是讓百姓交錢來免除徭役,而朝廷用這些錢就地找人幹活。】
【但是元朝不一樣,元朝把已經走向末路的徭役製度重新撿了起來,他們不光撿了起來,還讓這個製度再次發光發熱。事實證明,開曆史的倒車結果不會好。】
朱元璋笑了一聲,“開曆史的倒車,這話說的有意思。”
朱文正搖頭晃腦的賣弄他新學的東西,“苛政猛於虎也。”
納哈出:……
太平落入起義軍手裏,朝廷的反撲來的也很快。
之前在巢湖入江口埋伏巢湖水軍的蠻子海牙率領麾下水軍再次出發,沿江而下直奔采石磯。
朝廷的戰船多,大批艦隊圍在采石磯江麵,全麵封鎖姑溪河口,想要截斷紅巾軍的退路,將他們一網打盡。
水軍由蠻子海牙率領,步兵騎兵也不甘落後,大批兵馬由陳野先和康茂才等人帶領,由北向南攻擊太平城。
康茂才是蘄州人,能文能武還孝順,這些年天下大亂,起義軍強盜山匪層出不窮,運氣好打到自己家的是有紀律的軍隊,運氣不好就是被強盜劫匪接連光顧落得個家破人亡。
康茂才運氣不太好,打到他家的起義軍根本沒有紀律這種好東西,那夥人除了打著起義軍的旗號,所作所為和山匪強盜完全沒有區別。
他本來沒想幹什麽,但是強盜都搶到家裏了,他再不幹點什麽就說不過去了,這才召聚兵馬保衛鄉裏。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因此被朝廷看重封為長官。
這個長官不是廣義上的長官,這個官的名字就叫長官。
康茂才也是真有本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沒過多久就改任鎮撫,之後率眾將收複九江,搗毀蘄水黃連寨,升任為蘄州路同知總管府事,屯兵於裕溪、采石。
然後他就遇到了朱元璋朱大帥和朱大帥手下的猛將天團。
老康剛升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帥,這邊迎麵就來了個大敗仗,麾下精銳盡數被殲滅不說,他自己被人都差點成為俘虜,遠遠跑到天寧洲才堪堪收聚殘軍重新設立營寨,一時間可謂是大受打擊。
不當官的時候打敗仗還沒什麽,已經當了那麽大的官再打敗仗就有點接受不了了。
他還沒死呢,老朱想占據太平打集慶沒那麽容易。
陳野先和康茂才不太一樣,他是地主出身,起義軍起義打的是劫富濟貧的旗號,他們家就是被劫的那個富,所以老陳拉扯起隊伍後鎮壓起義軍鎮壓的毫不留情。
別說什麽大家都是漢人,應該齊心協力反抗蒙古人的壓迫把蒙古人趕出中原。生活在中原的大多都是漢人,也沒見起義軍搶劫漢人富戶的時候手下留情。
起義軍搶劫他們的時候不講情麵,他們鎮壓起義軍自然不用留情麵。
情不情誼都是虛的,保住自家財產才是實實在在切身相關。
陳野先這麽想,其他響應朝廷號召鎮壓起義軍的地主武裝也都這麽想。
朝廷的壓迫他們可以從身份不如他們的人身上壓迫迴來,起義軍打到家門口家產可就真沒了。
老陳拉扯起來的隊伍和退到天寧州的康茂才的隊伍兩軍合成一軍,再配合江上蠻子海牙的水軍,三支隊伍氣勢洶洶,大有不奪迴太平誓不罷休的架勢。
他們想的很好,朝廷的兵力比紅巾軍多那麽多,水陸兩軍同時出擊,奪迴太平應該不費吹灰之力。
可惜他們遇到的朱元璋。
朱元璋朱大帥最擅長打以少勝多的仗。
紅巾軍拿下太平,湯和等人立刻分兵攻打周邊地區,郭天敘和張天佑來到太平之後徐達也很快迴來,能打的將領一個都沒閑著。
陳野先無甚謀略,即便元軍來勢洶洶,城裏也沒有太緊張。
朱大帥派徐達、湯和、鄧愈等人率兵正麵迎戰,又命其他將領悄悄率兵繞到元軍後方,如此兵分兩路裏應外合,愣是直接生擒了陳野先。
陳野先被擒,康茂才獨木難支,不得不繼續退到天寧州。
蠻子海牙也是個人才,看到陳野先和康茂才大敗,帶上他的水軍二話不說扭頭就跑,又迴到峪溪口當他的縮頭烏龜去了。
紅巾軍完美的擊退朝廷的反擊,城中軍民氣氛高漲,都覺得拿下集慶指日可待。
除了朱大帥。
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裏,朱元璋撐著桌子歎氣,越發覺得現在就是眾人皆醉他獨醒。
要不是他確定他是個明白人,他都以為集慶府真的是個隨隨便便就能打下來的小城了。
他手裏現在有兩個身份重要的俘虜,一個是漢人大戶陳野先,一個是太平萬戶納哈出。
前兩天士兵將陳野先押到他麵前,他親自上前給老陳鬆綁,還設下酒宴要和老陳說說貼心話。
不看僧麵看佛麵,好歹是個大地主,手下兵馬糧草都非常富足,能拉攏過來再好不過,拉攏不過來也不虧。
觥籌交錯之際,他借著酒意拍胸口表示自己願意與老陳結為兄弟,希望老陳能帶著手底下的兄弟們投降。
意料之中,老陳同意了。
陳野先是個牆頭草,他已經被俘虜,不投降就是死,他不想死隻能投降。
陳野先投降了,納哈出卻是塊硬骨頭。
那人是成吉思汗麾下名將木華黎的後裔,木華黎受封太師、國王,掌管左手萬戶,統轄興安嶺左右的廣袤地域,之後他的子孫世襲國王爵,乃是遼東一代的土皇帝。
到納哈出這一代,他先被安排到江南富庶之地的太平路當萬戶,沒有意外的話,迴到大都之後就是平步青雲。
就算不去大都,到遼東也少不得他的前程。
納哈出身份如此顯赫,怎麽可能投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紅巾軍首領。
朱元璋也知道他說服不了納哈出,但是心裏還是抱著一絲絲不切實際的想象,於是又一次把人喊到跟前嘮嗑。
這次要是還是不行的話,他就隻能把人放了。
殺是絕對不敢殺的,納哈出出身名門,朝廷沒落了蒙古大貴族可沒有全部沒落,納哈出要是死在江南,他的家族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得饒人處且饒人,也不是他心慈手軟,主要是納哈出背景太強,他不敢冒這個險。
書房裏沒有外人,隻有朱元璋和幾個親信,為了讓納哈出放鬆戒備他也是煞費苦心。
然而納哈出並不領情。
他是蒙古人,還是出身高貴的蒙古貴族,絕無投降漢人的可能。
朱大帥歎了口氣,“既然如此,咱就隻能放你迴老家了。”
留在江南想都不要想,要麽留要麽死,想必納哈出勇士也會選擇好死不如賴活著。
納哈出皺眉,他不太確定朱元璋這話是字麵意義上的送他迴老家還是一刀把他砍了讓他魂歸故裏。
就在此時,久違的光幕再次出現,歡快的樂聲中,開場方式和前兩次無甚不同。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親愛的up青青陌上桑,今天我們來嘮嘮元朝統治下的蒙古百姓。】
【蒙古人打下江山,尋常蒙古百姓也跟著雞犬升天全部成為人上人了嗎?】
朱文正反應迅速,立刻出去讓衛兵嚴加把守,裏麵的人不出去,外麵一隻蒼蠅都不準放進來。
朱元璋的反應也不慢,“來呀!給納哈出勇士看座上茶!”
納哈出:???
蒙古人崇信薩滿教喇嘛教等各種信仰,別管信的是哪個教,總之都篤信神明。
光天化日之下看到麵前出現一道光幕,納哈出人都傻了。
朱大帥笑眯眯,“勇士莫慌,區區神跡,不足掛齒。”
納哈出:……
要不你在斟酌斟酌這話怎麽說?
第31章
區區神跡, 不足掛齒?
身為一個虔誠的喇嘛教信徒,納哈出感覺眼前這些人都有毛病。
朱元璋等人看著納哈出啪嗒一聲跪在地上,嘴裏還神神叨叨念著一些他們聽不懂的詞, 也都覺得這家夥有點毛病。
不過話說迴來, 他們已經見了好幾次神跡, 對這來無影去無蹤的神跡好像的確不太尊重哈哈哈哈哈。
樂聲過後,年輕的聲音閃亮登場,嚇的納哈出又是一通念叨,旁邊有椅子不坐有茶不喝,非得跪著才肯好好聽。
朱元璋拿他沒辦法,隻能任他在地上跪著。
於是乎,這次的視頻就在雙方都覺得對方有病的氛圍下開始了。
觀眾:站著的朱元璋、朱文正、沐英、李善長、馮國用, 還有跪著的納哈出。
湯和、徐達、鄧愈等武將率軍攻伐集慶府周邊地帶, 短短數日已經將蕪湖、句容、溧水、溧陽等地攻下, 目前不是在繼續攻城略地就是鎮守新打下來的地方, 都不在太平帥府。
不過朱大帥麾下的武將可以不精通謀略,謀士卻都是文武雙全,不管是李善長還是馮國用,看上去再怎麽溫文爾雅,換身衣服也都能上陣打仗。
要不是他們大帥麾下讀書人太少,他們也不樂意一直拿筆杆子。
李善長或許樂意, 反正馮國用不樂意。
雖然他馮國用儒冠儒服,身體也不像那幫子武將一樣強壯健碩,但是他對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文武雙全的儒將, 而不是大帥身邊的謀士。
沒辦法, 誰讓他們大帥手下的讀書人不夠用呢,他隻能勉為其難湊個數。
【老話說的好,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當時等級製度森嚴,蒙古人身為第一等公民,我們下意識就會覺得他們都是高高在上耀武揚威的人上人。】
【這些年我們看到的元朝相關的影視劇中出現的蒙古人各個都高頭大馬驕奢淫逸,似乎非常符合我們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不見得。】
朱元璋等人聽到這裏下意識看向納哈出,他們都是漢人,長這麽大活動範圍都在中原,見到的最多的是作威作福的蒙古官員,尋常蒙古百姓什麽情況他們並不清楚。
不過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些年有不少蒙古人南下遷到中原落戶,聽說那些人的日子過的並不算好。
是蒙古人又能怎樣,也就隻能在漢人麵前高一頭,在蒙古貴族麵前依舊什麽都不是。
納哈出察覺到匯聚在身上的視線,但是他沒有動彈,依舊認真且虔誠的聆聽神明的訓話。
哼,他和不敬神明的家夥沒什麽好說的,這些人遲早都遭雷劈。
不知道神明特意在他麵前降下神跡寓意何為,蒙古百姓怎麽了?神明有什麽不滿意的嗎?
納哈出心如擂鼓,比年少時第一次見到喜歡的姑娘還要緊張。
【我們都知道元朝雖然沒有在明麵上說把人分為四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無時無刻不在強調他們的四等人製度。蒙古人身為第一等公民,在當官、經商甚至打架鬥毆等各種領域都有特權,聽上去當個蒙古人似乎很不錯。】
【但是別忘了,蒙古部落剛從奴隸製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內部還有大量的奴隸製殘留,征服過程中帶來的好處隻有蒙古貴族才能享受,好處到不了普通百姓身上,事實上有些蒙古百姓過的甚至連中原百姓都不如。】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先介紹一下元朝的徭役製度。凡統治者征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無償勞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各種條目。】
【從秦朝漢朝開始,朝廷的徭役就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到了宋朝,徭役其實已經幾近於無。強迫百姓義務勞動打白工容易讓百姓不滿,徭役還涉及到一個人口流動的問題,所以朝廷更偏向於“以庸代役”,也就是讓百姓交錢來免除徭役,而朝廷用這些錢就地找人幹活。】
【但是元朝不一樣,元朝把已經走向末路的徭役製度重新撿了起來,他們不光撿了起來,還讓這個製度再次發光發熱。事實證明,開曆史的倒車結果不會好。】
朱元璋笑了一聲,“開曆史的倒車,這話說的有意思。”
朱文正搖頭晃腦的賣弄他新學的東西,“苛政猛於虎也。”
納哈出:……